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用品与其消耗品的跨时期市场竞争策略

2016-09-23 09:19张娟耿弘卜胜娟廖毕丰
关键词:耐用品厂商利润

张娟,耿弘,卜胜娟,廖毕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南京 211106)

耐用品与其消耗品的跨时期市场竞争策略

张娟,耿弘,卜胜娟,廖毕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南京 211106)

根据耐用品与其消耗品市场跨时期不一致的特性,分别运用两阶段Stackelberg博弈模型和消费者细分模型对耐用品市场和消耗品市场竞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跨时期不一致对市场竞争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在耐用品市场,厂商可以运用不兼容策略锁定消费者,造成强者恒强的格局;否则,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在消耗品市场两期生产中,仅有新消耗品的情况与新消耗品和再制造消耗品共存的情况下,市场竞争的结果不同。在耐用品与其消耗品跨时期市场竞争中,两种模型相结合可以较好地探讨产品市场竞争的格局,是一种研究跨时期产品市场竞争的有效方法。

跨时期;Stackelberg博弈模型;消费者细分;市场竞争格局

消费品市场[1-2]不仅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与其他商品市场密切相关,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集中反映。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消费品零售总额大约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消费品市场可分为耐用品市场和消耗品市场 (另外还有服务,在此不做研究。1934年,威克塞尔最先提出有关耐用品的耐用度问题,并第一个建立了关于设备耐用度的数学模型。之后Schmalensee(1970)[3]研究发现,市场结构决定了厂商如何选择耐用度: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中,厂商选择符合社会最优的耐用度;垄断市场结构中,厂商选择低于社会最优的耐用度。Coase(1972)[4]研究了耐用品的时间不一致问题,提出了著名的“科斯猜想”。Bulow(1982)[5]通过建立模型研究发现,以租代售和降低产品耐用度可以有效地消除耐用品的时间不一致。Bond和Samuelso (1984)[6]认为,边际成本上升消弱了厂商降价的倾向,有助于克服时间不一致。劳伦斯(1974)[7]认为耐用品市场可分成新旧产品两个市场 (且新旧产品是不完全替代的),二手市场的存在,使得生产厂商有动机去缩减产品的耐用度。Poddar等(2004)[8]发现,当双寡头垄断厂商进行两期产量竞争时,若同时选择租赁或出售,则出售(而非租赁)是耐用品生产厂商的最优策略。在耐用品的计划报废方面,Levinthal 和Purohit(1989)[9]认为,当新产品的创新程度较低时,旧产品能较好的替代新产品,这时厂商应采取逐步淘汰旧产品的策略;反之,当新产品的创新程度较高时,厂商应最大程度地出售新产品,加快旧产品的报废。Waldman(1993)[10]研究发现,当垄断厂商不断推出新产品时,有较大动机采取计划报废行为。Schmalenseeand Parks(1974)[11-12]在耐用度问题中引入消费者行为,认为耐用度虽由生产厂商决定,但消费者可以根据产品的维修费用和贬值速度等来决定最优置换时间。早期学者从耐用度、时间不一致、二手市场、计划废弃、消费理论等方面的研究构成了耐用品问题研究的主体框架,之后不少学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王文宾等(2010)[13]从消费者对新耐用品与再制造耐用品具有不同支付意愿角度,探讨了再制造闭环供应链的定价问题。但斌和丁雪峰(2010)[14]从消费者效用角度研究不同市场增长率对再制造耐用品定价的影响问题。Gerardo Berbeglia(2014)[15]和KaiUwe Kühn (2003)[16]从不同角度研究了有关耐用品定价问题,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耐用品研究丰富的理论基础为其相关产品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有关耐用品与其易耗品(部件)的研究是其中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S Rundle-Thiele和Bennett R(2001)[17]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多种市场分析的忠诚度测量技术方法,运用该方法测量的耐用品和消耗品市场的品牌忠诚度不同。Kamran Siddiqui等(2012)[18]通过描述统计法对200多个家庭的产品品牌偏好数据分析,测量品牌偏好的代际影响,结果表明,品牌代际影响对耐用品与消耗品的偏好结构有较明显的差异。Erzurumlu(2013)[19]研究发现,品牌厂商通过低价或其他赠送方式给予消费者耐用品,达到运用耐用品锁定消费者,以便在消耗品销售上获得更多收益目的。于此同时,耐用品生产商应洞察来自第三方消耗品生产商的竞争,以决定自己耐用品的兼容性。高永全等(2014)[20]从消费者效用角度研究发现,耐用品垄断厂商采取易耗(品)部件兼容策略的最优收益大于其采取不兼容策略的最优收益。耐用品价值与耐用度的降低、耐用品用户满意度降低以及易耗(品)部件更换频率增加都会激励耐用品厂商采取易耗部件兼容策略。Alev Isil(2015)[21]从生产者责任延伸角度对耐用品和消耗品市场研究发现,生产者责任延伸对厂商的产品市场策略具有较大的影响,同时,相关政策可以通过生产者责任延伸有效的调节市场利益相关者的关系。Iman Ahmadi等(2015)[22]研究认为,消费者的时间偏好可能会使厂商利润和消费者剩余减少,且较高的时间偏好可以降低耐用品价格而提高消耗品价格等。Sieper和Swan (1973)[23]的市场独立化结论对于生产易耗部件的耐用品销售商不成立,且耐用品厂商所选择的耐用品的最优耐用度与易耗部件的耐用度之间互相影响。由文献研究看来,在耐用品和消耗品两级市场研究中,国内外学者从产品品牌影响、兼容性、耐用度、价格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基于此,本文根据耐用品与其消耗品市场的特点,从博弈论和消费者细分[24]角度考察耐用品市场和与之相联系的消耗品市场厂商策略选择问题,以期为跨时期市场竞争策略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一、基本假设与模型构建

