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说“轻重”

2016-10-13 19:41张志军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终身学习立德树人传统文化

张志军

摘 要班级管理是富有动态性、创造性的工作,班主任工作不仅要在宏观上分清轻重缓急,微观上还要不断学习,充分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精髓,紧扣时代发展脉搏,重视学生个性差异,长善救失,培养出会做事、会解决实际问题、敢于担当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轻重缓急 传统文化 立德树人 终身学习 教育远见

学生教育工作千头万绪,如果班主任不能分清轻重缓急,其结果往往是搞得自己焦头烂额,久而久之,班级管理工作也将变得混乱无序。而传统文化中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跨越时空,蕴藏着丰富的智慧和力量,班主任应充分挖掘其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并在其指导下,做好班级管理的“三轻三重”。

一、班级管理中的“三轻”

1.教师帮助学生改正缺点,心态要轻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主要表现在:认知方面的个性差异、性格类型差异、气质类型差异、能力水平差异,还有一般能力和特殊才能的个体差异等。

“夫子教人,各因其材。”(《论语集注》)在没有教育心理学理论支持的年代,大教育家孔子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教育,长善救失,促进个性发展,培养出了各种人才。孔子这种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更是现代教育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导。

【案例1】班里有三名学生很“捣”,他们经常在一起“研究”怎样做才能钻班规的空子。上课嬉笑、喝水、干咳、接话茬,下课疯狂打闹、相互捉弄,学习上不思进取,说别人不敢说的话,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我在教育转化他们的过程中,“允许犯错、集中纠错、耐心改错”的轻缓心态起了关键作用,采取了“欲擒故纵、收放结合”的教育方法,既有评理,又摆事例。在我一系列的教育措施下,他们慢慢转变,学习积极、态度认真,最后升入了理想的高校,毕业后多次返校看望老师,言谈之中除愧疚外更多的是感激。

2.教师抚平学生受伤的心灵,语言要轻

从事班主任工作20多年,笔者清晰地感觉到,现在的孩子“个性强、很敏感”,他们容易将眼前的小事复杂化,别人不经意的言行可能就会引起他们的怀疑、猜忌、甚至怨恨,进而引发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如果家长、老师未能及时发现端倪、及时化解不良情绪,他们“受伤的心”很容易崩溃。

【案例2】班里的一名学业优秀生,由于不满于母亲“自私”“素质低”的教育方式,长时间和母亲冷战。高三下学期,母亲因害怕影响孩子高考备考,无奈地选择离家的方式淡化矛盾。长期积累的教育教学经验告诉我,这时候的孩子因为自认为是“受害者”,逆反心理很重,不能盲目批评,我选择用温润的语言,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化解学生的怨气。我和他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坦诚自己儿时对父母也存在误解,并且告诉他这很真实,很正常。谈话对孩子触动很深,从眼神和行动中我感受到他的积极变化。我继续观察并适时加以鼓励,最终母子和好如初,孩子也如愿考取一所名校。

3.教师对待班级取得的成绩,看法要轻

当一名老师送走一届又一届学子,看到学生一步步成长成才时,会感到无比欣慰,自豪感重得“不得了”!然而这些成绩已属于过去,三年看似短暂,但却是教育教学中的一个轮回。现在的社会信息量大、信息传播迅速、人们的观念更新快速,眼前的学生无论从思想上还是习惯上变化都很大。所以更新、更复杂的教育对象正等待着老师去接受、去研究。如果只满足于以往取得的成绩,凭旧的经验来应对新的情况,势必与现实脱节,造成高耗低效。

【案例3】某青年班主任,凭借自身优势和工作热情,和学生打成一片,呕心沥血努力工作,班级各方面活动表现突出,眼看班里“水美鱼肥,一派丰收景象”,其实暗礁隐藏,问题隐患,却不自知,一次突发事件,使自己措手不及,处理方法的简单急躁,引发了师生冲突,青年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因此受到很大挫伤。我和其深入交流,提出了管理建议——在班级管理取得一定成绩时,要把眼光放远,不能满足于现状,居安思危,对眼前的“平稳态势”冷静分析,摸清班级脉搏,关注特殊学生,及时发现隐藏问题并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班级管理中的“三重”

1.重“立德树人、成人成才”的教育理念

高考竞争日趋激烈,家长望子成龙之心更为急切,高中学校和老师过多地承载了家长对子女的成才期望,从而使学校教育出现了忽视思想品德教育、弱化心理健康教育、仅重视文化成绩的状况。

将来社会需要的人才最终不是会考试的人才,而是会解决实际问题、会做事的人才,是能在服务社会的工作中做出业绩和贡献的创新型人才。现有高中教育教学理念一定要从培养高分生转变为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因而“立德树人、成人成才”的教育理念变得尤为重要。

2.重“潜移默化、行胜于言”的教育实践

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倡导“以身立教,其身亡而其教存”。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言教在于说理,旨在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而身教在于示范,旨在指导学生的行为方式和方法,养成某种行为定式。班主任老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大到道德品质,小到一言一行,都极易被学生模仿,老师以身作则、以身教人正是教育有效性的重要保障。教师应不断加强个人修养,提升个人品质,以高尚的品德和行为去影响和塑造学生,用无声的语言去感染、熏陶学生。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一定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自己首先不做。多年班主任工作的经历告诉我:“说得好不如做得好”、“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3.重“终身学习、更新观念”的教育远见

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是指每个社会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自身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人的一生而持续学习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教师节给全国教师的慰问信中,勉励广大教师要“三个牢固树立”,其中之一就是“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作为班主任,近距离面对一个个鲜活的教育个体,不仅要重视终身学习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作用,还要重视终身学习在人格塑造、个性发展、潜能开发、批判精神等方面的功能。一名优秀的班主任老师,应该学什么?

(1)学理论

教育要以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生幸福为本,把握教育方向是重中之重。任何新形势下的教育方针、政策、理论都应该成为班主任老师的学习内容。例如,教育部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描绘了10年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蓝图,班主任老师应深入学习,自觉对照《纲要》找不足、找方向。只有努力把自己的教育实践同改革发展密切结合起来,才会在这片热土中成功地播种、培育、开花、结果。

(2)学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力量,当今世界各国发展中面临的很多问题,都可以在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得到启发。比如,人与自然的关系日趋紧张——“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社会诚信度每况愈下——“以诚待人、讲信和睦”;骄奢享乐持续蔓延——“俭约自守、力戒奢华”等等。班主任老师通过学习和领悟,把适合新时代学生需要和发展的传统文化精髓融入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去,形成主流的思想阵地,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学经验

教育教学是一项专业技术性工作,又是群体性工作,不同的班主任教师,都积累了具体的、实用的教育思想、策略、方法,相互之间努力学习经验,能有效避免走弯路。学习时,一定要把借鉴经验和提升自我相结合,不可以生搬硬套。要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思考,善于对比,努力完成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教育。

总之,班级管理不是一成不变、一劳永逸的,而是一项富有动态性、创造性的工作,而班主任是班级管理中的灵魂人物,班主任老师要坚持学习,把握好中华传统文化与时代教育脉搏的契合点,了解学生真正的心理诉求,切实做好“三轻三重”,班级管理工作就会稳步发展,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 袁秀利.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3.

[2] 于建福.用传统文化滋养当代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4-11-07.

【责任编辑 孙晓雯】

猜你喜欢
终身学习立德树人传统文化
基于终身学习理念高职财经教育品牌建设的探微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我国国家开放大学建设研究综述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