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椟还珠式的新音乐课堂

2016-10-08 08:56姜静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6年9期
关键词:音乐课音乐课程

姜静

伴随着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音乐课程改革也在逐渐走向深入。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发生了转变。新课改确实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但我们在看到闪光点的同时,也不应忽视课程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随时纠正课改中的错误,使音乐教学在发展过程中少走弯路,不要让我们买椟还珠。

一、“百家音乐”讲坛

新课程标准提倡各学科之间的融合,于是,很多音乐教师都在音乐教学中加入了哲学、地理、历史或政治的相关知识。可问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学生却不知所云。学科间的融合无可厚非,但音乐教师如果把音乐课做成了“知识拼盘”,就未免有点得不偿失了。学科综合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如果把“学科综合”当作音乐课的全部,那么音乐课可能就要改名为“综合课”“美术课”“地理课”“语文课”了。就没有必要在中学阶段单独开设音乐这样一个科目了。音乐课永远都应该以音乐学习为主,而不应该以学科综合为主。音乐课不应成为“百家”讲坛。

二、“接地气”的审美教育

每一位音乐教育者都应当尊重学生的兴趣。教学中,过分重视音乐基础知识的传授,会使音乐课变得无趣、乏味。老师不应将音乐教育局限在“乐理”“音乐史”“歌唱方法”等方面,而应该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了解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并针对他们的兴趣爱好,找准教学的切入口,因势利导,做一个“接地气”的老师,与生同学、与生同乐。这样才能契合新课标提出的“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重视过程与方法”“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理念。

此外,音乐教师还必须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努力通过音乐教学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智慧。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孩子反映《森林狂想曲》远不如《青春修炼手册》“好听”。学生不喜欢《森林狂想曲》的原因是其审美水平与审美理解能力的欠缺所致。

三、悉心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曾这样说过:“音乐教学的超级任务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然而,教学中,我经常会遇到一些对音乐学习不“感冒”的学生。遇到这种情况,音乐教师可以多范唱,多表扬,让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让音乐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中。但是,如果在课堂上加入了过多的音乐活动,却没有真正引导学生去聆听音乐作品,这样的课堂看上去很热闹,学生却一无所获。因此,如果我们过分迎合学生的爱好,过分追求以兴趣为动力,就很容易本末倒置。

四、矫枉过正的音乐课现象

首先,音乐课上加入了太多的游戏。一个精巧的音乐游戏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非常有利于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但是,有些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忽视了游戏的质量,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教学目标不明确。其次,浪费时间。部分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在一些非常简单的问题上滔滔不绝,遇到自己擅长的话题更是难以自持。最后,就是评价的不真实性。很多教师不论孩子唱得怎样,问题回答得对不对,为了不打消孩子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一律给予掌声鼓励、“非常棒”、“太好了”等激励性的评价。即使节奏不准、旋律跑偏,也能得到这么高的评价,这样就会使学生感到莫名其妙。

以上这些都只是音乐课程改革这首交响乐中的几个不和谐音符,音乐教师们要不地的在实践中去完善音乐教学,使音乐教学这首曲子越奏越美。也让我们多一份真知,少一点虚招,多一点理性,少一些盲目。教学改革过程中还需仔细斟酌,反复掂量,切勿矫枉过正、买椟还珠。虽然课程改革的道路是漫长的,但我相信这条路会越走越有激情,沿途的风景也会越来越美。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市浦南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音乐课音乐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喜欢的课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上音乐课能帮学生提高学业表现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音乐
众生相
今天的“音乐课”
自行车的发明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