我们假设在一个周期内垄断厂商生产某种产品,该产品包括两个部分:耐用品和消耗品(部件)。这种产品已经投入使用,耐用品部分可以重复使用较长时间,而消耗品部分随着使用时间或使用次数达到极限就需要更换 (消耗品部分使用时间较耐用品部分来说短得多)。如打印机市场,打印机主体是耐用品部分,墨盒是易耗品部分。为了研究问题方便,这里假设该耐用品只生产一期,其对应的消耗品生产两期,市场中的消费者具有完全理性。这一假设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耐用品和消耗品生产商实际可以生产多期,在每一期,无论耐用品还是消耗品都会进行市场竞争。在耐用品市场中,每一期厂商都要通过不断改进或推出新产品进行市场竞争,各期的情况相类似。在消耗品市场中,不仅其竞争受耐用品市场的影响,同时,从消耗品生产的第二期,开始出现再制造易耗品,其市场竞争的情况更为多样,之后的多期情况和第二期的情况相似。因此,选择耐用品生产一期,消耗品生产两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耐用品市场模型构建

假设耐用品市场是双寡头垄断市场,厂商1是先入者(领导者),厂商2是跟进者(追随者)。在此条件下,厂商的耐用品市场份额对后期要提供的消耗品数量具有一定的影响,这和现实市场结构基本相符。如打印机市场,有实力的厂商通过不断使用新技术和推出新产品,在市场上处于领导地位,产品市场占有率高,具有先动优势,而其他厂商则处于跟随者地位,产品市场占有率低。故可以将生产厂商分为两类,一类为领导者,另一类为追随者。为简化起见,我们把它抽象为两个生产厂商:先入者(领导厂商)和跟进者(追随厂商)。

假设两厂商面临的市场逆需求函数为P(Q)=1-q1-q2,其中P(Q)是产品市场价格;qi(i=1,2)是第i个厂商的产量;πi(i=1,2)是第i个厂商的利润,则第i个厂商的利润函数为πi(q1,q2)=(P(Q)-c)qi,其中c是成本,假设两厂商单位产品的成本相等,即c1=c2=c。

基于以上假设,两厂商进行产量竞争,且厂商1具有先动优势,符合Stackelberg博弈模型[25]的基本条件,所以用该模型可以较好地解决此类问题。运用逆向归纳法求解此博弈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两厂商的产量决定以下情况。

