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平话和白话的被动标记

2016-10-17 06:56吴福祥
长江学术 2016年2期
关键词:白话张三被动

吴福祥

(中国社会科学院 语言研究所,北京 100732)

广西平话和白话的被动标记

吴福祥

(中国社会科学院 语言研究所,北京 100732)

本文利用近年来发表的资料考察广西平话和白话的被动标记形式。考察表明,尽管桂北平话、桂南平话、广西粤语在被动标记的选择上略有差异,但整体而言,在被动标记这一句法参项上,桂北平话和桂南平话以及广西平话与广西粤语之间并无本质上不同。

被动标记广西平话广西白话

一、引言

平话和白话是广西境内使用人口较多的两种汉语方言。平话只见于广西,有桂北平话和桂南平话两大类别;白话是指通行于广西境内的粤语。本文利用近年来发表的资料(含学位论文)考察广西平话和白话被动标记的形式,旨在比较被动标记这一句法参项在桂南平话和桂北平话之间以及平话和白话之间的表现。

二、桂北平话的被动标记

桂北平话的被动标记,我们选择8个点来考察,即临桂义宁话(周本良2005)、富川秀水九都话(邓玉荣2005)、永福塘堡平话(肖万萍2005)、临桂两江平话(梁金荣2005)、阳朔葡萄平声话(梁福根2005)、灌阳观音阁土话(白云2008)、贺州九都声(张秀珍2005)以及中山方言(邓玉荣2005)①周本良:《临桂义宁话研究》,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邓玉荣:《富川秀水九都话研究》,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肖万萍:《永福塘堡平话研究》,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梁金荣:《临桂两江平话研究》,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梁福根:《阳朔葡萄平声话研究》,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白云:《灌阳观音阁土话研究》,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8年版。张秀珍:《贺州九都声研究》,南宁:广西民族出版2005年版。邓玉荣:《钟山方言研究》,南宁:广西民族出版2005年版。。

2.1临桂义宁话(周本良2005)②义宁话是指广西临桂县内旧属义宁县的五通、保宁、中庸、宛田和黄沙等乡镇使用的汉语方言,当地或称平话或土话,属于桂北平话。下面的例句引自周本良(2005),本文其他方言点的例句出处准此。

(1)个蟆挨只蛇吃去呃。那只青蛙被蛇吃掉了。

(2)钱挨拐子手摸去呃。钱被扒手偷走了。

(3)只桥挨大水冲去呃。那座桥被大水冲走了。

(4)他分个猫咬呃口。他给猫咬了一口。

(5)他分人家掴呃。他被别人打了。

(6)哋菜分牛吃去呃。(那)些菜被牛吃了。

当被动式中出现施事时,“被”和“分”一般可替换,但习惯上较少用“分”,常用的是“挨”。句法上,“挨”后边的施事可以省略,“分”后边的施事一般不能省略。比如例(1)可以省略施事说成例(7),但例(4)则不能说成例(8)。

(7)个蟆挨吃去呃。

(8)*他分咬呃口

(9)给与动词:分个梨子你。给你(一)个梨。

(10)与格介词:分个水李分你。给个李子给你。|你把箇封信交分他。你把那封信交给他。

(11)使成标记:分他来吧。给他来吧。

2.2富川秀水九都话(邓玉荣2005)①秀水九都话是指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秀水村一带使用的平话,当地称“九都话”,属于桂北平话。

秀水九都话被动句的常用的标志是“给[no53]”。例如:

(12)他给人骗了。

(13)他给狗咬着了。

(14)鸡崽给鹞母啄走了。

(15)脚给簕豛出血了。

(16)江边個谷给大水推走了。

“给[no53]”后面施事可以不出现:

(17)衣服全给淋湿了。

(18)菜给旱死了。

“给[no53]”原本是给与动词,在秀水九都话中语法化为多功能虚词,例如:

