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为王,文化为根
——浅析文化竞技类真人秀成功之道

2016-10-17 10:06郭昕宇辽宁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戏剧之家 2016年17期
关键词:益智真人秀中华文化

张 盼,郭昕宇(辽宁师范大学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内容为王,文化为根
——浅析文化竞技类真人秀成功之道

张盼,郭昕宇
(辽宁师范大学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本文以《汉字英雄》、《中国成语大会》为代表的文化竞技类真人秀为研究对象,认为此类节目的成功得益于外部条件和自身优势的充分发挥,具体从传播环境、传播内容和传播形式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希望文化竞技类真人秀能够总结经验,健康发展,扭转国内真人秀节目依赖引进国外模式的现状,打造成全球知名的电视文化品牌,为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融做出更大的贡献。

文化竞技类真人秀;传统文化;文化软实力

近几年,在《奔跑吧兄弟》、《中国好声音》等引进节目大行其道之时,《汉字英雄》、《中国成语大会》等文化竞技类真人秀异军突起,为荧屏送来一缕崇尚传统文化的清新之风。较之洋快餐式的引进节目,原汁原味的文化竞技类真人秀让我们看到了本土原创电视节目的发展前景,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

文化竞技类真人秀属于益智节目的一种。电视益智节目在中国,也称游戏益智类节目,泛指以知识问答、技能操作、问题辩论等比赛为基本形式的电视社教节目的总称。[1]我国早期电视益智节目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形式以各类知识竞赛为主,整体风格严肃有余,趣味性不足。90年代后期,中央电视台相继引进《幸运52》、《开心辞典》等国外节目模式,并进行本土化改造,使益智节目真正走进千家万户,受到观众热力追捧。这一时期的益智节目轻松活泼,无论内容和形式均被后来者沿用或效仿,尤其是知识性、趣味性和奖金刺激等基本元素,更是被奉为益智节目的制胜法宝。遗憾的是,当年红极一时的节目都难逃停播的命运。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节目不能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另一方面则是此类节目多克隆其他国家的“模板”,缺少本土文化滋养,久而久之势必水土不服。

当前,以《中国成语大会》为代表的文化竞技类真人秀为益智节目注入了新的活力,实现了益智节目从“引进模式”到“引进经验”的华丽蜕变,不仅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而且实现了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以《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为例,第一季就在周五晚黄金时间娱乐节目混战中取得了同时段收视第二的优异成绩。第二季更是尚未播出就已炙手可热,在央视广告招标中赢得了高达8618万元的冠名费,比标底价翻了一倍多。河南卫视《汉字英雄》第一季收视最好成绩仅次于《中国好声音》和《快乐男声》两档歌曲选秀节目。[2]这些文化竞技类真人秀的成功“突围”,引起了国家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2013年底,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关于积极开办原创文化节目,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通知》。通知充分肯定了此类节目在传承展示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电视节目表现内容、创新节目形态方面的有益探索,认为此类把中华文化元素与现代电视节目形态有机结合的做法值得提倡推广。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传统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文化竞技类真人秀取得的成功,证明了电视节目能够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有效载体,因此总结经验和不足显得十分必要。

文化竞技类真人秀的成功得益于外部条件和自身优势的充分发挥,具体体现在传播环境、传播内容和传播形式三个方面:

一、政策扶植,跨“介”合作

电视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既要符合自身的发展规律,又要承担一定的社会功能。从传播角度讲,任何大众传播机构作为信息的传播者,都不能随心所欲地传播信息,它的传播行为总是受到社会特定的政治制度、政策法规、文化示范构成的潜网的深层控制。从《超级女声》开始,选秀节目火爆荧屏,在受到热捧的同时也有不少反对之声。为防止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倾向,2011 年10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对电视娱乐节目进行了整顿。在《关于做好2014年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编排和备案工作的通知》中,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引进境外版权模式节目的数量和播出时间进行了限制。2015年7月22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关于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的通知》,要求真人秀节目努力转型升级、改进提高,丰富思想内涵,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实现积极的教育作用和社会意义。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出台,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选秀节目的泛滥,为文化竞技类真人秀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

文化竞技类节目发展的另一个外部条件就是多媒体互动的大趋势。作为传统媒体的电视,与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界限已不那么明显,同一内容资源可在不同媒体上播出,形成多方联动,为节目打造了播出、营销、衍生产品开发与推广的多重平台。如《汉字英雄》就是由河南卫视和爱奇艺网站共同制作并同步播出的一档节目,在节目播出的同时推出同名手机应用程序,使观众可以在收看节目的过程中与现场选手进行实时互动,增加了观众的参与度和关注度。

