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钢琴演奏中的歌唱性

2016-10-17 10:44任旭东
戏剧之家 2016年17期
关键词:歌唱性演奏钢琴

【摘 要】钢琴是一种靠打击发声的特殊乐器,有着特别的发音方式。在钢琴演奏中,怎样更好地展现其歌唱性特别重要。钢琴演奏中的歌唱性要发自内心,这样才能产生良好的音乐表现力,从而发挥出最佳的艺术感染力。本文中,笔者就对钢琴演奏中的歌唱性做出一些浅显的研究。

【关键词】钢琴;演奏;歌唱性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9-0067-01

一、钢琴演奏歌唱性的重要性

钢琴是西洋古典音乐中的一种键盘乐器,由88个琴键和金属弦音板组成,由意大利人克里斯托弗里在1709年发明,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歌唱一词来源于意大利文的“歌唱性”,是演奏和演唱的专业术语,是人们在唱歌的同时内心的一种情感独白,是表达情绪和灵感的需要。它包括情感、情调、美感及心态。在钢琴演奏中,人们把这种内心的情感独白通过手指的触键转化为相应的琴声,再加以专业的艺术手法,就可以实现奇妙的歌唱,达到人声难以达到的效果。钢琴在演奏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与歌唱者紧密结合在一起。几百年来,巴赫到肖邦到安东·鲁宾斯坦等历代钢琴大师,毕生致力于在钢琴演奏中体现歌唱性的美感创作,很多艺术工作者为了这一目标而孜孜不倦、不懈追求,可见,钢琴演奏中歌唱性的重要性。

二、提高钢琴演奏的方法

(一)音乐内容的艺术构思。K.C.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演员自我修养》一书中这样描述演员创造角色的过程:“我们是全部从作者和导演那里得来的材料,然后我们在自己心理复制这种材料,用自己的想象补充它,使它获得生命。我们和它融为一体,在心理和形体上都生活于其中;我们通过所扮演人物的热情和情感,创作出活生生的、典型的形象。”各类艺术的功能是相通的,钢琴演奏同演员表演的性质是一样的,我们的材料从“作者”和“导演”那里获得,当我获得“材料”之后再通过自己的知识素养与情感涵养来对“材料”作进一步的加工,进而和它融为一体,从而创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这个过程就是艺术构思。同样的,钢琴演奏者在首先接触到一个音乐作品时,进行深刻的艺术构思对提高演奏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理解与分析作品,深入地把握作品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加以自己的切身体会,与作者达成心灵上的某种契合,在脑海里展现一幅画面,那么在演奏的过程中就如同行云流水一般顺畅、自然且富于情感。但是,这一艺术构思是相当考验钢琴演奏者的个人阅历与涵养的,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成的,需要钢琴演奏者有一颗热爱生活、发现生活的眼睛和一颗充满爱的清澈的心灵。

(二)音乐形象的想象。费尔巴哈说:“音乐家也是雕塑家,只不过他使他的形象沉浸于空气的流动着的元素之中……”雕塑家的想象是赋予在雕塑作品上面的,人们可以清晰而感,而音乐家的想象是无形的,它存在于脑海之中,流动沉浸于空气中,并通过声音表现出来,它不是真切可感的,要靠听众的内心感受来达到与演奏者情感上的契合,进而产生共鸣。在聆听钢琴曲的时候,脑海中好像就会有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它紧紧地抓住人们的心弦,让人们的想象随着钢琴曲的变化而变化,不得不说,这是一首富于深度想象力的钢琴曲。

(三)呼吸。在钢琴演奏中,离开了呼吸的配合,那么这种表演是没有生命力可言的。我们在聆听钢琴演奏时行云流水般的连贯性离不开钢琴演奏者呼吸与手指触键的配合,气息的平稳与否会对钢琴演奏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钢琴演奏中的内心歌唱

(一)连贯性。聆听发现,伟大的歌唱家们的音乐都很连贯、很有线条感,即使在很慢或者是断奏的情况下,我们依然觉得音乐可触可感,仿佛就在耳朵边。形成歌唱般的音乐线条主要是通过声音的持续和演奏者手指的移动来实现的,演奏中手指要有巧妙地控制,控制得好,演奏就均匀得多。

(二)音色。钢琴演奏最不容忽视的就是它的音色,钢琴的音色即钢琴所发声音之色彩。钢琴的音源自琴弦听觉感知的声音,来自音板,使用同一琴弦也会产生不同的音色。钢琴演奏和歌唱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当人们在倾听音乐时,会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审美加进去,与演奏者产生情感和灵魂上的交流。所以说,当人们聆听钢琴演奏时是有内心独白和情感的。

朱长文《琴史》:“情发于中,声发于指”“古之传‘十操,‘九引之类,皆出于感愤之志”。古人在很早以前就对如何更好地弹琴有较高的造诣,情感产生于内心,声音来源于手指,内心的情感与手指的配合,歌唱性与技法的巧妙结合,才能产生出美妙的琴音。在钢琴演奏中,人声与钢琴的旋律结合在一起,真实地表现人类灵魂的颤动,展现最精彩感人的艺术表现力。所以理解与把握钢琴演奏中的歌唱性,达到精美的艺术感染力仍是当下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俄]鲍利斯·贝尔曼.钢琴大师教学笔记[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2.

[2]黄大岗.周广仁钢琴教学艺术[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

[3]刘丹霞.迪里拜尔歌唱艺术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8.

作者简介:

任旭东(1987-),男,汉族,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钢琴演奏。

猜你喜欢
歌唱性演奏钢琴
歌唱性是个好东西,但它到底是什么
论现代美学思潮影响下的钢琴演奏新趋向
歌唱性旋律的钢琴演奏技术探索
浅析歌唱性在音乐表演中的技巧与表现
钢琴教学中的作品分析
提升小提琴音准能力的重要性及方法探讨
略谈钢琴演奏艺术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