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传媒伦理中“新把关人”的角色失守

2016-10-18 18:10那林刘艳红
活力 2016年7期
关键词:传播

那林+刘艳红

[关键词]新把关人;角色失守;传播;职业伦理

卢因认为,在传统的传播过程中,新闻的传播模式是自下而上的,即由传播主体决定报道的内容,由记者收集相关事实,编辑将相关信息包装成一条新闻,发布给受众群体。①这种“把关人”的角色在进入新媒体时代后,由于传播者更加多元化,信息数量庞大,因此,作为传播环节中的重要一环,传统编辑的把关人角色进一步弱化,记者则在新闻事实的问择过程中,成为新闻传播活动中最有生气、最具主体性和能动性的新型“把关人”。一个突出事实的发现、挖掘和传播的多维度环节加大了新把关人与新闻相互之间的紧密连接,从学科认知意义出发,研究者认为,记者借助新闻的客观存在而得以生存。二者突出具有可操作的同一性,这种研究的注入促成了传播自身对新闻与记者统一性要求的二元逻辑性。造成了新把关人(记者)一定程度上的角色失守。

学界一般认定,鉴于新闻界的启蒙功能,外界批评者与内部领导者坚决要求新闻界严于律己,具体而微到新闻采访、制作与新闻文本客观上必须与新把关人(记者)伦理思维立场密切相关。也就是说新把关人于新闻传播中必须坚持于真相搭系并能够由此形成强大的群体性共识。并能够被检验且与人们概念中的真实、准确和重要的书写(包括图像和声音)内容必须保持统一。②这种新闻学理立场的确立是新闻传播及新把关人新闻价值观念必须共同遵守的客观体现。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异性分化,诸多媒介商业化特征日趋明显,新闻记者的职业角色有了新的可操作空间,这种灵活性给予了新把关人更为强大的启示能力与作用。然而,随着媒介权利客观性的扩张,新把关人(记者)与社会阶层多样的楔入性使得其活动范围的不断结合,部分把关人自身的角色地位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差,新把关人的职业行为与复杂的多样性社会现实出现深层系列的撕裂因素,这种疼痛感的构成特征集中表现为新把关人(记者)的角色错位和伦理失衡,导致了社会各层级公众对新闻媒体与新把关人(记者)的信任危机,真正成为削弱新闻媒体发挥社会功能的客观性质素。

有鉴于网络时代人类信息传播的方式与内容发生巨大变化,公众的话语权得到空前解放,网民信息获得的途径与自由权利明显提高,因此,新把关人(记者)强大的新闻敏感与新闻价值感知立场的存在就显得尤为重要,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同样面临信息海量的筛选,由此,一种调查研究的职业身份,就进一步要求新把关人(记者)直面新闻现象的把关行为能力的提高,作为社会主题精神价值的启示者与承担者,在内容把关功能发生转移的同时,尤其必须注意信息管理功能的加大,所谓新闻传播的双向功能的异质化特征,更加突出了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界限分割性的削弱。实际上也成为受众对新把关人(记者)的角色期待,以及受众从多种客观维度给予新闻传播者的角色定位。这一期待与定位,源自各种不同新闻构成制度、立场各异的价值取向以及受众对新闻媒介与新把关人(记者)的认知多层次差别。一方面,新把关人(记者)的角色特征决定了新闻传播过程的各项活跃性因素。另一方面则由于传播主体多元化、信息传播的自由度增强、网络时代部分网民具有相当可能参与不同类型的传播,因此,研究者认为,新把关人(记者)在进行各种新闻信息的传播时,在把握自身所具媒体把关人特色的同时,必须兼顾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各自特性,也就是说,要加大二者的互融,打破藩篱,注意到网络媒体既是大众传播平台又是人际交流平台的特点,以此完成新传统媒体的经营模式更新与生存空间的拓展。

应该指出,当前商业性网络媒体相对独立新闻报道以及其他限制弱势地位,新把关人(记者)必须具备强大的微观把关能力,在注重与主流权力话语保持相对一致的基础上,无论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同时必须兼顾对新闻事件传播的标准和尺度具有宽泛性特征,以及对于规范化新闻用语在新网络媒体中的使用标准。应该指出,新把关人(记者)是“监督权力的镜鉴”。记者通过大量的社会决策与社会现实的公开报道,能够使主流权力话语的行政行为时刻处于阳光之下,从而使社会受众实现部分审查、评估权力机关与权力人士,以得到行使自己社会行为责任人的客观权利。这一启蒙功能的实现,从新闻传统考察,属于新闻传媒文化传承立场的显现,作为新把关人(记者)也同时成为当下社会主流文化的传播者与保存者。因此,受众群体对新把关人(记者)固定的角色期待以及角色扮演的优劣,关注度极强。然而,在现在经常被人们称作“传媒时代”的今天,却有越来越多的新闻人,正从原来被人仰视的光环中,走进了泥潭,出现了新把关人(记者)的角色失守,根源在于这种个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目的,违背了新闻人的文化传统与新闻伦理立场,

新把关人(记者)必须恪守新闻伦理、坚持树立优质的社会公众形象,在与主流权力话语相一致的前提下,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关键在于坚持新把关人(记者)把关权利的滥用,避免造成信息传播阻塞,提高主流民意与政府及媒体主管部门的衔接度,不以牺牲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优势和发展为代价,坚持新闻信息作品的质量,满足受众群体对新闻信息的扩大性需求。研究者认为,新把关人的社会角色的确立并不只是这一群体社会身份的标志,它是由行为人多种社会规定性的根据构成,新把关人(记者)具有怎样的社会角色就会有怎样的社会规定性,如果社会角色相异,社会规定性也自然相异。新把关人在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重大的社会作用。而新把关人的角色的准确界定并调整角色定位,在当前无疑是最为重要的。

注释:

①库尔特·卢因.群体生活的渠道[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2002。

②菲利普·帕特森.媒介伦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6。

参考文献:

[1]周劭林.记者角色——周劭林新闻作品 集[M].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传播
网络谣言的产生、传播与对策
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策略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湖湘文化的传播效果评价研究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