首先考虑给定q1的情况下,厂商2的最优产量选择问题,即第二阶段问题是

由一阶条件得:s2(q1)=(1-q1-c)/2

其次,厂商1预测到厂商2将根据s2(q1)选择q2,所以厂商1在第一阶段的问题是

由一阶条件得厂商1的最优产量:q1*=(1-c)/2

将q1*带入s2(q1)得厂商2的最优产量:q2*=s2(q1*)=(1-c)/4

厂商1和厂商2的总产量为:Q=q1*+q2*=3(1-c)/4

产品的价格为:P(Q)=p1=p2=p=(1+3c)/4

厂商1的收益:πR1=(p-c)q1=(1-c)2/8

厂商2的收益:πR2=(p-c)q2=(1-c)2/16

两厂商的收益和:πR=πR1+πR2=3(1-c)2/16

显然,厂商1(领导者)的最优产量和收益均高于厂商2(跟进者)的产量和收益。

(二)消耗品市场模型构建

在消耗品市场中,消费者是否购买消耗品是由其对产品的效用判断来决定的。因此,我们从效用函数着手对消耗品市场进行研究。这里借用Moorthy(1988)[26]的消费者偏好模型u=sa-p,其中,s代表产品质量;a代表消费者类型,a服从 [0,1]上的均匀分布,且a类型的消费者愿意对质量水平为s的产品支付为sa。另外,借鉴王文宾等(2014)[27]消费者对新制造品估价的效用函数。在我们的模型中,假设消费者对消耗品的支付意愿为θ(0≤θ≤1),服从[0,1]上的均匀分布,其密度函数为

消费者购买消耗品获得的效用为

u=θ-p,u≥0

假设消费者对耐用品总的购买量为α(0≤α≤1),则消费者购买消耗品的数量为

其中,qc代表消耗品数量;pc代表消耗品价格;α是由购买耐用品的数量决定的,因为只有购买或使用耐用品的消费者才会购买和使用对应的消耗品;β∈[0,1]是由消耗品的购买数量决定的。则对消耗品的决策问题为

其中,πc代表消耗品的利润;cc代表消耗品的成本。

二、消费者细分市场

(一)消耗品效用函数

在考虑时间因素的条件下,耐用品和消耗品的生产是跨时期的,反映在购买了耐用品的消费者,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才会购买相应的消耗品。只要消费者购买和使用耐用品,就决定他必然要使用消耗品,且在耐用品使用中消耗品可能要重复多次购买。若耐用品是不兼容的,则会产生厂商对消费者的锁定(即购买该种耐用品,只能购买与之相匹配的消耗品)。如果耐用品兼容,厂商将在耐用品和消耗品两级市场上进行激烈的竞争。

耐用品和消耗品都可以生产多期,为了便于分析问题,假设耐用品只生产一期,且消费者只购买一种耐用品(购买领导厂商1或购买追随厂商2的耐用品)。消耗品生产两期,且有新消耗品和再制造消耗品,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购买。两厂商生产的产品是兼容的,也就是说,消费者无论购买哪个厂商的耐用品,都可以从两个厂商的任一家购买他所需要的消耗品(新消耗品或再制造消耗品),这里假设只有原始耐用品制造商生产消耗品,有关第三方制造商生产消耗品或再制造消耗品的情况我们在其他文献里加以研究。

一般情况下,由于人们普遍认为再制造品是一种质量低劣的产品[28],从心理上认为它不如新产品质量好,故假设消费者对再制造品的支付意愿是对新产品支付意愿的一定分数值[29],我们命名它为支付意愿系数δ(0〈δ〈1),δ越大,对再制造品的支付意愿越大,即对再制造品越愿意支付较高的价格。假设消耗品的每期市场容量为α。为了分析问题的方便,后面我们用到的成本、价格都进行归一化处理,使其取值在[0,1]之间。

消费者购买新制造消耗品和再制造消耗品的效用函数可以表示为

其中,un、ur分别代表新消耗品和再制造消耗品的净效用;pn、pr分别代表新消耗品和再制造消耗品的价格。

(二)消费者细分市场

因为只有购买耐用品的消费者才会购买消耗品,如果耐用品不兼容,消费者只能购买与之匹配的消耗品。若耐用品兼容,消费者可以有多种选择。不过,从问题本身来讲,购买消耗品的消费者选择何种消耗品是由消费者偏好决定的。因此,从消费者偏好角度,将消费者分为两种类型:购买新消耗品的消费者和购买再制造消耗品的消费者。据此,对消费者细分如下:

