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蓬

2016-09-22 10:10韩青辰
少年文艺(1953) 2016年7期
关键词:莲蓬缝纫机丝瓜

韩青辰

梦里我变成一个穿汉服的梳蘑菇头的圆溜溜的小姑娘,光脚跑在洁净温热的沙土上。面前大团大团的白雾,雾后是一片池塘,荷花淡粉,大朵大朵,朦朦胧胧,有水墨的效果。

一枝莲蓬慢悠悠地伸过来,青绿色,没熟,我知道熟透了应该是黑的。

天边传来苍凉至极的诗,每一个字我都听见了。每个字都像一大朵水花溅落在巨石上,大大地绽放、破碎,化为无形。它们一诞生就不见了。

我怅然若失地醒来,一动不动。

母亲在踩缝纫机,是我喜欢的那种机械持续的声音。它温暖、厚实,一如下雨天低矮的屋檐下父亲母亲曾经的窃窃私语。

*

母亲吓唬我,考不上高中就回王园子。我没上辅导班。母亲没多余的闲钱。我也不忍心乱花她的血汗钱。

母亲其实是信我的,不然她这么拼命干吗。她日复一日埋在各种布料、线团以及电熨斗的蒸汽里,麻利、殷勤又专注,没一刻闲着。父亲走后裁剪活少了,但缝缝补补却翻了好多倍。

鸡鹅巷的中老年妇女酷爱找母亲缝补。

起初她们都愤愤然,争相抨击把我那胖子父亲拐跑的绸布店老板娘丝瓜。说着说着,她们撩起衣襟露出自身的伤痛。母亲边做活边安慰。等母亲缝补好她们的衣裳,顺便也缝补好了她们的心情。

我们家就这样变身为中老年妇女情感危机理疗站。母亲则是理疗大师。也许,望着美丽而不幸的母亲辛勤忙碌本身就是一剂良药。

当年胖子领我们进城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可惜刚挣上一室房产他就跟人跑了,房产差点被卷走。

外公活活给他气死。

刹那间母亲吃遍人世辛酸。有三两个月,她软塌塌的,我像只流浪猫,幸亏有姚红和季然。

大概是因为我吧,母亲银盘样的脸很快结束了阴沉。她的嗓门还像从前那么亮,笑起来热烘烘脆生生。重振旗鼓的母亲只是一天天消瘦,她终于实现了多年的夙愿,恢复了年轻时的苗条,所有裙子穿在身上都是来回地荡。

白天她只能做杂碎,晚上,我写完作业哈欠连天去睡觉,母亲仍躬身笃笃笃踩缝纫机,陪她的是台老式收音机。

等我一觉醒来,收音机哑了,母亲熬得通红的双眼昏暗蒙眬,针头常常刺破她的手。

那时候我便清晰地看见像缝纫机一样高速运转的母亲的内心。母亲是不服输的斗士。

这一点外公没想到。外公那么不放心母亲,他把所有希望都寄托于我。不知为什么,他对我一个六年级小学生的信任要远远胜于母亲,好像在他心里,母亲才是永远长不大的小孩。

“莲子,你要尽早做妈妈的帮手。她遇到你父亲实在是不幸。当年他有老婆孩子,现在他抛弃你们一点都不奇怪。我早料到他的黑心。”

所有人提起胖子都咬牙切齿。

母亲除外。我常常听到她以调侃的语气讲起从前。她是胖子唯一的女徒。胖子是闻名乡野的大师傅,手艺好,悟性高,多时髦的衣裳瞄一眼就会。她小他八岁,准确地说是她先死心塌地恋上胖子,胖子才做了陈世美。

“那他现在又抛下你,就不恨?”

“恨又不能当饭吃。我不喜欢恨人,由他去吧,我一个人能养女儿。”

我是母亲输光后的最后一颗棋子。我决定着她后半生的幸福,一度以为我们赢过胖子就大获全胜。我当然是母亲的盟军,我不想再让父亲这个词从我的唇齿间出入。

我竭力去忘记那个矮矮胖胖的家伙,只想他的坏。上帝说要爱你的仇敌,可我做不到。

*

我和初二班的同学像两辈人。他们还终日沉浸在玩闹的嬉戏里,而我已经学着母亲的样子开始奋斗。

我的假期就是母亲的假期,我让她从家务活中解放出来专心裁剪。鸡鹅巷的人看我热腾腾地忙,忍不住对母亲说,老天爷给你一个多懂事的女儿啊!

