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民族体育文化视域下的乡村旅游优化研究

2016-10-18 06:22刘建新
运动 2016年13期
关键词:湘西居民民族

刘建新

(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基于区域民族体育文化视域下的乡村旅游优化研究

刘建新

(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基于区域民族体育文化视域下,对乡村旅游形象塑造进行分析,探寻出民族体育文化在乡村旅游优化中的作用,旨在为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民族体育文化;旅游形象塑造;旅游目的地形象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强烈地撞击了人们传统的价值观念,而民族体育文化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形态,其对民族体育旅游和特色文化活动开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充分挖掘民族体育文化在体育旅游领域的独特优势,找到民族传统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契合点,探寻民族体育文化在旅游形象塑造中的作用,对发展中国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湘西州民族体育旅游发展现状

湘西州自2008年成功举办土家族茅古斯文化节以来,让其走向了更加广阔的世界舞台,民族体育文化活动是一个起点,让湘西州这片海域有了更灿烂的光芒,之后开展的各项民族体育文化活动节让湘西州变得越来越夺目,吸引更多的旅游者为之而来。经过2008年茅古斯文化节的洗礼,湘西州具备了良好的硬件设施,拥有举办大型文化活动的经验和优势,有能力塑造良好的旅游目的地形象。从吉首国际鼓文化节开展至今,已经成为湘西州吸引游客最多、文化活动类别最为齐全的品牌民族体育文化活动。笔者通过文献搜索以及网络资源对湘西州2008年至今所开展文化活动进行梳理而得出湘西州民族体育文化活动一览表,见表1。

2 区域民族体育文化对乡村旅游优化分析

2.1优化因素体系

表1 湘西州民族体育文化活动一览表

表2 优化因素体系

本文将乡村旅游优化维度具体分为民族体育体验与城市现代化、民族体育文化氛围、环境清洁卫生、社会环境、政府形象这5个具体的优化维度,每一个优化维度的具体因子整理得出优化体系(表2)。其中,政府作为城市对外宣传、招商等事务的窗口,其代表了城市旅游目的地的理念以及发展的目标,因此属于理念识别方面。民族体育文化氛围等形象维度属于行为识别方面,这是因为良好的民族体育文化氛围能将旅游形象传播出去,展示乡村的民族气息。环境清洁卫生、政府形象、社会环境等维度则是视觉识别的方面,是旅游者最直观能感受到的外在表现。

2.2区域民族体育文化在乡村旅游优化中的地位

2.2.1区域民族体育文化营造了良好的乡村旅游氛围 民族体育文化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灵魂,是该地区得以长远发展的精神动力。少数民族地区通过举办民族体育文化活动节,对乡村休闲体育旅游氛围的营造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大型文化活动的举办给整个乡村乃至地区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湘西州承办各类民族体育文化活动节既与其世界旅游之都的旅游目的地形象相适应,而且将世界旅游文化的形象印在市民心目中,这无形地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旅游文化,让当地的居民都自觉地去热爱本土民族体育文化、观看体育文化活动节目、向旅游者去介绍文化活动节,积极地参与到文化活动之中去。

2.2.2区域民族体育文化完善了乡村旅游服务 高质量的旅游服务是一个优秀旅游地所必须具备的,但是休闲体育旅游服务则需要建立在民族体育文化之上。湘西州各类民族体育文化活动节,完善了湘西州的整体旅游服务质量,促进了湘西州现代化的建设。对于一个少数民族旅游地来说,成功地举办一次大型民族体育文化活动节最受益的一项就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投入就是为了能够成功地举办,所以不断地完善基础设施,让活动期间能够接待大量的旅游者的观看以及参与人员的食宿,同时,也能有效提升城市的旅游服务能力,使其服务能力不断地增强完善,并提高我们旅游服务人员的素质,从而提升乡村休闲体育旅游服务。

2.2.3区域民族体育文化改善了当地的社会环境 当地社会环境是旅游者对乡村感受最深的一个方面。湘西州通过大量的民族体育文化节改善了湘西地区的社会环境,并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整体素质。同时,当地居民人文素养的提高是在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当地居民参与大型文化活动举办过程能够与国际化接轨,能够促使当地居民了解到自身语言、素质、形象等方面的不足,当居民有着强烈的主人意识的时候,就会主动、积极地去学习、去提升自我文化素养。

2.2.4区域民族体育文化塑造了良好的政府形象与清洁的环境卫生 政府形象是旅游者对乡村旅游深层次的认知和了解。湘西州民族体育文化活动节的实施和开展,肯定离不开政府部门的管理,同时特色民族体育文化活动节的开展也塑造了湘西州良好的政府形象。乡村的环境卫生则通过一系列民族体育文化活动得到改善。拥有一个整洁的环境是吸引游客带动乡村旅游发展的源动力,

