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上建起航天博物馆

2016-09-26 11:00
兵器 2016年10期
关键词:冈田月球太空

235旅

一说起航天博物馆,读者马上就会想到那些火箭林立、陨石与航天服齐备的大型建筑。但你知道么,在你的书桌上,也可以建立起一座有着丰富“展品”的航天博物馆。本期《兵器》酷玩板块,就介绍一个经典系列食玩,它就是由日本海洋堂公司出品的“王立科学博物馆”系列。快叫上小伙伴们,来到书桌前一起“参观”这座桌上的博物馆吧!

“桌上的博物馆”与它的“馆长”

“食玩”是一种与食品捆绑销售的模型玩具。与拼装模型不同,它是一种玩家不需要胶水和喷涂,只要进行简单的组合就可以完成的模型。

“王立科学博物馆”系列产品的策划者是日本人冈田斗司夫,被誉为“馆长”。此人拥有很多头衔:大学讲师、企业老板,最知名的莫过于“御宅教主”了。著有《御宅学入门》一书的冈田,曾阐述了“御宅族是一群将时间和收入投注在特定兴趣上的人”。从这个层面上理解军迷、模玩爱好者怕也当属“御宅”的一份子。

冈田斗司夫以发起者之一的身份在1981年组织了第二十届日本科幻大会,取得很大的反响,之后又在1987年参与制作了经典航天题材动画电影——《王立宇宙军》,以细腻的画风和出色的剧情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然而冈田斗司夫和他的《王立宇宙军》却在经济方面遭遇滑铁卢:制作精良的作品背后是巨额的投入,而票房的收入却远远低于预期,作为投资方的万代公司也无法忍受后续制作的资金压力,最终《王立宇宙军》没有得到进一步制作。尽管冈田斗司夫的《王立宇宙军》“栽”了,但这个品牌却深深地印在了动漫爱好者的心底,为后来的“王立科学博物馆”系列模型的诞生,埋下了种子。

2003年,冈田斗司夫与海洋堂公司合作,推出了“王立科学博物馆”食玩系列。“王立”二字,很容让人感到这套食玩是《王立宇宙军》的“精神续作”。其产品选材涵盖了截止2003年之前大部分人类探索太空的飞行器以及重大历史事件,可谓对得起“王立”二字。

精美外包装、集知识审美于一体的说明书、以及用吸塑卡纸包装的模型本体,令该系列在市场竞争中如虎添翼。该系列产品尺寸被定为在6厘米至18厘米之间,玩家在掌上就可以触摸到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又非常适合成年人与孩子一起玩耍。一时间,王立科学博物馆因题材新颖、制作精良,很快便获得了市场的认可,至今依然是模玩领域的收藏热门。

纵观整个“王立科学博物馆”系列,自2003年8月以来先后推出了:第一展示场“月球那边”9种,第二展示场“黑色边疆”、“白色先锋”16种两个系列,另外还有3个特别版。

第一弹:月球那边

被称为“王立科学博物馆第一展示场”的该系列第一弹“月球那边”,涵盖了人类走向太空的9个瞬间,其中8个为常规版1个为隐藏版。另外,时尚杂志《MONO》在2003年8月刊以附录的形式发布了一款阿波罗登月特别版。它们分别是:

令人惊叹的人造卫星——1957年10月4日,苏联使用R-7火箭在拜科努尔航天基地发射的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号。模型的原型师用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将“斯普特尼克”号完整的再现出来,而远方的地球采用蓝色透明玻璃材质,在微光下散可以折射出深蓝色的光彩,好像真实在太空中看到的一样。

月球世界——1964年7月28日,美国发射的太空探测器“游骑兵7号”成功发回月球表面的照片。这款模型表现了游骑兵绕飞月球那一刻。探测器的本体虽然不足1.5厘米,但是细节丰富上色复杂,月球表面采用了曲面丝网印贴纸,这在当时的食玩中是不常见的工艺。

这个十年——1966年3月17日,美国宇航员大卫·斯科特和尼尔·阿姆斯特朗驾驶“双子星8号”宇宙飞船成功地与较早发射的阿根纳号飞行器实现了轨道对接。这是人类第一次实现载人航天器在太空间手控对接,标志着人类的登月计划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模型本体以地球西亚部分为地台,支撑起两个飞行器。一侧为接近中的双子星飞船,另一侧是阿根纳号飞行器。