类型1的消费者偏好购买新消耗品,满足条件

un≥0,un≥ur≥0,

类型2的消费者偏好购买再制造消耗品,满足条件un≥0,un≤ur

根据消费者偏好,不同类型消费者对消耗品的需求情况如下。

1.类型1的消费者满足条件un≥0,un≥ur≥0,得到θ≥pn和un≥(pn-pr)/(1-δ),存在2种情况。

1)pn〉(pn-pr)/(1-δ),即δ〈pr/pn,则un〉ur,只购买新品,消费者购买新产品的数量为

2)pn≤(pn-pr)/(1-δ),即δ≥pr/pn,又分为2种情况。

(1)(pn-pr)/(1-δ)≤1,即δ≤1-(pn-pr),消费者1购买新消耗品的数量为

买新消耗品,qn=0

2.类型2的消费者满足条件un≥0,un≤ur,得到θ≥pr/δ和θ≤(pn-pr)/(1-δ),则不等式pr/δ≤θ≤(pnpr)/(1-δ)成立,存在2种情况。

1)pr/δ≤(pn-pr)/(1-δ),即δ≥pr/pn,又分为2种情况。

(1)(pn-pr)/(1-δ)≤1,即δ≤1-(pn-pr),消费者2购买再制造消耗品的数量为(2)(pn-pr)/(1-δ)〉1,即1-(pn-pr)〈δ〈1,消费者

2购买再制造消耗品的数量为

2)pr/δ〉(pn-pr)/(1-δ),即δ〈pr/pn,消费者不购买任何消耗品。

综上所述,实际可能实现的消费者购买新消耗品和再制造消耗品的数量为:当δ〈pr/pn时,消费者只选择新消耗品:qn=;当pr/pn≤δ≤ 1-(pn-pr)时,消费者可以有两种选择:qn=;当1-(pn-pr)〈δ〈1时,只有选择再制造消耗品的消费者,与实际不符不讨论。

三、跨时期消费者细分市场分析

假设消费者具有理性,在初期购买耐用品时,会考虑耐用品对应的消耗品的供给情况和兼容性。另外,在消耗品的选择中,消费者可能选择新消耗品,也可能选择再制造消耗品。根据消费者细分市场理论,下面对消耗品市场分以下2种情境进行分析。由于第3种情境市场上没有新消耗品,只有再制造消耗品的情况与实际不符,不做讨论。

(一)第一种情境:消费者只偏好新消耗品

这种情况可以这样理解,当厂商刚推出耐用品时,在耐用品销售中配备的消耗品还在使用的情况下,市场上还没有再制造消耗品。这时候,消费者在更换第一期消耗品时,只能更换新的消耗品,即满足条件δ〈pr/pn,厂商的收益由耐用品收益和新消耗品收益组成。厂商的收益函数为

其中,π1是厂商总收益;πn1是新消耗品的收益;cn是新消耗品的成本,厂商的总利润为

一般情况下,厂商进行规模生产,其产品的成本基本是不变的,故假定c、cn为常数,所以利润是新消耗品价格pn的二次函数,对c、cn在取值范围内选取不同的数值时 (需考虑数据选取的合理性,因为耐用品与其消耗品的成本差距一般较大,如打印机与墨盒的成本相差近10倍),运用Mathmetica 7.0进行数据模拟,如图1所示。

曲线L1、L2、L3和L4分别代表不同成本组合:c=0.8,cn=0.2,c=0.6,cn=0.2,c=0.5,cn=0.06和c=0.3,cn=0.08时,pn与π1的关系图(取其他值,曲线形状与之大体相似,已验证)。

从图1可以看出,随着成本的降低,利润增加,这是曲线上移的根本原因。随着pn的增大,π1先增加,达到极大值之后再逐渐减小。由于函数π1的曲线是凹型的,所以利润存在最大值点。

对π1求一阶偏导数,得pn=(cn+1)/2,则

在利润最大值的左右两侧,利润都会逐渐减小。即随着价格的增加,利润先增加,达到最大值之后,又会随着价格的增加而减小。而且从成本参数的调整中,逐渐降低耐用品和消耗品的成本,利润会不断增加,最大值也在不断增大。因此,厂商的最优策略是将产品的价格调整到pn=(cn+1)/2的点,此时厂商获得最大收益。

