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
——基于S大学两级硕士研究生的调查

2016-09-20 03:31宋朝阳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文教资料 2016年16期
关键词:督导硕士研究生

宋朝阳(山东大学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高校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
——基于S大学两级硕士研究生的调查

宋朝阳
(山东大学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山东 济南250100)

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教育为社会培养社会工作人才的同时面临一些问题,通过对S大学两级硕士研究生在硕士教育阶段的学习及实践情况的调查,了解到如课程设置、实践安排与培养方向欠吻合;师生间缺乏有效专业互动;硕士生专业意愿薄弱、学术研究受限;职业发展规划不明确或偏离等具体问题,从硕士生专业意志培养、课程设置、实践及培养方式、师生互动等方面提出几点有利于专业发展的建议以供参考。

高校社会工作社会工作硕士专业教育专业发展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国内高校陆续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点,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教育日益发展起来。加快推进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到2020年培养和引进3万名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300名社会工作专业博士,3000名“双师型”专业教师[1]。社会工作硕士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具有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公正的专业价值观,掌握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熟悉我国社会政策,具备较强的社会服务策划、执行、督导、评估和研究能力,胜任针对不同人群及领域的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2]。国内对社会工作教育的研究多是在阐述其发展背景、发展过程、发展前景,也有关于专业教育培养模式、实习模式、师资力量、本土化等的研究。针对硕士阶段的研究则较欠缺,刘茜提出高校非专业指导教师的比例偏高,易导致教学与科研工作中专业知识构成的错位[3];张岭泉提出在引进MSW教育的同时,应根据我国国情有所取舍,构建本土化的MSW教育体系[4];詹晗提出国外社会工作教育研究的关注点则更多地放在社会工作教育的现代意义与当下要求,应景的变化与需求是其着重点之一[5]。

二、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研究方法

研究以S大学2014级(32人)及2015级(22人)硕士研究生调查为例,采用问卷及访谈的方式。其中发放问卷54份,有效回收率98%;访谈2014级硕士研究生10人,2015级7人。通过整理部分数据及访谈内容得出相关结论。

(二)调查内容分析

1.专业学习积极性不高,择业意愿不强。结合访谈及统计数据了解到学生对于专业学习及择业意愿的积极性并不高,两级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对于专业择业意愿的调查结果(表一)显示:最初没有意愿从事社工的占到60%左右,近三分之二的学生选择继续攻读社会工作硕士,但职业发展会另谋它就。由此毕业季也将面临较多专业人才流失的困境。

表一

2.师生互动不理想。研究生期间专业学习与教师的互动情况并不理想,处于“无计划”状态的学生占50%以上。从两级的数据(表一)可以看出学生对于硕士阶段的学习,欠缺自主性及方向性。访谈中多名学生提到“自己上课期间跟老师没有交集”“课下跟专业老师交流更少,想不到要交流什么,自己没有想法”“与自己导师没有专业互动”“专业学习与自己报考时选择的培养方向不相关”等问题。

3.专业实践及校内督导存在不足。专业实践作为实习教育的重要方面,督导及实习内容方面的问题则主要体现在:校内督导内容有限、形式欠妥、实习期间督导时间短等,“其他”主要反映是“实习中需要督导的内容少”,这一点正说明专业实习内容的缺乏及非专业性;相对于校内督导,机构督导的效果也影响学生的专业学习,身入专业实践的学生能够从职业环境中有所提高,两级学生对于机构督导的评价较为可观(表二)。

表二

4.实习未能给学生良好的职业感。实习机构的选择及机构实习给学生带来的体验,对学生的择业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机构实习对个人发展的问题上近半数学生表示:对于目前的职业发展状况并不满意,表示在实习中找不到自己研究生学习的成就感以及价值感,并且就业选择偏否的居多。

表三

5.实习对学术研究帮助不大。专业实习应该是有利于硕士研究生进行专业研究的载体,能否迸发学术研究的灵感取决于实习的整体质量。在专业实习对于学生学术研究的影响问题上,表示专业实习对自己的学术研究帮助不大。访谈中多数学生表示的具体原因有“实习内容有限无法找到切入点”、“自己没有研究计划”、“不知道如何构思专业研究”、“老师没有论文要求,实习时未带入专业思考”等。对于毕业论文的影响,两级学生分别有1/3和2/3的人表示“无影响”,仅部分学生表示实习中找到自己毕业论文的方向或是改变最初的方向,一定程度上说明学生能够从专业实习中发现专业问题,并形成研究主题,具体的学术影响效果因人的规划及专业意愿强度而异。

