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发酵蒸馏酒生产工艺优化及挥发性成分分析

2016-10-14 02:15陈琳琳胡宝东邱树毅罗小叶王晓丹
中国酿造 2016年6期
关键词:大叶酒精度茶汤

陈琳琳,胡宝东,邱树毅,罗小叶,王晓丹,3*

(1.贵州大学贵州省发酵工程与生物制药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25;2.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贵州贵阳550025;3.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茶叶发酵蒸馏酒生产工艺优化及挥发性成分分析

陈琳琳1,2,胡宝东1,2,邱树毅1,2,罗小叶1,2,王晓丹1,2,3*

(1.贵州大学贵州省发酵工程与生物制药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25;2.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贵州贵阳550025;3.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选用大叶绿茶为发酵用茶,蔗糖为发酵用糖,粟酒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为发酵酵母,研制茶蒸馏酒。结果表明,茶蒸馏酒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酒茶水比1∶20(g∶mL),浸泡时间20 min,保持微沸,酵母接种量8%,蔗糖添加量200 g/L。发酵原液酒精度为10.44%vol,还原糖含量为(7.69±0.04)g/L,蒸馏之后酒精度为(40±1)%vol。气质联用(GC-MS)法共鉴定出茶蒸馏酒中香气组分27个,其中酯类及醇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分别为58.93%及34.60%。此条件下生产的茶蒸馏酒,质量指标满足相关国标要求。

茶酒;发酵;工艺条件;挥发性成分;蒸馏

茶叶起源于我国,根据茶叶制法和品质的不同,参照习惯上的分类,将茶分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红茶六大类[1]。茶叶制成的饮品作为世界三大天然饮料之一,是公认的健康食品。据国际茶叶委员会统计数据,2014年世界茶叶总量502.6 t,其中,中国茶叶产量198万t,位居首位。茶叶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将近500种[2]。主要有茶多酚、氨基酸、生物碱、碳水化合物、色素、酶类、维生素、芳香物质等[3],而构成上述这些营养成分的基本元素多达50余种[4],其中含有人体必需的14种微量元素[5]。茶不仅可以除污除异味[6]、醒脑提神[7],更是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降低胆固醇、抑制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抗癌[8-11]等功效。

广西地跨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是祖国最南部茶区之一,有着优越的自然气候、环境条件与区位优势[12]。由于环境高温多湿,其夏秋季节茶叶叶片生产过快,形成大叶茶。广西大叶茶因苦涩味较重,品质差,其传统的饮茶方式缺少市场竞争力,对茶叶进行加工,制成茶饮料、速溶茶、茶酒或是制成超细微茶粉等,将是大叶茶的发展方向。茶酒是以茶为主料酿制或配制而成的各种饮用酒的统称[13],按加工工艺主要可分为三类:汽酒型、调配型和发酵型[14]。现在国内外已开发了茶汽酒、茶啤酒、绿茶酒以及乌龙茶酒等产品,但是上市量并不多,品种较少。国外对茶酒的研究主要以日本居多,静冈县茶叶试验场研制出红茶酒、乌龙茶酒、花茶酒和绿茶酒等品种[15-17]。韩国成功利用浓茶发酵,研制出绿茶酒。英美等国家主要开发应用配制酒,例如滋补茶酒混饮、果味茶酒、茶酒冷混饮、朗姆茶酒热混饮、白兰地茶酒混饮等。国内邱新平等[18]研究了茶酒发酵工艺、澄清剂、稳定剂、儿茶素组分变化和茶酒香气成分分析。目前市场上以调配型茶酒居多,即用白酒或食用酒精浸泡茶叶而制得,但其香气和口感远不如发酵型。本研究在发酵型茶酒的基础上,对发酵好的茶汁进行蒸馏,成为一种新型的蒸馏酒。茶酒既有茶叶独特的香味,又能融合酒的特点。

