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李瑞清是中国书法高等教育第一人”说的辨析
——兼与陈振濂先生等人商榷①

2016-09-24 05:54公丕普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96
关键词:书法课小石两江

公丕普(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96)

谢建明(南京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对“李瑞清是中国书法高等教育第一人”说的辨析
——兼与陈振濂先生等人商榷①

公丕普(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96)

谢建明(南京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目前学术界大都将李瑞清看做是中国近代高等书法教育的第一人,认为李瑞清在任两江师范学堂监督创办图画手工科期间开设书法课,将书法作为专业课带入到中国高等教育的课堂。但是,持该观点的研究者都没有拿出产生这一论断的具体材料,据所见关于李瑞清以及图画手工预科的资料来看,都没有关于李瑞清开设书法课的记录。学界之所以产生这一论断一方面是由于将李瑞清作为教育家与书法家的双重身份混淆在一起,另一方面是因为对李瑞清私人授徒与课堂教学两种形式未加区别。

李瑞清;高等书法教育;两江师范学堂;图画手工科;姜丹书

李瑞清(1867——1920),字仲麟,号梅庵,晚号清道人,江西临川人,近代著名书法家、教育家。《清史稿本传》载:“光绪二十三年进士,选遮吉士。改道员,分江苏,摄江宁提学史,兼两江师范学堂监督。”[1]其于1905,“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以候补道分发江苏,三署江宁提学使,并兼任两江优级师范学堂监督(即校长)”[2]一直到1911年战乱爆发后,避难上海。在任两江师范学堂监督期间,李瑞清不但负责学校的管理以及教师选聘等行政工作出众,而且还创办了图画手工科,成为近代高等艺术教育的开创者,尽管在李瑞清之前的高等教育中是包括图画与手工等艺术课程的,不过其仅仅是作为一门课程附属于其他学科之下,而图画手工选科的创立则是将图画手工上升到一个独立的、系统的学科层面,在这个转变中李瑞清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将李瑞清看作是近代书法高等教育的第一人,则是本文需要进行商榷的一个观点。

一、当代学者关于李瑞清开创近代书法高等教育的论述

在当代的研究中,诸多学者都将李瑞清看作是近代书法高等教育的开创者,这些学者包括书法、美术、艺术以及历史研究的领域,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和论述如下:

朱亮在所著《吕凤子传》中写到:“图画手工科的西画、图案画等课程,由日本学者盐见竞、亘理宽之助、一户清方、杉田森等任教材内容接近日本维新文化。中国画和书法,除请著名山水画家萧俊贤(字屋泉号天和逸人)来讲学外,就由李瑞清亲任教授。”[3]这是目前可见较早的相关论述。

陈振濂所著《现代中国书法史》:“李瑞清任两江优级师范学堂总办之后,开始以书法家的敏感身体力行,1906年(即光绪三十二年),他在学堂中正式设立图画手工科(相当于后来的艺术系),教学主课是图画与手工(工艺),副主课为音乐。这在中国近代美术教育上是破天荒的举动。李瑞清本人执教书法,萧俊贤则教绘画。由是,书法教育第一次在高等教育中出现,第一次以正当身份进入艺术殿堂——请注意,它不再是中国文学课程的依附;而是图画(艺术)课程之一。我们不得不把李瑞清推为学校书法教育的第一人,不管卫夫人教王羲之也好;也不管汉代有鸿都门学唐宋有书学博士也罢;反正,真正使书法具有独立教育体格的,李瑞清是第一人。”[4]陈振濂的观点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在其后的研究中常有学者对其论述引用。

孙洵在其多篇文章中都有类似观点,“1906年,他赴日本考察学务,见闻良多,此后他不仅加强了全学堂所有学科的理论教学,对‘写字’课(即书法课),也要求教习适当介绍书法史、书法理论,这在‘图画手工科’显得更为突出。换句话说,从原来传授毛笔字的书写技巧,提高到一定的理论层面。古人云:教学相长。于是,该学堂成为李瑞清书法艺术学思想体系孕育的第一个“基地”。……笔者根据胡小石、陈中凡两位先生生前所言,李氏出任监督后,常自开书画课程。擅引经据典,讲述碑本法帖时,不仅要讲结字、章法、行款,也详述风格特征,地域文化特点等。让学员了然中国书法的来龙去脉,将书法的艺术性,视之为文艺理论的组成部分。”①孙洵.论李瑞清书法艺术学体系的构建与影响.文艺评论[J].2002.11。但是在其所著《民国书法史》第三章“民国时期书法教育的概况与发展”中涉及到两江师范学堂图画手工科以及李瑞清的部分并未说明李瑞清开设书法课程。