我喜欢母亲此刻的微笑,那是从她心底开出的花。

一个人被逼到绝境,如果不妥协一定会有转机。我从不知道自己的手如此能干,等我学会了擀面条包饺子做煎饼蒸馒头,我又不甘心了,准备学姚红爸爸做烧饼。

姚家烧饼是苏城一绝,姚叔一米九零体重两百斤,面粉染得他白发须眉,一年四季都像圣诞老人。他从早到晚与一大团酵面奋战,从他拳头下面出来的烧饼每一粒碎屑都沾有他的力气,俗称千层底,层层脆。惹得人们大老远开车来排队。

烧饼铺一棵老榆树穿堂而立。树头盖着屋顶,像一把奇异的伞。姚叔把烧饼往炉里送的时候,一只手会抱着树腰转一圈,像马猴嬉戏,久而久之树腰便和他一样沾满了白面。

这个小动作叫我着迷。

我忽然想起胖子裁剪的时候拿尺子敲脑壳。他的尺子像是他的第三只手。我怀疑他第一次抱我也是尺子先伸过来。因为我记忆中只有他无处不在的尺子而没有他的手。他的手也是短短胖胖的吗,我真的想不起来了。

我在姚家烧饼铺忽然很不情愿地想起了从前——被封锁的记忆哗啦啦翻涌。

黄昏,胖子来学校接我。我坐在他的自行车大杠上,头顶着他的下巴,感受他热烘烘的鼻息,背倚着他的大肚皮和胖胳膊,手抓着他买的肉串。

胖子骑得很慢很慢,像在跟一只乌龟比赛慢,或者他希望把我们的幸福延长。

自从丝瓜找他做了旗袍,我们这个名字都没有的裁缝铺在鸡鹅巷就火了。胖子忙坏了,一天下来就那一刻最惬意。他松松垮垮地载着我,故意把车骑得歪歪扭扭。我肯定,他骨子里仍是个顽皮的小男孩。

丝瓜倚在绸布店门口低头吃吃地朝我们笑。她低头笑的样子很危险。看见她,我就拼命摇铃铛。

……

“莲子,莲子,你干吗呢?”高三毕业班的姚红放学回来了。她是季然的同班同学,也曾是我的顶级闺蜜。

她吓了我一跳。我像偷儿被抓了现行,扭头就跑,也不管她长一声短一声地喊。

好些日子了,我看见她和季然仿佛看见了鬼。

*

“怎么,谁欺负你了?”季然捏住车把,单脚着地,另一条长腿潇洒地挂在脚镫上,口气急切又凶巴巴的。

奇怪,我看见姚红准会看见季然,反之亦然。他们俩就像秤不离砣。

我恶狠狠地瞪了他一眼,一口气跑进空荡荡的校园。我是多么需要空荡荡。

胖子第一年来看我,穿着黑呢大衣。他浑身香喷喷的,不再像个圆筒,好像跟丝瓜混得不错。

我盯着他的眼睛一定像枪管。他的神情极不自然。我不认为他的出轨仅仅冲着母亲,根子上他也背叛了我。他居然为了丝瓜把我永远抛弃了。

我不接受他的道歉与献媚,我把他的钱和肉串一起塞进垃圾桶,还有一次我把他的钱分给了乞丐。后来他就怕我了,他来没来我都不知道了。

我就喜欢看他痛苦的脸,像中秋夜被妈妈切得四分五裂的月饼。

爱妈妈,考大学,战胜胖子,是我的复仇三步曲。

我从没想到在天桥下面望见姚红和季然——母亲之外我最爱的两个人,他们合撑着一把伞,像连理枝缠绕在一起。

那是春末明媚的正午,阳光非常有力道,人们撑着各式各样的伞,汗津津的我拎着一瓶醋像掉进了冰窟窿,仅仅一抬头,世界便冰火两重天。

那瓶醋好像一股脑儿浇在我呼呼燃烧的心上。我能说什么呢,我从未对季然说过什么,这仿佛是个天大的笑话,比胖子跟丝瓜跑还悲剧。

*

早在清明的时候,就听说胖子和丝瓜闹翻了。

那会儿进城的人都回家上坟。王园子恢复了从前的人气与热闹,各种消息嗡嗡嗡地从这家酒桌飞到那家酒桌。

“听说他们老打架,胖子迷上了赌钱,越来越不像话。”