本实验研究茶叶发酵蒸馏酒的制备,对其生产工艺条件优化,并采用气质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法测定茶叶发酵蒸馏酒的挥发性香气成分。提高了大叶茶的利用价值,开发了一种新型的蒸馏酒,为蒸馏酒的发展开拓了思路。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与试剂

大叶绿茶、大叶白茶:广西百色市凌云县;红茶、黄糖、赤砂糖、白砂糖:市售;粟酒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CICC编号:1360)、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CICC编号:1355):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扣囊复膜酵母(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贵州省发酵工程与生物制药重点实验室选育酵母(编号:FBKL 2.0229);麦芽汁培养基:上海博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仪器与设备

BXM-30R立式压力蒸汽灭菌锅、101-1AB电热鼓风干燥箱、SPX-250B-Z生化培养箱:上海博讯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FA2004N电子天平:上海菁海仪器有限公司;Sw-CJ-1F型净化工作台:苏州净化设备厂;ZHWY-111B落地普通大容量恒温培养振荡器:金坛市文化仪器有限公司;C21-SK2105多功能电磁炉: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JH-11-11可见光分光光度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7890A/5975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美国安捷伦公司。1.3方法

1.3.1茶酒加工工艺流程

操作要点:将茶叶25 g、沸水1 000 mL和红糖200 g加入锅中,在电磁炉上小功率加热(保持微沸)15 min,待发酵液冷却至室温,按体积分数8%的接种量接入粟酒裂殖酵母,装入2 L三角瓶,28℃恒温培养。前2 d用六层纱布封口,为酵母生长提供氧气,第3天换用加单向排气阀的橡胶塞封口,绝对厌氧进行酒精发酵。待发酵液不产气泡,并测定发酵液残糖含量<20 g/L或残糖含量基本不变时,结束发酵。将发酵液以蒸馏法去除样品中的不挥发性物质,并收集蒸馏液得茶酒,控制酒精度(40±1)%vol。

1.3.2酵母的活化

酵母均为试管保藏酵母,按麦芽汁培养基使用方法配成酵母液态培养基,121℃灭菌20 min,冷却接入酵母,控制转数160~170 r/min,28℃摇瓶培养48 h,并用血球计数板计数,调整酵母浓度为5.0~6.0×108个/mL。

1.3.3检测分析方法

酒精度的测定:密度计法[19];还原糖的测定:直接滴定法;茶多酚的测定:GB/T 21733—2008《茶饮料》中的检测方法;总酸、总酯的测定:GB/T 10345—2007《白酒分析方法》中检测方法;茶酒感官评定[18,20]:包括外观、香气、口感和整体风格,茶酒感官评分(满分100分)标准见表1。

表1 茶酒感官评分标准Table 1 Sensory evaluation standards of tea liquor

1.3.4茶酒挥发性成分分析

茶酒挥发性成分分析采用气质联用仪进行测定。

(1)茶酒挥发性成分分析样品前处理

取样品5 mL置于15 mL固相微萃取仪采样瓶中,插入装有2 cm、50/30 μm DVB/CAR/PDMS StableFlex纤维头的手动进样器,在60℃左右顶空萃取40 min取出,快速移出萃取头并立即插入气相色谱仪进样口中,热解析5 min进样。

(2)色谱条件

气相色谱条件:色谱柱DB-CP97723A(50 m×0.25 mm× 0.20 μm);采用程序升温模式,起始温度为40℃,保持5 min,以5℃/min升至200℃,保持10 min;进样口温度250℃;以氦气(纯度99.99%)为载气,流速1 mL/min,不分流进样。

质谱条件:接口温度为200℃;离子源温度为200℃;电离方式为电子电离(electron ionization,EI)源;电离能量为70 eV;发射电流为200 μA;扫描范围50~550 amu。

(3)定性定量方法

定性分析:由GC-MS分析得到的质谱数据运用计算机谱库在(NIST/WILEY)进行初步检索,各香气物质成分的质谱经计算机谱库检索,再结合相关报道文献解析谱图,确定香气物质。

