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产业转移背景下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现状与政策

2016-09-27 05:41曾小平
对外经贸实务 2016年9期
关键词:贸易加工

曾小平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剧和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产业的国际大分工,以鼓励和吸引外国投资为主要目的的加工贸易,凭借对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充分发挥,在助推国家整体经济水平与对外贸易规模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根据中国海关信息网相关数据可知,自1982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在全国对外贸易进出口额中占比8.4%到 1996年占比达50.6%,直至1998年达到顶峰时占比53.4%,加工贸易在不足20年的时间内不仅实现了在我国贸易总量中一半规模的占据,更是带来了中国对外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和整体经济水平的显著上升。但新一轮产业转移的开启,对于科技与创新的重视使得原本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加工贸易的比较优势逐渐减弱。2012年,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在对外贸易额中的占比下降至34.8%,2015年虽略有上升达到35%,但却依然远低于一般贸易出口在外贸出口总额中53.5%的占比规模。一般贸易出口增长态势的持续维持使其成为了新的拉动出口的主要力量,加工贸易昔日“半壁江山”的辉煌已不在。正视当前国际经济背景,主动抓住产业升级的契机,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已经刻不容缓。

一、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发展的现状

(一)加工贸易出口总额增速持续放缓

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对核心竞争力的关注,使得凭借劳动力相对优势而快速发展的加工贸易发展速度急速下降。根据中国海关信息网历年数据可知,2006- 2015年,加工贸易出口额绝对值虽然维持了由5103.8亿美元到7978亿美元的增长态势,但增幅却由21.2%下降至-9.8%,在全国外贸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也由52.7%下降至35%,2016年5月,加工贸易进出口5577亿元,同比下降7.5%,这已是 已连续15个月负增长,而一般贸易进出口额11659亿元,增长6.6%,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7.7%,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长4.3%,拉动全国出口增长2.4个百分点。这再次证明一方面在以科技、创新为特征的产业转移过程中,加工贸易尚未实现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变,在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依然呈现逐年下降的态势;另一方面,虽然目前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呈现上涨趋势,但却已经呈现负增长态势,即我国加工贸易企业近些年通过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发达国家各种显性和隐性知识的吸收, 并通过一定的创新机制将其转化为自主创新能力,这确保了我国加工贸易额总量的升级态势,但自主创新程度的有限性却依然使我国加工贸易产业处于 “微笑贫困陷阱” 境况,具体见图1。

(二)加工贸易出口产业结构不断完善

参考中国海关信息网数据对加工贸易出口商品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机电产品加工贸易出口额在加工贸易总出口额中的占比实现了自1993年35.8%至2014年为78.2%的飞跃式发展,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品在加工贸易出口中的占比也由2002的33.7%上升至2014年的65.3%;;以纺织服装等为代表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额占比则由2002年的23.7%下降至2014年的8.7%。可以说,目前,对于技术要求更高的机电设备类产业的出口份额在加工贸易出口总额中所占据的比例已经超过三分之二,而依赖于劳动力投入的纺织、化学、塑料橡胶等产品出口在加工贸易出口额中所占份额已不足10%。可见,在我国加工贸易产业的发展历程中,最初凭借我国劳动力相对优势的加工贸易首先实现了劳动密集型加工业的发展和社会总资本的有效积累,进而实现了技术与经验的同步积累,最终也导致加工贸易逐步实现向技术密集型加工制成品出口的过渡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这意味我国在更深地融入全球产业链的过程中,对于国内的生产环节也成功实现了延伸,加工贸易产业结构正在逐步改善。

(三)进料加工是加工贸易的主要方式

查阅中国海关信息网2004- 2013年相关数据,通过对我国进料加工与来料加工在加工贸易中所占的比重的分析可以发现,2004年我国进料加工进出口总额为4276.64亿美元,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5496.65亿美元,进料加工占比为77%,而同年的来料加工进出口额则为1223.90亿美元,来料加工占比22%。伴随我国整体经济水平提升,2014年我国进料加工进出口总额上升至11783.51亿美元,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上升至13578.10亿美元,进料加工占比上升至86%,而来料加工占比反而下降至13%。这表明目前进料加工是我国加工贸易的主要方式,该方式虽然要求经营企业自主采购料件、销售成品,并自负盈亏,较之收取加工费的来料加工方式而言会使企业承担更大的市场风险,但经营自主权的扩大也将为企业来带更大的利润空间。