与以上观点相同或相似的论述还有很多②侯开嘉《中国书法史新论》:“在光绪三十二年(1906),李瑞清在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开设图画手工科(相当于现在的艺术系),把书法正式列入艺术教育范围,由他本人亲自执教。以此开端,后来的师范学堂,及不断涌现的艺术专科学校均纷纷效仿。”侯开嘉,中国书法史新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94;尉天池与徐利明合作文章《吕凤子的艺术人生与书法》:“该学堂监督(校长)为清末民初享誉隆盛的著名学者、教育家、书画家李瑞清(晚号清道人)。因李氏提倡国学、科学、艺术并举,所聘教习(教师)多为中外著名学者,自己也兼教中国画与书法。”尉天池,徐利明卷主编.中国书法全集86近现代编萧蜕吕凤子胡小石高二适卷.北京:荣宝斋出版社,1998:9;陈传席:“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人、开拓者和第一功臣是李瑞清,他第一个在高等学府中建立图画手工科聘请外籍教师教授中西绘画,培养美术师资,开现代美术教育之先河,他本人也亲授书法和绘画,张大千、吕凤子、姜丹书、汪采自的等名家都出人他的门下。陈传席.评现代名家与大家——李瑞清.国画家2003.6。“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获得批准,在全国学堂内,率先创立了图画手工科,课程有素描、中国画、水彩、油画和图案画,还有工艺劳作课。美术教师,聘请国画家萧俊贤(1865--1949年)、裘福寿(1869—1912年)等之外,李瑞清自己也担任教席。有的课程,还请来了日本人盐见耒、亘理宽之助、一户清方、吉加江宗二等为教席,一时影响很大。同年五月十六日,《时报》发表消息并评论,认为“自今以往,两江师范、……将发一异常光彩”。当时如吕凤子、姜丹书等,都为该学堂图画手工科的学生。”王伯敏著.中国绘画通史(下册).三联书店,2008:318。以上为影响力较大、较为有代表性的论述,持相同或相似论断的还有杨新锋《我国高等书法教育发展的历史与成就》、张韬《李瑞清——二十世纪高等书法教育的先驱》、陆健《李瑞清教育思想与实践》、守墨《中国近现代高等书法教育的先驱_李瑞清的书法艺术》、尹文《从三江师范学堂图画手工选科到中央大学艺术学系》等。,综合来看,研究者认为,李瑞清在担任两江师范学堂监督期间在图书手工科开设书法课,将书法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引入课堂,继而成为“中国高等书法教育的第一人”。那么,李瑞清是否在图画手工科开设书法课是判断其是否是“中国高等书法教育的第一人”的逻辑依据,因此,要检验以上结论是否属实就必须首先对两江师范学堂图书手工科的课程设置进行考察,并对李瑞清个人及相关师生的文献记载进行检阅,最终做出判断。

二、关于图画手工科课程内容的考察

目前学术界关于李瑞清在两江师范学堂创办图书手工科的文献记载与研究都是比较统一的,图画手工科创立于1906年,由于此为首创,在课程设置上并无成型案例可以参考,李瑞清就结合当时清政府学部的要求以及既有的办学经验,设置了当时图书手工科的课程。对图画手工科课程内容的记述目前可见的文献资料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图画手工科的毕业生姜丹书的回忆记录,一是《两江师范学堂造呈本堂各科学生年籍三代出身入堂年月及所习功课清册》(宣统元年初)所记载的内容。

据姜丹书《两江师范学堂回忆录》一文描述:“各班各科的教学内容,我当然不可能详知。兹凭记忆将我们这班(图画手工选科乙班)的课业情况约略述于下,以见一斑。”[5]187第一阶段——预科(光绪三十三年九月至三十三年十二月)课程内容为修身、国文、历史、地理、英文、日文、算学、物理、化学、博物、农学、法制、教育(主科)、图画(主科)、手工(主科)、音乐(副主科)、体操;第二阶段——专科(光绪三十四年正月至宣统二年十二月毕业),课程内容为伦理、数学、物理、教育(主科)、图画(主科)、手工(主科)、音乐(副主科)。他在专科时期的图画课一条中写道:“教师是日人盐见竞。译员是徐绍瑞。用器画——投影画(正投影——当时称正写投象、均角投影、倾斜投影、远近投影——透视画法等。这些都是属于立体的)、画法几何等、自在画——素描(铅笔、木炭写生、擦笔石膏像及铅笔速写)、水彩画(临画、铅笔淡彩、静物写生、野外练习)、油画、图案画等,皆理论与实习同时进行;课时特多。另外,加习毛笔画(国画),教师是萧俊贤。山水、花卉、课时较多。”而加习毛笔画的原因是因为,1909年冬图书手工选科甲班毕业进京复试时,考试加试国画而有学生未能通过而影响了最终成绩,李瑞清才于1910年聘请萧俊贤为国画教师。