红色机器人——1970年11月17日,“月球车”1号由“月球探测器”17号送上月球。它是苏联由设计制造的世界上第一辆成功运行的遥控月球车,它在月球雨海地区工作至1971年10月4日。这是王立科学博物馆系列中第一款在月面工作的科研设备,预示着人类对月球的了解愈发深入。

火箭的夏日——“土星”5号运载火箭,也称为月球火箭。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阿波罗计划和天空实验室计划两项太空计划中使用的多级液体燃料火箭。共有9枚“土星5号”运载火箭将载人的“阿波罗”号宇宙飞船送上月球轨道。模型巧妙地将火箭发射时产生的光、热与气体这些转瞬即逝的物质“定格”。这激动人心的时刻之后将是人类新时代的开始,登月行动进入倒计时。

登上月球的人类——1969年7月,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将左脚小心翼翼地踏上了月球表面,这是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阿波罗”11号的成功实现了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在1961年5月演讲中提到的“美国会在1970年以前把一个宇航员(实际登月的宇航员是两个,另一位是巴兹·奥尔德林——登月舱驾驶员)送到月球上并把他安全带回来”的目标。同时,阿姆斯特朗的那句名言流传至今——“这是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模型中的宇航员人型就是阿姆斯特朗,比例约为1:34分量感十足。背包、摄像机都是可以拆装的单独的零件。

“阿波罗”13号——1970年4月11日,美国用“土星”5号运载火箭将“阿波罗”13号飞船发射升空进行计划中的第3次登月飞行。发射后两天,服务舱的氧气罐发生的爆炸使航天器遭到严重的损害。三位宇航员在太空中经受了缺少电力、极端温度以及缺乏饮用水的考验成功返回了地球。模型设计师不但表现了服务舱外壳的破损和烧灼痕迹,又将服务舱和月球表面这些现有的模具进行组合与重涂制成了《MONO》的附录特别版。这是食玩领域很常见的做法,增加品种的同时充分考虑到节约成本。

科幻小说——完成了冲出地球和探索月球之后,王立科学博物馆将视野延伸到更加广阔的宇宙。“海盗”1号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维京号计划中两艘飞往火星中的第一艘。它耗费了10个月的时间从地球飞向火星,成为人类首个成功登陆火星的航天器。这部着陆器模型体积比这一系列的其他模型要大,细节丰富做工着色非常精细堪称第一部中的精品。

冯·布劳恩的梦——该系列的隐藏版再现了近代人类探索太空的先驱者冯·布劳恩博士领导研制的“土星”系列火箭。在发射架上静静等待发射指令的“土星”5号运载火箭象征着人类对未知领域探索的努力永远不会停止下来。隐藏版沿用了“火箭夏日”的全套模具,只是修改了发射架的角度。作为模玩收藏者来说,这款同样是不可缺少的品种。

第二弹:黑色边疆与白色先锋

模玩领域的泛太空题材不算少,仅仅是高达系列就有着非常庞大的产品种类。但是如果把范围定位在航天历史,那数量就是少得可怜了,王立科学博物馆的定位正好弥补了这部分的空缺。随着第一展示场获得普遍好评,第二展示场“黑色边疆”与“白色先锋”于2004年7月开始发售。题材的设定“脑洞”更大,除了现实中存在的航天器以外又加入了幻想题材。

新世界——在电影《火星救援》中,马特·戴蒙扮演的遇险宇航员在火星种起了土豆,并表示自己已经“殖民了火星”。现实中,人类能否在外太空种植作物用以生存,是自19世纪以来科学界对于人类外太空移民而言最大的难题。1976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物理学家杰拉德·奥尼尔出版了著名的《高边疆:太空中的人类殖民地》一书,提出了著名的“奥尼尔柱”。这一设定影响了相当多的科幻作品,其中最为科幻迷们所知的,就是这套食玩中来自于动画《机动战士高达》中的殖民卫星。“科幻达人”冈田斗司夫自然不肯舍去展示科幻元素的机会,同时也是向同行和那些经典作品致敬。这款模型的体积不小,太阳能电池板需要手工组装上去。

火星生命与侵略——18世纪的科幻作家威尔斯写下了著名小说《世界大战》,汤姆·克鲁斯主演了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同名科幻大片。小说描写了火星人的入侵地球与人类的抗争,最终火星人因无法抵抗地球上的病菌而彻底失败。小说中的火星科技比人类更为强大,邪恶的火星人形似章鱼,以个体分裂繁殖的方式繁衍后代。它们靠把人类的血液直接注入血管而生存。模型再现了这部小说所描述的外星人的形态,像章鱼触手一样的四肢和凶恶的“表情”。隐藏版使用了完全以一样的模具,只是颜色进行了重涂火星人从暗红色变为银白色。

