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互联网与新媒体环境下对中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

2016-10-08 05:36邓芳林
教师·上 2016年9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教育中学生新媒体

邓芳林

摘 要:互联网与新媒体自身的两面性对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新时期的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既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关键词: 互联网;新媒体;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人类社会已进入全新的网络信息化时代,信息的传播方式日新月异,尤其是新媒体,不仅给人们获取信息带来了便捷,同时对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新媒体自身的两面性,为新时期的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既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在互联网与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对中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已成为目前中学管理的新课题。

一、互联网与新媒体环境下中学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1. 新媒体深刻影响着中学生的思想观念

近年来,广大中学生把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作为接受社会信息的主渠道。80%以上的中学生主要通过互联网浏览新闻、获取资讯,运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检索,通过即时通讯工具进行网上联络和交友,参与网上讨论、娱乐、购物活动等。各种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社会思潮通过网络即时传播,其中一些带有极端倾向的思潮,较容易被涉世未深的中学生所接受。网络上的思潮虽然是在虚拟空间中发生的,但它所关注的每一个具体事件都来自现实社会。这些社会情绪和社会心理在四通八达的网络上延伸、扩展,其复杂性和虚拟性比现实中的社会思潮更难以把握。

2. 新媒体深刻影响着中学生意愿的表达方式

随着互联网和手机新功能的不断开发,新媒体对中学生意愿表达的影响主要体现为迅即性、组织化和非理性,而且这三个方面相互交织。迅即表达是信息技术的固有特点。网络表达的组织化倾向因中学生的共同兴趣而起,他们对某一事件共同关注形成“同声共振”。QQ群、MSN群、校园网BBS等,便是中学生意愿组织化表达的重要路径。非理性表达尤为值得重视。由于网上信息体现出一定的“去中心化”的特征,缺乏主流引导,同时网上存在很多来自境外的背景不明的信息和思潮。大量的网络信息使青少年在互联网上一直是“看问题”“听问题”,而不是“想问题”。很多现实中的事件往往由于网民个人观点的集中表达,一些正常的情绪和一些极端化的现象被显著放大,并上升到政治层面。这种放大效应既可能推动社会进步,也可能掩盖了真相甚至危害社会安定。如果非理性表达再与组织化、迅即性结合起来,可能会对中学生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

3. 新媒体深刻影响着中学生的聚集方式和动员方式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开放、平等、自由等特点,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因而吸引大量中学生参与其中,特别是社交类网站已成为中学生网上集中活动和聚集的平台。随着网民聚集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信息技术的提升,中学生网络自组织开始涌现,发展迅猛。这些自组织主要通过网络或手机联系和组织活动,深刻影响和改变了中学生的交往模式和群体参与模式。部分网络自组织将网上行为与线下行为相结合,不断向线下发展,常常“以虚带实”影响中学生,具有很强的社会动员力和行动力。

4. 互联网与新媒体自身的弊端摧残中学生的身心健康

2004年12月,13岁的少年张萧艺因网络游戏成瘾,不能自拔,痛苦万分,从24层高楼跳下,结束了自己幼小的生命。从这个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毒害之深,腐蚀他们的心智,摧残他们的斗志,引他们走向黑暗的深渊。同样,手机在为青少年提供便捷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行为。在课堂、公交车上,甚至在厕所内我们都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手机不离身。对手机的过分依赖造成了部分中学生情感冷漠、自闭、焦虑,使不少中学生成为“手机综合征”的受害者。

5. 互联网与新媒体环境下学校管理、监督难度大

在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中,我们掌握着信息传播的主导权,可以将有害信息剔除出去,以先进的思想、主旋律的声音进行信息的传播与思想道德教育。但网络和短信是一种强调个体的媒介,其传播具有很大的自由性和随意性,对其信息传播的管理,监控难度很大。此外,很多人生活在虚拟世界中,思想波动性大,道德意识、阶级意识,甚至国家、民族意识淡化。正是因为这种无序化和缺乏有效监管的信息传播所产生的危机,往往会使青少年生活在虚拟的“自由王国”中,从而加深对社会的不信任感,加深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加深自我主义的膨胀,尤其是其所带来的内容庸俗、不健康的节目往往导致青少年精神上的荒芜,加之未成年人可塑性较强、辨别是非和自控能力较差,往往会深陷其中而无力自拔。

二、互联网与新媒体给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1. 新媒体突破了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时空界限

以往的思想政治工作囿于时空,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如课堂教学或专题讲座等。而新媒体没有时空界限,是交互式的远程信息交流,为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广泛的传播途径。

