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判断的自我—他人一致性:熟悉度和亲密度的作用

2016-09-23 03:06陈少华
心理学探新 2016年4期
关键词:神经质一致性人格

陈少华

(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广州 510006)



人格判断的自我—他人一致性:熟悉度和亲密度的作用

陈少华

(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广州 510006)

关系质量是影响人格判断准确性的重要因素,该研究分别在男性、女性朋友两个样本中考查了熟悉度与关系亲密度对人格判断自我—他人一致性(SOA)的影响,结果表明:(1)神经质的自我评定显著高于朋友评定,责任心的自我评定显著低于朋友评定;(2)两个样本中大五人格所有维度的SOA都达到了显著水平,尽管女性样本中外倾性、宜人性和责任心的SOA均比男性样本高,但两样本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3)两样本聚合的SOA中,外倾性最高(r=0.41),责任心其次(r=0.36),神经质和开放性最低(均为r=0.21);(4)除了男性样本中的外倾性,熟悉度对其他维度的SOA都没有显著调节效应;(5)两样本中关系亲密度对所有人格维度SOA的调节效应均不显著。

人格判断;自我—他人一致性;熟悉度;亲密度;调节效应

1 问题提出

在影响人格判断准确性的诸多因素中,良好信息是最重要的调节变量之一,而信息是否良好取决于信息的数量和质量(陈少华,曾毅,2013)。Funder(2012)的现实准确性模型指出,判断者与判断目标的关系质量越好,对目标掌握的信息越多,人格判断的准确性越高。一般而言,和一个人相处时间越长,获得的信息数量会越多;与一个人关系越亲密,所获信息的质量会越高。可见,熟悉度(acquaintanceship)和亲密度(closeness)决定了信息是否良好,从而影响到人格判断的准确性。如果以自我—他人一致性(self-other agreement,简称SOA)作为准确性的标准,那么熟悉度和亲密度较高的个体彼此之间的判断可能会更准确,因为对于相同的人格特质,熟人比陌生人、关系亲密的人比关系一般的朋友其SOA更高(Funder,Kolar,& Blackman,1995)。最近一项关于新婚夫妇之间人格判断的研究表明,大五人格的所有维度都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BFI量表中SOA最高的是外倾性(r=0.67),最低的是宜人性(r=0.43)(Beer,Watson,& McDade-Montez,2013)。

在日常交往中,随着判断者与判断目标关系水平的增进,SOA也将随之提高。按照现实准确性模型的解释,关系质量高的个体之间有更多的机会来展现、观察和解释与特质相关的线索,因而人格判断会更准确(Funder,2012)。这表明人格判断中可能存在一种关系效应(relationship effect),即判断者与判断目标的关系质量越高,对目标的人格判断越准确(Letzring,Wells,& Funder,2006)。Watson等人的研究发现,人格判断中SOA随着判断者与判断目标关系类型不同而不同,熟人与自我的一致性高于陌生人与自我的一致性,准确性随着关系水平的变化而变化(Watson,Hubbard,& Wiese,2000)。对于人格判断中的关系效应,一些研究者认为可能与动机性因素有关,不同的关系水平影响了人们对特质的观察和信息的获取,观察判断目标什么特质以及关注哪些信息包含着动机的成分(陈少华,赖庭红,吴颢,2012)。

从理论上讲,与一个人相识时间越长,熟悉度会越高,SOA也可能越高。实证研究也发现,在相同情境下,与判断目标的熟悉度提高了内部判断的一致性(Funder et al.,1995)。Kurtz和Sherker(2003)考查了大学生室友特质评定的SOA,结果表明:从相识2周到相识15周,所有人格特质的SOA都明显增加,责任心的SOA显著高于外倾性,关系质量并没有对SOA起调节作用;在控制同一特质的自我评定后,关系质量越好,外倾性、宜人性和责任心这三种特质的室友评定越高,神经质的室友评定则越低。然而,基于相识时间长短的熟悉度未必在任何情境下都起作用,当评定标准是在一个陌生人曾经看过而熟人没有看过的情境对目标行为进行预测时,熟人相对于陌生人的优势会消失,研究者将这种现象称作熟悉效应边界(Colvin & Funder,1991)。纵向研究表明,没有证据支持熟人之间的SOA随相识时间的增加而增强(Park,Kraus,& Ryan,1997)。根据Kenny(2004)的加权平均模型,如果判断者能够完全看到判断目标的重叠行为或以同样的方式精确解释所看到的行为,那么SOA不会随熟悉度的增加而增强。

