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内镜下外耳道清理联合派瑞松布药治疗霉菌性外耳道炎疗效观察

2016-09-21 07:24杨后民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霉菌性耳道外耳道

杨后民

(武汉市亚心七医院耳鼻喉科,湖北 武汉 430071)



耳内镜下外耳道清理联合派瑞松布药治疗霉菌性外耳道炎疗效观察

杨后民

(武汉市亚心七医院耳鼻喉科,湖北 武汉 430071)

目的 观察耳内镜下外耳道清理联合曲安奈德益康哇乳膏(派瑞松)布药治疗霉菌性外耳道炎的疗效。 方法 选择本院2014年9月至2015 年8 月130 例霉菌性外耳道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90 例,采用耳内镜下金属精细负压吸引头清理外耳道联合派瑞松布药治疗;对照组40 例,采用直视下金属精细负压吸引头清理外耳道联合派瑞松布药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 结果 观察组90耳,一次治愈85耳,二次治愈5耳,总治愈率为100.0%,一次性治愈率94.4%。对照组40耳,一次治愈21耳,二次治愈13耳,经三次治疗有效但未痊愈6耳,后转为耳内镜下清理布药治愈,总治愈率为85.0%,有效6耳。 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霉菌性外耳道炎采用耳内镜下金属精细负压吸引头清理外耳道联合派瑞松布药治疗可以取得非常满意的疗效。

耳内镜;霉菌性外耳道炎;外耳道清理;负压吸引;冲洗;曲安奈德益康哇乳膏;疗效

霉菌性外耳道炎是临床的常见病,病因较多,外耳道炎、中耳炎诊治不规范;不洁挖耳(修脚与挖耳同时进行)后交叉感染;耳道进液潮湿等诱发真菌感染[1],对于霉菌性外耳道炎的治疗以局部用药为主。本研究采用耳内镜下金属精细负压吸引头清理外耳道联合派瑞松布药治疗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130例霉菌性外耳道炎患耳,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90 例患耳,72人,其中男57例,女15例;其中18人为双耳感染,54人为单耳感染;年龄15~73岁,平均(35.5±10.8)岁。采用耳内镜下金属精细负压吸引头清理,并配合耳内镜下耳道的温盐水冲洗,外耳道清理干净后联合派瑞松布药治疗;对照组40 例患耳,32人,其中男25例,女7例;其中8人为双耳感染,24人为单耳感染;年龄12~69岁,平均(32.5±11.5)岁。患者采用直视下金属精细负压吸引头清理,并配合耳道的温盐水冲洗,肉眼下外耳道清理干净后联合派瑞松布药治疗;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炎症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1.2.1观察组本组90例患耳耳内先行滴用过氧化氢溶液软化分泌物,3~5min后耳内镜下用金属精细负压吸引头(直径1.2、1.6、1.8、2.0mm吸引头一套)清理外耳道,并配合用温盐水对外耳道进行冲洗,最后用派瑞松药膏行外耳道布药,1 次/周,根据患者情况治疗1~2次。绝大多数治疗一次即可痊愈,少数耳道霉菌外院治疗多次复发来我科就诊者,相同方法治疗二次可防止复发。在本次观察组中有5例患耳伴有慢性中耳炎(单纯型、稳定期),因担心滴药及冲洗可能会导置中耳乳突腔逆行感染真菌,故采用耳内镜下直接用金属精细负压吸引头配合耳用显微钳清理(干洗),清理干净后外耳道表面布药,但布药不封闭鼓膜穿孔,且不进入中耳腔内。

1.2.2对照组本组40 例患耳处理方法为耳内先行滴用过氧化氢溶液软化分泌物,3~5min后直视下用金属精细负压吸引头(直径1.2、1.6、1.8、2.0mm吸引头一套)清理外耳道,用温盐水对外耳道进行冲洗,然后用派瑞松药膏行外耳道布药,1 次/周,根据患者情况治疗2~4次。