姜丹书是近代知名的美术教育家,他对于近代艺术教育事业以及艺术教育发展史都多有论述,在其文章中曾写到“五六十年前的两江师范学堂,是我的母校,兹追述其概要,以供史学家编写中国文化、教育史的一部分资料。”[5]169他的表述有很明确的目的性,就是要记录中国艺术教育发展的历程,所以其具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姜丹书关于其在图画手工科上课的内容描述可谓详尽,不但包含了主科、副主科以及一般课程的名称,还包含了任课教师以及译员等内容,不可能会遗漏一门由李瑞清监督(校长)亲自授课的书法,因此,从其叙述中可见,李瑞清当时应并未开设书法课,同时也间接论证了李瑞清在任两江师范学堂监督(校长)期间并没有开设专门的课程。③有关论述认为李瑞清曾讲授国画课程,代表论述有:朱斐主编《东南大学史1902-1949第1卷28页中写到,“李瑞清是我国高校设美术系科的创始人,而且亲自讲授国画课,为我国培养了第一代美术师资,其中有著名书画家吕凤子等。”王德滋主编《南京大学百年史》42页:“李瑞清在两江师范学堂首创图画手工科,设置了专门的画室和木工、金工工场,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他亲自主授图画课,为我国造就了吕凤子、姜丹书等第一批现代美术师资。”经考察都应属有误论述。崔卫曾提出与笔者相同的观点:“从各种史料及姜丹书等的回忆中,从未有书法列入课程的记录。”[6]

而据苏云峰著《三(两)江师范学堂:南京大学的前身,1903一1911》所引《两江师范学堂造呈本堂各科学生年籍三代出身入堂年月及所习功课清册》的记载,图画手工科的课程主要包括:手工、图画、数学、物理、音乐。此处与姜丹书的回忆略有出入,其不同的原因是因为此处所记载为图书手工科选科的正式开课目录,而姜丹书1907年考入图书手工科之后,因其学历出身并不足需要读一年的预科班,也就是姜丹书所写第一阶段预科的情形,实际上这一预科班并非是全部学员都需要参加的,作为两江师范学堂的毕业生吕凤子就并不需要读预科班,这一课程设置等同于姜丹书所说第二阶段的专科时期。

见苏云峰著:《三(两)江师范学堂:南京大学的前身,1903-1911》,第53页

通过对图画手工科开课内容的文献记载梳理,我们并未看到关于李瑞清开设书法课的记载,笔者还检索了《清道人遗稿》以及李健、胡小石、姜丹书、张大千等人的文章,均未发现关于李瑞清开设书法课的直接文献记载。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李瑞清在任职两江师范学堂监督期间,一直都致力于书法理论研究与创作,在《清道人年谱》中就记载了他丰富的书学活动,甚至李瑞清还自作书画作为学业奖品奖给学生,“夏,以书画纱扇一柄,为课艺奖品,赠予李芳同学。”[7]p:33姜丹书在回忆文章中也写道,“梅师书法素盛名,求者踵至,有求必应,故公余之暇,学生们常环侍其书案,手捧浓墨碗,挨次求书,先生则直立悬腕,挥笔即就,同时讲解用笔用墨之法。平日积纸成堆,无法肃清,学生李健(其侄)、胡光炜学术勤进,颇可乱真。”[5]p:200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李瑞清跟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有诸多内容是涉及书法的,一些学生能够近距离观摩其书法创作,个别人的书法风格就受到了李瑞清的影响,比如胡小石、吕凤子,这就是为什么图画手工科的一些学生书法风格与李瑞清一致的原因。但是这些活动应当都是在课外,于李瑞清的办公室或者书斋,是“余之暇”时候由几个学生参与其中,而并非是在图画手工科的课程教学体制之内,这与近代学者所说的李瑞清开设书法课,将书法赋予艺术的独立身份带进课堂是绝不相同的。