3 区域民族体育文化优化乡村旅游的策略与建议

3.1优化的社会根基:流传地域的旅游标识

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和民间传统体育都生成于民间社会,它们能够经历岁月的洗涤流传至今,正是靠着民间社会的旅游标识滋养和恩泽着。在民族体育文化节期间,大量的新闻媒体以及主办方都会针对活动进行大量的宣传工作,“信若山,怀若谷,气若桂,品若兰”的旅游标识则通过户外广告、电视广告、网络、新闻报纸等媒介宣传出去。民族体育文化能够让旅游者在欣赏文化活动的同时关注到湘西州的自然资源,体会到湘西州旅游目的地形象,湘西州民族体育文化与旅游目的地形象宣传口号、旅游形象标识相结合,实现多方面、多角度地对旅游者的思维形象进行营销,从而提升乡村休闲体育旅游产业。

3.2优化的逻辑起点:民族体育的社会历史价值

黑格尔的著作《逻辑学》中记载着逻辑起点的3项符合要素:(1)逻辑起点应是一个最简单、最抽象规定;(2)逻辑起点必须揭示逻辑对象的最本质规定;(3)逻辑起点与对象在历史上最初的东西相吻合。这3项符合要素贯穿区域民族体育的整个历史过程和形成背景。人类的任何行为都有一个逻辑起点,而区域民族传统体育的逻辑起点则是他的社会历史价值。

3.2.1统的民族体育项目和民族体育体验 丰富多样的民族体育项目为该地区开展民族体育旅游创造了先决条件,这一时代为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原生态的民族体育项目开发与品牌塑造也是塑造旅游目的地形象的一个分支,同时重视游客的自身体验,塑造独特的体育旅游文化,将品牌民族体育文化活动做的更精更具有民族特色。

3.2.2特有的民族文化氛围 举办大型民族体育文化节所产生的民族氛围是优化独特休闲体育旅游地的最佳方式。天然的地理优势、宜人的气候和民族特色突出,使其选择以民族体育为主的文化活动得以开展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促进了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

3.3优化的基本范畴:乡村居民文化素养和生态要素

民族体育文化旅游需要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一个民族、一个地区如果有一个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对其各方面的发展都是有益的,精神风貌上来了,文化修养也就上来了,这对提升民族体育文化旅游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同时,开展民族体育文化旅游,可以唤醒当地居民的公民意识,作为湘西州少数民族居民中的一员会不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同时,旅游也通过组织一系列的文明引导活动,提升居民的道德意识,政府则为了提升该地区民族体育文化旅游的发展,会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本市居民的文化素质,尤其是普通话会话能力。虽然特色的少数民族群体本身是一个很大的亮点,但是外来游客需要一种公共的语言进行交流。因此,政府也会开展一些传统文化、体育文化的培训,旨在加强举办地市民的精神文明建设。

优化的生态要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而自然环境是每一个大型民族体育文化节选择所考虑的必要条件之一。环境的质量除了当地政府的积极引导以外,同时还需要广大居民的认同感与自觉性。除了乡村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以外,当地居民的保持环境的能力以及自觉遵守保护环境的意识也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举办民族体育文化节所能够给旅游者带来的旅游形象。因此,乡村旅游的优化必不可少的是乡村的卫生、绿化,以及乡村居民对环境卫生的保持与维护都是我们行为优化的一部分。

3.4优化的角色定位:乡村居民为“主”,政府部门为“辅”

乡村旅游生成于民间社会,它的建设和发展则都来源于民间社会。当地居民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主体,在优化过程中也将发挥主体作用。在这个历史形态发展过程中,人民始终作为主要角色,因此,优化的角色定位以当地居民为“主”。乡村体育文化旅游,对于一个区域甚至政府来说都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和考验,主办乡村与政府的配合与协调是关键所在,同时民族体育文化也体现了游客对于乡村旅游地的期许。政府除了在民族体育文化旅游的策划中起重要作用,在整个乡村旅游开展期间,政府的参与与组织协调也同样关键。旅游能够推动乡村建设,改善贫困状况,同时也能促进交通、旅游、房地产等行业的发展,从而大大提升了旅游地的知名度。

[ 1 ] 黑格尔.考逻辑学: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6:54.

[ 2 ] 王红国,刘国华.旅游目的地形象内涵及形成机理[ J ].理论与实践,2010(2):98-100.

[ 3 ] 陈巧.基于CIS战略的荆州市旅游形象塑造研究[ J ].中国集体经济,2014(22):145-147.

G812

A

1674-151X(2016)07-121-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6.13.063

投稿日期:2016-05-23

刘建新(1993—),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湘西居民民族
石器时代的居民
从山东到湘西,跨越千里的精准“滴灌”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湘西 国画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与诸子湘西游
高台居民
湘西大剧院 艺华斋 日月坊装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