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皇帝的痴迷:天彭牡丹与瘦金体

2016-10-18 14:36黄小凡
看历史 2016年9期
关键词:王建彭州景山

黄小凡

牡丹花以其娇艳、富贵而成为中国传统名花之首。在北方, 最负盛名的是洛阳牡丹, 而在西部, 当数天彭( 彭州) 牡丹。每当春暖花开之时,前往彭州丹景山赏牡丹的人们络绎不绝,而历史上天彭牡丹与前蜀、后蜀国主以及宋徽宗之间大有渊源,得唐宋著名诗人歌咏。

川西平原的彭州水土肥美,花草茂盛,自古就是赏花的好去处。成都在历史上也曾种过牡丹,至少在杜甫的时代,丹景山上牡丹众多。传说杜甫去彭州看牡丹,遇到大雨, 败兴而归,写了一首《观天彭牡丹阻水》,这首诗没被收录到任何一部集子中。但是,杜甫确实写了一首丹景山牡丹的诗:

紫萼扶千蕊,黄须照万花。

忽疑行暮雨,何事入朝霞。

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

深知好颜色,莫作委泥沙。

这首《花底》写于杜甫流寓成都时,地点是彭州九陇县的丹景山。上元元年(公元760 年) 三月,杜甫在老友严武、高适等人的资助下,草堂落成。几经漂泊,终于暂得安宁的诗人应好友高适之邀,到彭州赏花。或许,杜甫看到的只是牡丹?那么在其后的几十年,丹景山的牡丹,就和唐朝一起衰落了,一直到蜀王王建,才重新进行了移栽。

在杜甫去世77 年后,王建出生在许州舞阳, 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舞阳市。舞阳离洛阳不算太远,所以,年少到处求功名的王建,很有可能到洛阳看过牡丹花,那种富贵之态想必让他难忘。但是,大唐已经进入暮年,天下大乱,想靠过去那种写诗当官,不太可能成功。王建于唐末加入忠武军,成为忠武八都的都将之一。因救护唐僖宗有功,成为神策军将领。后被排挤出朝,任利州刺史,此后不断发展势力,逐渐壮大。文德元年(888 年),王建投奔成都,为陈敬瑄所阻, 于是开始攻打西川。历经三年苦战,王建夺下西川, 被封为西川节度使。此后,王建接连击败黔南节度使王建肇、东川节度使顾彦晖、武定节度使拓拔思敬,占有两川、三峡,取得山南西道,被封为蜀王,成为当时最大的割据势力。

天复七年(907 年),唐朝灭亡,王建因不服后梁而自立为帝,国号蜀,史称“前蜀”。这位出身行伍的河南人,终于在四川当了皇帝。他虽然打仗出身,但是却也懂得尊重人才、知人善任,并不拘一格选用人才。王建开国,典章制度皆沿袭唐朝,并任用大批唐朝旧臣等,注重农桑, 兴修水利,扩张疆土,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 使前蜀国成为当时社会最稳定的富强之国。王建在位12 年,庙号高祖,谥号神武圣文孝德明惠皇帝,葬于永陵。

也许当了皇帝的王建,回忆起他最初的时光, 可能难忘年轻时曾欣赏的牡丹之美,于是他就派人赶到河南洛阳,那里经过连年战乱,已经不复当年,但牡丹还在盛开。彭州气候宜人,土地肥沃, 移植牡丹也不存在什么技术难题。宋代《茅亭客话》一书记载牡丹花:“西蜀,至李唐之后未有此花……。至伪蜀王氏,自京、洛及梁、洋间移植。” 京即唐朝京城长安( 今西安),洛即洛阳,梁指梁洲( 今陕西汉中),洋指洋州( 今陕南洋县)。此外, 还有许多牡丹品种系由藩方引进( 或贡献),被载种于御苑内。

到了后蜀,孟昶于御苑中特设牡丹园。当时出任彭州的官员多为孟昶皇亲或河北邢台老家的同乡,他们从御苑中获得牡丹花种引种到彭州, 从此彭州开始种植牡丹。宋代《古今杂记》载:“孟氏以牡丹名苑。于时彭门为辅郡,典州者多其戚里, 得之上苑,此彭门花之始也。”彭州丹景山的牡丹花,已声名鹊起,直追洛阳了。花蕊夫人《宫词》第五十八首中描述到:“牡丹移向苑中载,尽是藩方进入来。未到末春缘地暖,数般颜色一时开。” 由于成都较北方气候温和,故牡丹花不到春末便已开放,且是“数般颜色一时开”,把蜀宫御苑装点得分外妖饶。在苑中有座百尺高亭,亭外亦遍植牡丹。

王建喜欢牡丹,可能是犯了思乡病,而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位皇帝,对牡丹爱得要死,他就是宋徽宗赵佶。宋徽宗在位 18 年(1011-1119), 谋政无为。虽然不是位好皇帝,但他能写诗,并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体”,他热爱画花鸟,是古代少有的艺术天才与全才。被后世评为“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

