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冰雪研究生培养创新示范基地建设研究

2016-09-30 08:59杜春华王飞杨淑媛杜唯李克良王相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黑龙江省培养建设

杜春华+王飞+杨淑媛+杜唯+李克良+王相博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及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黑龙江省冰雪研究生培养创新示范基地的定位,建设重点及建设对策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基地应突出冰雪实践技能与品牌建设,并不断推进其示范作用;建设重点应放在创新人才实践途径,完善人才实践运行机制,形成“产学研”有机结合及提高基地对地方经济服务的能力上;对策上可以从基地的管理模式、地方政策支持、基地双导师的实效性及拓展基地成果的社会应用方面进行。这有助于全面提高黑龙江省体育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形成冰雪研究生的区域特色。

关键词:黑龙江省;冰雪研究生;示范基地;培养;建设

随着我国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发凸显高端化、科学化,对于高学历、高水平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的需求也形成了新方向。我国作为世界人口密度和数量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各行各业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要越发迫切,但是在体育行业中,具有创新能力的高质量人才相对于我国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及社会体育的发展配比而言却尤显不足。而研究生教育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推行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黑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中确定:“要求建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建设一批创新人才培养实践基地,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2014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指出:“坚持以冰雪运动等特色项目为突破口,促进健身休闲项目的普及和提高,发展区域特色体育产业”。可见,无论从研究生培养、还是从体育专业项目发展,实践创新型人才都是国家人才培养战略与加快地方体育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

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国共赢得32枚金牌,位居世界第一;而在2010年温哥华冬季奥运会上我国只获得5枚金牌,居参赛国家金牌榜第八位;2014年索契冬奥会中国仅获得3枚金牌,位列金牌榜第十二位。要把我国建设成真正的体育强国,高水平体育人才贮备国,大力发展冬季项目势在必行。同时,相对夏季项目而言,冬季项目创新型体育硕士人才的培养更需加强。黑龙江省作为我国冰雪大省,在冰雪人才、冬季体育竞技项目、冰雪旅游等方面具有国内其他省份所不具备的明显优势,为发展区域经济、提升冰雪文化、促进冰雪高端人才培养存储着无限的发展潜力。因此,整合黑龙江省现有优势资源,探求冰雪研究生培养的实践示范基地建设不但具有重要意义,还必将促进冰雪高级人才培养及对区域经济社会的服务能力,对今后相关学术理论研究也将形成有益借鉴。

1黑龙江省冰雪研究生培养创新示范基地的定位

1.1突出冰雪实践技能,创建品牌示范基地

冰雪研究生教育需要认真解决人才培养的实践定位问题,明确人才实践培养的目标定位、类型定位和服务面向定位,以避免盲目向综合型、研究型大学看齐的倾向,从而形成为所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意识。事实上研究生教育中特色就是质量,特色就是优势,特色就是竞争力的意识。黑龙江省体育专业办学传统、资源条件和学科特点决定了冰雪研究生在实践基地培养上的学科特色、专业特色、项目特色。只有充分利用现有经验、办学条件和实践示范基地的优势,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体育硕士人才,才能创出品牌示范基地,才能开创研究生培养的新局面,才能提升黑龙江省高校的办学质量。概括而言,冰雪研究生培养创新示范基地需要在目标上明确冰雪研究生培养的“实践”定位,并逐形成品牌特色,以提升黑龙江省体育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整体质量。

1.2推进黑龙江省冰雪研究生培养示范基地的实践示范作用

冰雪研究生实践示范基地的“建设”和“实践”是冰雪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石,但是对示范基地进行建设的整体过程是逐步的。回顾黑龙江省体育专业研究生培养历程,越发认识到冰雪人才培养质量和层次对北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影响。相对比本科体育教育中的普及化和通识化教育过程,冰雪研究生的教育与培养过程中应更加注重人才培养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教学组织管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强化。2013年3月29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研究生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培养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而制约我国冰雪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根本原因则是研究生培养模式和培养机制存在的问题。因此,从动态的角度,不断发现原有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从激活冰雪研究生创新与实践技能上优化基地的培养模式,提升冰雪研究生实践能力,凸显冰雪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核心,将推进黑龙江省冰雪研究生培养实践示范基地的现实示范作用。

2黑龙江省冰雪研究生培养创新示范基地的建设重点

对黑龙江省冰雪研究生培养示范基地的实践进行探索,应该突出提升冰雪研究生的实践培养质量、突出冰雪人才市场的现实需求,以及结合现有高等体育院校已有体育专业学科优势,从“产学研”角度,依据所在区域现实情况对冰雪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进行重点建设。