2. 新媒体环境创新了思想道德教育的模式

传统意义的思想道德工作速度慢、周期长、效率低。而新媒体特有的信息集成性、双向交流和可选择性,为教育提供了极具特色的环境,真正实现了畅所欲言。同时,新媒体还可以使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形成协同学习的模式,双方在教育过程中地位平等、民主。再者,新媒体具有虚拟性和真实性并存的特性,能克服师生见面时所产生的掩饰和逆反的心理,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心态和思想。

3. 新媒体为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依托新媒体具有信息容量大、资源丰富、传输快捷和交互性强、覆盖面广、形式多元等优势,思想道德教育既可以借助新媒体,挖掘大量、丰富的资源,吸纳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进行继承与创新,也可以通过新媒体大规模地、主动地、快速地传播正确的思想、理论与政策,而无须受制度、体制和其他繁琐程序的制约,从而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崭新的、空前广阔的理论与实践平台。

4. 新媒体有利于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自主性

在新媒体上,受教育者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中,自由地选择浏览信息,在主动的探索和寻求新的视觉听觉内容的过程中使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潜移默化和不断提升。这种信息传播的双向互动使受教育者由消极被动接受转变为积极主动参与与互动交流,从而有利于增强中学生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的自主性。

三、如何在互联网与新媒体环境下对中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

1. 正确认识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和规律,正确把握新媒体背景下中学生思想引领规律

在新媒体技术背景下,学生在更大的层面上实现了信息选择与利用的自由化和自主化。但面对中学生激进的或不成熟的思想观点时,如果不尊重或不能准确把握新媒体技术的传播规律,不采取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往往容易事倍功半,甚至矛盾会激化。因此,在新的环境中开展中学生思想引领工作,要认识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和规律,改变传统思想教育中重理论“灌输”而形成的教师主体和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实现教育角色的转换,不再是直接告知其信息,取而代之的是帮助中学生学会信息选择,认识和分析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积极鉴别纷繁复杂的信息,引导中学生积极自主参与整个教育过程,以平等的方式丰富教育形式,并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发现规律,力争做到二者辩证统一,为我所用。

2. 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教育功能,努力营造文明有序的新媒体校园文化氛围

尽管中学生主体的学习时间是不准接触网络、手机的,但在当今的高速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没有边界的,不受地域和时空限制。全社会浸透式的立体影响很难将中学生隔离于这一切之外。既然一切不可回避(其实也不应回避),那我们就应主动占领这一片新领域。在网络世界中,博客、MSN、BBS等崭新的信息传播平台具有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交互性和多元性,对中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也为思想引领工作提供了新的载体。因此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既可以借助新媒体,挖掘大量、丰富的资源,进行继承与创新,也可以通过新媒体大规模地、主动地传播正确的思想、理论与政策,而不应首先顾及制度、体制和其他烦琐程序的制约,获得突破性的改善,从而为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途径多样、交互便利的新平台,提高了其思想道德教育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新媒体技术使德育工作者能够掌握最新和最全面的信息,新媒体上的资源极其丰富,门类齐全,能为学校德育工作者提供很多新知识和现实材料,学校德育工作者能够很快搜集和整理到典型范例和案例,并将它运用于工作中,大大增强了思想引领工作的效率。新媒体技术的这种特点和优势为中学生思想引领的方法和手段不断创新提供了动力、创造了条件。

3. 大力加强中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思想道德教育者的工作水平

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中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也对思想教育工作者的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思想教育工作者既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熟悉工作规律,又能较好地掌握新技术、熟悉新媒体文化的特点,对当代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有很大帮助。思想教育工作者要首先意识到新媒体技术给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带来的便捷和困难。只有这样才能在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时掌握主动性,体现教育的针对性,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媒体背景下的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4. 建立健全校园使用新媒体信息的规范化以及舆情引导工作

在校内使用新媒体技术开展工作时,要注意原材料的选择、加工、效果反馈等细节工作,定期总结,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形成一套适合本校校情的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避免简单化、随意化、随人操作等不规范现象。在学生自己使用音乐、网络、手机、动漫等新媒体手段时,教育者不可能全程监控,在一把双刃剑上行走如何做到扬利抑弊?只能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时熏陶其主流价值观与兴趣爱好取向,以舆论引导的方式使其自己生长出一个自我“保护盾”,保证其通过新媒体途径自由地、多方位地摄取各种营养。

(作者单位:湖南省宜章县第六中学)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教育中学生新媒体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在素质教育中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论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儒家“君子人格”对大学生人格养成的启示
医患关系紧张对医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