结论1.在消耗品生产的第一期,消费者只能购买新消耗品,厂商的竞争策略为:第一,尽可能将消耗品的价格设定在(cn+1)/2,以获取最大利润。在利润最大值点的左侧,厂商提高pn可以增加利润,在利润最大值点的右侧,减小pn有利于增加利润。第二,降低耐用品和新消耗品的成本c、cn,有利于提高利润。第三,在耐用品市场占有的份额越大获得的利润就越多,所以,此时对领导厂商1更有利。这是因为一般消费者都有购买品牌和原装配件的偏好,因此购买厂商1的新消耗品的人数仍然居多,在消耗品市场上,厂商1获得市场份额也高,利润也多。但耐用品厂商是否选择不兼容策略,是由其在耐用品市场的竞争环境等因素决定的。第四,在消耗品市场上,由于利润在pn取值范围内存在最大值点,所以并非消耗品的价格越高,厂商获得的利润越多。这是因为过高的pn可能促使一部分消费者逃逸,从而降低厂商的利润。

(二)第二种情境:消费者可以有两种选择

消耗品市场上既有新消耗品,也有再制造消耗品,消费者可以选择购买。消耗品更换的第二期,市场上已经有第一期淘汰的消耗品可以通过加工制成再制造品,有一部分消费者会选择购买再制造品,是因为:有些消费者对新消耗品和再制造消耗品具有相同的偏好,选择哪种都无所谓;有些消费者是环保主义者;再制造品价格往往比新产品便宜很多。故厂商的收益函数为

其中,π2是厂商总收益;πn2是新消耗品的收益;πr2是再制造消耗品的收益;cr是再制造消耗品的成本,厂商的总利润

当价格、成本一定时,消费者支付意愿系数δ与利润的π2关系,运用Mathmetica 7.0数据模拟,如图2所示。其中,选取c=0.4,cn=0.1,cr=0.03,pn=0.4,pr=0.08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也可以选择其他值,曲线的变化趋势(δ与π2的关系)与之相似(已验证)。

满足给定条件,在δ很小的情况下,随着δ的增大,利润π2增幅较大;当δ逐渐增大,并且在一定的范围内,δ的变化对利润的影响趋缓;当δ很大,接近1时,δ增大利润急剧增加。

结论2.δ的变化对π2的影响情况较复杂,这是由于“支付意愿陷阱”存在的缘故。因为支付意愿与消费者忠诚度之间是正相关关系,这种正相关关系存在着一段 “不敏感区”,在这一不敏感区域之前,有一个“积累”区域,在此区域内,消费者对产品的满意(好感)是逐步积累的,对产品的购买量也会随着这种满意的积累逐渐增加,厂商的利润也在逐渐增加。而在“不敏感区”,消费者虽然对产品满意,但没有达到忠诚,消费者不愿意支付(购买),厂商的利润没有提高。当突破了这一“不敏感”区,达到了忠诚,消费者愿意支付,厂商的利润才能大幅度增加,如图3所示。

由图 3可知,厂商一味通过提高产品的应有质量和服务水平有可能掉进“支付意愿陷阱”之中,唯有在保持产品的应有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前提下,给消费者超出预期的惊喜,才能突破 “支付意愿陷阱”,达到大幅提高利润的目的。

当c、cn、cr、δ不变时,Mathmetica 7.0数据模拟pn、pr与π2的三维关系,如图4所示。

取c=0.4,cn=0.1,cr=0.03,pn=0.4,pr=0.08,δ=0.5,数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当取其他数值时,图形的变化趋势与之相似。

结论3.在消耗品市场,新消耗品与再制造消耗品并存的情况下,消费者的选择空间较大。随着pn的增加,利润增加;随着pr增加,利润减小。但由再制造消耗品所引起的利润的变化幅度比新消耗品的要小。由再制造消耗品价格变化引起的利润变化幅度小,而且其价格变化对利润正向影响不敏感,但负方向影响较大,因此,pr的价格不宜定的过高。否则,由于人们普遍对于再制造品有厌恶情绪,当pr增大,消费者对再制造消耗品不愿支付更高的价格,从而减少对再制造消耗品的购买。事实上,如果新消耗品和再制造消耗品价格相差不大,人们宁愿购买新消耗品而不愿买再制造消耗品。

