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6 敬畏自然

2016-09-28 00:13蒋威宁
中学生 2016年24期
关键词:辛德勒雌鸟笼子

◎蒋威宁

◎愚茶

◎马文秋

主题6敬畏自然

[导言]

大自然是人类的家园,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当科技日新月异,当人类还沉浸于征服自然的乐趣之中时,各种不良后果也悄然而至。人类本来美好的家园变得面目全非,伤痕累累,出现了严重的生态危机。善待自然,顺应自然的规律,保持与自然的和谐,也许才是今天我们真正要做的。

◎蒋威宁

他还是那么健壮,他永远那么骄傲,他总认为自己是最棒的,从不需任何人的帮助。他的嘴角总略带一丝笑意,鼻孔中不时发出一声“哼”,似乎在蔑视一切,因为他做爸爸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喜悦从头充溢到脚,然后淌到林子里的每一个角落。初秋的林中,清晨便稍有寒意,可他不在乎,他要尽一个爸爸的义务:觅食。

“滴……答……滴……”与他相伴多年却连名字也叫不上的老树,叶子上的露珠正踏着音符,他欢快地舔着水,凉凉的,似乎没有以前甜了。他本能地仰起头——远处黑烟一如既往,直冲云霄。

他感到有些异常:脚下的草里有几个脚印,有人来过了。“砰——”随之他便觉得不远处一股冷风直向他逼近,刚想避开,冷风便钻入了他的骨子中。一声尖叫几乎要淹没整个林子,他倒下了,腹部疼痛难忍。

湖边的他盯着湖中的自己,两只犄角已失去了往日的风采,身上的斑纹暗淡无光,眼皮好沉,“睡意不该这么早到来。”他嘱咐自己……

湖那边的水车依然清秀宜人,阵阵流水声让他感到欣慰,刚刚还青葱翠绿的草儿已穿上了一袭黄色的淡装,昔日与知心伙伴在湖边饮水的镜头出现了:他和她依依脉脉、难舍难分;他们曾一度希望去水车旁的神秘区瞧瞧,却因鹿天生的胆小,而一直没能如愿。远方的山上白雪依旧皑皑,而海拔高了许多,他知道自己没时间带领妻儿去领略风景了。他的妻子——鹿妈是一位“乱世佳人”,当他第一眼见到她时,就已打定娶她的主意了:小小的耳朵不失玲珑,小小的鼻子不失典雅,小小的眼睛不失莹洁,小小的嘴唇不失红润。她从他身边经过,扑鼻的香气令他痴迷。他的鹿娃则汇天地灵气于一身,英武俊逸。可他还没来得及教儿子怎样在众鹿群中独占鳌头、永驻雄风,就……

他累极了,可他不愿休息。花儿的馨香淡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一股刺鼻的腥味,他撑着眼皮,朦朦胧胧地看到腹前一摊血迹,而且能清晰地听到血液的奔涌之声。“人类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不止一次地想着。他越来越恐惧,他爱这世界,爱他的妻儿,爱这片林子,爱这林中他熟悉的一切。然而,他恐怕要失去他们了……

血腥味越来越浓,招来了一批饥饿凶残的苍蝇、蚊子及一切喜欢这味道的昆虫。他厌恶,可他无可奈何,远处两个高大的影子渐渐移了过来,他闭上了眼睛,等待着上苍的安排……

点读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人类应当爱同类,也应当爱自然中的异类。作者在呼吁保护生命,呼唤超越人类的大爱,文章所写的鹿爸爸无法继续爱自己妻儿的悲惨故事,怒斥了人类对动物残忍的一面。

我不认为我征服了沙漠

◎愚茶

20世纪人类最爱说的就是“征服自然”,还爱说“……展示了人类的力量”。征服自然,怎么叫做征服了呢?爬上去踹两脚,这就是征服了吗?十几二十个人准备上一年半载,满负物资装备,还得有人为他们打好一个又一个前营战地,惴惴不安地躲避着暴风和雪崩,侥幸爬到了山顶就可以插上旗子说征服高山乃至征服自然了?

意大利有个女探险家独自穿越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当她走出沙漠之后,面对沙漠跪下来静默良久。当有记者问她在征服沙漠后为何跪下的时候,她极为真诚地说:“我不认为我征服了沙漠,我是在感谢塔克拉玛干允许我通过。”

同样的道理,登山是可以的,但登山者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是征服了高山,而是应该感谢山允许人的攀登。其实反过来想想,那么多人不遗余力地要去爬高山,那么执着、那么强烈地要登顶,当他们怀有“壮志”的一瞬间,是不是已经被山的魅力征服了呢?

至于通过登山来展示人类的力量,更是大可不必。我们的“力量”大自然早已经领教过了:几百年长成的大树,人可以只用三分钟就让它倒下;几万年才长成的一片热带雨林,人可以几天之内将其变成一片赤土;大自然要花几百万年才能生成的物种,人可以用几十年就让它消失。山,可以炸平;湖,可以填满;海洋,可以当成自家后院的垃圾场;天,都可以戳个窟窿……还有什么我们办不到的?

老子说过“胜人者力,自胜者强”。用力量征服别人仅说明孔武有力,靠自知之明和自律战胜自己才是真正的强者。

从古猿到现代人的进化过程,我们一直都是在使用自己的智慧而不是力气。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继续使用自己的智慧来消除自身的贪婪、自大和狂妄的“征服欲”,做一个真正有力量的强者呢?