2.1创新冰雪人才实践能力的多元化途径

在信息时代,衡量人才的标准在于是否具备获取、筛选、分析和加工信息的能力,是否能迅速适应纷繁多变的环境,是否具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研究生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实践的检验,因此冰雪研究生培养需要突出实践,并多元化开展实践途径。冰雪研究生培养需要结合专业特点,从理论应用、科研延伸、成果应用等角度创新示范基地的多元实践途径。例如,在冰雪研究生培养中,可以在实践基础中创新冰雪课程的理论应用途径,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并从所解决的问题人手分析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及经济价值。理论上,创新冰雪人才实践能力的多元化途径需要结合基地现实情况及学生的专业优势,选择性解决现实问题。目标是通过冰雪研究生所储备的冰雪理论与科研能力,转化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此外,多元实践途径不仅强调对冰雪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多元化培养,还强调基地的多元化建设。事实上,多元化建设是形成冰雪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可持续性支撑。

2.2完善冰雪人才实践能力的运行机制

冰雪研究生培养创新示范基地的建设离不开实践的运行,运行机制是保障前期基地建设目标实现的基础。本质上,运行机制需要所属高校全力支持,所属企业密切配合,是集基地内外相应系统共同努力的开放性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实践基地需要形成培养计划、管理机构、监督小组及质量评定部门。可以说,实践基地的培养运行机制是集合性、相关性、整体性、环境适应性、目的性的统一,运行机制的具体组成如图1所示。

可见,冰雪研究生人才的实践培养应该形成相应的运行机制,并且应该遵循冰雪人才培养目标,动态地周期性进行。具体从计划出发,在结合冰雪研究生实践培养需求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实践基地及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对冰雪实践示范基地制定具体运行计划,按照实践计划进行人才的多元化实践;并对实践结果进行检查,总结实践经验;最终完善原有冰雪研究生实践计划,为进入下一实践过程做准备。

2.3形成实践示范基地中的“产学研”有机结合

“产学研”模式本身就是学校与企业的有机结合,因此在黑龙江省冰雪研究生创新培养的示范基地建设中,突出产业与研究的结合是重点。此外,“产学研”有机结合的建设重点更容易保障冰雪研究生培养院校与合作企业间的关系,无论是从研究生的实践技能培养上,还是从企业的科研支撑上都会形成双赢。优质的教育资源来源于“产学研结合”,校企项目合作是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有效途径。校企合作项目的模式可以有效发挥不同方向冰雪研究生的专业优势,同时又可以较好结合实践基地的现实情况,针对合作企业需求形成有实践应用价值的研究项目。这一过程中,冰雪研究生培养院校可以针对合作企业的现实需求把“产学研”项目与学校实验室设备、企业发展优势进行结合,即在发挥学校资源充分利用的前提下,还要依托合作企业,完善实践基地后期建设,从而形成品牌化“产学研”实践基地的示范作用。

2.4提高实践示范基地对地方经济的服务能力

冰雪研究生培养创新实践基地是根据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及社会发展需求,在结合冰雪高级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有效融合高校与社会资源对冰雪研究生培养进行创新的新模式。因此,基地的建设与实践应强化冰雪人才的区域服务能力。现实体育院校人才的培养中,所在区域往往是毕业学生的首选服务区域,在冰雪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针对区域特征,通过实践基地的创新发展必然提高冰雪人才的区域服务能力。一方面,冰雪研究生在学校的培养下,科研水平与学术道德、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另一方面,实践技能的提升、产学研的合作,体育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必然有益于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从而有利于加快黑龙江省冰雪经济发展步伐,推动黑龙江省冰雪体育快速发展,使冰雪研究生的省级区域服务能力有所提升。

3黑龙江省冰雪研究生培养创新示范基地的建设对策

高等体育学校拥有十分丰富的人力资源和雄厚的科研实力来保障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但从实践角度,还需要依托于相应的实践示范基地。实践中,黑龙江省冰雪研究生创新培养有助于实现冰雪运动与滑雪产业的有机协同,有助于实现科技开发有效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目标。在“冰雪研究生培养创新示范基地”的具体操作对策中,有效管理、地方政策支撑、校企师资力量提升、社会影响扩展是对该基地建设与实践的有效策略。