综观已有的研究,国内外学者主要从两个角度考查关系质量的影响:其一是判断者与判断目标相识时间的长短,即熟悉度;其二是要求判断者评定与判断目标之间的关系等级(张登浩,王登峰,2010)。但是,认识时间长并不意味着熟悉,熟悉也不意味着了解,简单的关系等级评定不能够准确反映关系质量的高低。作者认为,要客观评估关系质量对人格判断自我—他人一致性的影响,除熟悉度以外,亲密度是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如果说熟悉度与信息数量有关的话,那么亲密度则与信息质量有关,因为只有关系比较亲密的人之间才有可能交流比较私密的、涉及个人思想或情感方面的高质量的信息,这些信息更有助于提高判断的准确性(Letzring & Human,2014)。此外,在影响SOA的因素中,性别也是一个重要变量,研究表明,知觉者的性别与人格特质印象的准确性相关,女性知觉者的准确性比男性更高(Chan,Rogers,Parisotto,& Biesanz,2011)。据此作者预期,女性朋友与判断目标的SOA比男性朋友的更高,与基于相识时间长短的熟悉度相比,判断者与判断目标的关系亲密度更有可能在SOA中起调节作用。

2 研究方法

2.1被试

从广州某高校随机抽取140名大学生作为目标被试,要求他们完成大五人格问卷测试,收回有效问卷129份,其中男性37名,女性92名,平均年龄19.60±0.80岁。然后,要求每一名目标被试从自己的朋友圈中各选取1名女性朋友和1名男性朋友评定自己的大五人格,其中收回女性朋友有效问卷121份,平均年龄19.65±0.74岁,收回男性朋友有效问卷118份,平均年龄为19.98±1.55岁。

2.2工具

(1)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简式版(CBF-PI-B)。该问卷含五个维度40个条目,采用Lidert6点评定,各维度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81(神经质)、0.80(外倾性)、0.81(责任心)、0.78(开放性)、0.76(宜人性),间隔10周的重测系数为0.67(宜人性)到0.81(神经质)之间,各因子与完整版量表对应因子的相关均在0.85 以上,具有较好的信效度(王孟成,戴晓阳,姚树桥,2011)。研究中使用的CBF-PI-B分自评和朋友评两个版本,朋友评定时将自评条目中的第一人称“我”改为“我朋友”,其他完全相同。信度分析表明,该研究自评CBF-PI-B各维度的α系数分别为0.86(神经质)、0.76(责任心)、0.81(宜人性)、0.79(开放性)、0.87(外倾性);女性朋友评定的α系数为0.85(神经质)、0.83(责任心)、0.85(宜人性)、0.79(开放性)、0.76(外倾性);男性朋友评定的α系数为0.83(神经质)、0.79(责任心)、0.87(宜人性)、0.76(开放性)、0.83(外倾性)。

(2)关系亲密度问卷(RCI)。RCI最初由Berscheid等人编制,用于测量人际关系的亲密度(Berscheid,Snyder,& Omoto,1989),后经Watson等人(2000)修订用来考查人际之间的熟悉度。修订后的问卷包括相识时长、相识范围以及关系亲密度三个维度,其中关系亲密度包括4个条目(“你认为某某有多了解你?”、“你认为你有多了解某某?”、“在谈论某个人或某件事时,你有多信任某某?”、“在谈论某个人或某件事时,你觉得某某有多信任你?”),采用Lidert5点评定。研究表明,朋友样本中关系亲密度4条目之间的内部相关在0.67到0.93之间(Watson et al.,2000)。基于研究的目的,作者在原问卷中删除了“相识范围”这一维度。研究中以相识时长作为熟悉度的指标,信度分析表明,女性样本关系亲密度的α系数为0.89,男性样本为0.77。