定量分析:采用面积归一化法。

2 结果与分析

2.1原料的选择

2.1.1茶叶的选择

选用大叶绿茶、大叶白茶、红茶分别作为茶蒸馏酒样品1、2、3所用茶叶,分别将茶叶25 g、沸水1 000 mL和红糖200g加入锅中,在电磁炉上小功率加热(保持微沸)15 min,待发酵液冷却至室温,按体积分数8%的接种量接入粟酒裂殖酵母,装入2 L三角瓶,28℃恒温培养。结束发酵,将发酵液以蒸馏法去除样品中的不挥发性物质,并收集蒸馏液得茶蒸馏酒,控制酒精度(40±1)%vol,不同茶叶原料对茶蒸馏酒发酵的影响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茶叶对茶酒发酵影响Table 2 Effect of different tea on fermentation of tea liquor

由表2可知,茶蒸馏酒样品1感官评定结果略高于样品2,但均明显高于样品3。其中3种茶叶制得的茶蒸馏酒样品,外观没差异,但香气有很大的不同,样品1所用茶叶为大叶绿茶,茶香味具有绿茶原有的清新;样品2所用茶叶为大叶白茶,制出来的茶蒸馏酒有白茶独特的茶味;样品3所用茶叶为红茶,其香气为红茶特有香味。结果表明,大叶绿茶制出的茶酒香气最好,更让人感觉愉悦,白茶其次,红茶香味最差。从产酒精来说,样品2较样品1稍高,样品3产酒精较低。其中样品3产酒精度底,说明样品3的茶汤不适合酵母生长及产酒精,不能为酵母提供一个较好发酵环境,因此样品3所用茶叶不适合制作茶酒。虽然样品2产酒精稍高,但其制出的茶酒,香气风格不及样品1。因此选用大叶绿茶为茶蒸馏酒发酵用茶。

2.1.2酵母的选择

选定大叶绿茶为茶原料,将茶叶25 g、沸水1 000 mL和红糖200 g加入锅中,在电磁炉上小功率加热(保持微沸)15 min,待发酵液冷却至室温,分别选用粟酒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扣囊复膜酵母(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为样品1、2、3所用酵母,接种量均为8%,装入2 L三角瓶,28℃恒温培养。结束发酵,将发酵液以蒸馏法去除样品中的不挥发性物质,并收集蒸馏液得茶蒸馏酒,控制酒精度(40±1)%vol,同酵母菌对茶蒸馏酒发酵的影响结果见表3。

表3 不同酵母对茶酒发酵的影响Table 3 Effect of different yeasts on fermentation of tea liquor

由表3可知,3种酵母制的茶蒸馏酒感官评定结果差异较小,其中样品1稍高,就酒精度来说,样品2>样品1>样品3,从还原糖含量上看,进一步说明样品2、样品1所用酵母糖利用率较高,更能有效地利用发酵用糖产酒精。但样品2发酵成的茶蒸馏酒香气类似啤酒味,回味短,因此选用粟酒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为茶蒸馏酒发酵酵母。

2.1.3发酵用糖的选择

选定大叶绿茶为茶原料,粟酒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为所用酵母,分别选用黄糖、赤砂糖、蔗糖为样品1、2、3所用发酵用糖。将茶叶25g、沸水1000mL和糖200 g加入锅中,将在电磁炉上小功率加热(保持微沸)15 min,待发酵液冷却至室温,接入酵母菌(8%),装入2 L三角瓶,28℃恒温培养。结束发酵,将发酵液以蒸馏法去除样品中的不挥发性物质,并收集蒸馏液得茶蒸馏酒,控制酒精度(40±1)%vol,不同发酵用糖对茶蒸馏酒发酵的影响结果见表4。

表4 不同糖对茶酒发酵的影响Table 4 Effect of different sugar on fermentation of tea liquor

由表4可知,样品1与样品3感官评定结果相差很小,但均高于样品2,说明样品1、样品3所用蔗糖较适合制作茶酒。从酒精度来看,样品3>样品2>样品1,因此选用蔗糖作为发酵用糖。