母亲这么说的时候,我刚关了灯,我们并排躺在老家业已陌生的床上静静呼吸。母亲在黑暗中深深叹了一口气,我伸过手去抱住她。

从此胖子的坏消息不时地传来。鸡鹅巷的人叽叽喳喳眉飞色舞,母亲只是莞尔,说:祝他老人家好运。

*

我抱着那瓶醋万念俱灰回到家的时候,母亲呼啦一下从缝纫机前面站起来。她像水面新开的一朵莲,清风徐徐,阳光点金。她从头到脚都闪耀着奇异光芒。

她望着我,像撒娇,像乞怜,像求救,又像哀怨。

“胖子来说情,他想回我们身边。”

“怎么,你答应他复婚?你缺不缺心眼,你还想来一遍那种苦,你吃的苦全忘了?我可没忘!”

我把醋顿在桌子上,咚咚咚冲进去蒙头抽泣。

我不知道该感谢命运还是该痛恨。总之我名正言顺地大哭一场发泄个痛快。

我哭掉了一个下午加一个漫漫长夜。黎明,我进入了那个梦,梦见莲蓬、穿汉服的童年还有诗。

我不懂梦的暗喻,只是在无尽的纳闷中,好像已经得到了某种抚慰。

*

我不喜欢莲蓬。

我有密集恐惧症。我更不喜欢莲子的苦味道。我不明白那么美的花怎么结出这么难看的果。而我小小年纪这么背,是不是因为这个苦涩的名字。

母亲埋头踩缝纫机,说:“瞧你这个傻丫头,我没答应。你放心,我谁也不会答应。”

“该答应的还是要答应。退休的史老师就挺好!”

“谁也不答应了。你信不信,我一个人能养活你。”母亲猛踩缝纫机,恢复了勇士的斗志。

我赶紧拿菜篮子去菜场。

一切好像从那个梦开始。

我在菜场频频偶遇莲蓬。城里人一把一把买回家,欣欣然非常喜爱。

我忍不住问老板,他头也不抬地说:“好吃啊,莲子败火养心,我每天都不够卖。”

接下来,校门口的花店用三两枝莲蓬与芦花同插在玻璃窗下当招牌。

我鬼使神差地闯进去。

青莲蓬素面朝天,高高仰着它叫我难以面对的麻脸。老莲蓬黑了,低垂着脑袋。

它们和洁白的芦花搭出虚实相间的美与野趣,盖过了满屋花朵的香艳。

我把脸勇敢地凑近麻点点。

美术老师说丑到极致也是美到极致,要学会审丑云云。何况莲蓬哪丑,我只是有密集恐惧症。

书上说面对恐惧是解除恐惧的唯一和最佳出路。

望着麻点点,我试图在心里冲季然和姚红微笑,说:“嗨!”

一个心无芥蒂的微笑应该是甜蜜的,再甜蜜的。

*

我想我和母亲都懂得劳动的妙处,尤其是艰苦的笨重的需要耗费巨大体力的劳动。劳动是治愈痛苦的良药。

鸡鹅巷找母亲诉苦的都是一帮闲贵。她们好像除了倾诉、解闷之外什么也不用做。也许,她们像我和母亲这样忙起来就会好很多。

这些年我们像两个互相较劲的对手,在各自的领域竭力奋战,一边抢着瓜分家务。我做饭母亲必洗碗,我洗碗母亲必洗衣。

这是初三暑假,为了保证我的学习时间,母亲加倍殷勤。稍不留神,她就悄悄起床做好了早餐洗好了衣服买好了菜。我揉着眼睛下床就潜入题海。

一套又一套题库都是姚红送来的,每学期都送。起初她还暗示我,说都是季然帮着挑的。说多了,她知道我大大咧咧无所谓,便不说了。

我们三个曾像一团酵面暗暗长在一起不可分割。我也会给姚红一袋袋剥好的栗子、松子、开心果。姚红自然会跟季然分享。

我曾那么依赖和相信我们的铁三角友谊。

只是我不懂他们为什么会相爱,而他们为什么不能相爱呢?