除了在科幻题材上“耍宝”,王立科学博物馆依然牢牢地抓住了人类航天这根主线,诞生了不少堪称精品的模型。

孤岛与归乡——这组模型分为“和平”号空间站的工作状态与坠向太平洋瞬间两部分。“和平”号空间站是人类首个可长期居住的空间研究中心,共有12个国家的135名宇航员在空间站上工作,进行了1.65万次科学实验,完成了23项国际科学考察计划。它对于全人类的太空探索与科技进步有着不可估量的贡献。但是由于俄罗斯的经济已经无法支撑如此庞大的太空项目,空间站最终只能被放弃。2001年3月23日,“和平”号走完了它15年的太空孤岛之路向太平洋的预定海域坠去。穿越大气层后空间站开始剧烈的燃烧化成火龙,这真是一条美丽而悲壮的回家之路。

久远——1977年,“旅行者”1号和2号带着地球的信息向着宇宙的深处飞去,它们的钚电池能保证飞行至2025年左右。2012年8月,“旅行者”1号进入星际空间35年共飞行178亿千米,堪称人造飞行器中足够“久远”的话题。模型的等离子体和宇宙射线测量装置与接收天线等细节都是独立的零件,组装完成后有13厘米。

除此之外第二展示场还推出了展现“联盟”号宇宙飞船发射前后的“星都与远雷”,火星探测器的“游星”,描述人类的太空行走的“苍穹”,木星探测器的“巨神”,“阿波罗”8号服务舱绕月飞行的“圣夜”以及在夕阳下飞行的太空实验室“残照”。因为品类数量超过了第一展示场,导致出现了个别的“浑水摸鱼”现象,透明玻璃质地的“银河”就是“黑色边疆”与“白色先锋”同时出现的重复品,只是更换了不同颜色和内容的包装卡和说明书。

2007年4月,王立科学博物馆图录开始发售。其中收集了之前所有系列的蛋纸内容,是一本印刷精美内容完整的保存版图鉴。随图录还有一个连带发射平台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发射台内置电池,连接开关后会产生红色的光线用来模拟航天飞机点火时的情景。对于之前“改来改去”的隐藏版和特别版来说,图录中的这组模型是王立科学博物馆系列中独有的,因此非常具有收藏价值。

王立科学博物馆似乎摆脱了冈田斗司夫逢战必败的轮回,成为了模型届的经典作品,作为一款10年前的产品至今仍然受到模玩爱好者的好评与肯定。组装这些精美的模型时不难发现“KAIYODO MADE IN CHINA”的产品铭文,这一系列连同大量的食玩模型都出自中国代工厂的能工巧匠之手。期待更多的中国题材文创产品走向市场,用世界上最好的模型工厂生产属于中国玩家自己的模玩产品。

知识链接:何谓“食玩”

食玩是将模型、玩具与食品一起贩卖的商品模式。欧美国家将其称之为“Candy Toys”或“Candy Food”,在日本叫“玩果子”。国内玩家将快餐店附赠的玩具也归为食玩一类。这类玩具在麦当劳称之为“Fast Food Toys”。很多玩家非常关注这类模玩产品,收藏的品类和速度几乎和快餐店同步。食玩在日本等东亚国家和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受欢迎程度不亚于扭蛋(将玩具密闭在蛋型包装中,由扭蛋机随机贩卖的一种玩具形态。)其实,就玩具本身的题材、尺寸、品质来讲,食玩就是随食品发售的扭蛋。

食玩的另一个特点是随机性。同一系列的食玩有着完全一样的包装,只有打开包装才能辨别里面的模玩品种。所以玩家需要反复购买才有可能凑齐该系列的所有品种。另外,即便同一系列的食玩中还会有“隐藏版”。这些在已经公布的产品系列以外的单品往往给玩家不小的惊喜,因此在模玩收藏过程中隐藏版的价格会略微高一些。随着产品的更新,一些军事、模型、流行领域的杂志还会与食玩厂家合作以杂志附录的形式发布特别的单品。这些商家的“组合拳”除了让玩家的钱包迅速“失血”以外,也大大增强了收集的趣味性,让很多“模玩达人”欲罢不能。

猜你喜欢
冈田月球太空
陪我去月球
上太空,安个“家”
系列长篇故事,《月球少年》之六:降临月球的不明飞行物
第二次蜜月旅行
我们的邻居是月球
日民主党选出新党首
太空遇险
畅游太空
迷失在太空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