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未阅读专项演练

2016-09-22 06:40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16年24期
关键词:安仁峰山喜鹊

后窗外的喜鹊窝儿

郭雪波

我家的后窗外。10米远处曾有两棵白杨树。高大茁壮。

夏天,树下可乘凉,冬天虽光秃,但也是个景儿。在混凝土森林的包围中。它会告诉你植物还存在。尤其令人高兴的是。两棵杨树上都有几个喜鹊窝。这拨儿喜鹊。最初是从不远处的东院迁徙而来的,那院儿是一座用高大红墙围起来的官家办公地。院里树木倒不少。可树上栖息的喜鹊和乌鸦都被驱散了——据说是为保密,虽然不知喜鹊、乌鸦能够窃到什么秘密。

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我每天眼瞅着一对年轻的喜鹊。从东院飞来后。起早贪黑叼来一根根干树枝筑起这里的第一座窝。从此。我的后窗外热闹了不少。常听到雀鸟的歌唱。这是很令人心性愉悦的事情。我渐渐习惯了它们的存在。喜欢上了它们。偶尔。我会往外边窗台上撒一些长虫子的小米啦面包屑啦喂喂它们,喜鹊先是试探着飞来,匆匆一落,啄两口就飞走。后来,它们便习以为常了。知道我是特意撒给它们的。于是吃起来从容了许多。不必再心惊肉跳地随时准备飞逃。喜鹊是聪明的飞禽。分得清人之善恶。

有天,我起早准备骑车去上班,突然听见树上的喜鹊喳喳叫起来,接着另外一棵树上的喜鹊们也呼应着叫。我心里一喜,喜鹊叫了,今天肯定会过得不错吧。我每周一三五上班去编稿子。出门时总能听见喜鹊们在树上叫。后来在窗后观察,邻居们出门并没听见喜鹊叫,我这才相信,喜鹊们的确是叫给我听的。心里一热。喜鹊们很有灵性。能识得人。

就这样,日子慢慢地流淌着,喜鹊们依旧在我窗外的杨树上繁衍生息着。一茬儿又一茬儿。转眼十几年过去了,人与禽和睦相处。为我这个散淡文人的单调生活增添了不少情趣。

今年夏天出了趟远门回来,突然发现后窗外的景色发生了变化。

矗立在40米外的那座四层的图书馆不见了,邻居告诉我,原址上要修一个大停车场,要开发资源挣钱。我不禁摸摸额头。

最令我愕然的是,那两棵高大的杨树也不见了。我不由得为到山里避暑的即将回归的喜鹊们担心。它们城里的暖窝儿已经没有了。

果然,没有多久,喜鹊们回来了,窗外传出它们叽叽喳喳的叫声。

我赶紧推开窗户,只见几只喜鹊在那片空旷的瓦砾地上空飞旋——不停地飞旋。找不到树了,找不到窝了,它们先是十分困惑,接着发出一阵哀鸣般的叫声。喜鹊们也试着飞向红墙东院。很快又飞了回来。也许以为它们的窝儿被移到那边去了。它们重新在空地上飞来飞去。不时落在瓦砾堆上跳跃、寻觅,无限留恋着老窝的所在处。

我感到自己的心被刺痛了。

这样的现象持续了几天。然后。渐渐地见不到喜鹊们的身影了。最后一只喜鹊飞走时。似乎冲我的窗户叫了几声,好像是在道别或者诉说着什么。我认为它是在表达对人类的失望。

几天之后,空地上出现了一排简易的临时平房,住进了一群农民工,也叽叽喳喳,但他们不是喜鹊。也不是乌鸦。他们是来城里觅食的奇特的生命群体。许多人也失去了寄生的土地和家园。其实他们比喜鹊还可怜。

喜鹊。你们如今在哪里栖息?可找到了落脚之处?

真想也长出一双翅膀跟随它们飞走。飞向远方。

(选自《光明日报》2015年10月30日,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概括文章内容及“我”的情感变化。

初见喜鹊。心生愉悦→听到鹊叫,____→____,心头一热→,不见杨树,为鹊担心→见鹊悲鸣,____→喜鹊离去,牵挂喜鹊。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的画线句。

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说删去文章倒数第三段,并不影响作者情感的表达。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阐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

甜 熊立功

连阴雨。把天落蒙了。把荷嫂的心落勾了。她赶跑院子里那树上喳喳叫的喜鹊。就往地里跑。

花生地里的草疯长。扯都扯不赢。这块地刚扯完,那块地的草,又盖过了花生苗。进入梅雨期,荷嫂就在几块种了花生的责任田里。来回穿梭。

种田人不怕苦。可这段时日里。荷嫂多年的腰椎病,跟着天气一起折腾她,痛得直不了腰。从脖子往下贴了一串膏药,直到屁股沟,都不管事。可这痛妨碍不了她扯草,比起丈夫在城里的建筑工地,扛包卸水泥,成天像灰人泥人一样,要好些;比起在大学读书的儿子,边读书边打工,挣自己的伙食费。要轻些。

外面屋檐下。滴答滴答的滴水声。让荷嫂清楚。外面又在下牛毛雨。

她穿上尼龙雨衣。心里就暖暖的。这透明的雨衣,是儿子舍不得穿,留给她的。去年,儿子上大学报到那天。也下着毛毛细雨。

怕儿子被雨淋着。荷嫂在村头供销店。买了件雨衣,让儿子穿。还说,出山到集镇搭车,要翻山越岭,你穿上,免得让雨水打湿了衣裳,淋坏了身子。儿子笑笑说,妈,不用,你看我这身子多结实啊。还怕雨淋吗?这雨衣你留着用。做农活需要它。说完。儿子打了把破伞上路了。

