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油画家“丽生”及其作品的考证研究①

2016-09-24 05:54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上海200062
关键词:肖像画菲利普肖像

胡 艺(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上海200062)

清代油画家“丽生”及其作品的考证研究①

胡艺(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上海200062)

清代油画肖像画家,除林呱、煜呱等少数几位已知中英文姓名或别号、且具有很高知名度的西洋画家外,知其中英文名的画家寥寥无几。因此,对清代这一领域的油画家及其作品的考证鉴定和艺术风格的研究断代,既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又是一个非同一般的难题。本文以银川当代美术馆收藏的油画《菲利普夫人像》背框上的题字为切入点,运用历史文献资料和摄影史、中西经济交流史等综合研究方法和系统理论,对清代油画家“丽生”与“LaiSung”的关系进行分析考证,从而鉴定出“丽生”即“LaiSung”,以及其一系列的油画作品。在此基础上剖析并揭示“丽生”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特点,实现了中国油画史、中国美术史研究上的突破创新。

清代油画家;“丽生”;考证;照相写实;古典油画

图1 《菲利普夫人像》背框题款文字

图2菲利普夫人肖像丽生1850年油画、亚麻布与原框

“烦交丽生收入,添记付”(图1)是笔者对银川当代美术馆馆藏清代中国西洋肖像画作鉴定时,在一幅名为《菲利普夫人像》(图2)的外国青年女性油画肖像背框上发现的用墨题写的一句话。初看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将这幅油画肖像给一位名叫做丽生的中国人;但细想起来,为何要将一幅画有外国女性的油画肖像交给一位中国人?这位叫“丽生”的中国人究竟是谁?如果是这幅画的作者,已知其为中国人,英文名为“LaiSung”,银川当代美术馆还收藏有他的《菲利普先生像》(图3)和《孪生姐妹像》(图4)两幅肖像,在《孪生姐妹像》的背后印有“LaiSung,PortraitPainter,HongKong”字样,三幅肖像画均创作于1860年代,但是“丽生”这一中文名字并没有出现在这两幅画的背框上,尤其是与《菲利普夫人像》成对的《菲利普先生像》肖像中也未出现过。除此以外,这位肖像画家“LaiSung”以及“丽生”都没有留下更多的信息。值得注意的是,“LaiSung”的中文名字一直悬而未决,中外专家学者都没研究出来,而“丽生”又与“LaiSung”纠缠不清,这是必须探知的。诸多疑团,使笔者决定先对这些肖像画的作者进行考证,这有助于了解“丽生”的真实身份。

图3 菲利普先生肖像丽生1850年油画、亚麻布与原60×45.8厘米

图4 孪生姐妹丽生有背1850-1855年油画、亚麻布与原框

鉴于这幅《菲利普夫人像》是从海外收购回来,在西方很有可能留有贸易清单、拍卖纪录、收藏证明、馆藏目录等等线索,可以帮助查找“丽生”或“LaiSung”的蛛丝马迹。因此,笔者首先通过查找清代一些相关的中英文历史文献入手,在Directly from china: Export Goods for the American Market这本历史文献中,找到这样一段文字记载:“On thereverse of a photograph of 1868, Lai Sung declared he was a photo graphic artist at 419 Queen’s Road.”[1]翻译过来就是“在一张拍摄于1868年的照片背面,‘Lai Sung’称自己是皇后大街419号的一名摄影艺术家。”再与前文三幅肖像画结合起来看,可以确定“LaiSung”是一名活跃在19世纪60年代之后的中国西洋画艺术家,既能够创作肖像画,又兼营摄影。当“Lai Sung”的身份确定下来之后,笔者接着对其活跃年代的相关中文研究文献进行检索,在查阅清代西洋画研究材料时发现,有些中国学者将“Lai Sung”译为“黎顺”[2],这种翻译是按照粤语的发音而来,仅为音译,并不是画家的确切姓名。不过,由于“黎顺”与“丽生”的粤语发音接近,联想到在《菲利普夫人像》的画背框后面出现的“丽生”这一名字,是否就是当时“Lai Sung”的粤语译名?换句话说,“丽生”和“Lai Sung”很可能就是同一人!

