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留一手”背后隐含的是信任危机

2016-10-12 20:16沈黎明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16年10期
关键词:信任危机孝心做人

沈黎明

最近早晨去家附近的公园锻炼,发现在公园里晨练的老年人中悄然兴起了一个话题——为了明天的生活,我们现在该做些什么?一种观点引起了大家的强烈共鸣——“要想以后有尊严的活着,必须留好老底!”老人们互相提醒:在尚有能力和时间准备时,要为没有回程的生命备好足够的“粮草”。

中国自古有“养儿防老”之说,虽然这种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有所改变,可其中蕴涵的“养,父母给子女以爱”、“防,父母享子女之孝”的伦理道德关系并没改变。而且中国的父母,一向以对子女的爱最无私,最能够舍得一切著称,那如今他们为什么竟要“留一手”呢?究其原因,这背后隐藏的,实际上是他们对子女能否真心实意尽孝的一种信任危机。

思想来源于存在,老年人的想法来源于他们对孝的体验和观察。现在很多子女尽孝:说的好、做的差,调门高、行动低,尽孝的少,占便宜多。一些子女把看望父母当成了需要应付的“面子工程”,蜻蜓点水般探望一下便一走了之;有些子女则以尽孝方便为由,花言巧语地把父母的钱财哄骗到手后,当父母真正需要照顾时踪影皆无;更有甚者,不仅不赡养父母,还虐待父母,这些身边乃至经常见诸电视等各种媒体的鲜活实例,不能不令老年人对子女能否按伦理道德关系尽孝产生怀疑。

有人把老年人的怀疑归因于现行的养老体制。的确,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正在加快,养老体制还有诸多不完善的地方,能够给予老人的只是基本生活保障,老年人们遇到大病等突发事件,或年老体弱行动不便,还是需要子女出钱出力照顾的。但他们“留一手”的真正动因与体制无关,而是对子女能否真心尽孝的担心和怀疑。这种担心和怀疑,折射出现在一些年轻人孝心的缺失。

中华民族自古就形成了“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历来有“孝为德之本”之说,孝敬父母被视为做人的基本准则,考察一个人的德行,首先看其是否尊崇孝道。曾子就讲:仁、义、礼、智、信,五常都要通过孝亲体现出来。因此,一个人如果失去了孝心,也就失去了做人的根本。那么,孝心的基础是什么呢?我们的先人袁采,在《袁氏世范·睦亲》中早就说过:“人之孝行,根于笃诚。虽繁文末节不至,亦可以动天地、感鬼神。”简言之,说得就是悦亲之道讲的是一个“诚”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诚信。

“诚信”是一个人做人、处世、立命的根基。《中庸》中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王安石断言“人无信不立”;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则说:“诚者,五常之本,百行之源。”因此,诚信是人一切言行的源头,也是必须恪守的道德底线,如果一个人掐断了做人的言与行的源头,突破了做人的道德底线,那什么忤逆事情都能干的出来,做父母的“留一手”、“留两手”也绝难保证能够“有尊严的活着”。而诚信缺失的危害远不止于此,诚信还是社会的道德规范,一个社会,如果连血浓于水的亲情间都出现了信任危机,都没了诚信可言,父母和子女之间还要互相留一手,那对于这个社会来讲,无异于天大的危机,甚至是灭顶之灾!不能想象,一个对父母都不能诚心实意尽孝的人,会对别人、对国家遵守诺言、诚信而为!因此,诚信无论与家与国,都绝非小事,全社会对此都必须有足够的认识。编辑:修

猜你喜欢
信任危机孝心做人
跨境审计风险产生原因及防范对策的研究
孝心歌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研究
成功箴言
汽车售后市场怎样才能摆脱“信任危机”
孝心地图
我的孝心
图趣
多彩的孝心
做人要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