2.3程序

首先,要求目标被试完成自评版CBF-PI-B测试,据此获得人格的自评分数。其次,让目标被试从自己的朋友中各选取1名女性朋友和1名男性朋友,要求他们通过电子邮件或QQ方式将朋友评定的CBF-PI-B和关系亲密度问卷(RCI)发送给选定的朋友,并要求男、女朋友对目标被试的大五人格及两者的关系亲密度进行评定,同时还要求朋友对两者的关系等级从“非常糟糕”到“非常融洽”做一个9点评定,男、女性朋友评定结果由目标被试在自评结束后的两周内通过电子邮件或QQ方式收回。最后,将所有数据录入SPSS 20.0版本,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进行数据处理。

3 结果分析

3.1大五人格自我评定与朋友评定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1是大五人格自我评定和朋友评定的描述性统计结果。方差分析表明,除神经质和责任心自评和他评的结果存在显著差异外(F(2,365)=8.81,p<0.001,η2=0.046;F(2,365)=5.63,p<0.01,η2=0.030),大五人格其他三个维度的自评与他评结果差异不显著。两两比较发现,神经质的自评显著高于女性朋友和男性朋友的他评(t(248)=3.970,p<0.001,d=0.519;t(245)=3.348,p<0.01,d=0.439),责任心的自评显著低于女性朋友和男性朋友的他评(t(248)=-2.636,p<0.01,d=0.332;t(245)=-3.299,p<0.01,d=0.421),男性、女性朋友对目标被试的评定结果在所有维度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表1 大五人格自评与他评的描述性统计结果(M±SD)

3.2大五人格自我评定与朋友评定的相关分析

表2 大五人格自评与他评的相关分析结果

注:*p<0.05,**p<0.01。S-F女=自我—女性朋友一致性,S-F男=自我—男性朋友一致性,F女-F男=女性—男性朋友一致性,S-F合=聚合的自我—朋友一致性

表2是大五人格自评和他评的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为了更清晰的比较SOA的性别差异,作者分别计算自我与女性朋友、自我与男性朋友以及女性与男性朋友之间的一致性,将所有相关系数r转换成Zr后计算S-F女与S-F男在人格各维度上的平均分数,得到聚合后的Zr,再将聚合的Zr转换成r得到总体的SOA,即表2中的S-F合。表中数据显示,无论是女性样本还是男性样本,所有人格维度的SOA都达到了显著水平,且女性样本中外倾性、宜人性和责任心的SOA均比男性样本高。相关系数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两样本所有人格维度的SOA均无显著差异。从两样本聚合的SOA分析,大五人格中外倾性的SOA最高,r=0.41,责任心其次,r=0.36,神经质和开放性最低(两者均为r=0.21)。相关分析还表明,对于相同的判断目标,男、女朋友对责任心评定的一致性最高(r=0.45),对神经质和开放性评定的一致性不显著。

3.3熟悉度的调节效应分析

为了考查熟悉度对SOA的调节作用,作者分别以男性、女性朋友评定为预测变量,以自我评定为效标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在做调节效应的回归分析中,第一步,将所有用于调节效应检验的变量进行中心化处理;第二步,两个主效应——朋友评定、相识时长进入回归方程的第一层;第三步,朋友评定与相识时长的交互项进入回归方程的第二层。以男性朋友熟悉度对神经质SOA的调节效应检验为例,首先,以自我评定的神经质作为效标变量,两个主效应——男性朋友评定的神经质及相识时长进入回归方程的第一层;然后,男性朋友评定的神经质与相识时长的交互项进入回归方程的第二层。表3是熟悉度对SOA调节效应的检验结果。数据表明,除男性样本中的外倾性(β=-0.24,p<0.01)维度外,两样本中的熟悉度对SOA都没有显著的调节效应。另外,女性样本中熟悉度对宜人性SOA的调节效应达到了边缘显著水平(β=-0.03,p<0.10)。

