媒体从业者的素养探析

2016-09-19 02:44郭青
中国地市报人 2016年9期
关键词:卫视媒介素养

□郭青

(菏泽日报社,山东 菏泽 274000)

媒体从业者的素养探析

□郭青

(菏泽日报社,山东菏泽274000)

媒体从业者,一般理解为通过媒介经常出现在社会公众面前作为公众人物全职从事与媒体相关的业务人员,包括记者、主持人、播音员等,不包括技术制作、专职摄像或摄影、后勤和行政人员等幕后工作人员。媒体从业人员,从广义上来讲,是指凡是与媒体组织建立了一定人事或劳动关系的人员,以及无其他固定职业,专业为媒体写作的自由撰稿人等也应列属其中。

本质上,我国的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这决定了新闻媒体承担着信息和宣传两种基本职能。对于灾难报道,媒体不但要及时报道新闻,满足公众的知情权,而且要安抚受伤的心灵,维护正常的社会及救灾秩序,引导各方面妥善处理事件,解决问题。

作为一名媒体从业者,传统媒体对媒体从业者的要求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全媒体时代对媒体从业者的要求。要想在现在的媒介背景下生存发展,势必要融入到全媒体的潮流之中,积极应对全媒体给从业者在思想、技能等方面提出的新要求。从思想上、技术上、行动上实现从“传统媒体型”到“全媒体型”的真正转变。

媒体从业者要给自己有一个明确的定位,不仅要具备传统媒体下应具备的道德素养,还要掌握新媒介形式下的专业素养。当今社会,信息爆炸,科技飞速发展,媒体从业者只有适应这个新形势和新环境,从各方面提升自己,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积累,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才能成为在全媒体形式下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传媒业工作人员,媒体从业者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素养。

将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和专业主义精神贯穿于职业生涯当中。无论是在传统的单一媒体时代,还是现在的全媒体时代,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和专业主义精神始终应该贯穿于媒体从业者的整个职业生涯当中。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来讲,当好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都是必须具备的基本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全媒体时代更复杂的舆论环境和更激烈的竞争,更需要媒体从业者保持纯洁性和专业主义精神,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以各种声音出现时,以专业媒体人专业的精神进行筛选、发掘,还原给受众一个全面、客观、公正的事实及真相。

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培养敏锐的洞察力。以东方卫视在“马航事件”中媒体表现为例。2014年3月9日晚,东方卫视停止多档娱乐节目的播出,改播与“马航失联”相关的新闻报道,东方卫视的各路记者以最快的速度奔赴到相关地区进行采访报道,一方面反映出其敏锐捕捉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的判断力、及时协调各方资源的执行力和强大的报道实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作为新闻媒体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而网民通过在东方卫视网络、新媒体平台上的持续关注,也折射出东方卫视在重大新闻事件处理上,多媒体融合联动的优势,彰显了媒体的话语权与影响力。

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不仅对新闻事实具有敏感的洞察力,还要对未来媒介形态及发展趋势、新闻媒介产品生命周期等也要加强研究,只有对各类媒介熟知,实现对各方资源的充分调动,才能在未来的业务发展上具有更多的优势。

掌握新媒体的各项新型技术,有较强的媒体传播能力。全媒体时代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通过融合IP、音频、视频、网络等多种成熟技术,在同一平台上实现多媒体内容的采集、存储、制作和管理,集“采集、编辑、制作、存储、发布”等功能为一体,使平台内各种媒体的业务系统间实现了有机关联、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这就更加强调媒体从业者对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和传播能力的掌握,要能够及时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全媒体的新闻采集、制作技术,学会文字记者的采编评,摄影记者的图片报道、现场抓拍,电视记者的摄像、剪辑、非线编报道等,以适应不同媒体岗位的要求,快速地搜集、发送、处理各式文本、照片、图表、动画、音频、视频等内容。媒体多语言符号的解码能力也是必须具备的能力。

此外,随着互联网新闻和手机新闻的兴起,全媒体工作者还要学会新闻网页的制作,新闻的更新,FLASH的制作等一些基本的网络技术。

[1]彭兰.《媒介融合方向下的四个关键变革》[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陆群,敬革编著.《网络中国》[M].兵器工业出版社.1997 P211

[3]吴飞.《新闻专业主义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P29—100

[4]谭晓伊.《全媒体时代新闻记者素养分析》[J].青春岁月.2013.06 P159

[5]王庚年.《关于全媒体的认识与探索》[R].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2012.03

[6]姚喜君,刘春娟.《“全媒体”概念辨析》[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0(6).P13—16

[7]李文.《解析BBC的全媒体发展之路》[J].传媒评论.2014.04

[8]李嘉陵.《细分受众需求,打造差异化产品——新京报的新媒体运营经验》[J].青年记者.2012.05

[9]杨晓芬.《刍议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J].新闻传播.2013.4 P149

[10]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P236-284

猜你喜欢
卫视媒介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天津卫视的淡定太匪夷所思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省级卫视季播下一个竞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