二、文化为核,底蕴深厚

“内容为王”一直是电视节目制作的金科玉律,与其他益智节目相比,文化竞技类真人秀的讨巧之处是将汉字、谜语、成语、重要典籍作为节目素材。这些中华文化的基本元素,在人们工作、学习、生活中司空见惯,经常用到。文化竞技类真人秀之所以能在众多娱乐节目中自成一格,正是因为其牢牢抓住了传统文化中这些看似细微,却内涵丰富的表现对象。其实,此类节目在国外很早就有,比如法国的《咬文嚼字》首播于1972年,播出至今创造了惊人的收视纪录。在法国,节目粉丝还成立了许多俱乐部,各个年龄层的人们聚集一堂,参与游戏。[3]美国的NationalSpellingBee历史更为久远,从1925创办至今。如今这个拼字游戏节目已发展成为美国的文化民俗活动,经常出现爷爷为孙子介绍比赛经验的情况。

语言、文字、文学经典等都是中华文化的活化石,是中华文明的宝贵财富。以语言为例,它不仅是我们日常交流的工具,也承载着文化交流的重要使命。“语言的交流承载着文化的交融,中国欲弘扬中华文化的良好形象、传达和平发展的科学理念,就需要让世界了解汉语、让世界说汉语。”[4]现实的情况是,随着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国人鲜少写字,提笔忘字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如不加以重视,长此以往,语言文化就会逐渐丧失,中华文化何谈延续,文化软实力又何谈提升。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竞技类真人秀出现得正当其时。

三、别开生面,雅俗共赏

文化竞技类真人秀在形式上的突破创新可圈可点。首先,命题打破“大而全”的知识精英模式,题目更加亲民。在以往的益智节目中,如《开心辞典》、《一站到底》等,命题范围比较宽泛,参赛选手多为“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的知识精英,收视群体也以青少年为主。文化竞技类真人秀以常用的语言、文字、成语命题,大大降低了参赛和观赛的门槛,有效吸引了不同职业、年龄、阶层的受众。

其次,在答题形式上做足功夫,以游戏的形式普及文化常识,寓教于乐。文化竞技类真人秀并未完全落入传统知识竞赛的俗套,答题、竞赛形式多样,除了常见的问答积分形式外,还有分组对抗、同题对抗、车轮战等,增强了节目的观赏性和参与度。文化类节目往往给人说教之感,与坐而论道的形式相比,文化竞技类真人秀更轻松活泼,易被观众接受。

再次,大胆吸收其他类型节目的成功元素,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增强了节目的戏剧性。以往的益智节目中,主创人员将更多精力放在竞赛题目的设计上,往往忽视对竞赛的主体——选手的设计。文化竞技类真人秀着手挖掘参赛选手背后的故事,将一个个鲜活、有个性的人物呈现在观众面前。在参赛选手的选择上,采取海选形式,最大限度地吸收了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性别的人群参赛。推出话题型选手成为节目吸引观众眼球的重要手段。

总的来说,文化竞技类节目激发了社会群体,尤其是中青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引领了全社会崇尚知识、文化的风潮。当然,文化竞技类真人秀也并非完美无缺,作为刚刚兴起的节目样式,其成熟和发展还需要一个过程。在创作初期,有些问题应当引起重视:一是盲目跟风,这是电视制作领域的痼疾。一档节目的成功势必引来其他制作机构的效仿,导致同类作品一时间占领各大频道,令观众目不暇接,终引发审美疲劳。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兼收并蓄,希望创作者不要只盯着现有的一鳞半爪,而是放开思路,寻找更具新意的表现对象。二是挖掘不深。有些节目在短期内依靠内容优势抢占市场,但其本身还存在许多问题。节目组不能被暂时的成功冲昏了头脑,还要在节目内容和表现形式上多下功夫。比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虽然在现阶段是一个成功案例,但其在命题、选手选拔以及嘉宾互动等环节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三是安于现状。有些节目已取得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于是忙于“依葫芦画瓢”地制作第二季甚至第三季。实践证明,一直延续之前的套路,节目的生命周期不会太长。

中国电视文化的根基在于传统文化,中国电视文化无论发展到什么阶段都难以与传统文化隔离。[5]文化竞技类真人秀的成功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这一点。文化是连接传统与现代、历史与当下、中国与世界的纽带。我国的传统文化一直广受推崇,对邻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深厚的文化积淀也是构建我国“软实力”的文化根基。现阶段,虽然我国的文化影响正在逐渐扩大,但我们的文化软实力与我国的国际地位,尤其是经济地位还不相适应。因此,中国文化“走出去”还任重道远。希望我国的文化竞技类节目未来能够打造成全球知名的文化品牌,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名片,为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融,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做出更大的贡献。

[1]赵玉明,王福顺.广播电视辞典[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145.

[2]赵岩.全媒体致胜要素分析[J].现代传播,2013(10).

[3]刘昶,甘露,黄慰汕.欧洲优秀电视节目模式解析[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235.

[4]洪晓楠等.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哲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367.

[5]胡智锋.中国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创新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243.

G222.3

A

1007-0125(2016)09-0121-02

本文系LS2014W013辽宁师范大学青年科研项目“文化竞技类真人秀节目创新发展研究”阶段性成果。

张盼,辽宁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讲师;

郭昕宇,辽宁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2012级本科生。

猜你喜欢
益智真人秀中华文化
火卫一上的真人秀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益智故事会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建构
中华文化在台湾的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