因此,紧接着从发音着手进行考证。既然证实“Lai Sung”开设的影楼或者画室在香港,从当时广东通商口岸中国西洋肖像画家的英文名字习惯用本地的口语发音命名来看,如著名的西洋画家“林呱”的英文名就是“Lam Qua”。虽然“Lai Sung”按广东人的发音,的确可以被翻译为“黎顺”,但是也能被读作或者译成“丽生”。为了更进一步证实自己的这个判断,笔者一方面查阅清朝出版的以英语、中文释义、粤语读音三者对照,专门编写给想学习广东话的外国人的《英粤字典》以及《简明粤语词汇》,先从英文单词着手找到中文翻译,同时词条中又可看见粤语注音,例如在《简明粤语词汇》中,“beautiful”这个英文单词,对照的中文翻译“美丽”,其粤语的拼注读音是“meilai”,可见“丽”的发音在粤语中的确是“Lai”[3]。以此推断《菲利普夫人像》背框上留有的汉字“丽生”很有可能就是“LaiSung”的中文名。另一方面,通过查找研究文献,如摄影师、商业活动、工商管理、广东通商口岸历史文献,以及广东十三行等相关历史研究资料中进一步寻找和考证。在香港历史博物馆总馆长丁新豹博士撰著的《广州十三行沧桑》一书中提到了“丽生”在香港开设了影楼并从事肖像画的创作,却并未指明出处。由此可见,诸多中外文献都指向了“丽生”在香港开设了从事绘画和摄影的商业活动,这就为笔者顺藤摸瓜创造了条件,对当时工商登记的地址人名文献查找,终于在一本编写于1899年的英文书The Directory and Chronicle for China, Japan,Corea, Indo-China, Straits Settl ements, Malay States,Siam,Nether lands India, Borneo, the Philippines, and etc.中(译成中文为《中国,日本,韩国,印度,中国,海峡殖民地,马来州,暹罗,荷兰,印度,婆罗洲,菲律宾等人名地址录和编年史》,)找到了这方面的有关文献。这本书记录下了主要与外国人打交道,并从事贸易的中国商馆——“行(Hongs)”的各种信息,其中就有当时在香港开设影楼的摄影师以及他们影楼的地址,“丽生”这一中文名就出现在“摄影师”这一部分的第一位,中英文姓名均有录,开设影楼的地址为“70,Queen’sRoadCentral”[4]——皇后大街70号。虽然这里英文“LaiSang”与“LaiSung”相比有一个字母之差,开设的地址与上文的英文文献记载地出现了差距,不过按照这本书记录的是1873年的信息,正好证明了“丽生”活跃的年代,与丽生的画销往国外相符,因此可以确定“丽生”就是“LaiSung”,是一位兼营摄影的西洋肖像画和摄影兼营的艺术家。这也就不难解释《菲利普夫人像》这位外国女性的肖像画背框上会有中国人“丽生”的名字。

确定了“丽生”人名翻译之后,笔者又进一步对最近发表的与清代西洋画有关的书籍、研究文献进行了查找。梁光泽先生在《早期油画的分期和发展脉络——中国油画史溯源之二》中有这样一段话:“1845年,林呱在香港的第一条马路——皇后大道3号设立了一间画室。他的弟弟关联昌(庭呱),以及南昌(Nam cheong),煜呱(Yon qua),W.E.钟(W.E.Chung),大昌(Tai Cheong),李行(lee Heng),亨呱(Hing qua),丽生(Lai Sung),耀呱(Yeu qua),钱呱(Cheng qua,荣昌(Wing Chong),兴呱(Hung qua),潘和(PunWoo),呱时(quasees),逸安(Yaton)等人;有的同时在广州和香港设立画室,有的在广州港、黄埔和香港设立画室。”[5]文中提到的“丽生(Lai Sung)”正好和笔者的结论一致,这印证了笔者查阅粤英辞典之后的翻译正确性,以及相关考证的准确,然而梁光泽未在文中提到“丽生”的肖像画作品,对“丽生”这一中文名字的来源及其英文“LaiSang”的来历也未作的考证,更没有对其作品的风格进行分析。

可见仅仅对“丽生”人名进行考据远远不够,他能够作为中国肖像画家作品出口国外的代表记录在史册,对其绘画风格和成就进行分析,才能体现其在整个中国油画史、乃至中国美术史上的价值。通过前面的考证可以发现,“丽生”所处的时代正值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路易·达盖尔发明的银版摄影术随着中国的国门被西方军事侵略打开,而传入并不断发展起来。原本达盖尔银版摄影术的发明是通过影像技术解决真实成像、节约时间和大量劳动力这些问题。但是经过西方现实主义绘画大师米勒、浪漫主义绘画大师安格尔、德拉克洛瓦等著名画家的思考,摄影术不但没有取代绘画,反而对他们绘画教学或者绘画辅助产生了积极作用,安格尔著名的肖像画作《泉》就是以照片为模特儿创作的。摄影术传入中国之后不少中国油画家,如周森峰、张老秋、谢芬也认为,摄影能够真实记录人像与绘画有相通之处,并且有强大的发展前途,开始转行或者兼营摄影。同时一大批中国油画家也开始运用摄影术创作肖像,甚至当时来华的外国摄影师为其摄影业务做的广告有这样的描述:

“达盖尔银版照相馆

敬启公众:佈者以达盖尔银版照相闻名,今已在理查德公司处(Messrs.P.F.Richardsamp;Co)开办照相馆,照相材料曾在日本试用,已适应本地气候。精选多款不同尺寸之镀金照片匣,备单层和双层镀金镶花款式,另有詹尼·琳德(JennyLind)肖像[译者注:瑞典女歌手,有“瑞典夜莺”美衔],旅游纪念品等。拍摄肖像、袖珍小照、合影、翻拍、景观等等,技艺高超,无人能比。鄙馆器材先进,所摄达盖尔银版照片精美清晰绝伦,可供中国画师做临摹之用,画师虽艺不能及,但可依此描摹仿制,请诸君勿失良机,有意者务必尽早前来,鄙等只计划在本城停留2周。

C.杜本

L.索尔曼(Sau rman)

达盖尔银版摄影师”[6]

这段广告词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鄙馆器材先进,所摄达盖尔银版照片精美清晰绝伦,可供中国画师做临摹之用,画师虽艺不能及,但可依此描摹仿制。”充分表明了当时摄影术虽然能为人物留影存真,却还未取代油画肖像画的创作,连开照相馆的外国人也承认,银版照片可供中国画师作为绘制肖像临摹仿制之用。从历史遗留下来的诸多文献资料中,都不难发现,这些清代画家的共同特点是以照片为模特进行写实肖像画的创作,用水彩水粉将照片复制到象牙上变成袖珍肖像画,或者以油画的方式在布面上放大成肖像画。银川当代美术馆藏有一幅《美籍船长肖像》,虽然作者有待考证,但笔者从原作画框背后的标签上发现四个角从左至右、从上到下分别刻有“永”“兴”“画”“楼”几个字,中间刻有几排英文(图5):

“ship and portrait painter,

landscape and daguerreotype copier

ricepaper all kinds on hand

Hongkong Queen Road”

译成中文意思为:

“船舶和肖像画家

风景和银版照相复制

现有各种宣纸

香港皇后大街”

另一位肖像画画家兴呱在约为1870年绘制的夫妇肖像画的标签里有如下说明:“‘船舶和肖像画家,用照片制作象牙画像,照片用油画放大和上色,各种尺寸的画框,出售完整的乐谱复制品,长期售卖风景画片和摄影材料,物美价廉,威灵顿街58号,香港’。”①笔者译,英文原文参见Chri stina H.Nelson,Directly from china:Export Goods for the American Market,1784-1930,Peabody Museum,Salem,1984 :154.更加印证了当时肖像画家是利用照片制作象牙画像,或者放大和上色成油画。正如本文前部的考证——丽生也是兼营摄影业务的画家之一。他的照相写实性肖像画创作最显著的一个特点,犹如士大夫王韬在1859年的日记所述:“画师罗元祐,粤人,……今从西人得授西法,画影价不甚昂,而眉日明晰无不酷肖。”[6]42体现出这种利用摄影术创作的肖像画不但具有逼真的艺术效果而且价格又实惠。综上所述,照相写实的肖像画已经发展成为当时独具时代特色的肖像画,亦反映出照相写实肖像画在当时受欢迎的程度,以及在中国蔓延、发展的迅速。

图5 《美籍船长肖像》背框上香港皇后大道永兴画楼(背签)

图6 路易·达盖尔的照片

我认为,丽生创作的这些肖像画鲜明地展现出了照相写实肖像画的时代特色,首先表现为规整。对比丽生创作的《菲利普先生像》、《菲利普夫人像》和达盖尔的自拍照片(图6)来看,三者的面部五官都十分清晰,与古典油画不同的是,照片讲求光线的充足,人物全方位地受到光线的照射,才能完全成像。丽生的肖像画脸部并没有过多使用古典油画中脸部阴影的刻画,反而全面受光,仅突出轮廓和立体解剖,使得人物面部总体显得规整。