表四

6.缺乏必要的岗前培训。在专业实习培训问题上,参与调查的两级社会工作硕士均表示机构岗前培训的缺失及指导手册的重要性。国家19部委颁布的规划提出,“分类制定社会工作培训课程大纲,形成一批针对性、实务性和科学性强的社会工作培训教材”[1],硕士生专业实习应在此指导下开展相关专业实习培训。

(三)存在的问题

社会工作硕士教育培养了多批硕士人才,而真正留在社会工作领域的人才与毕业人数不成正比,高级专业人才流失已然成为专业发展的一个困境,通过反思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助力社会工作专业发展。

对社会工作硕士教育问题归纳如下:

1.硕士教育课程设置与培养方向不符。培养目标及定位是硕士教育的指导方向,目前高校对学生专业学习层次的定位不清晰,部分与本科教育相比没有实质性的提升。高校均有各自的培养计划及目标,但多与学生的就业需求不对应。华中科技大学的卢方霞同学以H高校为例,做的“首届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生对MSW教育的评价研究”也提出此类问题[6]。硕士教育阶段学生培养方向影响着学生的就业意向,课程设置与培养方向欠吻合,导致学生难以从专业学习上形成各自的职业发展规划。

2.实习内容专业化不足、机构与高校缺乏互动。高校多采用“校内学习+校外实训”的模式,这种单方教学不适宜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职业发展作为专业教育的参照标准和重要推动力,决定了社会工作机构也应参与社会工作硕士教学活动,应通过实习教育形成硕士教育与社会工作职业化之间的良性循环[7]。

3.硕士指导教师非专业化、师生间缺乏专业互动。目前,内地社工专业最高学历硕士研究生,仅有部分高校近年开设社会学社会工作方向博士或社会政策社会工作方向博士等与社工相关的博士点。加之师生间欠缺专业互动,社会工作硕士与导师对于专业领域问题关注度有待提高。

4.学生专业意愿薄弱、学术研究受限。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多为本科毕业生,这部分学生未真正参加社会工作,硕士阶段的专业实习工作让学生较为真实地了解社会工作职业发展环境及状况,并对职业发展未投以积极的态度。从S大学两级硕士研究生从业意愿状况可以看出,硕士生的社工职业发展态度并不可观。

三、社会工作硕士教育几点建议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问题的多样化,对社会工作人才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反思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问题与偏差是促进我国内地社会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

针对调查了解的具体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建立高效的专业招生机制。社会工作硕士教育“招什么人,怎样招人”,是高校应慎重考虑的问题,或构建“适度宽松的招生制度,放宽招生中某些附加条件”给予社会上真正从事社会工作服务的工作人员进修的机会,或为避免硕士人才的流失,建立“严格的专业人才招生筛选计划”有效利用现有的专业教育资源。“非变革无以至新”一个应用型的专业要发展不能形成“泛化教育”,只考虑扩展招入不考虑输出。

2.建立高校与机构合作培养的模式。联合培养有利于加强学生专业意愿,既能为机构专业服务提供力量,又能解决专业人才的就业问题,保障其就业水平,达到社会需求与教育互动的效果。

3.管理与质量控制体系的完善。张岭泉就社会工作硕士教育本土化提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评估体系、管理与质量体系”四大方面[4],高校应充分认识硕士教育教学活动整个过程的完整性,即招生到就业整个过程的质量控制;专业性,即硕士阶段学习及实习的专业化程度管理;充分性,即知识体系、专业价值观、实战工作训练等的全面提升。

4.优化硕士指导教师队伍,建立有效的师生互动模式。非专业教师比例偏高,易导致教学与科研工作中专业知识构成的错位,指导教师教学科研方向与社会工作的偏离,影响其指导的学生[3]。

四、结语

社会工作硕士教育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教育,旨在为社会发展注入高水平社会工作者,促进专业的发展。由于研究范围较小,研究内容有一定的局限性,存在的不足还望日后学者们扩大研究范围,找准硕士研究生专业需求,对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1]刘茜.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以太原科技大学为例[J].求知导刊,2015,10:155.

[2]张岭泉.构建本土化的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体系[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

[3]詹晗.中国内地社会工作硕士教育(MSW)反思与展望[D].南京大学,2013.

[4]卢方霞.首届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生对MSW教育的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5]田增奎.内地社会工作硕士实习教育模式的探索与研究[D].南京大学,2014.

[6]李文君.简论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J].社会工作下半月(理论),2008(11).

[7]林小秋.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在中国的发展[J].社会工作下半月(理论),2008(01).

猜你喜欢
督导硕士研究生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用“长牙齿”的教育督导推动政府履职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民国时期教育督导制度的特点及启示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不必对硕士卖米粉大惊小怪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1994年招收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