四、结论

本文通过两阶段Stackelberg博弈模型和消费者细分模型,将耐用品与其消耗品的跨时期不一致与消费者细分作为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跨时期以及消费者细分对市场竞争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根据研究,得到如下主要结论。

1.无论在耐用品市场还是消耗品市场,厂商降低成本总是有利于其利润的提高。

2.在耐用品市场上,由于人们一般偏好品牌和高质量产品,所以,先入者(领导厂商)可以得到市场认可而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其耐用品的兼容性越小 (即产品的转移成本越高)对其越有利。不过,这种锁定在短期内是有利的,从长远来看,能否稳定还有待于厂商地不断努力。当其耐用品具有较大的兼容性,厂商在耐用品和其消耗品两级市场上面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3.在消耗品市场上,只存在新制造消耗品的情况下,厂商尽可能将消耗品的价格pn定在(cn+1)/2处以获取最大利润。大于或小于pn,厂商的利润都会降低,所以并非新消耗品的价格越高对厂商越有利。

4.在消耗品市场上,存在新消耗品和再制造消耗品的情况下,在消耗品生产的第二期,市场上会出现再制造消耗品与新消耗品相互竞争的现象。由于支付意愿系数δ的变化对利润π2的影响情况较复杂,厂商应尽量避免掉入“支付意愿陷阱”之中。且利润随着pn的增大而增加的幅度并不是太大;随着pr的增加,利润处于减小的趋势,说明消耗品价格一般不应定得过高。且pr曲线比pn曲线提前步入下降趋势,也进一步验证了由于人们普遍对再制造品具有厌恶情结,当新消耗品和再制造消耗品价格相差不大时,人们宁愿购买新消耗品而不购买再制造消耗品,这也是再制造品价格低廉的根本原因。

总之,跨时期市场竞争中,在耐用品市场上,厂商可以运用不兼容策略锁定消费者,造成强者恒强的格局,反之,厂商可以通过采用新技术、提高品牌形象、价格等获得耐用品市场竞争优势。在消耗品市场两期生产中,厂商可以在提高消耗品质量和品牌知名度的前提下,通过价格策略获取更大的市场利润,但是,并非价格越高获利就越多,尤其是再制造消耗品的价格不宜定得过高,否则可能导致部分消费者逃逸。可见,耐用品与其消耗品的跨时期市场竞争情况较为复杂,本文仅就耐用品与其消耗品(部件)的市场竞争策略问题做了初步探讨,而有关耐用品的兼容性和耐用度如何选择问题,厂商如何通过耐用品的兼容性选择达到在消耗品市场上获得更多利益的问题,以及在第三方消耗品制造商和再制造商参与竞争的条件下,厂商采用何种竞争策略等问题还有待于我们做进一步深入研究。

[1]YIP P,YEO G,MENG T T,et al.The asian consumer durable market: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China[J].ASEAN Economic Bulletin,1996,12(3):380-396.

[2]MATOS J A,SILVA N.Consuming durable goods when stock markets jump:a strategic asset allocation approach[J].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ol,2014,42:86-104.

[3]SCHMALENSEE R.Regulation and the durability of goods[J].The 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cience,1970,21 (1):54-64.

[4]COASE R.Durability and monopoly[J].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972,15(2):143-149.

[5]BULOW J.Durable-goods monopolists[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ics,1982,90(2):314-332.

[6]Bond E W,Samuelson L.Durable goods,market structure and the incentive to innovate[J].Economics,1987,54(5):57-67

[7]LAURENCE H M.On killing off the market for new and second-hand goods[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74,82(2):612-619.

[8]PODDAR S,SINHA U B.On patent licensing in spatial competition[J].Economic Record,2004,80:208-218.

[9]LEVINTHAL DA,PUROHIT D.Durable goods and product obsolescence[J].Marketing Science,1989,22(2):35-56.

[10]WALDMAN M.A new perspective on planned obsolescence[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3,108(1):273-283.

