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文明的发展

2016-10-11 11:12陈洁婷
广西农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绿色发展生态文明

陈洁婷

摘要:为探索粉垄耕作技术的应用效益,采用文献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农耕文明发展的探索、对粉垄耕作技术的介绍以及带来的效益分析,提出粉垄耕作技术是农耕方式的革命,是农耕文明的发展,更是绿色发展的有效载体。建议大力推广粉垄耕作技术,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并提出了推广措施。

关键词:农耕文明;粉垄耕作技术;生态文明;绿色发展

中图分类号:S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374(2016)01—0080—03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将绿色发展作为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个重要理念。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以一种超高速的方式在发展,使我们从比较落后的一个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在发展过程中,我们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为了经济增长,过去的发展方式是粗放的、不可持续的,带来了诸多问题:如雾霾、沙尘暴、水资源污染、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农产品质量安全得不到保障等等。绿色发展就是要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通过节能减排、创新技术措施,实现经济发展和自然的和谐共生。为探索粉垄耕作技术的应用效益,本文采用文献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农耕文明发展的探索、对粉垄耕作技术的介绍以及带来的效益分析,提出粉垄耕作技术是农耕方式的革命,是农耕文明的发展,更是绿色发展的有效载体。建议大力推广粉垄耕作技术,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并提出了推广措施。

1农耕文明概述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吃穿问题从来就是天下百姓的头等大事,没有吃饱的肚子,就没有创新的文明和和谐的社会。诗经《小雅·甫田》中就有提到,没有农业“父母何怙,父母何食,父母何尝?”可见,农业不仅事关温饱生存,还关乎中华美德和孝道文明。因此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孜孜不倦地探索着农业生产的方式方法,今天看似普通的农业耕作,其实都凝聚着人类数千年来的智慧和血汗。

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农学萌芽,人们学会清除杂草,驯服鸟兽,刀耕火种。继而农业快速发展,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代田法、区田法便赫然出世。留世千年的《汜胜之书》,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等著作也在那时写成。到了隋唐宋元时期,经济重心南移,适应南方水田耕作的曲辕犁和反映长江流域的农业生产的农书《山居要术》应运而生。明清时期,人口快速增长,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单位面积产量成了首当其冲的任务,人们在探索中不断发现,从而有了《农政全书》、《天工开物》的诞生。由此可见,作为国家之本,人们对农业生产的探索从未停止过,农耕文明也在不断地发展前进。今天的人们仍在不断研发新技术新工具,粉垄耕作技术就是一个典型,它不仅是耕作技术上的创新,更是农耕文明的发展。

2粉垄耕作技术介绍

2.1总体介绍

粉垄耕作技术是继人力耕作、畜力耕作、拖拉机耕作后的一种新的农耕方法,是韦本辉领导的科研团队经过多年艰苦研究,对多地域、多品种进行不断试验、不断测量对比而发明的一种新的耕作技术,它挑战了传统耕作与栽培方式,利用粉垄机械螺旋形钻头,人土30-60cm切割粉碎土壤,超越了传统耕作的深度和碎土程度,有效改良了深层土壤特征。钻头耕具一次性垂直前行对土壤横向快速旋磨切割粉碎,使土壤自然悬浮成垄,这样的垄即称为粉垄。由此得到疏松的土壤,在雨天或灌溉时积累更多的水分,提高了土壤保水量,改善土质,使得板结的土地变成良田,同时还有利于作物的微生物更好地生存。在全国14个省(区、市)15种作物的应口中,在没有增施化肥农药的情况下,增产10-30%,品质提升5%以上,比较效益增加15%以上,耕地增贮水量100%以上。粉垄耕作技术简单易操作,却能多方面改善耕地条件,从而提升作物品质,增加产量,是一项伟大的创新发明。

2.2主要创新

一是将传统“犁头翻耕”改为“垂直钻头深旋耕”,一次性完成整地,增粮保水。二是在世界上首创高效耕种粉垄机械。首创自走式粉垄机械,一体化实现深垦深松整地及灭茬、秸秆还田、施肥、播种、盖膜等。三是适当减施化肥能增产10%-30%,有利于农产品质量提升和减少土壤水体污染。四是将天地资源最大化科学利用,使生态文明建设和有机农业建设高度统一,亦为盐碱地、裸地生态重建提供了有效手段。