表3 熟悉度对SOA的调节效应分析结果

3.4关系亲密度的调节效应分析

表4 亲密度对SOA的调节效应分析结果

与熟悉度对SOA的调节效应检验类似,作者以同样的方法分别检验了男性、女性样本中关系亲密度对大五人格SOA的调节作用,表4是两样本中亲密度对SOA调节效应的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无论是男性样本还是女性样本,关系亲密度对大五人格所有维度SOA的调节效应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4 讨论与展望

4.1人格的自评与他评

已有的研究表明,人格的自评与他评存在广泛的不对称,这种不对称导致了自评与他评之间的不一致(陈少华,2013b)。新的研究发现,在5种人格因素和10种人格障碍的特质维度中,知情者的报告比自我报告具有更高的内部一致性(Balsis,Cooper,& Oltmanns,2014)。作者的研究表明,人格判断中作为朋友的他人评定与自我评定基本一致,外倾性、开放性和宜人性的自评和他评结果无显著差异。但是,神经质的朋友评定比自我评定的分数更低,即朋友比自我认为目标被试的情绪更稳定;而责任心的朋友评定分数显著高于自我评定。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受动机性因素的影响,人们在评价自己的朋友时倾向于将朋友看作是积极的、有能力的、有责任的人,从而使得朋友之间的判断比非朋友之间的判断有更高的一致性(Murray,Holmes,& Griffin,1996)。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研究中判断者会将自己的朋友评定为情绪稳定的和有责任的人。

4.2SOA及其性别差异

一般认为,自我评定更接近于真实人格,因此他人判断与自我判断的一致性可以用来衡量判断是否准确。Vazire(2010)认为,人格的自我判断和他人判断是不对称的,人们对自我的某些方面(如神经质)很了解,在另一些方面(如智力)他人比自我更了解。不过,Vazire所指的他人是指零相识(zero acquaintance)情境中的他人,当“他人”是熟人或朋友时,判断的不对称减少,SOA随之增加。在该研究中,所有人格维度的SOA都达到了显著水平,一致性最高的是外倾性,最低的是神经质和开放性,原因可能与特质的可观察性有关,对于那些可观察性高的特质(如外倾性),由于有相关的行为线索可以利用,因此自我与他人的判断都比较准确;对于那些可观察性低的特质(如神经质),自我比他人更准确(陈少华,吴颢,赖庭红,2013)。

关于SOA是否存在性别差异的问题,研究结果部分证明了作者的假设,对于相同的判断目标,女性朋友比男性朋友可能会做出更准确的判断,即SOA更高。总体而言,女性比男性的人格判断更准确(Chan et al.,2011)。作者的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女性朋友在外倾性、宜人性和责任心三个维度上的SOA比男性朋友更高,即她们更接近于目标被试的自我评定。如果将“交际性”作为良好判断者的重要特征的话,那么在人格判断中女性相对于男性更有优势。研究资料显示,女性的性别图式常常以人际关系为导向,她们会将应对重点放在人际关系的质量、与别人进行交往的努力和投入度以及调用人际关系解决问题时采取怎样的行为等方面,因而他人在其面前也更容易展现出真实有效的信息(陈少华,2013a)。另一方面,所有人格维度的SOA在两样本之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当判断者与判断目标关系比较熟悉或亲密时,SOA的性别差异并不显著。换言之,人格判断准确性的性别差异很可能仅限于零相识情境下。

4.3熟悉度与亲密度对SOA的调节作用

如果判断者与判断目标的熟悉度和亲密度在SOA中起调节作用的话,那就意味着熟悉度和亲密度影响了自评与他评一致性的强弱,即判断者与判断目标越熟悉,关系越亲密,SOA应该越高。但是,国外的研究表明,无论是在已婚夫妇、情侣还是朋友样本中,Watson等人(2000)并没有发现熟悉度对SOA的调节效应,Kurtz和Sherker(2003)也没有发现关系质量的调节效应。国内的研究结果与国外基本一致,关系质量只对外倾性和处世态度维度的SOA有调节作用(张登浩,王登峰,2010)。作者最初以为,调节效应不明显可能是因为没有准确测量判断者与判断目标的关系水平,相识时间的长短只能说明两者熟悉程度而未必亲密程度;单一的等级评定不能作为关系质量的客观指标,因此有必要将熟悉度和亲密度分开做调节效应检验。