[11]Schmalensee R.Markte structure,durability,and maintenance effort[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74,41(2):277-287.

[12]PARKS R W.Demand and supply of durable goods and durability[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64(1):37-55.

[13]王文宾,达庆利.零售商与第三方回收下闭环供应链回收与定价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10(2):130-134.

[14]但斌,丁雪峰.再制造品最优定价及市场挤兑与市场增长效应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0(8):1371-1379.

[15]BERBEGLIA G,SLOAN P,VETTA A.Pricing mechanisms for a durable good monopolist[J].ACM SIGMETRIC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Review,2014,41(4):50-50.

[16]KüHN K U.Intertemporal price discrimination in frictionless durable goods monopolies[J].The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2003,46(1):101-114.

[17]RUNDLE-THELE S,BENNETT R.A brand for all seasons?a discussion of brand loyalty approaches and their applicability for different markets[J].Journal of Product&Brand Management,2001,10(1):25-37.

[18]SIDDIQUI K,BASHIR S,SARKI IH,et al.Intergenerational influences on brand preferences:consumables vs durabl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Social Science,2012,3(13):227-248.

[19]ERZURUMLU S S.The compatibility of durable goods with contingent generic consumables[J].Omega,2013,41(3):574-585.

[20]高永全,谭德庆,高敏.耐用品垄断厂商易耗部件兼容策略[J].系统工程,2014(10):133-137.

[21]ISIL A.Operational perspectives on 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 for durable and consumable products[M].America: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15.

[22]AHMADI I,SKIERA B,LAMBRECHT A,et al.Time preferences and the pricing of complementary durables and consumables [J].Social Science Research Network,2015,45(12):303-441.

[23]SIEPER E,SWAN P L.Monopoly and competition in the market for durable goods[J].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73,40 (3):333-351.

[24]PERLMAN Y.The effect of risk aversion on product family design under uncertain consumer segmen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2013,51(2):504-514.

[25]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格致出版社,2013.

[26]MOORTHY K S.Product and price competition in a duopoly[J].Marketing Science,1988,5(1):141-168.

[27]王文宾,陈祥东,达庆利等.制造商竞争环境下逆向供应链的政府奖惩机制研究[J].运筹与管理,2014,23(3):136-145.

[28]SUBRAMANIAN R,FERGUSON M E,TOKTAY L B.Remanufacturing and the component commonality decision[J].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2013,22(1):36-53.

[29]RSDEMIR A,ZIYA E K,PARIAKTüRK A.Competitive quality choice and remanufacturing[J].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2014,23(1):48-64.

[责任编辑:宋宏]

Competition Strategy of the Intertemporal Market about Durable Goods and Consumables

ZHANG Juan,GENG Hong,BU Shengjuan,LIAO Bifeng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Nanjing 211106,China)

According to inconsistent characteristics of durable goods and consumables market,the two-stage Stackelberg game model and customer segmentation model,respectively,were used to study the durable goods and consumables market.We find that inter-temporal in-consistence has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market competition.In the durable goods market,the manufacturer can use incompatible strategy to lock consumers,resulting in the pattern of the strong being strong forever.Otherwise,the market competition is more intense.In the consumable market two-stage production,when there are only new manufacturing consumables and the coexistence of new consumables and re-manufacturing consumables,the result of the market competition is different.The research has showed that,in the inter-temporal market competition of durable goods and consumables,the combination of two models can better explore the competition pattern of product market,and is the effective method to study the competition of intertemporal product market.

intertemporal inconsistence;Stackelberg game model;consumer segmentation;competition pattern of the market

F273.2

A

1009-3370(2016)04-0102-07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414

2015-12-1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3AZD062);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012ZDIXM018)

张娟(1973—),女,山东建筑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E-mail:zhwork136@sina.com

猜你喜欢
耐用品厂商利润
养殖成本7元/斤,利润翻倍?黄颡鱼像他这样养,亩利润过万是常态
玩具厂商及合作机构新年进步
The top 5 highest paid footballers in the world
汇率波动与耐用品折旧率的关系
厂商对北京卡车市场不抱希望
电视厂商与好莱坞公司将制订超高清标准
利润下降央企工资总额不得增长
基于消费者效用模型的耐用品垄断商回购与再制造决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