1.3疗效判定痊愈:患者自觉耳痒、耳闷消失,听力好转,查体显示耳道干燥无充血肿胀,鼓膜可见,标志清晰,涂片霉菌检查阴性;显效:患者自觉耳痒、耳闷等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查体显示耳道干燥无充血肿胀,鼓膜可见,标志清晰,涂片霉菌检查阴性;有效:患者自觉耳痒、耳闷等临床症状有好转,查体显示耳道干燥无充血肿胀,耳道皮肤、鼓膜表面附有少量痂皮,涂片霉菌检查阳性;无效:患者自觉症状无好转或加重,耳内仍有痂皮或霉菌丝生长,涂片霉菌检查阳性。治愈率=一次痊愈率+二次治愈率。

1.4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 17.0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一次治愈85耳,二次治愈5耳,总治愈率为100.0%。对照组一次治愈21耳,二次治愈13耳,总治愈率为85.0%。经三次治疗有效但未痊愈6耳,后转为耳内镜下清理布药治愈,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霉菌性外耳道炎治疗效果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 论

霉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对于霉菌性外耳道炎的治疗以局部用药为主。

外耳道霉菌的治疗,关键是清理外耳道的霉菌与菌丝以及其粘附的外耳道堆积的痂皮,清理得越干净,效果越好,在清理干净后涂布有效的抗霉菌药物可以快速杀灭霉菌及防止复发。耳内镜下利用特制金属精细负压吸引头对外耳道进行清理,并配合耳内镜下耳道的温盐水冲洗,可充分利用耳内镜的放大图像,病变清晰可见、观察无死角的特点及细吸引头操作方便、损伤小的特点,清除病变干净彻底,尤其对前下夹角内污物更能彻底清理干净。对于外耳道的粘附较紧的痂皮,可较轻松拨起吸除;对于鼓膜表面粘附的痂皮亦可较容易清理。尤其适合于外耳道霉菌感染伴有慢性中耳炎(单纯型、稳定期)的患者,既治疗了外耳道真菌感染,又不会诱发中耳炎复发。

直视下对外耳道进行清理与耳内镜下清理相比较,只能清理肉眼可见病变,对于耳道内细小病变无法判断和处理,尤其对于鼓膜表面及前下夹角内的痂皮无法窥见,更无法清理,是导致病变无法一次性治愈、复发的最主要原因[2]。其中对照组6耳经三次直视下清理并布药治疗后未愈者,再次经耳内镜下检查见外耳道前下夹角内及鼓膜表面仍有未清理干净的痂皮,耳内镜下清理并送病检发现有霉菌。

直视下操作与耳内镜下操作相比较耳内镜下操作相对对操作者要求较高,需要其有较强的内镜下操作的能力,且花费较长的时间及精力。要做到熟练操作,必须要多加练习体会,精细操作。在清理干净的基础上,再给予派瑞松外耳道布药,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布药量可适当增加,使药效能维持一周左右,一周后复诊时外耳道内药膏已吸收殆尽,外耳道已完全恢复正常。

本文观察组痊愈90耳,总治愈率为100%;对照组痊愈34耳, 总治愈率为85.0%,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提示霉菌性外耳道炎采用耳内镜下外耳道冲洗联合派瑞松布药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效果明显好于直视下清理病变后布药治疗。

综上所述,霉菌性外耳道炎的诊断较容易,采用耳内镜下局部负压吸引及盐水冲洗交替清理干净后耳道内布药治疗,其优点是病变清晰可见,无死角,清理干净彻底,损伤小,药物用量少,全身吸收少,既减少了全身给药的不良反应,又抑制了霉菌的生长和繁殖,而且治愈快,总治疗费用低,不易复发,是目前霉菌性外耳道炎的首选治疗方案。

[1]黄选兆,汪吉宝,孔维佳,等.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16

[2]殷明昌.耳内镜下外耳道冲洗联合派瑞松布药治疗霉菌性外耳道炎的疗效观察.中国当代医药,2013,20(3):31

R764.11

B

2095-4646(2016)04-0334-03

10.16751/j.cnki.2095-4646.2016.04.0334

2016-01-07)

猜你喜欢
霉菌性耳道外耳道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16)*
——外耳道成形技术进展
霉菌性阴道炎咨询案例剖析
个体化护理干预在霉菌性阴道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霉菌性阴道炎咨询案例剖析
04 耳朵需要经常清洁吗?
基于Matlab软件的先天性外耳道狭窄CT影像特点分析
声学头模耳道入口处的声场仿真分析
我国成立耳道数据与3D打印服务中心
多雨季节谨防家畜霉菌性胃肠炎
保护好易受伤的外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