有一天,宋徽宗看到了来自彭州的红牡丹, 叫“叠罗红”。这种牡丹原产丹景山,是徽宗时才开发出来的新品种,与“胜云红”同为贡品。有人将二花接于一干献上,宋徽宗很喜欢,褒赏献者,并作《咏天彭牡丹》诗并序:

牡丹,一本同干二花。其红深浅不同,名品实是两种也。一曰叠罗红,一曰胜云红,艳丽尊荣, 皆冠一时之妙。造化密移如此,褒赏之余,因成口占:

异品殊葩共翠柯,嫩红拂拂醉金荷。春罗几叠敷丹陛,云缕重萦浴绛河。玉鑑和鸣鸾凤舞, 宝枝连理锦成窠。东君造化胜前岁,吟绕清香故琢磨。

这就是著名的《咏天彭牡丹》,原作现陈列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此作华丽富贵,用笔洒脱, 线条粗细有致,笔势圆转流畅,书写时以手腕为轴心,少了点刚硬,多了些柔和,充分表现出了“瘦金书体”的婀娜之美,可能原先配有一幅双色牡丹图,作品参差错落,一气呵成,表现出了作者高度的艺术修养。

天彭牡丹,就这样和宋徽宗的瘦金体一起, 进入了中国艺术史。

到了南宋,彭州牡丹已享有盛誉。伟大的诗人陆游记述到:“天彭,号小西京,以其俗好植牡丹,有京、洛之遗风。”

陆游寓蜀多年,在离开蜀地的多年后,历经丧乱的他在最失意之时写下《天彭牡丹谱》,记下牡丹花株65 种,更如当年盛世游赏时一一点评优劣。陆游赞曰:“牡丹在中州,洛丹为第一; 在蜀,天彭为第一”。显然,牡丹让他能重温那如梦般的京洛繁华。在一首诗中,他写道:“常记彭州送牡丹,祥云径尺照金盘。岂知身老农桑野, 一朵妖红梦里看。”“祥云径尺照金盘”是写天彭牡丹的花开得非常大。他所写的可能是彭州丹景山独有的“金腰楼”,这是一种球花台阁型粉红牡丹,其花冠直径可达一尺,花瓣可达880 瓣, 是我国目前花瓣最多的牡丹之一。

彭州的牡丹,给这位一直不得志的诗人多少安慰。他提到彭州牡丹的还有《梦蜀》:“ 梦饮成都故事家,新妆执乐雁行斜。 琐肩郫县千筒酒, 照眼彭州百驮花。 醉帽倾欹歌未阙,罚觥潋滟笑方哗。 霜钟唤觉晨窗白,自怪无端一念差。” 《南窗睡起》:“梦中志却在天涯,一似当年锦里时。 狂倚宝筝歌白苎,醉移银烛写鸟丝。 酒来郫县香初压,花送彭州露尚滋。 起坐南窗成绝叹,玉楼乾鹊误归期。”

陆游对成都和牡丹的思念,已经有一点思乡的感觉。当然,真正被牡丹勾起思乡之情的是国画大师张大干,上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间他曾到过彭州观赏牡丹。1961 年旅居巴西时怀念家乡四川, 以天彭牡丹为题写下一首诗。1962 年他在日本观看牡丹时又想起天彭的牡丹。他的《故乡牡丹》中说:“不是长安不洛阳,天彭山是我家乡。 花开万萼春如海,无奈流人两鬓霜。”他的《大垣三宜亭赏矢桥红亭诗人园中牡丹》也写到:“绚如铺锦烂如霞,粉底徐黄浪自夸。 好共诗人订花谱,天彭花是故乡花。”

除了牡丹,彭州历史上还有各种花璀璨开放, 这让彭州走进了很多诗人的创作。王勃很喜爱穿梭于彭州的山水间,并多次诗赋彭州。《观内怀仙》是王勃在游玩葛仙山时,被秀美的风光所深深吸引后而创作:

玉架残书隐,金坛旧迹迷。

牵花寻紫涧,步叶下清溪。

琼浆犹类乳,石髓尚如泥。

自能成羽翼,何必仰云梯。

唐代诗人高适,56 岁时出任彭州刺史,在彭州期间,他和杜甫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多次邀请杜甫来彭州游玩。春节刚过,他就写诗给杜甫(人日寄杜拾遗):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天气还有点冷,只有梅花可以看。不过等到再等些日子,彭州漫山遍野就都是美丽的鲜花了。好基友杜甫在川的生活虽然不宽裕,但是自有一种闲适在诗里流露。杜甫确实经常到彭州去找高适喝酒,并一起欣赏那儿的春光花色。彭州无处不在的花海带给了两位诗人诸多对美的感悟。

猜你喜欢
王建彭州景山
牡丹绽放 曲韵彭州
——中国·彭州曲艺牡丹嘉年华
《守护》(组照)
Market Values
KALEIDOSCOPE
高中电化学电极反应式书写方法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