(四)由外商投资的加工贸易企业仍是组成主体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加工贸易货物监管办法》(海关总署令第219号)对加工贸易的定义来看,加工贸易就是经营企业进口全部或者部分原辅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经加工或装配后,将制成品复出口的经营活动,包括进料加工、来料加工,充分利用外资就必然成为其主要特征。商务部相关数据信息显示,2001年—2015年,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进出口占全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的比重由64%上升至83.68%。2015年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10300亿美元,其中,加工贸易出口额6676亿美元,虽然同比下降7.4%,但依然占同期全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的83.68%。这表明我国所有加工贸易企业中外商投资企业仍是生产的主体,内资加工贸易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仍然较小,这种对外部需求的严重依赖,也将使我国难以通过调整贸易结构实现对外部需求冲击影响的弱化。

二、推进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结构模式削弱了加工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加工贸易产业发展之初,之所以能实现在有限时间内增长率的迅速提升,所凭借的正是本国丰富的廉价劳动力,成功实现了对国际转移产业的承接和附加值最低加工组装环节国际市场的原始定位,也形成了本国加工贸易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结构模式。虽然近些年加工贸易中高新技术产业占比逐年增长,但从加工贸易竞争力指数来看,高竞争力行业主要为鞋帽、羽毛品、人造花和人发品,其竞争力指数值2000年始终维持在0.93以上;其次为杂项制品,其竞争力指数值自2000年始终维持在0.84以上;再次为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其竞争力指数值2000-2014年始终维持在0.4以上;竞争力指数最低的为塑料及其制成品和橡胶及其制成品,其竞争力指数值2000-2014年一直为负值,最低值为-0.35;化学工业及相关工业的产品竞争力指数2000-2014年也一直为负值;光学、医疗等仪器、钟表、乐器行业的竞争力指数虽然由2000年的-0.37提升至2014年的-0.10,但也一直为负值。这就意味着虽然国家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促进了加工贸易中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的提升,但产品的深加工仍未成为加工贸易的主体,劳动密集型为主要特征的加工制造和装配环节仍是出口增值的来源。

(二)劳动生产率增速的放缓弱化了我国承接新一轮转移产业的比较优势

对于企业而言,实现利益的最大化是其最终行为目标,相较于劳动成本有限的压缩空间,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更为企业所青睐。新一轮产业转移强调自我核心竞争力的培养,这不仅来自于产品技术的创新,还取决于科技进步所带来的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主要采用单位劳动成本进行衡量。世界银行在《中国2020》中明确指出:劳动生产率平均每年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约30%。但从我国目前的劳动生产率来看,2014 年全社会的全年劳动生产率为 72313 元/人,较2013年虽然上涨了7%,但依然仅为德国的1/5,美国的1/8。且相较于加工贸易产业工资水平近10%的上涨率,我国加工贸易劳动生产率的增速效应最终仍会被更快速上涨的用工成本所抵消,而凭借更为先进的科技水平,发达国家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会显著快于工资增长率,这将进一步缩减我国在国际市场的比较优势。

(三)有限的增值率导致加工贸易无法占据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

一国在全球价值链所处的地位将直接决定其最终所能实现的利润水平和经济地位,反过来又会反作用于分工的具体安排,最终形成发达国家厂商凭借技术垄断占据高附加价值的 “两头”,而发展中国家则只能依赖廉价劳动力,从事低附加价值的加工组装环节。加工贸易增值率作为直接衡量一国加工贸易获利能力的指标,可以通过对价值增值空间的测量而实现对加工工序越多和加工链条的判断。从我国加工贸易增值率来看,改革开放早期的80年代加工贸易增值率一度为负数,1982年为-33.2%,伴随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推进,自1990年开始增值率开始转负为正,该年为26.7%,虽然期间有波动但总体维持上升的趋势,待至2014年加工贸易增值率已达到45.3%,但总体水平仍然较低。加之技术上对发达国家的依赖,导致所生产的产品类型也缺乏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为实现对国际市场的有效占据,压缩价格就只能是必然的选择,这会进一步限制我国加工贸易增值率。

(四)加工贸易地区发展失衡

为尽快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我国优先选择了地理位置、交通运输条件和经济基础相对较好的东部地区,在“三来一补”政策的扶持下东部沿海加工贸易规模迅速扩大,而中东部地区却未能实现对外加工贸易的同步发展。使得东部地区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在全国加工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远远超过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2000-2007年东部地区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在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中所占全国比重始终大于98%,虽然自2004年开始出现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十分有限, 2008年仅降低0.03个百分点,2011年较2008年也仅降至 95.18%。中西部地区所占份额依然不足10%。截止2014年,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进出口也仅占全国加工贸易进出口的 9.2% 。不可否认,东部地区的加工贸易比重近年一直呈下降趋势,但在绝对量上东中西部地区依然存在较大差距,这进一步限制了我国整体加工贸易规模的有效扩展和产业链的纵向延伸。

