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空港经济区产业发展分析

2016-10-15 08:25张永奇
大观 2016年8期
关键词:产业发展互联网+互联网

张永奇

摘要:本文从产业发展目标、产业不同生命周期的选择及发展路径方面对空港经济区的建设进行分析,认为在互联网+背景下,空港经济区产业选择和发展应具有层次性、阶段性和融合性,产业政策也应具备延续性和一定的灵活性。

关键词:互联网+;产业发展;空港经济区;产业生命周期

一、“互联网+”背景下的空港经济区产业发展目标分析

“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在传统产业中的创新应用,在产业发展方面强调跨产业融合,以创新驱动传统产业变革,通过结构重塑推动产业升级,产业产品应面向真实需求,产业资源平台化运作以及群体分布式智慧知识共享等。“互联网+”主要特征及对产业发展的要求有:一是跨界融合,通过开放协作使产业链更垂直;二是创新驱动,就是变粗放式为集约式增长,用互联网思维进行变革传统行业;三是重塑结构,产业结构需要根据环境做出变革;四是尊重人性,产业发展以及经济发展要以人们的需要为出发点,不牺牲生态环境,不违反社会道德;五是开放生态,产业政策上要把制约创新的环节去掉,打破行政与市场藩篱,实现跨产业的集群式融合发展;六是连接一切,新产业的发展既要立足于市场需求,又要注重开放性和多元拓展性。

在“互联网+”背景下,空港经济区的产业发展一要注重传统产业的创新变革,二要推动产业融合和知识分享,三要积极适应社会需求促进结构重塑。既要立足于新产业量的增长,又要立足于区域经济一体建设的整体要求,发挥临空产业“增长极”作用,促进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达到产业质的提升。

空港经济区是以航空枢纽指向性的产业集群发展而形成的空港周边经济区。其发展立足于物流成为航空物流枢纽,继之发展为临空型产业集群基地,再成长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乃至核心增长极。

空港经济区产业主要目标是要成为经济区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和开放高地,而在“互联网+”时代,产业融合和产业创新是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因此空港经济区必须能引领创新,打造以“航空经济”产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有层次分步骤的发展相关产业。

空港经济区首先应以航空物流产业为核心,形成以航空维修为配套的核心产业体系;其次应积极融合临空型产业,如生物科技及医疗器械研发制造等潜力产业,使航空港区成为航空物流枢纽;再次,传统的产业改造需要更多的依靠产业融合创新,带动新材料、智能设备、飞机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服装、食品等传统产业的协同发展;最后要始终坚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区域经济的创新转型发展。

二、“互联网+”背景下的空港经济区产业发展动力分析

“互联网+”进一步打破了产业的时空界限,使得原来许多封闭的生产要素可以更加自由的流动,如人力资源、技术资源、智力资源等,生态开放性和资源平台化会促进新的产业不断涌现。空港经济区与互联网经济强调的“快速配置”紧密结合,将吸引更多资源集聚,其产业发展的动力可以归为以下几点:

一是生产要素吸引的内源推动力。空港经济区所依赖的国际机场的客货运能力及服务水平要不断提升,在客货运吞吐量、航线网络方面能达到国内大型枢纽机场的标准,有助于吸引临空型高端企业汇聚,如互联网电商企业、国际物流企业等,进而推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是政策刺激的外部推动力。空港经济区产业发展是往往得到政府战略支持,政策环境优越,工业4.0时代的智慧城市建设更有利互联网经济的融合发展。城市区域一体化也非常有利于空港经济区“临空型”特色产业的发展。

三是既有产业的基础推动力。依靠空港经济区已具雏型的产业布局,逐步提升优化空间和结构布局,发挥产业关联发展的波及效应,将是空港经济区产业发展的基础推动力。

四是良好经济社会环境的辅助推动力。空港经济区发挥其保税物流和陆空口岸功能,不断完善的国际化营商环境,这有利于打造出开放型经济体系,增强对临空型现代外贸、会展、电商物流等产业企业的吸引力,并通过集聚降低成本。

但作为政府导向型的工业园区式产业集聚区,空港经济区初期产业规模影响力不足,特别是体现“互联网+”的产业间融合效应、高效知识共享、创新带动能力还不强,因此还需要在产业选择和布局上继续优化完善。

三、“互联网+”背景下的空港经济区产业发展路径分析

空港经济区要在不同阶段有重点、分层次的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具体来说就是在时间维度上的产业选择问题。一般来说产业体系发展有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转型发展期四个阶段。

“互联网+”背景下要推动产业融合创新,而作为经济一体化的核心区域,空港经济区必须破行政界线,按照系统理念进行产业发展。要实现产业的集聚发展,必须选择好主导产业和关联产业,并能够按照优化产业结构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做好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平衡。

(一)产业体系形成阶段

根据产业集聚理论和增长极理论,一个地区的产业发展在初期需要有一个主导产业形成增长极,然后发挥主导产业的集聚作用,充分利用临空产业增长极的支配效应和乘数效应,形成以推进型产业为主体的产业体系。在产业体系形成阶段,利用主导产业的极化效应,形成产业集聚,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

在“互联网+”背景下,空港经济区产业发展需要尊重创新企业的需求,在硬环境和软环境上都能提供帮助,在产业体系形成阶段产业选择需要强调关联性。首先,在产业体系形成阶段要优先考虑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寻找空港经济区产业体系的突破点和制高点。航空运输是首要选择发展的产业,然后要从产业链角度整合航空产业资源,将航空运输服务保障业打造成为首个重点发展产业。

