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2016-10-09 21:36杨文龙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硝苯地平缬沙坦

杨文龙

[摘要]目的 观察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4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2例。两组患者治疗前7d停服所有对血压有影响的药物,均积极控制血糖,对照组予缬沙坦80mg/d,若2周后血压未下降者,缬沙坦增至160mg/d。观察组加用硝苯地平缓释片5mg/d,2次/d。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BP、DBP水平。结果 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76.2%,治疗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5.2%,两组疗效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治疗后SBP、DBP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t=2.349,2.581,P<0.05)。治疗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t=2.723;2.782,P<0.05)。结论 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临床效果确切,显著降低血压及血糖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缬沙坦;硝苯地平;SBP;DBP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08—83—03

高血压与糖尿病均为临床的常见病、高发病,且二者常合并存在,对患者的心脑血管、肾脏等器官造成损伤。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不仅要考虑降压效果,还要考虑药物的副作用,以及降压药物对糖代谢的影响。目前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治疗多采取联合用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效稳固的降低血压,保护患者的肾功能。缬沙坦、硝苯地平均为常用的临床药物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缬沙坦、硝苯地平二者联用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4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患者,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关于高血压与《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排除继发性高血压、严重脏器功能不全者,排除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及对药物过敏者。84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年龄44~72岁,平均(52.3±7.8)岁;高血压病程1~16年,平均(7.2±2.3)年;糖尿病病程1~12年,平均(6.3±1.3)年。观察组患者年龄41~72岁,平均(51.7±7.6)岁;高血压病程2~11年,平均病程(7.1±1.2)年;糖尿病病程1~11年,平均(6.1±1.4)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临床资料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前7d停服所有对血压有影响的药物,均积极控制血糖,对照组予缬沙坦(代文,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H20040216)80mg/d,若2周后血压未下降者,缬沙坦增至160mg/d。观察组加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拜新同,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J20080091)5mg/d,2次/d,2周后血压未下降者将药物调整至缬沙坦160mg/d,硝苯地平缓释片5mg/d,2次/d;或缬沙坦80mg/d,硝苯地平缓释片10mg/d,2次/d。3个月为一疗程。

1.3临床疗效评价

显效:DBP≤90mmHg,且下降幅度≥10mmHg,或下降幅度>20mm Hg;有效:DBP下降幅度<10mm Hg,但降至正常,或下降10~19mm Hg,或收缩压SBP下降幅度>30mm Hg;无效:血压变化未达到上述判定标准。总有效=显效+有效。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的变化情况,在静息状态下坐位测右上肢血压,每周测量1次,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并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的变化情况。

1.5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76.2%,治疗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5.2%。两组疗效组间比较差异显著(x2=4.342,P<0.05)。见表1。

2.2两组血压控制情况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BP、DBP均有显著下降。且治疗组治疗后SBP、DBP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49;2.581,P<0.05),见表2。

2.3两组血糖治疗前后的变化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有显著下降。且治疗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23;2.782,P<0.05),见表3。

3讨论

高血压、糖尿病为临床的常见并、多发病,研究显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可能会使患者出现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心血管疾病和脑卒中等。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加重了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属于心血管危险的高危人群。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并发大、小血管病变的危险性方面较正常人会成倍增加,在发生猝死、心力衰竭以及糖尿病肾病的患病率方面明显较高。

大量的实验研究证实,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治疗除了控制好血糖水平之外,还可以延缓甚至阻止各靶器官的损害,明显降低死亡率。目前临床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药物种类较多,但临床实践证实单一用药较难取得理想疗效,目前临床多主张联合用药以实现增强药效的目的。

硝苯地平是二氢吡啶类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具有抑制钙离子内流,降低血管张力及心肌收缩力降低外周阻力,从而降低血压的作用,且起效快、作用稳定持久,不影响正常脂糖代谢。但硝苯地平反射性交感活性强,易致患者出现便秘、下肢浮肿、头痛等不良反应。

缬沙坦属于特异性血管紧张素抑制剂,可阻断血管紧张素与其受体的结合,实现抑制醛固酮释放与血管收缩的目的,从而发挥降压作用。缬沙坦除了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同时还可以防止甚至逆转高血压导致的不良心血管重塑,明显改善患者预后。研究还表明缬沙坦对糖尿病引起的肾脏损害也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本研究将84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予缬沙坦治疗,观察组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共治疗3个月,治疗后结果证实,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95.2%vs 76.2%,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BP、DBP水平均显著降低。且治疗组治疗后SBP、DBP水平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与伏忠阳等报道的观点是相符的,证实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临床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控制血压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硝苯地平缬沙坦
临床采用卡托普利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评估
硝苯地平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高血压的效果分析
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片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效果及对后期住院频率的观察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顽固性高血压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缬沙坦与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高血压治疗中及对舒张压的影响分析
阿托伐他汀结合缬沙坦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CRP、TNF-α、IL-6水平影响分析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妊高症患者治疗中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的应用研究
硝苯地平的临床应用
有些降压药会加重老人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