经过这种处理后,研究发现,除熟悉度在男性朋友评定的外倾性SOA中有调节效应外,两个样本中熟悉度和亲密度对SOA都不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这与国内外的研究结果比较吻合。这是否说明,无论判断者与判断目标是否熟悉抑或亲密程度如何,两者都不影响人格判断的SOA?对此笔者作如下解释:

其一,由于朋友是目标被试自己选定的,因此大多数被试会选择那些自己熟悉的、关系比较亲近的朋友来评定自己。描述性结果发现,女性样本与被试的相识时长平均为53.60个月,亲密度平均为15.88(总分为20),关系等级平均为7.80(总分为9);男性样本与被试的相识时长平均为46.16个月,亲密度平均为15.05,关系等级平均为7.47。这样的朋友样本很容易导致人格判断的“天花板效应”。

其次,对一个人了解和判断的准确性不完全取决于跟对方是否熟悉或亲密,在零相识情境下,陌生人有时也能做出跟熟人一样准确的判断,这是因为人们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就能获得判断目标大量的甚至高质量的信息,对于那些具有“可判断性”(judgeability)目标的个体以及可观察性高的特质尤为如此(Human,Biesanz,Finseth,Pierce,& Le,2014)。

最后,在影响SOA的因素中,与熟悉度和亲密度相比,还有更广泛、更重要的因素对SOA起调节作用,如评估者、评估对象、特质和信息这四个变量对SOA的调节作用更直接,也更明显(陈少华,2013a)。熟悉度和亲密度通过影响信息数量和质量来影响判断的准确性,只是起到一种间接调节作用而已。

4.4展望

未来的研究既要考虑判断者与判断目标熟悉度或亲密度的平均数,更要考虑熟悉度或亲密度的标准差。当判断者与目标的熟悉度或亲密度的标准差(离散程度)足够大的时候,如样本与目标从完全不熟悉到非常熟悉,从低亲密度到高亲密度,两者对SOA的调节作用应该会比较明显。此外,要深入考查熟悉度或亲密度对SOA的影响,还应当将它们与其他调节变量尤其是信息数量和质量进行整合研究,以揭示关系质量与其他调节变量对SOA的作用机制。

5 结论

(1)神经质的自我评定显著高于朋友评定,责任心的自我评定显著低于朋友评定。

(2)两个样本中大五人格所有维度的SOA都达到了显著水平,尽管女性样本中外倾性、宜人性和责任心的SOA均比男性样本高,但两样本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3)两样本聚合的SOA中,外倾性最高(r=0.41),责任心其次(r=0.36),神经质和开放性最低(均为r=0.21)。

(4)除了男性样本中的外倾性,熟悉度对其他维度的SOA都没有显著调节效应。

(5)两样本中亲密度对大五人格所有维度SOA的调节效应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陈少华.(2013a).人格判断:多维的视角(pp.167-169).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陈少华.(2013b).人格判断的不对称:领域、解释及启示.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2(9),49-54.

陈少华,赖庭红,吴颢.(2012).关系质量对人格判断的影响及其对教育的启示.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34(2),55-59.

陈少华,吴颢,赖庭红.(2013).人格判断的准确性:特质特性的作用.心理科学进展,21(8),1441-1449.

陈少华,曾毅.(2013).人格判断的准确性:信息数量和质量的作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31(4),79-85.

王孟成,戴晓阳,姚树桥.(2011).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的初步编制Ⅲ:简式版的制定及信效度检验.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4),454-457.

张登浩,王登峰.(2010).人格自评—他评一致性及关系质量的调节作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8(3),349-352.

Balsis,S.,Cooper,L.D.,& Oltmanns,T.F.(2014).Are informant reports of personality more internally consistent than self-reports of personality?Assessment,21(1),1-6.

Beer,A.(2013).Group personality judgments at zero acquaintance:Communication among judges versus aggregation of independent evaluations.JournalofResearchinPersonality,47(4),385-389.