2.2发酵工艺参数的确定

2.2.1茶叶形状及浸泡温度的确定

将大叶绿茶进行粉碎,过10目筛子得大叶绿茶粉碎叶。称取大叶绿茶整叶和粉碎叶各5.00 g,分别加入100 mL温度为60℃、70℃、80℃、90℃、100℃中,浸泡15 min,对茶汤进行茶多酚含量测定。

图1 不同茶叶形状及浸泡温度对茶汤质量的影响Fig.1 Effect of different tea shapes and soaking temperature on tea quality

由图1可知,茶汤中茶多酚含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100℃时及煮沸时,茶汤中茶多酚含量最高。并且不经粉碎的茶叶茶汤中,在相同温度下没有经粉碎后的茶叶茶多酚含量高。因此选用浸泡温度100℃进行粉碎后的茶叶浸泡。

2.2.2浸泡时间的确定

将粉碎过的茶叶5.00g,加入100mL温度为100℃水中,分别浸泡(保持微沸)5 min、10 min、15 min、20 min、25 min,对茶汤进行茶多酚含量测定,结果见图2。

图2 浸泡时间对茶汤质量的影响Fig.2 Effect of soaking time on tea quality

由图2可知,茶汤中茶多酚含量随浸泡时间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当浸泡时间从15 min增至20 min时,能明显提高茶汤中的茶多酚含量,但当浸泡时间从20 min增至25 min时,茶汤中的茶多酚含量没有明显提高,即以增加浸泡时间来提高茶汤中的茶多酚含量意义不大,因此选定浸泡时间为20 min。

2.2.3茶水比的确定

选用上述确定的茶汤的处理工艺,即大叶绿茶粉碎叶、浸泡温度100℃、浸泡时间20 min,使较多茶多酚融入茶汤中。分别控制茶水比1∶10、1∶20、1∶40、1∶80(g∶mL),并以不加茶汤作为空白对照,蔗糖添加量200 g/L,接种量8%,置于28℃恒温培养箱中发酵7 d,发酵结束后,其酒精度和还原糖含量测定结果见图3。

图3 茶水比对发酵情况的影响Fig.3 Effect of tea-water ratio on fermentation condition

由图3可知,随着茶水比例的增加,酵母对糖的转化效率是先增加后降低。空白中只加蔗糖,其糖转化率很低,1∶20、1∶40、1∶80(g∶mL)的茶水比中糖转化率较高,说明茶汤有利于酵母的生长及转化酒精,在仅有碳源的糖水里,酵母不能很好的产酒精,而l∶10(g∶mL)的茶水比由于溶液浓度过高,使酵母的生长及转化酒精受到了抑制,酒精产量较低。其中茶水比为1∶40(g∶mL)酒精度最高,还原糖含量最少,但其原酒茶香偏淡,茶水比>1∶40(g∶mL)茶味更淡,因此1∶20(g∶mL)茶水比为最佳比例。

2.2.4接种量的确定

控制茶水比1∶20(g∶mL),茶叶为大叶绿茶粉碎叶,蔗糖添加量200 g/L,分别接入体积分数2%、4%、6%、8%、10%的粟酒裂殖酵母,置于28℃恒温培养箱中发酵7 d,发酵结束后,其酒精度和还原糖含量测定结果见图4。

图4 接种量对发酵情况的影响Fig.4 Effect of inoculum on fermentation condition

由图4可知,接种量为2%时,酒精度很低,还原糖含量较高。随着接种量的增加,酒精度升高,还原糖含量减少。在实验过程中接种量越大,发酵速率越大,所以当接种量太大,发酵时间较短,茶酒的风味物质不易形成。因此,选择最佳的接种量为8%。

2.2.5蔗糖添加量的确定

控制茶水比为1∶20(g∶mL),茶叶为大叶绿茶粉碎叶,分别添加蔗糖140 g/L、160 g/L、180 g/L、200 g/L、220 g/L,酵母接种量8%,置于28℃恒温培养箱中发酵7 d,发酵结束后,其酒精度和还原糖含量测定结果见图5。

