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会龙山公园植被保护技术探讨

2016-10-11 02:23曹超群张新明
绿色科技 2016年13期
关键词:大叶樟树植被

曹超群,张新明

(湖南省益阳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湖南 益阳 413000)



益阳市会龙山公园植被保护技术探讨

曹超群,张新明

(湖南省益阳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湖南 益阳 413000)

指出了益阳市会龙山公园共有各类植物88科204属249种,园内原生植被丰富,郁闭度高,植被以天然次生林为主,林分空间结构比较合理。樟树、大叶山矾、杜英等构成了公园主体植被景观斑块。通过封山育林、清除非目的树种、补植补造促进更新、营造人工林等技术手段,可以达到改善林分生态环境、促进阔叶树的生长,最终将天然林顺行演替为生态效益最高的常绿阔叶林,无立木林地成长为彩叶阔叶林、灌丛植被向樟树—大叶山矾方向演替的目的。

景观斑块;植被保护;顺行演替;常绿阔叶林;会龙山公园

1 引言

始建于1965年的益阳市会龙山公园,位于东经112°19′,北纬28°34′~28°35′的湖南省益阳市中心城区西部会龙路,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公园总控制面积达204.7 hm2,是益阳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2 植被现状分析

公园内植被以近30~50年内恢复的天然次生林为主以及少量的古树,由于土层深厚,立地条件优越,树木生长迅速。园内森林植被覆盖率在65.0%以上,除西南部有火烧迹地导致植被以蕨类等草本植物为主外,其它林地均被森林覆盖,乔木层郁闭度大多数在0.5~0.8之间。

2.1植物的生活型分析

植物的生活型是植物对综合环境条件的长期适应,而在外貌上反映出来的植被类型。它的形成是植物对相同环境条件趋同适应的结果[1],也是对该地区环境条件的一种综合反应[2]。

公园内共有各类植物88科204属249种[3],其中乔木和灌木植物均为60种,占植物种类的24.1%;藤本植物15种,占植物种类的6.1%;草本植物114种,占植物种类的45.7%。草本植物因为具有抗逆性、适应性且生存能力强、繁殖速度快等特点,可快速占领地面空间[2],特别是迹地。园中生长的草本植物种类较多,但分布面积并不大,主要分布在因火烧形成的无立木林地和灌木林地中,见图1。

2.2林分结构特征分析

林分空间结构是指林木在水平地面上的分布格局及其属性在空间上的排列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林木的生长和林分的稳定性[4]。城市公园则侧重于反映城市生态、休闲景观的林分空间结构和植被景观斑块。会龙山公园现有乔木林125.8 hm2、占绿地面积的83.1%,灌木林0.8 hm2、占绿地面积的0.5%,草本类24.9 hm2、占绿地面积的16.4%。说明公园的林分空间结构还是比较合理的。

图1 会龙山公园植物生活型分析

2.2.1空间结构

乔木层的常绿建群植物主要有闽楠、杜英、大叶山矾、樟树、栲树、苦槠、小果山龙眼(红叶树)、石栎、青冈栎、梧桐等树种;乔木层的落叶建群植物,依多度、重要值排序主要有南酸枣、檫树(梓树)、臭辣树、蓝果树、枫香、白栎、小叶栎、糙叶树、小果冬青、八角枫、枫杨、野柿、蓝果树、香椿、泡桐等树种。落叶树种较多,在森林中比重较大,说明公园内的森林为林龄不长的次生阔叶林。

中层主要有紫薇、油茶、格药柃、木槿、算盘子、 白背叶、枇杷、小叶石楠、紫叶李、檵木、板栗、满树星、长叶冻绿、野鸦椿、盐肤木、杜茎山、华白檀、野茉莉、栀子、六月雪等小乔木和灌木树种作为林分补充。

下层主要有翠云草、芒萁、海金沙、金星蕨、杠板归、薜荔、大芽南蛇藤、络石、鸡矢藤、忍冬、接骨草、芭蕉、淡竹叶、五节芒等蕨类植物、藤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作为林分铺垫。

由此构成了林分上中下排列有序的空间结构,形成了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和物种的多样性。