Beer,A.,Watson,D.,& McDade-Montez,E.(2013).Self-other agreement and assumed similarity in neuroticism,extraversion,and trait affect:Distinguishing the effects of form and content.Assessment,20(6),723-737.

Berscheid,E.,Snyder,M.,& Omoto,A.(1989).The relationship closeness inventory:Assessing the closeness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57(5),792-801.

Chan,M.,Rogers,K.H.,Parisotto,K.L.,& Biesanz,J.(2011).Forming first impressions:The role of gender and normative accuracy in personality perception.JournalofResearchinPersonality,45(1),117-120.

Colvin,C.R.,& Funder,D.C.(1991).Predicting personality and behavior:A boundary on the acquaintanceship effect.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60(6),884-894.

Funder,D.C.(2012).Accurate personality judgment.CurrentDirectionsinPsychologicalScience,21(3),177-182.

Funder,D.C.,Kolar,D.C.,& Blackman,M.C.(1995).Agreement among judges of personality:Interpersonal relations,similarity,and acquaintanceship.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69(4),656-672.

Human,L.J.,Biesanz,J.C.,Finseth,S.M.,Pierce,B.,& Le,M.(2014).To thine own self be true: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promotes judgeability via personality-behavior congruence.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106(2),286-303.

Kenny,D.A.(2004).Person:A general model of interpersonal perception.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Review,8(3),265-280.

Kurtz,J.E.,& Sherker,J.L.(2003).Relationship quality,trait similarity,and self-other agreement on personality rations in college roommates.JournalofPersonality,71(1),21-48.

Letzring,T.D.,& Human,L.J.(2014).An examination of information quality as a moderator of accurate personality judgment.JournalofPersonality,82(5),440-451.

Letzring,T.D.,Wells,S.M.,& Funder,D.C.(2006).Information quantity and quality affect the realistic accuracy of personality judgment.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91(1),111-123.

Murray,S.L.,Holmes,J.G.,& Griffin,D.W.(1996).The self-fulfilling nature of positive illusions in romantic relationships:Love is not blind,but prescient.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71(6),1155-1180.

Park,B.,Kraus,S.,& Ryan,C.S.(1997).Longitudinal changes in consensus as afunction of acquaintance and agreement in liking.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72(3),604-616.

Vazire,S.(2010).Who knows what about a person?The self-other knowledge asymmetry(SOKA)model.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98(2),281-300.

Watson,D.,Hubbard,B.,& Wiese,D.(2000).Self-other agreement in personality and affectivity:The role of acquaintanceship,trait visibility,and assumed similarity.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78(3),546-558.

Self-other Agreement in Judgments of Personality:The Role of Acquaintanceship and Closeness

Chen Shaohua

(School of Education,Guangzhou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06)

The quality of relationship is an important factor which affects the accuracy of personality judgment.The present research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s of acquaintanceship and relationship closeness on the self-other agreement(SOA)in personality judgment on the male and female friends respectively,and the result revealed:(1)The judge of neuroticism from self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from friends;the judge of conscientiousness from self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from friends.(2)The SOA of all the dimension of the Big Five reached the significant level on both two samples.Although the SOA of extroversion,agreeableness and conscientiousness of females samples were higher than the males samples,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samples.(3)In the convergent SOA of two samples,extroversion was the highest (r=0.41),conscientiousness was the second (r=0.36);and neuroticism and openness were the last (r=0.21);(4)Except for extroversion on the males sample,the acquaintanceship of two samples had no significant moderating effect on the SOA of other dimensions.(5)The relationship closeness of both two samples had no significant moderating effect on the SOA of all personality dimensions.

personality judgment;self-other agreement;acquaintanceship;closeness;moderating effect

B848

A

1003-5184(2016)04-0343-06

猜你喜欢
神经质一致性人格
关注减污降碳协同的一致性和整体性
神经质有九个表现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注重教、学、评一致性 提高一轮复习效率
IOl-master 700和Pentacam测量Kappa角一致性分析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基于事件触发的多智能体输入饱和一致性控制
寻根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