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杜英新害虫黑跗雪毒蛾生物学特性

2016-10-11 02:23林爱华
绿色科技 2016年13期
关键词:越冬幼虫危害

林爱华

(福建省武平县林业局,福建 武平 364300)



山杜英新害虫黑跗雪毒蛾生物学特性

林爱华

(福建省武平县林业局,福建 武平 364300)

指出了黑跗雪毒蛾(StilpnotiamelanoscelaCollenette)是一种近几年来在武平县严重危害山杜英的新害虫。分析了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幼虫以啃食叶片为害,常将叶片咬食呈缺刻或孔洞,严重时叶片被吃光,整株树只剩树干、树枝,影响树木生长甚至造成树木死亡。该虫在武平县1年发生7代,世代重叠,全年都有危害,主要以幼虫在叶片或地被物上越冬。

山杜英;黑跗雪毒蛾;生物学特性

1 引言

杜英科杜英属的山杜英(Elaeocarpussylvestris(Lour.)Poir.)、杜英(ElaeocarpusdecipiensHemsl.)[1]因其生长迅速,易繁殖、移栽,秋冬至早春时部分树叶转为绯红色,红绿相间,鲜艳悦目,具有观赏价值,枝叶浓密具有降低噪音的作用,多作为行道树、园景树广为栽种,是我国重要的园林绿化树种。2011年至今,在武平县多处苗圃地发现危害山杜英、杜英的一种新害虫黑跗雪毒蛾[2](StilpnotiamelanoscelaCollenette),笔者主要对其生活史和生物学特性进行阐述。

2 材料与方法

调查地点位于武平县平川镇红东村两处苗圃地,调查杜英科杜英属的山杜英、杜英被害情况,在树上采集害虫带回室内进行饲养,同时不定期在苗圃地调查。饲养容器为透明塑料养虫盒,直径5.5 cm、高7 cm;玻璃培养皿,直径8.5 cm、高2 cm。通过室内饲养和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观察并记录黑跗雪毒蛾的活动时间、危害范围、危害程度及危害状,观察其生活习性,掌握其年发生代数、越冬虫态、产卵时间、幼虫孵化时间、成虫羽化时间等。

3 结果与分析

3.1寄主植物

根据查阅有关资料,黑跗雪毒蛾目前在武平县属首次记录危害山杜英和杜英的新害虫,在苗圃地只危害山杜英和杜英,周围的桂花、紫薇、竹柏、红叶石楠等植物未见受到危害。

3.2危害状

黑跗雪毒蛾以幼虫取食叶片危害山杜英和杜英。初孵幼虫及幼龄虫啃食叶背叶肉,留下网状叶脉(图1)。随着虫龄的增加,幼虫食量增大,大龄幼虫啃食叶片呈缺刻状或孔洞,或食尽全叶,只剩树干、树枝,远看呈灰白色,危害严重时可造成杜英整株枯萎死亡(图2)。

图1 幼虫危害状

图2 苗圃地被害状

3.3形态特征

(1)成虫。雄成虫体长约14 mm,翅展约37 mm,雌成虫体长约19 mm,翅展约46 mm;体、翅白色,具光泽,前、后翅和缘毛污白色,前翅顶端和外缘弧形;前胸背板具2个黑色条斑,呈“八”字状;复眼大,黑色;下唇须白色有绒毛;触角羽毛状,触角干白色,栉齿黄褐色。足黑色,腿节密被白色绒毛,胫节上白色绒毛较少,胫节和跗节黑色(图3a、3b)。

(2)卵。扁圆形,中央凹陷,条状排列,初产时为浅黄白色,近孵化时暗紫灰色(图3c)。

(3)幼虫。初孵幼虫浅黄褐色,体长2~3 mm,2 d后为浅黄绿色。老熟幼虫体长36~40 mm,体绿色,头红色,各节两侧均生有毛瘤,瘤上着生白色长毛,中间混生黑色长毛;胸部第一节前半部红色,两侧各有一个向前突出的红色毛瘤,瘤上着生向前伸的黑色长毛束;背中线黑色,两侧黄色,亚背线浅蓝色,两边具黑色纵线;腹部第一至第八节背面中央有一个黄色毛瘤,毛瘤上有突起的棘,毛瘤两侧着生黑色短毛,第一和第七节黄色毛瘤两侧具一个黑斑;第九腹节背面有一侧倒V形黄色斑,两侧着生向后伸的黑色长毛束;胸足3对,腹足5对,黄色(图3d)。

(4)蛹。被蛹,长椭圆形,绿色。雄蛹长约16 mm,雌蛹长约20 mm。头、胸及腹部两侧仍与幼虫期一样留有黑色和白色长毛;中、后胸背面中央有一条红褐色隆起纵脊,腹部各节背面红褐色。臀棘圆锥形,末端着生多枚小钩(图3e、3f)。

3.4生活史

黑跗雪毒蛾在武平县1年发生7代,在林间世代重叠明显。主要以幼虫在叶片或地被物上越冬,也有少量以蛹越冬。越冬幼虫各龄幼虫都有,耐低温,冬季天气暖和时仍可活动取食。林间越冬蛹翌年2月中旬开始羽化成虫。室内饲养的越冬幼虫3月上旬开始吐丝化蛹,3月中旬羽化成虫,4月上旬幼虫孵化,4月下旬吐丝化蛹,5月上旬羽化、产卵。第1代幼虫发生期在3月下旬至5月中旬,第2代在5月上旬至6月下旬,第3代在6月中旬至8月上旬,第4代在7月下旬至9月中旬,第5代在9月上旬至10月下旬,第6代在10月中旬至12月上旬,越冬代在12月上旬至翌年3月下旬。各世代生活史见表1。