那以后。荷嫂只要穿上雨衣。就感觉儿子依然在身边。

荷嫂再找来尼龙片,把两只腿缠了,就出门了,她猴着腰。在雨粉子中往花生地踱去。

弓着腰,扯了会儿草,腰就痛得像是要炸开,冷汗也出来了,双腿也麻木起来,不听使唤。像过去做农活一样,荷嫂双腿跪下地,反勾着手,把腰捶打了一会,感觉好一点,就跪着双腿再往前扯。

一会又不行了,头昏脑胀的,荷嫂直想吐,花生棵子里的虫子也直往身上钻,把身子咬得又痒又痛。她正打算休息一会儿,有人喊,荷嫂,你有包裹来了。从南方寄来的。

荷嫂抬头一看。是自己的邻居老大爷。就强打起笑说。我家南方没有亲戚啊。会是谁寄的包裹呢?

包裹上的字我认不全。你回家看看就清楚了。我只写得出我自己的名字。就帮你收了。还签了我名字。大爷说。endprint

也该到回家做中午饭的时候了,荷嫂就陪大爷一起往回走。

路上,在大爷的搀扶下,荷嫂还歇了几回。

摇摇头。大爷叹着气说。你年纪比我小一大截。身体还不如我。有病就要治啊……

荷嫂黄表纸样的脸上。挤出一些笑。扛过这几年,我儿子有出息了,就一心一意地去治。

蜗牛样回到家的荷嫂。从大爷家拿过包裹。一看地址,是儿子读书的学校,心就一跳。她抖着手,细心打开包裹,是皮制品,抖开一看,一对护膝和一个腰垫,散发着香味。里面还夹着一封信:妈妈,您收到儿子的一点微薄孝心时,想必您的生日就快到了……

哈哈,对了,今日原来是我的生日啊,怪不得早上喜鹊喳喳叫……笑过后,荷嫂眼里就淌出了泪水,儿子放学后,到餐馆去洗盘子的身影,就展现在眼前……

(选自《羊城晚报》2013年11月11日)

1.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本文的主旨。

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插叙了哪两件事?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

天赐福地熊峰山 张扬践

安仁是一个生态宜居县,这里好山好水、好景好物俯拾皆是,特别是县城郊东南部约5公里的熊峰山,自然风光秀美,人文景观丰富,历史积淀厚重。是安仁人心目中的第一福地。

神奇秀美的熊峰山,是安仁县内外人们休闲锻炼、旅游观光的好地方。从山脚到山顶,既有羊肠小道。也有盘山公路。道路两旁满是遮天蔽日的参天古树及各种各样的繁花野草,不时还有三两只野鸡、野兔从路的这边忽地蹿到另一边。这里森林覆盖率达94.6%,古树名木种类多、数量大,各种植物1200余种,其中还有树龄超过130年的古银杏。野生动物90余种。国家二级保护动植物就达到20余种。

在半山腰的熊峰庵。说不上有气势。但来历却颇不平凡。据历史记载,它已有1700多年了,建而又毁,毁而又修,清代同治年间重建,上世纪80年代。南岳法师释怀和尚来此庵后加以扩建。三栋佛堂,一栋斋堂,四合布局,雕龙画凤,空灵肃静。扩建时,在旧庵址基础中挖掘出一块石碑,记载了熊峰庵的历史变迁。后来。人们又把该石碑重新安置在庵基脚下。熊峰庵历经千年演绎。名声远扬,香火旺盛。

再向山顶方向行不多远,就是著名的熊峰山阻击战战壕遗址。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近70年。但仍然能够感受到当年战斗的惨烈悲壮。1944年。日本侵略军要打通南下的通道,在熊峰山受到了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双方在这里展开了拉锯战。伤亡都很惨重。日寇始终没能越过巍巍的熊峰山。时至今日。那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还在安仁民间口口相传。

熊峰山的秀美、雄壮、奇险全在于其山峰。登临山顶。可以尽情欣赏美景。最突出的一景莫过于三柱塔(文塔),系明朝万历年间所建,清乾隆年间欧阳熊倡众重修。清嘉庆年间。安仁籍大教育家、岳麓书院山长欧阳厚均捐资再修。之后,本邑进士卢兆鳌和绅士林添瑞又增建了二塔于文塔左右,分别坐落在三个峰头,彼此相距约100米,“三塔俱成,屹然鼎峙,望之如笔格”,寓意人文遐蔚,群贤奋起。1944年,日本侵略军进攻熊峰山时疑三塔为中国军队碉堡,炮轰而毁,仅残存基座。2011年起。安仁县委县政府按照原貌重建了文塔。塔高33.8米。一共七层。山顶还有大石林场建设的一座瞭望塔。这是游览者登高望远的好地方。站在熊峰山顶放眼去看。只见数十山岭排接连云。植被葱郁。树木参天。云山雾海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登上山顶,还可以一览安仁县的全景,真切地领略到安仁四季不同的风景。

2011年,安仁成功创建了以熊峰山为核心的湖南熊峰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公园总面积6080.3公顷,它包括四大景区:熊峰山景区,猴昙仙景区,九龙庵景区。龙脊山景区。其中熊峰山景区总面积达4095.7公顷。熊峰山如同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镶嵌在湘南大地,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选自《散文选刊·下半月》2014年第1期,有改动、

1.文中介绍熊峰庵的相关情况,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作者评价熊峰山的句子,并说说本文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endprint

猜你喜欢
安仁峰山喜鹊
叽叽喳喳的小喜鹊
花喜鹊
王江荟国画系列作品《安仁古八景》
乾潭安仁:努力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样板”
走进大峰山
诗两首
喜鹊搬救兵
审鞋
苏幕遮(般涉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