其次,空港经济区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在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现代物流已成为国民经济中主要的推动力,是服务业中最具生产效用的产业,也是实现经济转型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支柱之一,在产业体系形成阶段,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是极为关键的。空港经济区一方面要积极吸引国际知名物流、快递企业入驻,满足市场不断扩大的需求;另一方面为空港经济区及周边区域的产业提供配套设施,促进现有产业企业的发展。

再次,空港经济区要选择临空型的产业作为重点,如汽车配件、生物医疗器械等,为尽快形成临空产业增长极打好基础。此阶段应以已有良好基础的产业为重点打造产业体系,其他产业稳步发展,这就是产业的一个增长极,形成产业资源汇聚的“洼地”。

(二)产业体系成长阶段

空港经济区应在产业体系初步建立的基础上,应重点发展临空产业及配套产业,发挥产业融合优势,尽快形成完整的航空产业链。

首先要创新发展本地特色产业,如开展“互联网+食品工业”,进行高附加值食品深加工,与其他产业融合推出新产品和服务;进一步提升现有产业的临空指向性,利用保税优势开发国际市场,增加产业的外向性特征。

其次,在紧邻机场区域加快发展航空维修产业。空港经济区可以利用成本优势吸纳周边地区的航空公司。同时,要丰富航空服务功能,并提升服务水平,尽快完善航空服务产业链。

再次,应尽快使临空产业经济贡献率达到一半以上,初步完成产业结构优化任务。发挥临空型产业的扩散效应和关联效应,与周边产业协调发展,形成核心产业、推进型产业和引致型产业层次分明、联动有序的产业体系。利用好产业转移机会,积极承接发展附加值高的制造业,并有效依托本地区现有造产业基础,并能形成高低搭配和良性互动,有助于临空型高端零部件产业集群的形成。

(三)产业体系成熟阶段

“互联网+”强调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尊重人性和生态开放。空港经济区产业体系成熟阶段,要充分发挥产业集聚的规模经济效应,产业和企业的选择要有利于临空产业集群化发展,有利于空港经济区国际竞争力的整体提升。

首先,着重提高产业的创新能力。一方面,产业选择应以提高创新能力为主要标准,如重点支持研发型企业入驻或支持产业研发投入;另一方面要使临空产业与周边产业建立良好的互动机制,突出临空经济的带动作用。

其次,提升引致型产业发展水平。如高端商贸休闲产业,航空偏好性旅客的消费能力较高,大客流量是发展此类产业的重要基础,另外随着机场规模和配套产业的完善,区域内消费能力高的就业人员越来越多,也要满足他们的商贸休闲需求。

随着产业体系逐步成熟,空港经济区产业发展应进一步体现“生态开放”的要求。一方面应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地区根植性强的产业。另一方面推进聚集企业和科研机构的研发中心建设,形成研发基地,占据全球产业链的制高点,打造高端产业集群。

(四)产业体系转型发展阶段

临空型产业有明显的外向性,如富士康产业园,属于典型的“两头在外”的出口加工型产业。虽然初始产业在产业体系形成阶段发挥了增长极作用,但是随着劳动成本上升以及国际市场竞争因素出现,其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会出现变化,处理不当很有可能导致空港经济区的产业“空壳化”。因此在空港经济区产业出现衰退趋势时,应及时完成产业转型发展。

“互联网+”注重资源的自由流动和组合,强调“群体参与式的智力众筹、知识共享”创新,利用平台化的运作模式,使得供需链极为简洁。空港经济区产业体系转型发展阶段,产业创新和替代将成为常态。

首先,利用研发中心优势推进产业技术升级。如转变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变劳动密集型为技术密集型,提高产品附加值,如冷链食品、花卉产业,它们具有很长产业生命周期。

其次,重点发展实验商贸服务业,如电子商务贸易中心,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航空都市等建设完善后,人口增多,消费市场逐步成熟,非常适合服务业发展,并且服务业也具有很长的产业生命周期。

再次,需要适时的完成产业转移。及时淘汰落后产业和企业,引入新兴的临空产业和引致型产业,推动空港经济区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

四、产业政策的有关建议

“互联网+”强调一切互联,信息反馈质量和速度都大为提高,产业政策有足够的反应调整时间,因此空港经济区的产业政策制定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注重产业政策导向作用,防止过度干预市场。利用群体参与式信息反馈,及时掌握产业发展状态信息,避免导向不足或过度干预市场。主要在于产业优化政策的引导,能抓住产业优化的核心问题,如技术创新、分工协作、有序竞争等,通过政策引导来提高临空产业的竞争力,分阶段有重点的支持部分产业发展。

二是认真制定产业布局政策。政府机构要根据临空产业的经济技术特性和空港经济区的综合条件,对临空产业布局的集聚进行科学引导,对临空经济区域的分工进行合理调整,具有明确的指向性。空港经济区规划部门应对优先、限制、禁止发展的相关产业进行明确规定,科学论证并严格落实。

三是及时检验产业政策落实情况并有效应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非常多,几乎没有现实的成功路径可以复制,因此空港经济区在产业政策上要有一定的灵活性。

【参考文献】

[1]张占仓,蔡建霞.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与发展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7).

[2]张建秋.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基于SWOT模式的分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4(02).

[3]王慧.“互联网+”时代:借力电子商务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J].中国商论,2015(05).

[4]宋璇.“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状况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27).

猜你喜欢
产业发展互联网+互联网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