(19)给与动词:给no53他lou24一本书。

(20)与格介词:送一交子果子给你送你一篮子水果。|你给他写张封信。

(21)受益介词:衣服给我补好了。|你给赖小孩洗凉。

(22)工具介词:给钢笔写字。|给刀剁柴。

(23)处置标记:给这台抹一抹|你出去個时候给门锁了。

2.3永福塘堡平话(肖万萍2005)②塘堡平话是指广西桂林市永福县桃城乡塘堡村一带使用的汉语方言,属于桂北平话。

(24)我那块布捱他吃除了。我那块布被他贪了。

(25)茶瓯捱他打坏了。茶杯被他打破了。

(26)这个小人一点冇听话,时时□‘ti31□打。这个小孩一点不听话,经常被打。

(27)□‘ti31狗咬。被狗咬。

“□[‘ti31]”的本字大约是“着”。因此,被动标记“捱[ai31]”和“□[‘ti31]”均源于遭受义动词。“□[35]”本字不明,这个词在塘堡平话中还可以用如给与动词(如(30))和与格介词(如(31)),可见其语源也与给与动词有关。例如:

(32)我那块布捱吃除了。我那块布被贪了。

(33)我那块布□‘ti31吃除了。我那块布被贪了。

2.4临桂两江平话(梁金荣2005)③两江平话是指广西临桂县两江镇及其周边其他乡镇使用的汉语方言,属于桂北平话。

临桂两江平话的被动标记用“着[thi13]”:

(34)老鼠着个猫捉倒。老鼠被猫捉住。

(35)个钱包着个贼偷入。钱包被贼偷走。

(36)上街着人家掴着。上街被别人打。

(37)老张着众人讲入一餐。老张被大家说了一顿。

(38)我架单车着人家借入唉。我的自行车被别人借走啦。

“着[thi13]”后的施事也可以省略,例如:

(39)发大水着淹着。涨水被淹。

(40)吃饭着噎着。吃饭被噎。

2.5阳朔葡萄平声话(梁福根2005)④阳朔葡萄平声话是指广西阳朔县葡萄乡一带使用的汉语方言,当地称“平声话”,属于桂北平话。

(41)我捱他家爷骂了。

(42)他捱人家冲了一石头。他被人家砸了一石头。

(43)他给人家冲了一石头。他被人家砸了一石头。

(44)蔸大树给大风吹断了。

(45)他着狗咬了。

(46)着他把我骂脱一套子。我被他骂了一顿。

(47)桂花捱吹落了。

“给[ha44]”在阳朔葡萄平声话中还可以用作给与动词和与格介词。例如:

(48)给与动词:给我(一)本书!给我一本书!

(49)与格介词:我借了条笔给老师|我送了四箱衣裳给他等。

2.6灌阳观音阁土话(白云2008)①观音阁土话是指广西灌阳县观音阁乡一带使用的土话,属于桂北平话。

(50)他们捱老板闹□kuai22。他们被老板骂了。

(51)那妹崽捱狗咬□kuai22。那女孩被狗咬了。

(52)他们给别个圞□kuai22。他们被别人骗了。

(53)张三今天捱□kuai22。张三今天倒霉了。

(54)他捱敲□kuai22。他被人打了。

(55)个个叫花子捱闹又捱赶。这个叫化子被人骂

又被人赶。

“给[tai35]”原本是“给与”义动词,本字是“得”。在观音阁土话中,“给[tai35]”更多的是用作给与动词而非被动标记,例如:

(56)给我一本书!给我一本书。

(57)搦那一本书给我。把那本书给我。

2.7贺州九都声(张秀珍2005)②贺州九都声是指贺州市八步区黄田镇境内使用的汉语方言,当地称“九都声”、“九都话”,属于桂北平话。

贺州九都声中被动标记用“着[tiu22]”,用法相当于普通话里的“被”,例如:

(58)我着他感动了。我被他感动了。

(59)鸡着人偷了。鸡被人偷了。

(60)杯子着小李摔烂了。杯子被小李摔破了。

(61)书着老鼠咬破了。书被老鼠咬破了。

(62)木桥着大水冲走了。木桥被大水冲走了。

(63)树叶着风吹走了。树叶被风吹跑了。

如果施事不必或无法说出,那么“着”就像普通话“被”一样,可直接置于动词前,例如:

(64)老唐着选为村干。老唐被选为村干。

(65)衣服都着淋湿了。衣服都被淋湿了。

(66)菜着旱死了。菜被旱死了。

(67)小芳着骗了。小芳被骗了。

2.8钟山方言(邓玉荣2005)③钟山方言是指广西贺州市钟山县境内通行的一种汉语方言,当地亦称“钟山话”,大约属桂北平话。

钟山方言用“分[pu~a35]”作为被动标记,例如:

(68)粒杯分佢□la51打烂了。

(70)新取买箇单车就分佢搞烂了。

(71)鸡儿分大鹞担开了。

(72)亚座屋分大水冲烂了。

(73)马善分人骑,人善分人欺。

“分”后面的施事可以不出现。如:

(74)佢分捉了。

(75)衫裤□□me~42m~e42全部分淋湿了。

(76)天太旱了,水田分晒干了。

“分pu~a35”本是“给与”义动词,在钟山话中还有给与动词和与格介词功能。例如:

(77)给与动词:分本书我。给我一本书。

(78)与格介词:卖分屠行做菜牛。

三、桂南平话的被动标记

桂南平话的被动标记,我们选择9个点来考察,即宾阳平话(覃东生2007)、武宣金鸡伢话(曾春花2009)、崇左新和蔗园话(梁伟华、林亦2009)、崇左江州蔗园话(朱艳娥、李连进2009)、扶绥城厢平话(李红丽2007)、宜州德胜百姓话(刘江丽2008)、犀牛角海獭话(李海珍2012)、罗城牛鼻土拐话(王琼2008)和柳城百姓话(凌伟峰2008)①覃东生:《宾阳话语法研究》,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曾春花:《武宣金鸡伢话语法研究》,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梁伟华、林亦《广西崇左新和蔗园话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朱艳娥、李连进:《广西崇左江州蔗园话比较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李红丽:《广西扶绥城厢平话研究》,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刘江丽:《广西融江片宜州德胜百姓话研究》,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李海珍:《广西犀牛角海獭话比较研究》,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王琼:《广西罗城牛鼻土拐话研究》,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凌伟峰:《广西柳城百姓话研究》,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3.1宾阳平话(覃东生2007)

宾阳平话的被动标记是“着[ts k22]”。例如:

(79)张三着李四打。张三被李四打。

(80)细李着老师留落归。小李被老师留了下来。

(81)李四去圩冇带伞着雨淋湿。李四上街没带雨伞被雨淋了。

“着”后的施事可以不出现:例如:

(82)张三着打呃。张三被打了。

(83)钱着偷呃。钱被偷了。

“着”字被动句只用于表不幸义的句子。如:

(84)张三着公安局捉呃。张三被公安局抓去了。

(85)*张三着北京大学录取了。张三被北京大学录取了。

3.2武宣金鸡伢话(曾春花2009)②金鸡伢话是指广西武宣县金鸡乡使用的一种汉语方言,当地人称“伢话”,属桂南平话。

(86)张三捱公安捉去了。张三被公安局抓去了。

(87)屋捱风吹断了。房子被风吹倒了。

(88)嗰物李四捱雨淋了。今天李四被雨淋了。

“捱”后的施事可以不出现,例如:

(90)张三捱撅了。张三被打了。

(91)你捱偷去了几多钱?你被偷了多少钱?

(92)五个苹果捱喫去三个。五个苹果被吃掉了三个。

(93)樽捱撅坏了。瓶子被打了。

(94)那捱人摁下水去。他被人推下海去。

“得[t k55]”只能标记非“不幸”义被动式,且不太常用。例如:

(95)张三得北京大学录取了。张三被北京大学录取了。

(96)我得人家讲好。我被人家称赞。

(97)那个意见得我队接受了。他的建议被我们接受了。

(98)病人得医师救生了。快死的病人被医生救活了。

a.给与动词:

b.与格介词:

c.对象格标记(人物终点标记):

d.受益格标记:

e.使役标记:

f.被动标记:

3.3崇左新和蔗园话(梁伟华、林亦2009)①新和蔗园话是指广西崇左市江州区新和镇使用的汉语方言,当地人称之为“蔗园话”,属于桂南平话。新和蔗园话被动标记是“捱[ai31]”,例如:

(115)张三捱李四打哦。张三被李四打了。

(116)细李捱老师留落来。小李被老师留了下来。

与普通话一样,被动句中施事可以不出现,例如:

(117)张三捱打哦。张三被打了。

(118)钱捱偷哦。钱被偷了。

(119)手机捱跌坏喽。手机被摔坏了。

“捱”字被动句只用于表“不幸”义的句子,如果是非“不幸义”的句子则不能说。如:

(120)张三捱公安局抓走喽。张三被公安局抓去了。

(121)*张三捱北京大学录取了。张三被北京大学录取了。

3.4崇左江州蔗园话(朱艳娥、李连进2009)②江州蔗园话是指广西崇左市江州区濑湍镇使用的汉语方言,当地人称之为“蔗园话”,属于桂南平话。江州蔗园话的被动标记用“挨[ai32]”,例如:

(122)佢屋个鸡挨抓鸡猫吃了。他家的鸡被黄鼠狼吃了。

(123)田挨日头晒得坼了。太阳晒得田都裂了。

(124)佢挨黄蜂□l t35。他被黄蜂刺了。

(125)佢挨狗咬。他被狗咬了两口。

(127)落了一场大雨,衫裤挨淋湿了。下了一场大雨,把衣服都淋湿了。

(128)鸡凑猪挨吓得东走西走。鸡和猪被吓得东奔西跑。

3.5扶绥城厢平话(李红丽2007)③城厢平话是指广西扶绥县新宁镇城厢村使用的汉语方言,属于桂南平话。

(129)佢挨狗咬了两口。他被狗咬了两口。

(131)落了一场大雨,我个衫裤都挨淋湿了。下了一场大雨,我的衣服都被淋湿了。

3.6宜州德胜百姓话(刘江丽2008)④德胜百姓话是指广西宜州市德胜镇通行的汉语方言,当地称“百姓话”,属于桂南平话。

(132)他屋个鸡着野猫吃去。他家的鸡被野猫吃了。

(133)他着狗咬了两口。他被狗咬了两口。

(134)他着黄蜂针了。他被黄蜂刺了。

(135)鸡同猪着吓得东奔西跑。鸡和猪被吓得东奔西跑。

(146)因为果子结得太多,所以有些树枝都着压断了。因为果子结得太多,所以有些树枝都被压断了。

3.7犀牛角海獭话(李海珍2012)⑤犀牛脚镇海獭话是指广西钦州市钦南区犀牛脚镇一带使用的汉语方言,当地称海獭话,属桂南平话。

海獭话的被动标记有“给[h i33]”和“挨[ai31]”:

(147)佢给狗咬了两口。他被狗咬了两口。

(148)佢给黄蜂锥了。她被黄蜂刺了。

(149)鸡同猪都挨吓得跑□□[h m31][h m31]。鸡和猪被吓得东奔西跑。

“给[h i33]”本为“给与”义动词,在海獭话中“给[h i33]”除了被动标记外,还有“给与”义动词、与格介词、使役标记和受益介词等用法。例如:

(150)给与动词:我给佢本书。我给他一本书。|我给本书佢。我给他一本书。

(151)使役标记:佢冇去,给人家去。他不去,让别人去。

(152)与格介词:银行借两百文给佢。银行借给他两百元。

(153)人物终点介词:你讲给人家。你告诉别人。

(154)受益介词:医生来□[i45]佢看病。医生来给他看病。

3.8罗城牛鼻土拐话(王琼2008)①罗城牛鼻土拐话是指广西罗城县小长安镇牛鼻村一带使用的汉语方言,当地称“土拐话”,大约属于桂南平话。

(155)他屋个鸡挨野猫吃了。他家的鸡被野猫吃了。

(157)他挨狗咬了两口。他被狗咬了两口。

(158)果结得好多所以有□ti554树桠都挨赘。果子结得太多,把树枝压断了。

(159)鸡 □v n35猪挨吓东奔西跑。鸡和猪被吓得东奔西跑。

3.9柳城百姓话(凌伟峰2008)②柳城百姓话是指广西柳城县古砦乡一带使用的汉语方言,当地称之为“百姓话”,属于桂南平话。

(160)糯=屋个鸡挨花猫吃去了。他家的鸡被山猫吃了。

(161)田挨日头晒坼了。太阳晒得田都裂了。

(162)糯=n22挨黄蜂蛰。他被黄蜂刺了。

(163)糯=挨狗咬。他被狗咬了。

(164)鸡□v n35猪挨吓得到处乱跑。鸡和猪被吓得东奔西跑。

(165)落了一场大雨,衫裤都挨淋湿了。下了一场大雨,把衣服都淋湿了。

(166)古=□tei53果太结,有□ti554桠挨坠断。果子结得太多,把树枝压断了。

四、广西白话的被动标记

广西白话的被动标记,我们选择5个点来进行考察,即南宁白话(林亦、覃凤余2008)、梧州话(余凯2009)、玉林话(钟武媚2011;梁忠东2010)、左江土白话(李彬2007)和连山话(欧晓敬2010)③林亦、覃凤余:《广西南宁白话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余凯:《梧州话语法研究》,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钟武媚:《粤语玉林话语法研究》,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梁忠东:《玉林话研究》,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李彬:《左江土白话研究》,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欧晓敬:《勾漏片方言连山话研究》,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4.1南宁白话(林亦、覃凤余2008)

(167)佢冒名上研究生捱人哋识得哂。他冒名上研究生被人们知道了。

(168)佢琴日捱烂崽头打一餐。他昨天被流氓打了一顿。

(169)只手捱条绳绑紧紧嘅,育冇得哂。手被绳子紧紧地绑着,动不了了。

“捱”后的施事可以省略:

(170)做哂咁多嘢仲捱嗌,梗冇好受啦。做了这么多事还被骂,肯定不好受啦。

(171)佢滥赌钱,捱捉几次哂总冇改得。他嗜好赌钱,被抓了几次总改不了。

“给[k i55]”和“畀[pi35]”均源于给与动词。“畀”是粤语的固有成分;“给”则是南宁白话的新创形式,已成口语的主流,用“畀”反而略显文雅。例如:

(172)间屋冇得给水浸哦。这间这么好的房子别让水浸泡啊。

(173)噉幼嘅苗给大风吹亲呢就难生啊。这么细的苗被大风吹就难活了。

“给[k i55]”和“畀[pi35]”在南宁白话里均有给与动词(如(174))和使成标记用法(如(175)),所以“给[k i55]”和“畀[pi35]”显然源于给与动词(给与动词>使成标记>被动标记)。

(174)给/畀500文银我妈过年。给我妈妈500块钱过年。

(175)佢给/畀我行,我冇系行咯。他让我走,我不就走咯。

不过,南宁白话的“给”并未像广东、香港粤语的“畀”那样成为主流被动句。南宁白话被动句的主流是用“捱”做标记,应该是受了官话的影响。

4.2梧州话(余凯2009)

(176)张三捱李四打。张三被李四打。

(177)细明捱老师罚抄书。小明被老师罚抄书。

(178)我从细到大都冇捱人打过。我从小到大都没有被打过。

动作的施事可以不出现:

(179)张三捱打。张三被打。

(180)琴物佢捱偷啊钱包。昨天她被偷了钱包。

(181)玻璃捱打烂啊喇。玻璃被打破了。

梧州话中,被动句一般用于表示不幸的事件,非不幸的事件基本上不用被动句。例如:

(182)张三捱公安局捉啊喇。张三被公安局抓了。

(183)李四捱车撞着。李四被车撞了。

(184)*张三捱北京大学录取啊喇。

(185)*李四捱厂长表扬。

“畀”在梧州话中主要用作“给与”义动词,做被动标记时使用频率不如“捱”高。

下面是“畀”在梧州话中用作被动标记的例子:

(186)张三畀李四打哭啊喇。张三被李四打哭了。

(187)张三畀雨淋。张三被雨淋。

(188)张三畀学校开除。张三被学校开除。

(189)张三畀人笑。张三被人笑。

一般情况下,“捱”和“畀”可以互换;不过当被动式中施事不出现时,只能用“捱”,不能用“畀”。例如:

(190)张三捱打。张三被打。

*张三畀打。

4.3玉林话(钟武媚2011;梁忠东2010)

(191)玻璃着佢打烂咧。玻璃被他打烂了。(钟武媚2010)

(192)草着牛吃咧。草被牛吃了。(钟武媚2010)

(193)佢着狗咬咧。他被狗咬了。(梁忠东2010)

(194)我着老师批评过两次咧。我被老师批评过两次了。(梁忠东2010)

(195)兀封信已经着撕开咧。那封信已经被撕开了。(钟武媚2010)

用“分”表示被动,后面必须出现施事。例如:

(196)报纸分佢拧回去咧。报纸让他拿回去了。(钟武媚2010)

(197)茶杯分佢打烂开咧。茶杯被他打烂了。(梁忠东2010)

(198)佢分鸡叮咧一口。他被鸡啄了一口。(梁忠东2010)

4.4左江土白话(李彬2007)①左江土白话是指广西崇左市扶绥县渠旧镇一带使用的一种粤方言。

左江土白话被动标记用“畀 [p i21]”和“挨[ai22]”。“畀”相当于普通话的“给”,原本是“给与”义动词,在左江土白话除了被动标记(如(199)、(200))外,还有给与动词((201))和与格标记用法((202))。例如:

(199)我畀佢打晒一餐。我被他打了一顿。

(200)佢屋嘅鸡畀猫狸食啰。他家的鸡被野猫吃了。

(201)呢啲嘢全部畀你。这些东西全给你了。|我畀一本书佢。我给他一本书。

(202)银行借两百文畀佢。银行借给他两百元。

(203)佢挨狗咬晒两啖。他被狗咬了两口。

(204)佢挨黄蜂□[ny355]啰。他被黄蜂刺了。

4.6连山话(欧晓敬2010)

(205)屋个鸡挨抓鸡猫吃了。他家的鸡被黄鼠狼吃了。

(206)着佢打。被他打。

(207)佢□[m n53]狗咬光两口。他被狗咬了两口。

□ [m n53]原是“给与”义动词,在连山话中还有这一用法。例如:

(208)我□m n53本书佢。我给他一本书。

五、结语

以上我们讨论了广西平话(桂南平话和桂北平话)和广西白话的被动标记,现将所讨论的被动标记概括成下面的表1—3。

表3:广西白话被动标记

由表1和表3可以看出:

(一)广西平话(桂南平话和桂北平话)和广西白话的被动标记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遭受”义动词,如“捱”、“挨”和“着”,另一是“给与”义动词,如“分”、“畀”等。不过,就方言分布而言,源于“遭受”义动词的被动标记在广西平话和白话中更占优势。

(二)桂北平话和桂南平话的被动标记,均以源于“遭受”义动词的“捱”、“挨”和“着”为优势形式,而源于“给与”义动词的被动标记“给”、“分”、□[ho35]、□[ha45]则相对少见,而且在特定方言里不常用。可见在被动标记这一句法参项上,桂北平话和桂南平话并无不同。

(三)广西白话的被动标记以源于“给与”义动词的“畀”“分”、“□[m n53]”为常见形式,这一特点跟港府片粤语高度一致。而这些白话中“遭受”义语源的被动标记“捱”“着”“挨”极有可能是西南官话影响的产物。

On the Passive Markers in Pinghua Dialect and Guangxi Cantonese

Wu Fuxiang (
Institute of Linguistics,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100732, China)

From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this paper surveys the passive markers in Pinghua dialect and Guangxi Cantonese. It is showed that there are no differences between Guibei Pinghua and Guinan Pinghua on the one hand, between Pinghua dialect and Guangxi Cantonese on the other hand with reference to the passive markers.

Passive Markers; Pinghua Dialect; Guangxi Cantonese

责任编辑:卢烈红

吴福祥(1959—),男,安徽安庆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汉语历史语法研究。

猜你喜欢
白话张三被动
家乡的土白话
试拳
Southern_Weekly_1951_2021_07_15_p38
蔓延
童谣声声唱出美好未来
Kiss and Ride
寻找张三
我的名字叫张三
失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