三、加快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政策建议

(一)产业层面,实现产业分布优化和产业内部阶梯升级的同步推进

我国最初参与加工贸易所凭借的就是本国丰富且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它实现了有限时间内,国家整体经济水平的上升,但也正因为该种比较优势的易获取性和易变性,决定了其同时具有替代性和易逝性。面对以技术、创新为新特征的产业转移浪潮,以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为典型代表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开始成为新的产业支柱,从加工贸易产业布局来看,优先发展这类技术密集型产业不仅可以实现自我竞争优势的转型,还能带动整个产业结构的优化。目前,我国的加工贸易已基本实现由“简单组装”到“零部件制造”的转变,所急需解决的是从“制造”到“研发”再到“自有品牌产品生成”的更复杂、更艰难的飞跃,即必须实现加工贸易向产业价值链上游研发设计和下游营销服务的同步延伸。具体而言,一是区域政府应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目标和路径安排,对产业转移性质进行准确把握,清楚了解企业整体外迁的适应性,哪一类型是当前区域贸易发展中可采用的模式;二是在经济基础各异的不同区域,应清楚自我短期的发展目标,例如,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地区应打破国内、国外的区域界限,只要是能为本区域贸易企业发展提供优势空间的均可列入转移待选区域。但必须强调的是在转移的过程中要警惕转移造成的本地产业空心化现象;三是在鼓励企业积极进行自我培育的同时,还应鼓励企业在技术创新上走出去,通过与国外的科研机构或高校合作,实现对专门技术或特定环节的创新,由特定范围内的创新开始逐步实现行业整体创新水平的提升。

(二)产品层面,实现加工贸易产品的更新换代和产品工艺流程升级的共同推进

伴随全球化加速、信息与生物等新技术兴起而开启的新一轮产业转移必然涉及对技术与创新理念的渗透,即既要实现对现有产品技术含量的增加,也要实现原有产品基础上和工序环节上的提升,而这也正是产业转型升级所要实现的基本目标。从我国目前加工贸易结构来看,工业制成品出口始终占据主导地位,这有助于充分发挥我国丰富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但想要抓住目前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科技产业转移的机遇,单凭劳动力优势几乎不可能实现,必须具备能够承接高科技产业的技术基础。具体而言,一是在持续推进以纺织、服装和轻工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向以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为主转变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企业投入专项资金进行科研创新, 提高企业技术水平;二是通过提升目前加工贸易企业所从事的产品工序,提升产品附加值,尤其是注重对研发设计和品牌等高附加值环节的占据。

(三)区域层面,实现东部与中西部地区优势互补加工贸易国内价值链的有效构建

东中西部地区因为地理环境、交通条件的差异而导致的彼此各异的经济基础和产业发展优势,是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中不可忽视的外部限制条件,在新一轮产业转移中想要实现区域产业发展的同步推进,就必须是东中西部均能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一是在经济基础相对发达的东部地区,对于可承接的业务类型应更关注于其科技含量的高低,且应将发展的重点放在产业链的有效延伸上,实现以点带面的上下游产业集聚发展,即着力提升自我科技实力,构筑新型科技优势,积极承接技术含量较高的加工贸易;二是中西部地区目前农业人口比重仍相对较高,有计划地承接东部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不仅有利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还能充分利用该区域劳动力相对优势,进而形成区域间产业联动的格局;三是在对中西部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经济联系的深入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加工贸易国内价值链的横向延伸,最终形成“东部向外承接、中西部内地加工销售”的加工贸易新模式。当国内整体加工贸易水平实现显著提升、贸易结构成功完成转型后,也将在国际市场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参考文献:

[1] 赵红洁.中国加工贸易现状及其空间转移的原因分析[J].河北企业,2014(08).

[2] 覃成林.我国制造业产业转移动态演变及特征分析—基于相对径流量指标的测度[J].产业经济研究,2013(01).

[3] 刘畅.中西部省份承接加工贸易转移路径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1(08).

[4] 郎丽华,赵红洁.基于比较优势的中国加工贸易重新布局研究[J].学习与探索,2014(11).

[5] 匡增杰.台湾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经验和启示[J].经济体制改革,2013(04) .

[6] 盛斌,钱学锋,黄玖立,东艳.入世十年转型: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回顾与前瞻[J].国际经济评论,2011(05).

猜你喜欢
贸易加工
认识“超加工食品”
后期加工
一种新型双列角接触球轴承滚道加工方法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铣刀盘的5轴数控加工
中美贸易磋商再起波澜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贸易统计
菱的简易加工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