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中的夏

2016-09-20 09:15徐廷华
党员文摘 2016年9期
关键词:韶山景象毛泽东

徐廷华

夏天的美丽,是由气势恢宏的多声部交响组成的。放眼大地,满目郁郁葱葱,一个季节的花开蒂落,在另一个季节的小荷尖尖上延续;眺望山河峡谷,随处可见莺歌燕舞,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仰视广袤天穹,时有暴雨如注,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复又雨霁天晴朗……

如此婆娑多姿的夏日景象,自然引得诗人寄情山水,快慰欣然。毛泽东诗词中有一首便是借夏天雨后彩虹的悦目景象,写下大气磅礴而又瑰丽多姿的《菩萨蛮·大柏地》。词云: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这首词背后有段小故事。1929年初,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军主力由井冈山向赣南、闽西进军。阴历大年夜(2月9日)至大柏地时,国民党赣军独立第七师刘士毅部紧追到瑞金。第二天大年初一,敌人又气势汹汹地直逼大柏地南部。这时,毛泽东决定利用大柏地的有利地形,伏击敌军。遂命令一支小部队边打边退,逐步将其主力诱入大柏地。11日晨,早已隐蔽在大柏地的红军主力,突然向敌主力发动进攻,只经过数小时的激战,即获全胜,共歼敌近两个团,俘虏敌军团长萧致平、钟桓等八百余人,并缴获大批武器。大柏地战斗是毛泽东、朱德、陈毅在井冈山会师后打的第一个大胜仗。1933年,当毛泽东在闽浙赣革命根据地考察期间,重游四年前红军在瑞金城北大柏地一带重创敌军旧战场,回想起当年的情景,写下了这首词。

词作亦虚亦实,景象秀美。上阕直写夏天的景色,诗人抓住夏季雨后常出现彩虹这一自然现象,借以寓意。彩虹呈现出各种美丽的颜色,像一条彩带,是谁挥动着这样的彩练在天空中翩翩起舞呢?一个奇特而又合理的想象,表现出主席战斗胜利后的欣喜心情。下阕则写当年的那场鏖战,诗人的高明处,就在于对那场激战,不铺陈、不展开,惜墨如金,只一句“弹洞前村壁”,一个典型的细节,就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空间。此时不见硝烟弥漫,但闻烽火四起;不直写战斗的激烈艰苦,却轻松幽默调侃“装点此关山”。整首词情景相兼,韵致清丽,读来既朗朗上口,又纯美古朴,含蓄蕴藉。不亲临其境,不经历当年的刀光剑影,是难以表达出旧地重游后,对那场激战的回味和对祖国秀美山河的热爱的。

这是毛泽东诗词中写夏景,传诵和引用最广的一首。当然,毛泽东诗词中写夏景的还有几首,但都不是直接写,且着墨更是不多,如不经意地读、不细心地品,往往会移目于其他的词章佳句和深邃的寓意上。一旦品到味了,从看似日常生活中随意捕捉到一句或二句间接夏景画面的描述,会发出会心一笑,感佩诗人运笔的深沉、激扬、睿智。

《七律·到韶山》就是典型的一首。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在巡视大江南北之后,在罗瑞卿等陪同下,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湖南湘潭韶山冲住了两天。这期间,毛泽东看了旧屋,了解了当地的生产情况,访了韶山学校,与师生合影,还看望了旧邻。晚上,他在自己的住所宴请了当年的贫协会员、自卫队员、儿童团员、烈军属,和乡亲们叙家常,话当年,情浓意切。夜静人散,主席回到旧屋,在房内抚今追昔,离别故乡32年了,重返故园,内心激荡汹涌,夜深难眠,往事萦绕,思绪万千。他诗兴满怀,时而来回踱步,时而在烛光下伏案疾书,时而沉吟,挥毫修改,直至凌晨才写毕这首著名的抒情诗。诗曰: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这首诗实在是写得优美深沉,令人不忍释卷。56个字就概括了32年的斗争史,歌颂了中国人民一脉相承的奋斗精神,容量博大,境界高远,气势宏伟。

诗中写夏景的只有“喜看稻菽千重浪”一句,这是夏天特有的风景。当毛泽东在了解当地生产情况时,就看到了初夏田间稻浪如烟翻滚的喜人景象,诗句早已成竹在胸了。主席借景抒情,更拓展了诗的意境。前面激烈斗争,腥风血雨,这里炊烟袅袅,风景如画,从历史的万千追忆回到现实,完全不同的景象,这是革命先烈“换新天”理想的实现。诗人的情感,也由初始的激愤变舒缓,由沉重转喜悦。

毛泽东在晚年的时候说:“写《七律·到韶山》的时候,就深切地想起了三十二年前的许多故事,对故乡是十分怀念的。”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们重读毛泽东这首诗,依然能感受到诗中的恢宏气势、开阔境界、独具匠心。

毛泽东诗词中写夏景的佳句还有一些,诸如《清平乐·会昌》中的“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浪淘沙·北戴河》中的“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七律·登庐山》中的“热风吹雨洒江天”等,都是夏天独有的气象。诗人信手拈来,以不凡笔触融入诗词中,看似闲笔,却有深意,为诗词增色,为主题寓意。

(步步清风荐自2016年7月15日《光明日报》)

猜你喜欢
韶山景象毛泽东
满江红·七月半到韶山
名垂千古的“韶山五杰”是哪五人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杯中异景
1949,毛泽东点将
冬天的景象
沁园春·韶山
黑白键
让韶山红领巾永远鲜艳
吴自立“闹事”与毛泽东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