三、对李瑞清学生记述的考查

学界将李瑞清看做是“中国近代高等书法教育第一人”的另一个原因,是在其学生中出现了多位书法创作和书法教育的大家,并且其中多人都是两江师范学堂的毕业学生,但此种认识也有待商榷。按照清末的习惯,李瑞清作为两江师范学堂的监督,所有两江师范学堂的学生都自认其为老师,而李瑞清作为一代名仕又常常有人拜入其门下学艺,尤其是在其寓居沪上时期,比如张大千,这就使得在李瑞清的门生之中,既有两江师范学堂的学生也有自己私下收的入门弟子,前者是现代教育制度中的师生关系,后者是传统的师徒关系,当然这两种关系也有重合者,比如胡小石既是两江师范学堂的学生,也是李瑞清的私人门徒。在李瑞清的学生与弟子中,以书法闻名者几乎全是学李瑞清书法风格,其中以李健、胡小石与吕凤子最为有名,且此三人与李瑞清交往密切,在生平文章中常常言及李瑞清的生平和书法,因此对此三人论述的考察,也是判断李瑞清是否在两江师范学堂开课重要依据。

李健是李瑞清的侄子,也是中国近代知名的书法家、教育家,李瑞清年谱记载1906“六月,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图画手工选科加班入学。李健(仲乾)、吕锐(凤痴)、桂绍烈(丞之)等三十三人在册。”[7]31在之后的数年间,李健一直随侍李瑞清,也因此成为了最能深得李瑞清书法精髓的学生,李健后于“1935年8月至1951年1月,任上海美专金石学、书法教授。”[8]书法著作有《中国书法史》、《书通》、《金石篆刻研究》等,对中国近现代书法教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在关于李健的相关记述和研究中也未见到有关李瑞清开设书法课程的资料,从李健的书法风格以及书学理论观点上看,其都与李瑞清极为相似,主要是因为李健常年跟随李瑞清身边,耳濡目染受其影响很大,如果李瑞清曾经有开设书法课程,想必他不至于只字不提。

胡小石是李瑞清的另一位高徒,在文学、历史、书法、植物学等多方面具有相当成就,于书法一门,他不仅致力于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而且还从事书法教育培育了众多学生,影响很大。在以上研究者中,孙洵曾在文章中写道:“笔者根据胡小石、陈中凡两位先生生前所言,李氏出任监督后,常自开书画课程。”但笔者认为此说存疑,并不能直接证明李瑞清在图画手工科中开设书法课。胡小石当年在两江师范学堂所学为农博科,因其突出的古文造诣才被李瑞清所赏识,后跟随李瑞清学古文,成为入室弟子,“一九O六年,考进两江优级师范后,开始从临川李梅庵(瑞清)先生为嫡传弟子。……在两江师范期间,师怀抱‘科学救国’志愿,选择农博科作为专业。”对于书法的学习,胡小石自己说道:“少时初临颜书,陷于板滞。经梅庵先生指授笔法,改学北碑,得力于郑文公、张黑女,”[9]141由此可见,李瑞清对于胡小石书法的影响很大,作为李瑞清的入室弟子,他跟随李瑞清学习书法主要是得益于在上海李瑞清府邸的相处,“一九一八年初,梅庵先生延师至上海寓所,为其家庭教师,直到一九二O年秋,梅庵先生逝世后,师始离去。常云:‘此三年中,受益最大,得与梅庵先生朝夕晤谈,小学、经学和书艺能不断深造’。”[9]142但是在胡小石的文章以及其他资料中均未见其有关在两江师范学堂跟随李瑞清学书法的记载,应该说胡小石讲述李瑞清教授书法的情形多是指李瑞清私人授徒。

吕凤子是图画手工科甲班的毕业生,毕业后任教于两江师范学堂附属中学,吕凤子入学之时所选专业就是图画手工科,且其早年就有书画造诣,因此与李瑞清的相识是较早的事情,“在两江师范学堂学习期间,吕凤子深受监督(校长)李瑞清的器重,成为李瑞清的入室弟子,在书法、绘画上深得李瑞清的亲灸真传。吕凤子与李瑞清有着非常深厚的师生情谊,即使毕业后,吕凤子仍多次拜谒乃师,聆听乃师的教诲。”[3]最终吕凤子的书法风格上形成了李瑞清极为相似的面貌。吕凤子后来一直致力于中国的艺术教育事业,其中也包括教授书法、篆刻等,但是吕凤子也并未提到恩师李瑞清在两江师范学堂开设书法课。