魔鬼撒旦动辄要分散我的注意,我恨不得捂住双耳,头悬梁锥刺股,卷子才能写下去。

都怪春节吃团圆饭。

大人们聊股票聊得火爆,我们三个挪到沙发上玩手机。姚红抢着去买可乐和爆米花。

长大后一直与我装酷的季然,忽然把脸凑上来:

“你觉得她怎样?”

“好啊,比你强多了!”

“那我追她了?”季然望着我的眼神忽然回到了12岁。

那时候我们还在王园子。他母亲还没遭遇那辆载满肥猪的卡车,他还没跟父亲进城。我们拜同一个亲妈妈。每年初二一大早,他会提着糖包喊我去拜年。

亲妈妈的蒸糕特别甜,她还会做炒米糖。只是她好开我和季然的玩笑。王园子人都好开我们玩笑,害得我从小不肯喊季然哥哥。

难得我要他帮我折飞机,他会趁大人们不在,要挟我说:“除非你喊我一声哥哥。”

我只肯给他后脑勺,但是飞机照样折好。

我一直记得他吸溜着鼻涕站在我床边无知无羞地看我一件件穿衣服的样子。我还记得他等我等得不耐烦会急吼吼地往外冲。我慢吞吞地出了门,发现他总是等在桥口。冷风将他的鼻头吹得红红的,他搂着齐肩高的桥墩像个忠诚卫士。

也许在那时候我就盲目相信,季然会永远在前面等我。

我以为他跟我是知心的,哪怕他比我大四岁,哪怕他跟我冷冰冰地玩深沉,哪怕我恶作剧地撺掇他去追姚红。

“追吧追吧,要不要我帮着出谋划策?”

季然当时望着我诡异的笑脸一点一点瞪大了双眼,我不知道他是失望还是高兴。

事实证明我的任性与骄傲严厉地惩罚了我。

*

你就像胖子。

母亲抓着我捏得乱七八糟的牙膏、掉得七零八落的米粒和从未摆整齐的拖鞋最爱说这句话。那神情我估计就像她小时候在池塘边逮到了一只小青蛙。

整天胖子胖子挂嘴上,好像胖子压根儿没伤害过她,我很不满意她这种随便。

我希望她和我一样同仇敌忾。

我更不能理解她为什么让丝瓜进门。丝瓜显然怕我,望见我虎着脸她赶紧告辞。

“请把你的东西带走,我们不需要。”

要不是母亲把我推到房里,我会把那堆乱七八糟的糖果扔她头上。

隔着门,我呼哧呼哧听着母亲跟丝瓜温言软语。丝瓜哭哭啼啼,一叠声说对不起,我真想把门砸了。

母亲居然跟我生了好大的气。

“你就像胖子,任性。任性没有好结果,做人总要有点忍量。”

“我就看不得你对那种伤害过你的人好!”

“对任何人都要忍字在前。她过去伤害我,现在不是来道歉了吗。”

“我认为你这叫没原则。”

“我看你就是像胖子。他任性到最后都进监狱啦!”

“活该,恶有恶报!”

“啪”的一声,母亲炸在我脸上的巴掌像打碎了一只冒火的灯泡。

母亲比我还委屈,满脸的泪珠儿火辣辣地滚淌。

她第一次把我置于对立面,无比严厉。

“他是你父亲,你怎么能这样说?就算他犯了罪也是他生的你。我不许你学他的坏样,更不许你学他无情无义。找个空,我还要领你去看他。怎么说从前我们也是一家子,我们一起过了许多好日子。”

屋外有雨,掺杂着母亲的忧伤、愤怒和疼痛,雨声哭声一起打在我心上,那扇被我紧锁又贴上厚厚封条的门渐渐地湿了。风吱吱呀呀,终究吹开了它。里里外外黑咕隆咚,只是雨打莲蓬的声音。

“我不懂,你为什么不恨他!”