2.2.2景观斑块

植被景观斑块是指不同于周围背景的、相对均质的非线性植被型区域[5]。植物的高度、直径、树冠形状,叶片的形状、大小、叶色变化等因子,既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植被景观斑块,又反映了景观中的环境资源特征[6]。

公园内针叶林植被景观斑块有杉木纯林1种,针叶阔叶混交林植被景观斑块有马尾松—大叶山矾—樟树—枫香、马尾松—樟树—杜英—枫香—檫树等2种,阔叶林植被景观斑块有杜英纯林、大叶山矾纯林、樟树—杜英—枫香、樟树—杜英—大叶山矾—格药柃—泡桐、樟树—青岗栎—苦槠—小果山龙眼—南酸枣—构树等16种,灌丛植被景观斑块有杂竹—木姜子1种,蕨草类植被景观斑块有蕨—草1种。植被景观斑块产生的景观效果,着重反应出林分结构的多样性和植被景观的多样性,樟树、大叶山矾、杜英等构成了公园的主体植被景观斑块。

2.3古树名木大树资源现状分析

为了摸清会龙山公园古树名木大树资源现状,于2015年10月对公园内已挂牌和暂未挂牌的古树、名木、大树进行了调查,并逐株用GPS 座标定位。调查得知,会龙山公园树龄在60年以上的树木有40株,其中树龄在100年以上的古树有35株,60~100年以下的有5株;樟树有23株、南酸枣有11株、枫香有1株;最大胸径21号南酸枣158 cm,最小胸径7号樟树50cm;平均树龄72.6年,最大树龄21号南酸枣320年。

2.4用地资源现状分析

公园总用地面积204.7 hm2,其中林地面积138.6 hm2、占总面积的67.7%,非林地面积66.1 hm2、占总面积的32.3%,各类用地面积汇见表1。

表1 各类用地面积汇总

3 植被保护的原则、理念和手法

3.1保护原则

3.1.1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统筹规划原则

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统筹规划公园生态环境的整体改善。

3.1.2有效保护、持续利用原则

突出公园的生态功能,加强植被的资源管理和有效保护,促进植被的持续利用。

3.1.3植物景观与大众审美相一致原则

充分发挥植物的形、色、味、声的特点,合理调整植物结构,达到植物形态优,色彩美,景观美的目的。

3.1.4市民休闲与科普教育相统一原则

整合现有旅游资源,改善旅游环境,创建科普教育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教育活动,达到美妙生态体验的目的。

3.2保护理念

生物多样性——构建公园植物物种、植被景观斑块和植物生态群落的多样性。

市民康养中心——营造城市新的绿肺和丰富多姿的健康生态环境。

3.3保护手法

3.3.1生态恢复设计

生态恢复设计利用生态学、造林学和生态平衡、物质循环的原理、技术方法和手段,对受胁迫环境条件下植物群体的生存和发展状态的改善、恢复或者重现,达到缓解对公园生态系统的压力,对于各种胁迫因素给予补偿,促使公园植被生态系统恢复到较为自然状态的目的。

3.3.2园林景观设计

利用景观生态学、园林景观学等学科原理,采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植物、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造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过程。通过景观设计,使环境具有美学欣赏价值、日常使用的功能,并能保证生态可持续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当时人类文明的发展程度、价值取向和审美观念。

4 植被保护技术

4.1天然林植被保护方法

共有天然林面积111.2 hm2,占林地总面积的80.7%。运用生态恢复设计手法,采取封山育林、人工促进更新、重点保护古树名木大树、调整公益林面积4个方面的技术方法,进行天然林植被保护(图2)。

图2 天然次生林现状

4.1.1封山育林

公园内大部分天然林的林冠已过度郁闭,互相重叠,林内光照不足,使部分生长较慢的阳性树种受到压制而趋枯死,阴性的常绿树和速生的落叶树或针叶树成了优势种,这不利于公园植被以及生态景观的形成。应按照砍杂留主、砍密留均、砍小留大、砍衰留壮的原则,采取适度整枝与择伐、改善林地透光及营养条件的轮封方式,改善林分生态环境。同时,利用“林窗”或结合择伐适当补栽适宜的乡土彩叶树种,以调整植被斑块的景观效果。

