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2016-10-09 08:59
考试周刊 2016年76期
关键词:动手操作数学课堂有效性

赵太云

摘 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及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有效方式。但由于对“动手操作”的误解、活动运用的失当及其他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目前在数学课堂上出现学生动手操作失效现象。本文研究数学课堂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中的现状,探究失效原因,提出提高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 数学课堂 动手操作 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要变“双基”为“四基”,在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增加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这一课程标准强调了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性。“动手操作活动”发展自美国里昂·利德曼所提出的hands-on。文中指学生基于实际的情境,从生活中选取材料,通过动手操作的方式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获得数学知识,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操作过程和发展的数学素养。

一、数学课堂动手操作活动实施失效的原因分析

(一)教育理念落后,对动手操作活动认识不到位。

虽然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改变数学教学中机械学习、死记硬背的教学形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的要求,但是实际上落实情况却不尽如人意。部分老师就在访谈中提到还是固守传统讲授的习惯,认为动手操作活动浪费课堂时间。许多教师为了公开展示而进行动手操作活动。教师对于动手操作活动认识的误区使动手操作的课堂缺乏真实的动态生成。

(二)活动用教学具准备难度大。

教学具是动手操作活动展开的前提和基础。目前各年级平均班容量很大,达60人左右,班级人数过多使教学具准备难度加大,一节课活动材料往往耗时一整天甚或更多,这使得很多教师在开展此类工作时有所顾忌,动手操作活动的实施出现问题。

(三)教师动手操作活动教学的驾驭力欠缺。

调研发现,有些老师在认知上认可动手操作活动重要性,但由于对于动手操作技能的驾驭能力弱,课堂动手操作活动产生了失效现象。诸如在《梯形的面积》授课时,把重点放到梯形的多种裁剪拼接的方法上,而并不是将重点放在让学生感受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上。

(四)学生对动手操作活动不够重视。

作为实践活动的主体,学生对动手操作活动的重视程度直接关系到动手操作活动的实施效果。许多学生对动手操作活动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是这种兴趣并没有很好地转化为学习动机。访谈中有老师提到班里的部分学生对于实践活动重视不足,仅当做是放松的机会,而并不将其看做掌握知识的途径。

(五)家长认识误区,缺乏协作。

家长的错误认识也是动手操作活动失效的一个重要原因。许多家长认为教师带领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就是带孩子玩,甚至会有家长曾经找教师反映在课堂上不应该摆弄学具,大量地讲授和做题才能提高学习成绩。部分家长对动手操作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动手操作这一形式持否定态度,对动手操作活动有效开展也形成阻碍。

二、提升数学课堂动手操作活动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一)更新教育理念,引领动手操作活动。

学校教育理念、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是影响和支配数学课堂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的基础因素。可以通过关注国家课程改革的相关信息或者是与新课程改革实施成果优异的学校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更新学校教育理念。也可通过开展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常态课堂评比等活动鼓励教师开展动手操作活动。

(二)教师要增强动手操作活动教学技能。

1.精心设计动手操作活动形式

为了克服盲目操作的现象,教师在设计动手操作活动前,必须对动手操作的形式予以精心的考虑,选用最好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动手操作的形式有很多种:可以教师先进行示范,学生观察了解操作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可以是学生在听取教师的要求之后直接进行操作,教师进行指导;可以是学生个体操作可以是小组合作操作,等等。教师采取何种形式,要根据学生特点、班级人数、教学内容等实际情况予以确定。

2.熟练掌握动手操作活动的步骤及方法

在动手操作时,教师对于操作的步骤及方法进行提示和指导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操作前,教师要明确要求,尽量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操作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教师也应该及时进行指导。操作后,教师应及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总结,让学生在交流反思中掌握知识。

3.合理把握活动的时机

必须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抓住恰当时机进行动手操作活动。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内容的抽象和难易程度决定是否开展动手操作活动;其次,要确定动手操作活动在课堂展开的时间。动手操作活动可以在学习新知识前进行,起到铺垫作用;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进行,可探索学习,加深理解;在学习新知识后进行,以巩固新知识,加深记忆。

4.因地制宜准备学具

低年级学生的学具可遵循就地取材、操作简单的原则。如低年级百以内的数的认识一课,就可以采用生活中常见的棉签、吸管等代替,更容易使学生将注意力保持在教学内容上。当学具准备难度大时,可以寻求家长的配合。

高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制作能力,所以学具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比如在梯形的认识一课,学生自己绘制剪裁各种梯形,对于正确认识区分直角梯形、等腰梯形等梯形。

(三)引起学生的重视。

引起学生对动手操作活动的重视,首先教师应对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及效果给予强调,例如判断立体图形的面等问题用动手操作的方式解决会更加快速、准确、容易理解,当遇到这些问题时,教师应对动手操作解决方法给予引导。其次,在考核上可适当增加动手操作环节的考查;再次,课本内容的编排应尽量增加动手操作的环节。

(四)争取家长的协作。

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学校的配合,对于提高动手操作活动的有效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提高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的有效性要在认知、辅导和行动上争取家长的协作。

1.认知上肯定

许多家长至今仍对动手操作活动持怀疑或者否定态度。因此,提高动手操作活动有效性,从引导家长在认知上对动手操作活动态度开始。学校可以适当开放课堂,邀请家长观摩动手操作实践课,获取家长对于动手操作活动在认知上的肯定。

2.辅导中鼓励

家长在家庭作业的辅导或者是在日常学习中,对孩子的动手操作活动予以鼓励和提倡,如果某些情境下用动手操作的方式解决家庭作业难题更简单方便,家长可对动手操作这种方式给予提倡。

3.行动上支持

阻碍数学课堂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的因素中,教学具的准备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所以,在学具的准备上,家长可以积极协助老师,减少教师工作量,促进动手操作活动的实施。

三、结语

提高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的有效性,需要学校更新教育理念,教师增强动手操作教学技能,学生加强对动手操作活动的重视,家长与学校在动手操作方面的积极协作。本文基于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对数学教学中的动手操作活动提供有效指导,推动高效数学课堂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中国教育部,2011.

[2]姜晓坤.数学课学生动手操作的几点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12(5):62.

猜你喜欢
动手操作数学课堂有效性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上课时间太长,下课时间太短”的启示
在活动中探索求知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