图5 蔗糖添加量对发酵情况的影响Fig.5 Effect of sugar addition on fermentation condition

由图5可知,发酵体系中初始蔗糖添加量的越大,酒精度越高,蔗糖能充分被酵母利用转化为酒精。蔗糖的添加量达到200 g/L时,酒精度为10.44%vol;蔗糖的添加量达到220 g/L时,酒精度为10.74%vol,但蔗糖的利用率反而下降,使发酵原液的还原糖含量增多。这是因为发酵液初始蔗糖浓度较高,酵母生长受到抑制,糖原料不能有效利用。因此,确定最佳蔗糖添加量为200 g/L。

2.3蒸馏酒茶酒质量分析

将蒸馏出的茶酒进行检测茶酒质量分析结果见表5。由表5可知,茶蒸馏酒的感官质量、理化指标及卫生指标满足国标GB 2757—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蒸馏酒及其配制酒》的要求。

表5 蒸馏酒茶酒质量指标Table 5 Indexes of the tea liquor quality

2.4蒸馏酒茶酒挥发性成分分析

茶酒经过GC-MS分析,各组分质谱数据入数据库进行分析检索。初步鉴定出茶酒中各主要香气组分27个,其GC-MS分析的总离子流色谱图见图6,茶酒主要挥发性成份相对含量见表6。

由表6可知,茶酒的挥发性成分主要是酯类、醇类等,其相对含量较高。酯类化合物是白酒中最多的挥发性香成分,并且由于乙醇含量较高,乙酯所占的比例会较高。茶酒的挥发性成分中,酯类化合物总体含量达到58.931%,其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有己酸乙酯(4.337%)、辛酸乙酯(19.699%)、癸酸乙酯(26.789%)、月桂酸乙酯(5.567%)等,以乙酯类居多。醇类是白酒的醇甜和助香剂的重要来源,茶酒的挥发性成分中除乙醇外,醇类化合物总体含量达到34.602%,其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是正丙醇(7.279%)、3-甲基-1-丁醇(12.745%)、芳樟醇(3.139%)等。

图6 茶蒸馏酒挥发性成分GC-MS分析总离子流色谱图Fig.6 Total ion chromatogram of volatile components in tea fermented distilled liquor analysis by GC-MS

表6 茶蒸馏酒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结果Table 6 Analysis results of volatile components in tea fermented distilled liquor by GC-MS

3 结论

本实验选用大叶绿茶为发酵用茶,蔗糖为发酵用糖,粟酒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为发酵酵母进行茶蒸馏酒研制,确定了茶酒的生产工艺为茶水比1∶20(g∶mL),浸泡时间20 min,保持微沸,酵母接种量8%,蔗糖添加量200 g/L。所得的茶酒色泽无色透明晶亮,酒香浓郁,茶香怡人,口感浓厚,茶味适中,风格完好,其酒精度(40±1)%vol,总酸0.09 g/L,总酯0.63 g/L。气质联用(GC-MS)法共鉴定出茶蒸馏酒中香气组分27个,其中酯类及醇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分别为58.931%及34.602%。此条件下生产的茶蒸馏酒,质量指标满足相关国标要求。该产品是一种新型的蒸馏酒,兼具酒香和茶香,并且其生产工艺简单、操作管理方便、适用于工业化生产,因此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1]吴平.茶叶分类研究进展-兼论六堡茶的归属[J].茶叶科学,2014,34(4):408-416.

[2]胥艳.信阳毛尖几种成分在不同茶具中溶出状况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2.

[3]凌萌乐.外源氨基酸对普洱茶发酵过程及品质的影响[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4.

[4]张建勇,江河源,崔宏春,等.茶叶功能成分与新型食品开发[J].湖南农业科学,2011(3):104-108.

[5]程柱生.漫话茶叶中的人体必需微量元素[J].贵州茶叶,2013,41(2):40-46.

[6]曹江绒.茶皂素的提取、纯化及在洗发液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陕西科技大学,2014.