其次,由于照相写实肖像画光线的充足展现,丽生对脸部的皮肤描绘显得更为细腻。笔者在鉴定《菲利普先生像》和《菲利普夫人像》像时,近距离地观察过这两幅肖像,油画颜料涂抹得十分平整,笔触细腻而光滑,色块因此十分均整,人物的毛发以及脸部皮肤因为细腻的笔触而显得十分光滑。

再次,五官的描绘更贴近照片呈现的效果,有了更多的细节描绘。眼睛作为人物精神表现的核心,是肖像画最为重要的部分,丽生的三幅肖像画,人物的瞳孔都被处理出层层的效果,丽生运用高光处理得恰到好处的眼神,如同照相时全面的受光人物眼中因此聚焦的光线,显得眼睛炯炯有神,真实自然,晶莹透亮;鼻子也以简单的深色突出立体和阴暗,未作过多的暗部修饰。最为重要的是毛发的表现,无论是《孪生姐妹像》中孩童的纤细头发,《菲利普先生像》中的络腮胡子,还是《菲利普夫人像》顺滑靓丽的头发,乃至三者的眉毛,甚至是菲利普夫妇的睫毛,都纤细入毫、丝丝缕缕清晰可见,似乎可以数得清,抑或能根根拨开,与路易·达盖尔为自己拍摄的丝丝卷发的照片非常相似。由此可见,无论是受光还是细节的呈现,丽生都参考照片进行绘制。

然而,丽生的肖像画并没有谨遵时代随波逐流,单纯地拘束于被照片临摹,而是在艺术创作上有所突破。其中一个重要突破,在于丽生所处的肖像画创作时代,侨居中国澳门的英国肖像画大师钱纳利(GeorgeChinnery)以及中国肖像画家林呱等写实肖像画家先后离世,模特现场写生创作越来越少,随后出现的是千篇一律地临摹钱纳利、林呱等人的肖像画题材,且写生创作越来越稀少。而“丽生”区别于单纯临摹照片和钱、林二人肖像画,在创作上还保留了现场写生特点。

从《菲利普先生像》、《菲利普夫人像》和《孪生姐妹像》的三幅肖像绘制的人物其身世背景来看,菲利浦夫妇从事与中国的贸易工作,孪生姐妹很有可能就是来华洋行的商贸负责人的孩子,他们当时长期居住在黄埔港,也常常请广东的画师为自己的家眷画像。这些人在丽生的画楼做短暂的停留,丽生为他们创作出标致的肖像。

在人物仪态的塑造上,“丽生”将他笔下的人物也绘制成了写生的恣态。《菲利普先生像》和《菲利普夫人像》这对肖像,人物身体均微侧,呈现四分之三的躯体,保留了写生的传统造型,这在19世纪初史贝霖的《威廉·斯托理像》、《瑞尔夫·哈斯堪像》(图7)和钱纳利《亨特像》(图8)甚至林呱的《西热斯·威尔·刘易斯像》、《钱纳利像》(图9)以及自画像中都有所体现。从史贝霖和钱纳利的西方人物肖像中也能发现欧洲人在19世纪中期以前,都是刮干净胡须,露出干净清爽的脸,然而菲利普先生在画作中的络腮胡,充分反映了在19世纪中叶,欧洲人盛行蓄须的习惯。如进一步细致观察《菲利普夫人像》中人物摆放的姿势,又能发现这样的造型处理可以与欧洲文艺复兴三杰的代表人物达芬奇创作的《蒙娜丽莎》、新古典主义画派代表人物安格尔创作的《静坐的墨瓦特歇夫人》(图10)等年青女性油画肖像的姿势相媲美,女性微露的笑容,优雅端庄的仪态,美丽尽收眼底。如果仅仅按照片绘制的话,人物的身体造型不会如此生动。由此可见,丽生画肖像不但运用了写生,且写生功底扎实。