什么是真正的力量,让我联想起电影《辛德勒名单》中的一个片段。辛德勒问纳粹军官:为什么我们要杀掉这么多无辜的人?军官回答:因为我们有权力。辛德勒说不对,这不叫权力。军官很惊讶,追问什么是真正的权力。辛德勒告诉他,有一个小偷犯了偷窃罪,他被带到国王面前,国王本可以处死他,但国王对他说,我赦免你。这才是权力!

一棵参天古树,本可以用来做家具,但人没有伐倒它;一只珍稀野生动物,可能被投进汤锅,但人保住了它;一片平静的湖水,人没有让推土机隆隆碾过;一座圣洁的高山,人们放弃登顶,而停下来欣赏它神秘且宁静的美丽,并把它的圣洁和神秘代代相传。这,才叫做力量。

摘自《课外美文》,有改动

点读

选文以犀利的眼光洞察到“征服自然”这一错误认识的危害性,用发人深省的语言和事例,提醒人们对待自然的态度和行为已经陷入误区,必须幡然醒悟,告诫人类必须正确认识自身的权力和力量,敬畏自然。作者因事说理,振聋发聩。

犀鸟的报复

◎马文秋

那年4月,我独自到云南南部的金平县游玩,借住在一个名叫岩东的傣族青年家里。一天,岩东说要上山捉犀鸟,问我想不想一起去。我很高兴,就跟着去了。

第二天,岩东背着一个大竹笼和我一起进山了。与我们同行的还有一只小黄猴子,据说经训练后可以让其帮忙摘树上的果实。

岩东告诉我,犀鸟个头非常大,有一米多长,十几斤重,长着硕大的嘴,很厉害,是不容易猎取的鸟类。如果今天得手,回去就可以美美地吃一顿了。

岩东开始仔细观察一些高大树木上的情况,很快就找到了目标。他把黄猴叫过来,指了指一棵树上,小猴子便开始往树上爬,很快就爬到20米高的地方,用爪子抠起树皮来。

岩东笑着给我讲解,现在正是犀鸟的繁殖季节,雌鸟会在巨木上选好一个距地面极高的洞巢,然后钻进去产卵,并且用唾液、泥土等把洞穴口封住,只留一个小口。然后雌鸟就一直待在里面,产卵后开始孵卵,前后至少需要一个月,而雄鸟负责喂食。

那树上面就有一个犀鸟的窝。

此时,黄猴已在树身上掏了一个大洞,里面传来了雌犀鸟的尖叫声。黄猴把爪子伸进洞中,试图将雌犀鸟掏出来。可雌犀鸟没有束手就擒,用大嘴向外捅着,双方发生了争斗。

雌犀鸟块头比猴子小,哪里斗得过训练有素的猴子?它很快就被拖出来,跌落到地上。

岩东立即冲上去,把雌犀鸟抓住,装进笼子里。正在这时,我们头顶传来“啪啪”巨响。岩东叫道:“不好,雄犀鸟回来了。”我忙抬头看,好家伙,一只比笼子里的犀鸟还要大的犀鸟正在我们头顶盘旋,看起来气势汹汹的。

“要不咱们还是把雌鸟放了吧?”我建议道。

“你放心,它不能怎么样的!”岩东说着,跳起来挥舞柴刀,也只是砍落了它的几簇羽毛,雄犀鸟见救不了雌犀鸟,很快便飞走了。

过了一会儿,雄犀鸟又折了回来。它可真够顽强的,估计不把伴侣救走它是不会罢休的。

岩东早挥舞柴刀做好了迎战准备,但是雄犀鸟并没有俯冲下来跟他短兵相接,它的爪子里抓着一条彩色毒蛇。岩东看清了,他发出恐惧的凄厉惨叫,像斗败的公鸡一般抱头逃跑。雄犀鸟好像成了强者,大叫着在上面追。岩东跑得极快,脚下被绊了一下,顿时摔倒在地。雄犀鸟立即一松爪子,把那条毒蛇抛到他的身上。

岩东以最快的速度抓住毒蛇甩了出去,但他还是被毒蛇咬了一口。我赶紧上前拉住他往安全的地方跑。一到安全地带,我立刻帮他挤血。他告诉我,那是一条金环蛇,是被雄犀鸟捉来对付他的,好在它们曾搏斗过,毒蛇早把毒液用完了,否则性命堪忧。

远处装雌鸟的笼子处一直传来两只犀鸟的叫声,估计是雄鸟想救雌鸟,却打不开笼子。我说:“我去把笼子打开吧?”岩东没有反对。雄鸟似乎知道我没有恶意,没有攻击我。雌鸟出了笼子,两只犀鸟一起飞走了。

回来的路上,我思潮起伏,想了很多。野生动物如同人类一样,也是有灵性的。人类如果能够善待它们,它们就是天使,是人类的朋友;如果人类虐待它们,它们就是魔鬼,开始实施疯狂的报复。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懂得思考与感恩。面对这些大自然的生灵们,我们是否应该学会深思呢?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点读

小说通过一只雄犀鸟为了救自己的伴侣与人斗智斗勇的传奇故事,使读者的灵魂经受了一次洗礼,并接受了一次“善待生命”的教育。而小说中写岩东的贪婪、自私,也彰显了人性的丑陋之处。文章结尾呼吁人们学会关爱,善待如犀鸟一样的大自然中的生灵,在读者心底产生了强烈共鸣。

本栏供稿/马春美

猜你喜欢
辛德勒雌鸟笼子
大象和我
为什么一般情况下雄鸟比雌鸟更美丽?
逃出牢笼的袋鼠
知更鸟先生也是“模范丈夫”
为什么雄鸟通常比雌鸟美
中国的“辛德勒”
善待爱情
浅析《辛德勒的名单》中人性的升华
“笼子”究竟什么样
“辛德勒名单”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