4.1.2清除非目的树种,补植补造促进更新

清除非目的树种,是次生林特别是公园植被保护一种最有效的方法。针对部分针叶林、针阔混交林以及阔叶林中混生的竹子、泡桐等树种,需择伐一些先锋树种的个体,逐步清除毛竹、苦竹、白竹子、泡桐、构树,以及顺行演替针叶树等非目的树种,加强阔叶树的抚育,促进阔叶树的生长,尽早形成针、阔叶混交林,最终顺行演替为生态效益最高的常绿阔叶林。

(1) 有效控制竹子的发展面积。调查发现,公园内有不少区域已有楠竹等竹类入侵,有的已成小面积分布,有的为小径级的单株。散生竹的侵人是极具有侵略性的,如果不进行清除,则在公园优良的立地条件下,比如楠竹将很快占据大部分区域,阔叶林将会被楠竹林取代,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将大为降低,给阔叶林的生长发育构成了很大威胁。最可靠的办法是将地下的竹鞭全部挖除,但这一方法太费人力、财力,可考虑用刀砍除,砍除后在竹桩上立即涂上草甘磷等单子叶植物除草剂,效果较好。

(2) 尽可能清理泡桐等短命树种。园内部分地段由于森林火灾后未能及时进行人工更新,泡桐、构树等先锋树种迅速占领了该地区,生长趋势十分明显。而泡桐、构树等树种是一种材质差、观赏价值低的短命树种,作为城市公园是不宜任其发展,应当予以清除的。伐除时应连树兜、树根一并清理,否则会再度萌发。

(3) 顺行演替针叶树种。在部分天然林中生长有针叶树种马尾松、杉树。对景观效果而言,马尾松、杉树等针叶树较之阔叶树种稍逊一筹,对有害生物危害而言,松材线虫是松树中的“癌症”,因此有必要逐步清除,促进阔叶树的生长。

4.2人工林植被保护方法

共有人工林面积2.6 hm2,占林地总面积的1.9%。运用园林景观设计手法,分别就裴公亭、三眼塘苗圃、老火车站旁东南面山坡的人工林,进行植被保护设计。

4.2.1裴公亭的绿化设计

裴公亭面积0.8 hm2,除18株古树和自然生长的个别木荷、樟树、枫香、泡桐、构树外,其余植物均为人工栽植的广玉兰、杜鹃、红继木等园林植物。主要措施是加强古树名木大树的保护,对现有园林植物加强管护和整形修剪,清除非目的树种泡桐、构树。

4.2.2老火车站旁东南面山坡的保护设计

老火车站旁东南面山坡面积1.1 hm2,现有林分为人工杉木纯林,长势较差。因为杉木不是公园的目的树种,必须采取择伐技术手段,逐步清除非目的树种杉木。首先,进行透光抚育,改善林地条件;其次,择伐一些杉木个体,逐步清除非目的树种,促进人工林向天然林转化;第三,对林下已有的阔叶树幼苗作保护性抚育,如果没有或很少有阔叶树幼苗,则应通过小块状整地(600块/hm2,每块约1~2 m2)并补栽适宜的彩叶阔叶树种,结合清除藤、灌、杂草,松土培育,适当整枝和萌芽条的筛选,为阔叶类幼树的生长创造良好条件,促进阔叶树的生长,尽早形成针阔叶混交林,最后演替为彩叶常绿阔叶林,为公园增添彩叶景观斑块。

4.2.3三眼塘苗圃的设计

三眼塘苗圃面积0.7 hm2,植物种类有茶花、桂花、广玉兰等园林植物。这些苗木大部分系老化苗,已滞销多年,是苗圃地的尾货、次品,已没有商业价值,应高强度砍伐清除。按照苗圃生产的要求重新规划设计,建设新的苗木生产基地。