图7 瑞尔夫·哈斯堪像史贝霖1803年油画·布

图8 亨特像钱纳利油画·布

图9 钱纳利像林呱(关乔昌)油画·布

图10 静坐的墨瓦特歇夫人安格尔1856年油画·布

值得注意的是,“丽生”的肖像画还吸收了托马斯·劳伦斯、雷诺兹以来的英国学院派古典油画艺术风格以及钱纳利和林呱的色彩表现手法。在整体色彩表现上,《孪生姐妹像》中首先采用了黑色和红色的对比,铺上红缎的地台及灰色的背景,将置于地台上和背景中的身着黑色衣服的孩童的身形通过黑红二色的对比凸显出来;孩童黑色的衣裙和小皮靴又反衬出粉嫩、白皙、幼滑的肌肤。这些都与前文提到的钱纳利《亨特像》甚至林呱的《西热斯·威尔·刘易斯像》中的古典肖像画色彩处理形式有异曲同工之妙,以红布为背景衬托,衣物的黑托人物脸部的白,突出肖像画最重要的五官,色彩处理尽显深厚的古典油画功底。在人物脸部细致的表现上丽生的用色处理,也能充分展现对钱纳利、林呱二人写生肖像色彩运用特点的借鉴。在菲利普夫妇和孪生姐妹三幅肖像中,人物脸都呈现出细腻、白皙,还有仿佛扑上腮红的红润感,嘴唇如同上了妆一般的鲜红,看似并非自然,但与钱纳利诸多肖像对比,明显受其影响。在手的细节处理上,丽生亦使用了钱纳利的创作技法,修好人物手部亮色的边缘之后,再用手指涂抹边缘,使得手部和衣服之间界限变得模糊,能融于背景黑色衣服之中,展现出手的活性、动感,而非呆板和僵硬。

西方古典油画对于半身像的处理手法,一般是突出头部和手部,以达到充分彰显人物神态、肤质、性格特征的效果。但是,照相时为了将人物整体清晰地拍摄出来,使用较为明亮和集中的光线,整体因此突出;却很难将光线聚焦并分散给这两个部分。而丽生通过运用古典油画的光色聚焦方式绘制肖像,巧妙地突出了这两个展现人物神态、肤质、性格和精神面貌的鲜活特质。

此外,画家还巧妙地将照片中自然状态下因为静电或者各种因素导致的凌乱、琐碎的头发,以及衣服的明暗、褶皱都做了整体化的处理。对比《菲利普先生像》和达盖尔的照片,可以发现照片中散乱、错综复杂的外套衣纹褶皱在丽生的肖像画中用均整的处理方式弱化了衬衣的明暗对比,除去影响视觉效果这些因素,更容易让欣赏者在第一时间抓住人物的神情。这体现了丽生具有深厚的写实技巧,擅长运用古典油画的处理方式,将古典油画和照相写实的时代特性进行结合的创造性表现。

目前在中国油画史、中国美术史的研究中,清代南方通商口岸有确凿的中英文姓名的中国油画家屈指可数。因此可想而知,笔者以上对“丽生”的英文译名及其一系列的油画肖像作品的考证鉴定研究,不但揭示了“丽生”在油画肖像画创作上有扎实的写生功力和卓越的创造力,擅长将照相写实与古典油画写实相结合的表现力,在肖像画作中完美融合了摄影风格,是19世纪中期中国清朝出现的照相写实西洋肖像画家的重要代表之一。而且,随着对丽生及其一系列油画肖像的被发现和研究,将有助于国内外对清代油画肖像画发展的深入研究,达到还原历史,填补中国油画史、中国美术史研究上空白的目的。

[1]Christina H.Nelson,Directly from china: Export Goods for the American Market,1784-1930,Peabody Museum,Salem,1984:153.

[2]江滢河.清代洋画与广州口岸[M].北京:中华书局,2007:303.

[3]The Cantonese Made Easy Vocabulary[G]//简明粤语词汇.1908:15.

[4]The Directory Chronicle for China, Japan, Corea, Indo-China, Straits Settlements, Malay States, Siam Netherlands India, Borneo,thePhilippines, c -1874 Published by The Hong Kong Daily Press Office, 1899; p232

[5]梁光泽.早期油画的分期和发展脉络──中国油画史溯源之二[J].广州:岭南文史,2000,(1)

[6]泰瑞·贝内特.中国摄影史1842-1860[M].徐婷婷,译.出版地中国摄影出版社,2011:23.

(责任编辑:梁田)

J209

A

1008-9675(2016)04-0028-05

2016-03-10

胡艺(1988-),女,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美术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美术史、中西美术交流史。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项目前期研究成果(xrzz2014008);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清代中国南方通商口岸西洋画研究”所做的阶段性成果(14BF0520)。

猜你喜欢
肖像画菲利普肖像
古代肖像画为何千人一面
地毯肖像
糟糕的肖像画
叙利亚肖像
去世66年后,他的肖像上了钞票
《肖像》
先来后到
小丑的肖像画
活跳板
独特的肖像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