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泰山石刻的艺术价值

2016-10-17 09:05邢跃
现代装饰·理论 2016年8期
关键词:刊刻石刻泰山

邢跃

泰山,融风景秀丽的神奇自然景观和神圣的历史人文景观于一体,是中国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史的缩影。石刻艺术是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自汉朝以后,历代帝王来此封禅祭祀,文人雅士纷至沓来,为泰山留下众多石碑石刻,诗词歌赋。因此,泰山的书法艺术以石刻形式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产生,保留并延续。泰山石刻内容丰富,造型美观,字体风格,种类繁多,可称之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天然展览。泰山石刻对深入研究泰山文化历史具有重要的学术指导意义。泰山石刻的主要内容包括封禅祭祀、御制诗文、修建记事、经刻、造像记、名人遗事、墓志铭等,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向世人诠释了泰山历史文化的发展变迁,与中国书法艺术一脉相承。泰山石刻艺术是泰山文化的核心部分,它具有宗教价值、历史价值、文学价值、书法价值、美学价值及审美价值等。本文主要从其书法价值,美学价值及审美价值三方面对泰山石刻艺术举例探讨研究。

石刻艺术是运用雕刻的技法在石质材料上雕刻出的艺术品,属于造型艺术范畴。泰山石刻是将汉字刊刻在泰山石及石碑上的艺术品。石刻艺术与书刻艺术有一定的相关性,泰山石刻同样继承了中国书法与篆刻的传统,无论是章法布局,还是书法的结体,与书刻艺术有异曲同工之妙,是中国书法的延伸与发展。泰山石刻就是在石质材料上对中国书法艺术再创作的过程,完成了由自然实用性向人文艺术性的过渡转变。

被誉为“天下第一名碑”的秦《泰山刻石》,是泰山最早的石刻,由秦李斯在泰山极顶为歌颂秦德所撰写。此刻石的小篆字体体态狭长,结构上紧下松,苍劲有力,端庄典雅。同处泰山石刻最初发展阶段的还有《御方碑》和《张迁碑》。《张迁碑》是汉隶中方笔的典型代表。其笔画厚重质朴,骨力劲健,体态变化多端、疏密得体、错落有致、方圆兼备。

与碑刻不同的摩崖石刻,刻字艺术家在石质选择方面选用天然的石头,相比严谨规范的碑刻更具自然美。但是,由于粗糙的石面肌理和材质纹路的不同,在刊刻过程中,会出现断笔现象,亦或是在书写阶段将断笔作为独特的书写风格,随后在刊刻过程中同样延续了断笔的写法,刻意而为之。

《泰山经石峪摩崖刻经》和《纪泰山铭》是泰山摩崖石刻的典型代表,在书体方面均属于隶书,前者字体笔画动静皆宜,隶楷结合,后者字体线条浑厚,对字的结体大胆夸张移位,变形,大力追求法度,隶书逐渐规范化。

同属于摩崖石刻中的“虫二”石刻,是泰山石刻中颇具特色的石刻,不规则的泰山石面选取矩形为底,似汉字又似符号的刊刻内容,看似造型怪异,笔画精简,字义费解,实则“风月无边”的字谜。字体将“风月”两字的繁体去掉外框,取其字芯以行书体制再创作,矩形两端均有题款,与其说是有趣的书法创作,不如说师法自然的意境景观。刻字家在创作过程中会多方位重视空间的表现,首先对文字本身的结构处理,讲究虚实相间,以“二”字为例,上下笔画均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达到虚实相生的效果。此石刻“二”字的刊刻,借鉴书法创作中的空白造型原则,两个笔画运用以点画内空白造型元素,这是毛笔在纸张运行过程中的枯笔所致,形成飞白的效果。石刻艺术无法体现书法书写过程中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运用同时,重视对汉字以外空白部分的布局把握,即“虚象”的表现,力求作品的气韵生动。这样的石刻含蓄高雅,意境唯美,颇具审美价值表现力,是辩证的美,体现出“大象无形”的美学理念。

景观石刻中“如”石刻,选取草书体制,寓意如意,取“如意”之含义及象形,表述作者来此驻足的快活心境,以此暗喻自然物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人们将个人情感寄托于泰山自然景观,通过石刻形式为记录载体,将自然景观人格化,建立人与景的关联性,赋予其审美对象的角色。

对书法的欣赏过程等同于一种审美活动,书法家通过婉转自如的毛笔和纸张媒介将个人艺术风格与审美意趣表现地淋漓尽致,泰山石刻艺术固然如此。刊刻家有的是先书后刻,亦或是不书直刻,均以深厚的书法基础为第一媒体在泰山石上再创作。泰山石刻中,不论是碑刻还是摩崖石刻,刻字如同创作书法,刻字的每个线条都具有力度美,节奏美。在字体结构方面,造型,姿态变化丰富,如楷书的端庄浑厚,小篆的古朴圆润,草书的简洁率真,行书的跌宕险峻等,对某些字体大胆夸张,异于常规的处理,使得字体产生结构造型美,形式美。在章法布局方面,大到排局布阵,小到落款题词,字体笔画间的虚与实,阴与阳,统一而和谐,达到布局的整体美。章法中阴阳互用,相互调和。阴与阳的对立,等同于用笔过程中快与慢,点画中的方与圆,线条疏与密,粗与细的对立关系。阳刚与阴柔是中国传统美学上的两大范畴,使得书法作品刚柔并济,具有书法合于道的审美意义,增强作品的审美旨趣。对整个章法的造型表现至关重要的莫过于空白造型,白与黑相辅相成。意在笔先,讲究的就是在书法创作时,首先要确定整体空白的比例,再次对局部的白与黑合理组合。

石刻艺术同样讲究书法章法中的周边空白,尤其是泰山石刻中的《中流砥柱》石刻,选择行书以大字形式作于一块相对平滑的石面,规模形制巨大,气势磅礴。作者巧妙运用点画中留有飞白的效果,虚实相生,具有节奏感和韵律美,使得点画形势合一,笔笔生发。“中流砥柱”四字与山涧流水自成一体,动态美与静美对立又相互统一,具有“境外之境”的艺术审美价值。

泰山石刻艺术浓缩了泰山多元文化的精华,具有形式美,意境美,辩证的美学思想,带给人们愉悦的审美感受,对探讨研究泰山历史多元文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猜你喜欢
刊刻石刻泰山
中外石刻大不同
西狭颂摩崖石刻
近十年(2010~2019年)辽代石刻文研究综述
泰山之行
泰山日出
宋人對三蘇文章的選編與刊刻
《登泰山记》的打开方式
泰山崩于前,你瞟一眼
论晚明元剧选刊刻现象及其文化审美意义
绝句《题〈清廉〉石刻》获奖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