图3 黑跗雪毒蛾形态特征

世代1-2月上中下3月上中下4月上中下5月上中下6月上中下7月上中下8月上中下9月上中下10月上中下11月上中下12月上中下越冬代(---)---☆☆☆+++☆ + 第一代☉☉☉-☉ --- ☆☆ +-- ☆☆ +++第二代☉☉☉--- ☆☉ ---☆☆☆++++ 第三代 ☉☉ --☉☉ ---☆☆☆ ++- ☆ ++ 第四代 ☉ -☉☉☉--- ☆☆ +-- ☆☆ +++第五代☉☉☉--- ☆☉ ---☆☆☆++++ 第六代 ☉☉ --☉☉ ---☆☆☆ ++- ☆ ++ 第七代 ☉☉☉☉(---)

注:⊙卵,—幼虫,☆蛹,+成虫,( ---)越冬代幼虫

3.5生活习性

3.5.1成虫期

据室内饲养观察,成虫多在傍晚17:00~19:00之间羽化。羽化时成虫不停地蠕动腹部,先用头部顶破蛹壳,然后再破壳而出,历时3 min左右。初羽化时双翅皱折不平,10 min后渐渐伸展开,外翻竖立于体上,约10 min后便平整呈屋脊状,之后静伏不动。成虫羽化后1~2 d交配,交配时雌、雄呈“一”字形。

雌虫交配后第2 d开始产卵,产卵在夜间进行。每个雌虫产卵量平均274粒。产卵历期3~8 d,第1 d最多,以后逐日减少。未经交配的雌虫也产卵,但不能孵化。

3.5.2卵期

卵多产于叶背及枝干上,呈条状排列。初产卵浅黄白色,2 d后变为淡紫红色,近孵化时暗紫灰色。卵经5~11 d开始孵化,多在白天孵化。

3.5.3幼虫期

幼虫5龄。初孵幼虫先取食卵壳,后再转食叶片。幼龄虫具群集性,啃食叶肉留下网状脉,3龄幼虫开始分散取食,有的吐丝下垂,随风飘散。初孵幼虫浅黄褐色,体长2~3 mm,2 d后为浅黄绿色,腹部第一节和第七节背面中央具2个黑色斑点。2龄虫黄绿色,体长5~7 mm。3龄虫头黄色,体黄绿色,长8~12 mm,背中线、亚背线明显。4龄虫头浅黄色,体黄绿色,长15~18 mm,腹部第一、二、八节背面中央黄色毛瘤比其它各节明显,毛瘤上有2个突起的棘,背中线绿色,两侧黄色,亚背线浅蓝色,两边黑色。5龄虫长26~30mm,头部浅红色,脱皮2 d后体色逐渐变绿,头部颜色加深,食量明显增大,身体明显加长增粗,最长可达40 mm。各龄幼虫脱皮前后均停止取食1~2 d。幼虫日夜取食,受到惊扰时停止取食。幼虫历期平均22 d,越冬幼虫历期平均90 d左右。据观察,当食物不足时,幼虫的生长发育明显受阻,发育缓慢,有的无法再次脱皮,甚至死亡,有的大龄幼虫则提前进入预蛹期。

3.5.4蛹期

老熟幼虫进入预蛹期前食量明显增大,进入预蛹期时停止取食,吐少量丝于枝叶上、地被物中固定,头、胸部的暗红色和背部毛瘤的黄色逐渐褪去,体色变淡,虫体缩短,直至脱皮成蛹。越冬蛹历期较长,16~18 d,其它各代蛹期7~8 d。各代的预蛹期也略有差异,第1~5代的预蛹期为1~2 d,第6~7代的预蛹期为2~4 d。

4 结语

山杜英、杜英在武平县是主要的行道树和园林景观树,省道306线沿线、马头山公园、碧水公园等处都有种植。由于该苗木被广泛应用到道路及各地园林绿化中,随着苗木的运输,黑跗雪毒蛾的危害范围将不断扩大,对道路及各地园林中的山杜英、杜英构成危害隐患。

黑跗雪毒蛾是一种近几年来在武平县严重危害山杜英、杜英的新害虫,以幼虫啃食叶片为害,将叶片咬食呈缺刻或孔洞,严重时叶片被吃光,整株树只剩树干、树枝,影响树木生长甚至造成树木死亡,进而影响道路及园林景观效果。研究表明:该虫在武平县1年发生7代,世代重叠,全年都有危害,主要以幼虫在叶片或地被植物上越冬。通过防治试验,施放白僵菌粉炮或喷施白僵菌粉,防治效果达85%以上;喷施森得保粉剂,防治效果可达96%以上。

[1]何国生.福建省主要森林植物彩色图鉴[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179.

[2]黄邦侃.福建昆虫志·第五卷(鳞翅目)[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568.

[3]蔡婷婷,金凤,陈乾,等.女贞新害虫球象生物学特性[J].中国森林病虫,2015,34(6):5~7.

[4]何学友,蔡守平.福建省油茶病虫害现状与防治对策[J].福建林业科技,2016,182(1):33~37.

[5]陈顺立,林庆源,黄金聪.南方主要树种害虫综合管理[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226~231.

[6]林鹏.福建梁野山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R].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166~215.

2016-05-27

林爱华(1972—),女,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有害生物调查与防治工作。

S433

A

1674-9944(2016)13-0047-03

猜你喜欢
越冬幼虫危害
降低烧烤带来的危害
罗氏沼虾越冬养殖试验
不同药剂对2 种金龟子幼虫的室内毒力测定和药效评价
奶牛安全越冬要抓好防寒保温
鱼类越冬综合症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
药+酒 危害大
水蛭越冬技术
柿树夏季咋防柿蒂虫
“久坐”的危害有多大你知道吗?
生物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