以上三人是李瑞清学生中的代表人物,此三人不但与李瑞清交往密切,书法风格上都取法于李瑞清,且此三人都有从事书法教育教学的经历,但是这三人都并未在文献资料中提及李瑞清开设书法课的事情,想必当时并无书法课的设置,而且比较三人教授书法的课程设置和内容都大不相同,说明他们各自己制定出的教学体系,如果李瑞清有开设书法课,那么三人在书法课的教学上当会有很多的相似点。在诸多关于李瑞清开设书法课的论述中,孙洵提到:“笔者根据胡小石、陈中凡两位先生生前所言,李氏出任监督后,常自开书画课程。”如果说李瑞清是自开书画课,在图画手工科的开课目录上并无记载的话,那么这一事在其学生中应会有相关的记载,尤其是如李健胡小石等人都是常年与李瑞清相处,不至于把如此重要的事情所遗忘。孙文中所提及的陈中凡也是近代著名的文史学教授,在近代文学批评史、文学史与戏剧史方面的研究都有突出的贡献。陈中凡于1909年考入两江师范学堂公共科,其作为两江师范学堂的学生对李瑞清也以师相待,“1920年,陈中凡到杭州途经上海,拜访师友,在李瑞清寓所与胡小石相识。初次把晤,相见恨晚。”[10]日后他与胡小石一同去南京大学工作,情谊深厚。不过陈中凡不以书法见长,在文献之中也未有关于李瑞清授课的记载。因此孙洵之说我们应当保守的去理解,胡小石与陈中凡应该有谈论过李瑞清传授书法的事例,甚至可能如文中所写,学生在李瑞清那里还学到了诸多国画的知识,(不过在上文中已经论述过两江师范学堂国画课的开课时间和缘由,并非是李瑞清授课),但是这些活动并非是指在两江师范学堂授课的情形,应多为个人交往活动,并非是指李瑞清曾在两江师范学堂开设书法课。

结语

综上所述,李瑞清并没有在图画手工科中开设书法课,学界之所以产生李瑞清是近代书法高等教育开创者的结论,主要是混淆了李瑞清的双重身份以及课堂授课与私人授徒的区别。李瑞清创设图画手工科,成为近代高等艺术教育的开创者,影响巨大,“中国能有正是的施行艺术教育的专门师资自此始;这当然以梅庵先生为首功。”[5]110同时,李瑞清又是近代书法史上的重要人物,不但书风盛极一时,求学者众多,而且于书法理论方面也颇有建树,与沈曾植、吴昌硕、曾熙等人同为一时书坛巨匠。李瑞清所具有的教育家和书法家的双重社会身份,很容易让人产生联想,再加上在李瑞清的学生中有胡小石、李健、吕凤子等多名善书法者,诸多因素综合而成,很容易产生李瑞清是“中国近代书法教育第一人”的错误判断。除去李瑞清个人存世资料及其学生的记述外,笔者还查阅了李瑞清的朋友如曾熙、陈三立、缪荃孙、胡思敬等人的相关资料,均未发现有相关记载,当然,艺术史的研究完全是建立在材料的基础上,笔者在写这篇文章时极力搜求,也未曾见到支持李瑞清开设书法课的直接材料,其他学者如有新见,敬请赐教。

[1]李瑞清.清道人遗集[M].段晓华整理,合肥:黄山书社,2011:1.

[2]朱斐主编.东南大学史1902-1949第1卷[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26.

[3]朱亮.吕凤子传[M].南京:南京出版社,1992:14.18.

[4]陈振濂.现代中国书法史[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96:206.

[5]姜丹书.姜丹书艺术教育杂著[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1:10.

[6]崔卫.学校制度下中国美术教育的起源与早期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2005:120.

[7]曾迎三.清道人年谱(二)[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11).

[8]马海平编著.上海美专名人传略[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129

[9]吴白匋.胡小石先生传[J].文献1986(7).

[10]龚放五等著.南大逸事[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0:210.

(责任编辑:吕少卿)

J02

A

1008-9675(2016)04-0146-04

2016-05-11

公丕普(1987-),男,山东临沂人,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学理论。谢建明(1965-),男,江苏溧阳人,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艺术学理论、艺术伦理学。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Supportedby“theFundamentalResearchFundsfortheCentralUniversities”);“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资助项目”资助《李瑞清的艺术教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KYLX15_0225)。

猜你喜欢
书法课小石两江
凶手老罗
简单点,再简单点 重庆两江新宸全宅智能私人别墅
医者颂
推动书法课型创新优化书法课堂教学
师与书·庄小石
小石鸻与大犀牛
彭黎明 书法作品欣赏
书法课
浅议中小学开设书法课的意义
设计院校非书法专业生书法课教学方法浅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