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大众表达 讲好航保故事——航保新闻写作技巧浅析

2016-10-19 16:55谢薇南海航海保障中心
珠江水运 2016年19期
关键词:新闻人物灯塔细节

◎ 谢薇 南海航海保障中心

运用大众表达 讲好航保故事——航保新闻写作技巧浅析

◎ 谢薇 南海航海保障中心

2011年以来,中央新闻单位的“走转改”之后,各大媒体的新闻主角都成为普通的老百姓,而“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的要求,也使得故事化的新闻表述受到追捧。本文就结合航海保障工作实际,对如何在航保新闻写作中,运用大众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来讲好航保故事,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新闻写作 技巧 航保

南海航海保障中心于2012年正式组建,负责粤琼桂三省海域的航标、测绘、通信管理。中心成立之初,就十分重视新闻宣传工作,南海的舆论热点地位,也要求南海航保必须进一步加强新闻宣传,强化舆论引导,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的理论自信和宣传自觉。航保新闻写作是加强新闻宣传工作的基础和关键,而航海保障是专业型、技术型的单位,如何把专业生涩的航保新闻写得能为广大受众所喜闻乐见,找到行业宣传和受众兴趣之间的契合点,是各级航保单位必须重点关注的。

2011年以来,中央新闻单位的“走转改”之后,各大媒体的新闻主角都成为普通的老百姓,而“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的要求,也使得故事化的新闻表述受到追捧。下面,笔者就结合航海保障工作实际,对如何在航保新闻写作中,运用大众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来讲好航保故事,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1.选取独特新颖的叙事视角

互联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对于传统媒体的冲击影响十分明显,行业的新闻宣传工作也必须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在新闻采写中,要更加注重选取新颖独特的视角,来讲述航保故事,吸引受众关注。过去的新闻写作,只强调客观的平铺直叙,不注重新闻报道视角的选取和表达方式的选择,会使得新闻传播效果大打折扣。

如何把我们身边有价值的新闻事件或者人物,写得鲜活、生动,富有感染力和影响力,在专业性较强的行业新闻写作中,要使表达方式呈现出“群众形式、群众内容、群众效果”,第一步选取独特新颖的新闻视角十分重要。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发达的新时代背景下,广大受众面对的是一个海量数据和信息的“海洋”,受众对于信息的选择,也从之前的被动接受,改为多元化个性化的自主选择,因此对新闻写作的叙事角度和视角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以往的新闻采写中,我们都是以旁观者的角度,客观平淡地去接触和面对采访对象,这样就使得写作的人和报道的人难以置于同一个平面和空间,缺乏真情实感的投入,没有人情味,自然新闻传播效果较弱。只有深入到航海保障工作的一线,与采访对象共同参与到新闻事件当中,实现“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角色转换,与采访对象同吃、同住、同工作。只有具有了亲身经历,在新闻写作当中,才能拥有平视化和更为深入的视角选择,才能发现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中最值得关注的闪光点在何处,这样也有利于增强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

2.深挖现象背后的故事根源

作为行业新闻宣传工作者,很多时候容易走进一个误区,就是自以为对需要报道的某些人和事十分熟悉,因此也就忽略了去进一步深挖人物和事件背后的故事根源,而仅仅停留在对于现象本身的描述上。

在航保新闻的写作中,要能够下到一线,沉到基层,深入了解基层最真实的新闻故事和最鲜活的新闻人物,采访第一手的新闻素材,进一步提升新闻写作的深度和广度。能够了解现象背后,具有价值的故事根源是深化新闻写作的重点所在,也是升华新闻报道主题的关键所在。

在航保新闻写作中,要注重用历史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善于选取广阔的视野来进一步深挖故事背后新闻素材。在采访新闻事件或者人物时,要亲身参与到新闻事件发生的情境当中,与新闻人物一起感受他所面临的酸甜苦辣,只有亲身经历,才能让我们真正产生真情实感,在写作中,才能将故事真实而细致的呈现,才能改变过去“说教式”的写作方式,让受众在阅读新闻的时候能够有参与互动和亲身体验的感觉,才能在航保新闻中,真正实现大众表达。

