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腹针联合体针治疗中风后便秘疗效观察

2016-10-11 09:37李耀新曹理铭杨焕彪蒋诗媛周东霖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广西玉林537000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53000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壮医腹针玉林市

谢 湖,熊 瑜,李耀新,曹理铭,杨焕彪,蒋诗媛,周东霖(.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广西玉林537000;.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53000)

壮医腹针联合体针治疗中风后便秘疗效观察

谢湖1,熊瑜2,李耀新1,曹理铭1,杨焕彪1,蒋诗媛1,周东霖1
(1.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广西玉林537000;2.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530001)

[目的]观察壮医腹针联合体针治疗中风患者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中风后便秘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口服缓泻剂,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壮医腹针联合体针干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便秘改善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愈6例,显效14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治愈3例,显效11例,有效6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6.7%,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壮医腹针联合体针能有效缓解中风患者的便秘症状。

壮医;腹针;体针;中风;便秘

中风即卒中,是由于急性脑循环功能障碍所致的局限或全面性脑功能缺损综合征,也称急性脑血管病事件[1]。中风患者因为急性发病后多伴有肢体运动障碍、活动量减小、食欲减退、肠道蠕动减慢及不习惯卧床排便等诸多原因,便秘发生率很高。便秘对卒中患者危害极大,处理不当会加重病情,影响预后。中风患者合并便秘后,用力排便会使腹内压增高、心跳加快、血压增高,从而影响心脑血管正常舒缩,导致已有症状加重,甚至诱发再次卒中。本文就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入院治疗的中风后便秘的患者给予壮医腹针联合体针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中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3~78(65.40±9.89)岁;病程3~12(6.17± 2.31)天。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3~78(60.50±10.47)岁;病程3~14(6.50±2.54)天。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入选标准①符合《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2]关于卒中的诊断标准,神智清醒,经颅脑CT或MRI证实为卒中。②住院治疗期间合并有便秘症状,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便秘的诊断标准。③性别、年龄、民族不限。④患者知情同意。

1.3排除标准①明确有胃肠道器质性病变者如胃肠肿瘤、结核等;②有胃肠道手术史者;③有慢性便秘者;④观察期间需要禁食者;⑤依从性差,不能配合观察者;⑥出现严重并发症者。

1.4治疗方法

1.4.1对照组予常规急性卒中对症支持处理,心理辅导以缓解中风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嘱患者多进食富含纤维素食物及充足水分,培养良好排便习惯;有条件者尽早下床活动;予乳果糖口服液15 ml口服,3次/天,治疗14天。

1.4.2治疗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予壮医腹针联合体针疗法。取穴(双侧):天枢,里内庭,独阴,支沟,足三里,脐环(包括脐内、脐外环),大肠俞,孔最;操作:针天枢、里内庭用吐纳补、泻两种手法,每穴先补3次,后泻3次;针脐内环穴向外斜刺,针脐外环穴垂直针刺,用平补平泻手法;其余穴位均用泻法[4]。每天针灸1次,疗程14天。

1.5疗效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进行疗效评定,治愈:2 d以内排便1次,便质转润,解时通畅,短期无复发;显效:3 d以内排便,便质转润,排便欠通畅;有效:3 d以内有排便,便质由硬变软,排便虽有困难,但伴随症状有所减轻者;无效:症状无改善。

1.6统计学方法对两组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处理,采用卡方检验,P<0.05时,两者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2 结果

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便秘是指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导致大便秘结,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便艰难;或便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出不畅的病证。便秘的病因不外热、实、冷、虚四个方面,胃肠积热者发为热秘,气机郁滞者发为实秘,阴寒积滞者发为冷秘,气血阴阳不足者发为虚秘[5]。中风即卒中,起病急骤,病情复杂,急病多为实热证,加上患者起病前多有饮酒过多、嗜食油腻等不良习惯,或误食温燥之药,以致胃肠积热,形成热秘。中风后患者生理、心理变化都会导致精神紧张、恐惧、焦虑、失望及抑郁等心理,忧愁思虑过度,或者长期卧床,致使大肠气机郁滞,传导失职,糟粕内停而形成气秘。久病必虚,中风病久,机体必定亏虚,加上饮食不均衡,肠道蠕动减弱,吸收欠佳导致虚秘。如机体亏虚,不慎感受阴冷之邪气,寒凝肠道,则形成冷秘。

中风后便秘,粪便长时间存留肠道,机体吸收更多有害物质,其对大脑恢复不利,而用力排便可升高血压,促使颅内压增高,有诱发病情加重可能;长时间便秘,对中风患者的康复及预后都有不利影响。目前国内多采用口服缓泻剂、开塞露塞肛或灌肠治疗,疗效并不满意。本研究运用壮医腹针联合体针疗法注重调理,并具有安全、方便、易掌握等优点。壮医针灸学认为,天枢穴具有调整阴阳升降之功,针刺之可升清降浊,调畅气机,以通腑穴。里内庭穴、足三里穴、支沟穴均具有调理脾胃、行滞通腑之效。针灸脐环穴,可以通调三道两路,主治病证广泛,包括腹痛、便秘、气血失调;相关研究也表明[6],针灸脐环穴可以根据人体机能状态,在不同的病理状态下,达到不同的治疗效果。上述穴位合用,共奏调达脏腑、润肠通便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壮医腹针联合体针治疗中风后便秘,治疗效果理想。此方法安全、简便、易掌握,疗效好、费用低,可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1]贾建平,崔丽英,王伟.神经病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1.

[2]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30.

[4]黄瑾明,宋宁,黄凯.中国壮医针灸学[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10:189-190.

[5]田德禄.中医内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26-227.

[6]黄瑾明,黄贵华,苏曲之,等.壮医脐环穴及其临床应用[J].中国针灸,2013,33(6):561-564.

(编辑弓艳玲)

R246.1

A

2095-4441(2016)01-0022-02

2016-01-10

熊瑜

猜你喜欢
壮医腹针玉林市
墨韵书香
绘颜绘色
腹针结合头颈部按摩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
广西玉林市玉东新区泉塘小学
学习用品(一)教学设计
壮医敷贴疗法文献记载及应用概况
壮医对腰肌劳损的认识的评述
壮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腹针疗法临床应用新进展
腹针疗法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