2.3粉垄耕作技术应用效益

2.3.1粉垄耕作技术是农耕方式的革命 最初的人类其实与禽兽无异,人类从茹毛饮血、草衣兽皮的年代走来。从原始农业开始,人们学会使用木石农具,刀耕火种,学会蓄养禽畜,种植谷物。人们用斧头把树木砍倒,将已晒干的杂草树木烧光,其灰烬成为极好的肥料后再播种,农业由此产生。有了农业,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才得以满足,才有了闲情逸致去探索世界,创造文明,一步一步成就了与普通动物不同的有思想的群体。原始农业后期,以使用畜力牵引或人工操作的金属农具为标志,传统农业开始兴起,铁犁牛耕为典型形态,经济社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好诗美句,陶器瓷具等文明都建立在因农业而发展的经济之上。然而,其中许多生产技术仅仅建立在直观的经验基础上,是表面的,具有一定局限性。继而产生了现代农业,实现了耕作的机械化,生产技术得到扩充和发展,现代农业为近代人类生存和世界进步发挥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现在的各种机械化耕作均为纵向碎土,土壤深耕而不易深松,因此土壤中的养分不能有效释放。今天的科学家仍在孜孜不倦地利用现代科学的力量创新和发展农业,粉垄耕作技术就是在这样的创新环境中诞生。粉垄耕作技术实现了横向碎土,能使得土壤疏松,使土壤保存水量增多,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堪称现代农耕方式的一大革命。首先,粉垄耕作技术不伤害土地等自然资源,增厚土壤耕作层,加倍贮水纳氧,不增加甚至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种地养地肥地和改善生态同时进行,对大自然起到尊重和呵护作用;其次,应用粉垄耕作技术在土地上种植作物,充分调动土壤中养分、水分、氧气及光能等资源,作为自然界给予人类更多的粮食和农产品,以及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更优美的生态环境,也是一种自然性馈赠;再次,粉垄耕作技术产生的这一规律效应自然性馈赠,只要大范围(如全国、全球)长久应用,就可年年给予,是一种人类获取自然的最大馈赠。

2015年,随着研究和开发的深入,自走式粉垄机械研发成功,稻田粉垄耕作深度,由过去的20厘米加深到了30厘米左右;旱地粉垄耕作深度,由过去的30厘米左右加深到35-40厘米,效果更好。粉垄耕作技术经刘旭院士等鉴定为“原创性,可适用于各种农作物”;山仑院士评价:“在耕作制度改革上走出了关键一步”;袁隆平院士提出:“可在全国推广”。

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安全高效绿色发展之路,要用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确保粮食安全,这是“安天下之本”。要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增强保障水平,确保粮食安全,首先要抓住一个重点:改造中低产农田。我国目前的有效灌溉面积仅有50%,在这方面深挖潜力,将会显著提高粮食产量。随后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提出,要优化农业生产布局,严格保护耕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采取深耕深松等方式提升耕地质量,到2020年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的8亿亩高标准农田。粉垄耕作技术采取深耕深松提升耕地质量,正是建设高标准农田的最有效方式。

2.3.2粉垄耕作技术是绿色发展的有效载体 现代社会提倡发展生态文明,发展环境友好的农业,然而,在农民的温饱得不到保障,产量低下的地方是难以实现的。只有有了既保证产量又绿色无害的技术作为支撑,才能让农民自觉地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自觉保护生态环境。而粉垄耕作技术正是这样一种无污染无公害,简便易学,成效明显的新技术,十分适合在农村和农民间推广使用。粉垄耕作并不需要添加化肥农药,将土壤打碎后,原本板结的土块变得疏松,与根系的接触面增大,有效地垦发了耕地中尚未利用的土地资源。同时土壤保水量大大提高,疏松多氧的土壤使得对作物有利的微生物得以更好地生存。最重要的是,这些条件的改善,能使农作物大量增产,作物品质明显提高,让农民能吃饱吃好,使人类减少饥饿和贫穷。

同时,运用粉垄耕作技术,使作物的有机物固定量大大增加,吸收了空气中更多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更多的氧气。这对温室效应的缓解与环境的保护也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改善土壤条件的同时,能够帮助净化空气。这是真正的环境友好与绿色农业。

3大力推广粉垄耕作技术,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

粉垄耕作技术经2014年6月30日人民日报内参(第963期)刊登后,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广西区党委书记彭清华等领导分别作出批示,要求加快研发评估和推广应用。广西区政府副主席张秀隆于2015年6月2日在南宁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了粉垄耕作技术推广应用问题。会议要求自治区各有关部门要从保障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粉垄耕作技术的推广,采取针对性措施,切实解决推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粉垄耕作技术早日在农业生产中发挥更大效益。自治区财政厅要在粉垄耕作技术工程研发中心建设、粉垄耕作技术示范样板建设和粉垄推广样机等方面加大经费支持,扩大试验示范;自治区农机局要加大对粉垄机具改进研发的支持力度,加快粉垄机具的鉴定,积极向国家农机局汇报相关情况,争取早日将粉垄机具列入国家农机具补贴目录,使农民购置粉垄机械得到农机补贴;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要启动绿色通道,加快对粉垄耕作技术规程和粉垄耕作机具的鉴定;自治区农业厅要积极支持农民成立粉垄耕作专业合作社,免费培训粉垄耕作技术人员;提倡国土部门对占补平衡新开垦的土地使用粉垄耕作技术进行深旋耕整治。另外,由广西农科院牵头,自治区科技厅、农业厅、粮食局、农机局等支持配合,在扎实开展研究示范的基础上,分别到国家有关部委争取相关项目支持,促进项目取得更大成果。

猜你喜欢
绿色发展生态文明
人力资源质量的生态维度研究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基于绿色发展观视角关于产业转型路径的思考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浅议坚持法治环保 推动绿色发展的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