中心自2014年启动的“文化寻根”活动,就是抽调文化骨干,走访辖区每一座灯塔,感受灯塔的雄伟壮丽的同时,站在灯塔上亲身体验为万千船舶引路导航的作用所在。在走访中,还要与灯塔值守人员同工作、同劳动,体验守塔生活,感受灯塔巡检维护的艰辛和不易;采访灯塔值守员和退休老职工,了解在过去行船不便,手段不多,技术不高的情况下,是如何保障灯塔的持续发光,通过聊天、访谈,去体会从他们的视角里,灯塔以及守塔工作是一种怎样的认知。经过深入细致的走访,才能采写出真实的灯塔故事,才能从小小的灯塔纪事中,反映在大时代大背景下的平凡工作中的不平凡,使航保新闻作品做到内容小、主题大,在突出其新闻性的同时,主题得到了升华,而这样呈现的新闻报道也就更加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3.描绘个性鲜明的真实细节

新闻写作不同于文学创作,要极力摒弃的就是虚构的情节。而新闻要如何能够打动人,达到能够引起受众共鸣,抓住受众关注的目的,这就要求在新闻采写中,能够做到深挖细采,要把事实的关键要素、主要矛盾和发展趋势等等了解得清楚透彻,只有这样,才能在写作中,时刻把握事实的准绳和依据。

撰写具有感染力的新闻作品,需要在细节描写上下功夫。也只有丰富了新闻报道的细节描写,才能使报道的人和事能够立得住,传得开,影响深。如何把握新闻写作的细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能够有效抓取典型人物代表性动作细节。对于新闻人物的写作,要让受众能够清晰记住,就必须能够生动地描绘出这个人物具有代表性的动作细节,以此来反映人物特点,甚至通过动作细节来标注人物标签。例如,对于船员的最为有特色的动作细节,就是船舶靠岸时撇缆绳的动作,在对于船员的描写中,若能抓住其具有特色的撇缆绳的动作细节,则这个人物呈现在人们面前就觉有一定的立体感和丰满度。其次,突出对新闻人物的外貌特点的细节描写。航标、测绘和通信都是行业特色鲜明的人物群体,在描写典型人物中,尤其要突出其外貌特色来写,以给人深刻印象。例如在描写常年在三沙水域作业的航标人员,突出一个“黑”字,则能够使得与其他人员进行区分,再将其为什么“黑”进行阐述,这样就能立体展现三沙水域的工作特点。第三,要善于捕捉典型人物的言谈细节,在描写一个人物性格时,通过捕捉他的言谈举止,很容易体现这个人物的个性。例如在描写航标妹子何明爱在永兴岛上风风火火的性格时,通过他和港务部门交谈时的话语,通过她对港池环境的分析,就能够体现她的事业感、责任心以及精湛的航标专业技能,比大段地评论她如何敬业、如何专业要更为直接和深入,同时,也能显著增加报道的情趣,从而进一步增强新闻报道思想深度,让人一下子能够从她的工作情境,联想到奋战在广袤南海的这样一支航保队伍的群生像。

4.展示典型人物的真情实感

新闻作品要能够真正走入受众心中,必须能够在情感上与受众产生共鸣,就是能够在新闻作品中,呈现人最为朴素的情感交流。这种情感不仅是指新闻事件或者新闻人物对于事业、对于工作的情感,更多的应该是写作者将自身代入到新闻情境中,与采访者和新闻人物的情感或新闻故事中产生的情感,这种情感的感染力才能对受众产生影响。

如何才能更为丰满地展示典型人物的真情实感,对于航保新闻的采写而言,写作者应首先对航保事业充满感情,只有对事业充满感情,对工作充满热爱,才能用有情的眼光和角度去看待所要采写报道的人和事。其次,在采写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中,要能够置身其中,用心去感受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他们所经历的事件,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体会他们的真情实感,先让自己产生共鸣,才能在写作中融入真情实感,呈现的新闻作品才能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

但是,在航保新闻写作中,对于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的情感再现,要注重情感代入“度”的把握,不能人为地夸大情感,也不能将不真实的情感强加在人物或者事件当中。新闻素来以真实作为生命,因此,在航保新闻的采写报道中,一定要注重深挖真实人物的真情实感,抓住平凡人身上的不平凡事,抓住先进人物身上的平凡情感,这样才能使在写作中真实反映和释放情感,做到以其真实、典型情节感动受众,真正让受众在阅读新闻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作品本身反映的真情实感。

猜你喜欢
新闻人物灯塔细节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引航的灯塔,始终在线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细节取胜
本期新闻人物
本期新闻人物
本期新闻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