4.3无立木林地人工造林方法

有无立木林地面积24.9 hm2,基本上是历经多次火烧、原生植被遭受严重破坏所形成了火烧迹地。无立木林地是重要的林地资源,其植被恢复只有通过人工造林方式,才能加快绿化的进程,否则不经人工干预,任期自然演替恢复,则演替过程要经过草本、先锋灌木、先锋落叶乔木、常绿树种缓慢渗入,这一过程少则40年,多则100余年,而且期间还有再次遭受火灾的危险。

按照公园建设要求,运用园林景观设计手法,依据适地适树、景观效果好和优先选用优良乡土彩叶树种的原则,建设蔷薇园、木樨园2个,共计面积9.31 hm2,其余地块以营造生态效益最高的常绿阔叶林为最佳,选择树种有樟树、杜英、栲树、青冈栎、苦槠、石栎等,彩叶树种有枫香、榉树、南酸枣等。

4.4灌丛植被恢复方法

灌丛植被是森林顺行演替的中间阶段,也是森林恢复的起点。现有灌丛植被面积0.8 hm2,植被类型为常绿、落叶混交的樟树—大叶山矾—毛竹群系,林下植被有赤楠、大青、木姜子、蕨类等。灌丛植被恢复改造的主要措施有实施长期封山育林,促进植被恢复向樟树—大叶山矾方向演替,封山育林5~7年即可使樟树、大叶山矾成为植物群落的主要建群种。同时清除竹子。

4.5古树名木大树的保护

饱经苍桑的古树名木大树是国家宝贵的自然资源和活的文物,见证了地方的历史变迁,是历史留给人们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具有不可估量的人文价值和科学价值,应当加以重点保护。公园古树名木大树仅有40株,需要有一套完善的保护管理制度和养护管理措施,以保证古树名木大树具有良好的生长环境和旺盛的生长状态。

4.6调整公益林面积

现有重点公益林87.2 hm2,占林地总面积的62.9%。由于公园规划面积扩张,新增公园面积中原有的森林功能主导利用方向发生了改变,有必要将原来43.33 hm2的一般商品林全部调整为重点公益林。

5 结论

5.1原生植被丰富,郁闭度高

公园内植被以近30~50年内恢复的天然次生林为主,立地条件优越,树木生长迅速,乔木层郁闭度大多数

在0.5~0.8之间,林分空间结构比较合理。樟树、大叶山矾、杜英构成了会龙山公园的主体植被景观斑块。

5.2清除非目的树种,顺行演替为生态效益最高的常绿阔叶林

通过封山育林、清除非目的树种、补植补造促进更新等技术手段,改善林分生态环境;加强阔叶树的抚育,以促进阔叶树的生长,尽早形成针、阔叶混交林,最终将天然林顺行演替为生态效益最高的常绿阔叶林。利用“林窗”或结合择伐适当补栽适宜的乡土彩叶树种,

以调整植被斑块景观效果。

5.3园林景观设计,为公园增添彩叶景观斑块

运用园林景观设计手法,无立木林地营造人工林可选择适宜的彩叶阔叶树种,为公园增添彩叶景观斑块。同时,应加强现有园林植物管护和整形修剪和古树名木大树的保护。

5.4长期封山育林,促进灌丛植被恢复

实施长期封山育林,促进灌丛植被向樟树—大叶山矾方向演替, 5~7年使樟树、大叶山矾成为植物群落的主要建群种。

[1]黄含吟,胡希军.益阳市外来入侵植物的调查研究[J].绿色科技,2016(5):1~5.

[2]肖志宏,张新明.益阳市会龙山公园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的研究[J].绿色科技,2016(5):17~20.

[3]贺姗姗,张怀清.林分空间结构可视化研究综述[J].林业科学研究,2008 (21):100~104.

2016-05-18

曹超群(1974—),女,工程师,统计师,主要从事林业工作。

张新明(1957—),男,高级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林业工作。

Q948.15

A

1674-9944(2016)13-0037-04

猜你喜欢
大叶樟树植被
基于高分遥感影像的路域植被生物量计算
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植被覆盖度变化遥感监测
追踪盗猎者
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教学设计
香樟树之恋
香樟树,樟树香
咏松
“大叶”莲雾在广西南宁的引种表现及栽培要点
相信香樟树
大叶绿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