[7]玉芬.茶效知多少[J].健康管理,2012,25(3):88-89.

[8]李甜,朱新荣,田童童,等.从残次茶中制备茶多酚的关键技术研究[J].中国酿造,2015,34(6):99-103.

[9]KUO Y C,CHLISTIANI D C.A population-based,case-control study of green tea consumption and leukemia risk in southwestern Taiwan[J]. Caneer Causes Control,2009,20(1):57-65.

[10]MANN C D,NEAL C P.Phytochemicals as potential chemopreventive and chemotherapeutic agents in hepatocarcinogenesis[J].Eur J Caneer Prev,2009,18(1):13-25.

[11]ARTALI R.Green tea catechins in chemoprevention of cancer:a molecular docking investigation into their interaction with glutathiones S-transferase(GSTPI-I)[J].Enzyme Inhib Med Chem,2009,24(1):287:295.

[12]秦春玲.广西茶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广西农学报,2014,29(1):72-75.

[13]张帅,董基,陈少扬.发酵型观音茶酒的研制[J].食品工业科技,2008,29(10):159-161.

[14]王煜.发酵型绿茶酒的研究[J].中国酿造,2010,29(9):163-167.

[15]森田雄一.乌龙茶烧酒的制造方法[J].国外农学·茶叶,1984(2):34-35.

[16]HLTOSHI K.Prevention of retort odor formation in green tea drinks with cyclodextrin[J].Gekkan Fudo Kemikaru,1994,10(10):137-142.

[17]川口一男.乌龙茶饮料在日本市场及其制造方法与品质[J].福建茶叶,1995(1):9-14.

[18]邱新平,李立祥,蒋其忠.发酵型茶酒工艺参数研究[J].食品科学,2010,31(16):300-304.

[19]福荣.酿酒分析与检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96-162.

[20]刘蒙佳,周强,陈淑娣.番石榴汁茶酒的发酵工艺研究[J].茶叶科学,2014,3(1):21-28.

CHEN Linlin1,2,HU Baodong1,2,QIU Shuyi1,2,LUO Xiaoye1,2,WANG Xiaodan1,2,3*
(1.Guizhou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Fermentation Engineering and Biological Pharmacy,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 550025,China;2.School of Liquor and Food Engineering,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 550025,China;3.College of Life Sciences,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 550025,China)

Tea-distilled liquor was obtained by choosing large leaf tea,sucrose and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as fermented material.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al processing conditions of tea-distilled liquor were as follows:tea and water ratio 1∶20(g∶ml),immersion time 20 min,immersion temperature 100℃,yeast inoculum 8%and sucrose addition 200 g/L.The alcohol content of fermentation liquid was 10.44%vol and reducing sugar content was(7.69±0.04)g/L.Alcohol content was up to(40±1)%vol after distillation.27 volatile components were identified by GC-MS from tea-distilled liquor,the relative content of esters and alcohols were 58.93%and 34.60%,respectively.Under these production conditions,the quality indicators of tea-distilled liquor met the relevant national standard.

tea liquor;fermentation;process conditions;volatile components;distillation

TS262.4

0254-5071(2016)06-0040-06

10.11882/j.issn.0254-5071.2016.06.009

2016-03-17

贵州省重大专项项目(黔科合重大专项字[2013]6009号);贵州省省校合作计划项目(黔科合LH字[2014]7672);贵州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研理工2015042)

陈琳琳(1992-),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发酵工程。

王晓丹(1980-),实验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应用生物技术。

猜你喜欢
大叶酒精度茶汤
沙枣红提复合果酒发酵工艺优化
响应面法优化低酒精度桑果酒发酵的工艺参数
虫见大叶
大叶胡枝子根皮抗炎镇痛活性部位及其机制
从一杯茶汤启程(组诗)
大叶落地生根及其盆栽技术
一字蚀骨
大叶女贞锈壁虱药物防治试验
传统客家黄酒的发酵条件优化
白酒酒精度测定误差分析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