“我不恨他,是人都有过错,无论怎样我都希望他这一辈子好。他要真没了,我上哪儿去给你找一个亲身父亲。这种时候如果我们不帮他,谁还会向着他?!丝瓜早回她老公身边好好过日子去了。”

不知什么时候,母亲把我拉进怀里。她让我像儿时那样坐在她的大腿上。她紧紧地搂着我,把湿漉漉的脸埋在我怀里,像疼爱又像赎罪。

我忽然觉得莲蓬上的麻点点是一朵莲在世上受过的伤。仁慈的花主把每道伤都静静孕育成了一颗济世的莲子,白白的,苦苦的,香香的。

*

不知是不是上帝的旨意,胖子跟丝瓜做什么败什么。渐渐地,胖子迷上了赌,赢了钱开赌场,抬脚就进了监狱。

头光秃秃的瘦“胖子”戴着手铐从铁门后面被带出来。望见我和母亲,他撇撇嘴像小孩样呜呜咽咽哭起来。他似乎要朝我们下跪,被母亲一把拦住了。

我那硬邦邦的心忽然间变成了沼泽地。是的,我无法忘记我们从前的温馨与欢畅,我无法否认这个光头是我的父亲。我们彼此手牵手就像插座找对了电源。我们像最亲密的一家子挤在一条小长凳上彼此泪汪汪。

接待我们的警察从父亲的物品柜里拿来一只纸袋。

父亲冲他感激地点点头,抖索着手去里面掏。

那是一双做旗袍的手,十指纤巧柔软。我仍记得他舞弄尺子在丝瓜身上量尺寸的午后,母亲在缝纫机上埋头苦干,邓丽君在收音机里婉转而揪心地唱:左三年,右三年,为什么不见面?

父亲掏出一只亮晶晶的发卡。我这才发现母亲将长发高高盘在脑后。她似乎想都没想就把发卡别到了头上。

发卡银色的琼枝上镶嵌着三朵紫色的莲蓬,像三张亲密挨着的脸,圣洁而美好。

他们像从前那样窃窃私语,我起身凑到了那扇小小的明亮的窗户下。高墙之外是一块花田,紫色薰衣草疯狂地香着,一直香到我们面前。

冥冥之中,我仿佛望见了神。

从那个梦开始,他如影随形,以莲蓬为线索一路将我牵引。

也许我注定有这么一个父亲,姚红和季然注定要相爱,我注定要与所有的和解,像母亲那样。

我忍不住拿出手机,给姚红发了一个笑脸。

*

鸡鹅巷的夕照总是流淌着牛奶与蜜。我喜欢在夕照下端盆清水洗头。

姚红过来时,我湿漉漉的长发像水帘一样倒挂在额前挡住了视线。我听到她咯咯咯笑着说:

“我给你送好吃的来了。”

我掀开头发从下往上望。季然不好意思地骑车离去,他像父亲搞怪那样骑得很慢很慢,骑远了才飞一般地加速。

姚红穿着一条淡粉的丝绸短裙,长发披肩,飘逸如仙。她白藕样的手递给我一把带水腥味的青莲蓬。

“恭喜啊,你们考上北京的大学,远走高飞了可别忘了我们家莲子。”母亲抢着说。

“怎么会?放心吧,莲子一定比我们强。”

“恭喜!恭喜!”我接过莲蓬,傻乎乎地重复着。

“我们在莫愁湖采的,新鲜着呢。”她不知道她整个人也像刚从湖上采下的。

我搂着青青的莲蓬,就像搂着我崭新的命运。我恍惚听到梦里那首苍凉至极的诗。

不用彩排,这次我是真的冲姚红笑了,好像她是神的使者。一切比想象的轻松、明快。

在母亲机械、持续的缝纫机的声响中,我第一次剥开一只莲蓬,从那些我恐惧的密集的绿麻点点下面挖出一颗一颗粉红的莲子。

母亲头也不抬地说:“莲子珍贵啊,自古可当药。”

我咀嚼着清甜之中的那丝苦涩说:“妈妈,我有个主意。”

“什么?”母亲抬起头,我往她嘴里塞了一把莲子。

“我们的店铺叫莲蓬。”

“莲蓬,这个名字好啊。”母亲开马达一样猛踩缝纫机,不用看我也知道她银盘样的脸在笑。

猜你喜欢
莲蓬缝纫机丝瓜
老屋·缝纫机
种丝瓜
小莲蓬
丝瓜花开
采摘莲蓬
削丝瓜皮
老丝瓜旅行记
狐狸的莲蓬
重庆筹建缝纫机博物馆
家乡的莲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