3.1形成“协调”与“自主”的基地管理模式

管理是一切组织活动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只有通过管理才能保障冰雪研究生培养创新示范基地的建设不断完善。管理中,冰雪研究生所属高校与合作企业同等重要,应该各有分工。但是具体管理时首先需要注重协调,具体通过协调基地双方的合作关系,强化控制职能,再通过不断完善冰雪研究培养的基地计划与组织结构,创新性对各环节进行管理。此外,管理的过程还需要强化“自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冰雪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管理上,例如在实践过程中激发研究生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促进研究生向社会人、职业人转变。概括而言,对冰雪研究生培养创新示范基地的管理需要创新,既要抓住管理的本质,又要结合黑龙江省冰雪研究生的现实特征,以管理促能动性,继而实现对冰雪高级人才的培养目标。

3.2明确基地运行中的地方政策支持

已有研究表明,政策对研究生培养起到重要作用,是其质量提升的有效保障,黑龙江省冰雪研究生培养创新示范基地需要黑龙江省的区域性政策给予保障与推动。现实中冰雪研究生地域特性服务特征突出,因此从地方政策上对冰雪研究生基地给予一定的倾斜也是推动冰雪研究生服务于区域经济的保障。2022年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但冰雪人才的缺口与质量的薄弱确是不争的事实。因此,一方面,黑龙江省应该继续巩固冰雪特色的优势,以地方政策推动冰雪人才培养,促进冰雪高级人才的专业作用发挥;另一方面,黑龙江省也应该通过地方政策保障本区域的人才培养质量,为全国冰雪发展输送人才。具体而言,冰雪研究生培养创新示范基地需要高质量的科研项目支撑,需要区域优秀冰雪企业的加入,需要基地的示范品牌建设推广。因此,从地方政策角度可以在基地项目资金上给予政策性扶持,可以出台政策吸引优秀企业加入冰雪研究生示范基地,可以通过教育系统,形成政策平台推动冰雪研究生示范基地的品牌建设。

3.3提高基地双导师教育的实效性

双导师制是为培养创新性、实用性人才需要而建立的一种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冰雪研究生培养创新示范基地对冰雪研究生的培养需要采取“双导师”制,即在为冰雪研究生配备校内导师的基础上,还需要在基地中从合作企业里为冰雪研究生配备实践导师。为了提高冰雪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应该提高基地双导师教育的实效性。例如,校内导师与基地导师往往可以长期交流或合作,这样可以从专业合作角度强化导师对冰雪研究生的培养效果。另外,基地导师对冰雪研究生的实践活动指导要侧重提高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因此,基地导师需要强化自身在研究生实践基地中的重要作用,从实践环节中利用有限的机会,提高对冰雪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养,提升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学校应加强沟通与协调,明确校内外导师的分工,努力成为校内外导师沟通的纽带,营造导师与导师、导师与研究生、高校与企事业单位间的良好环境。事实上,黑龙江省冰雪研究生的实践培养仍然处在探索阶段,这其中双导师的作用非常关键,因此从实效性上提高导师的教育效果是现阶段冰雪研究生实践培养中的关键组成。

3.4拓展基地成果的社会应用

冰雪研究生在实践基地的培养过程中,结合实践环节形成相应的成果,包括冰雪研究生在实践中创作的文章、获得的专利、获得的奖励以及应用专业技能通过实践活动获得的社会效应或经济效益等。这些实践成果的获得不仅体现了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还蕴含着基地的条件支撑,以及基地指导教师的辛勤付出。因此,从投入产出效率的视角,基地成果应该广泛在社会中应用。例如,依托培养基地,合作双方充分利用其先进的技术设备提升研究生自主研发能力,并将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后投入市场。所取得的成果在社会中应用的目标是拓展冰雪研究生的实践技能,为基地与学校积累成果,培养学生的就业及实践创业能力。

4结语

目前,我国冰雪体育的发展势头迅猛,“白色蛋糕”的形成急需冰雪高级人才的支撑。在关注冰雪竞技赛事举办、冰雪旅游发展、大众冰雪休闲娱乐及相关冰雪设备、器材、用品等产业发展的同时,需要对冰雪研究型人才培养的实践基地建设进行探索。概括而言,黑龙江省冰雪研究生培养创新示范基地是对冰雪研究型人才培养的创新尝试,在这一探索过程中,需要对基地进行准确定位,并推进其示范作用。一方面,黑龙江省冰雪研究生培养创新示范基地建设的实践途径需要多元化;另一方面,实践运行的机制应该完善,而突出“产学研”及对地方经济服务是该基地存在的最大现实意义。此外,为有效支撑基地的现实建设,在基地的管理模式、地方政策支持、导师作用及成果应用上可以进行针对性建设支撑。

猜你喜欢
黑龙江省培养建设
寒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动词的时态中考高频考点练习题
2014年黑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二等奖)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