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建设:进展、问题与对策

2016-10-20 08:42王颂吉白永秀
贵州社会科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中亚国家西亚中亚

王颂吉 白永秀

(西北大学,陕西 西安 710127)



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建设:进展、问题与对策

王颂吉白永秀

(西北大学,陕西西安710127)

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东起中国,经中亚向西到阿拉伯半岛,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提出以来,中国与中亚、西亚国家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进展,有力地推进了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建设进程。但受该区域地缘关系复杂、安全形势严峻、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等因素的影响,中国、中亚、西亚相关国家之间开展经济合作的难度很大,建设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将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今后应在构建合作机制、辨识与防范风险、提升产业合作水平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合作建设

一、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建设的现实基础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指出,共同打造中国-中亚-西亚国际经济合作走廊。[1]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东起中国,向西经中亚至阿拉伯半岛,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7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乌法会见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时指出:中方将“同乌方一道做好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有关工作”;[2]2015年9月2日,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塔姆巴耶夫时指出:中方愿“同吉方携手共建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3]由此可见,共建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已在相关国家形成共识。

中亚地区包括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5个国家,地域面积400.29万平方公里,2014年总人口6758万人,GDP规模为0.34万亿美元;西亚地区包括土耳其、以色列、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阿富汗、塞浦路斯、黎巴嫩、叙利亚、约旦、巴勒斯坦、阿曼、也门、科威特、巴林、卡塔尔、阿联酋等17个国家,地域面积698.57万平方公里,2014年总人口3.43亿人,GDP规模为3.61万亿美元*资料来源:人口和GDP原始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数据库;国土面积原始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2009年世界发展报告《重塑世界经济地理》附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32-334页),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国土面积是1947年联合国决议中所规定的面积。。中国、中亚、西亚拥有占世界18.13%的GDP、占世界13.82%的地域空间和近18亿人口的大市场,通过加强经济合作,有助于推动相关国家实现共同发展繁荣,对于地区乃至世界经济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建设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就是要通过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格局,进而把中国-中亚-西亚打造为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中国、中亚、西亚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中国是古丝绸之路的起始国,中亚、西亚则是古丝绸之路的枢纽和重要区间,中国同中亚、西亚国家因丝绸之路而相知相交,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天然合作伙伴。从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合作情况来看,近年来中国把中亚作为外交优先方向,通过双边和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在经贸往来、能源合作、交通建设、打击“三股势力”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以能源为中心的经贸往来方兴未艾,目前已与哈萨克斯坦建立起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建立起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国成为中亚各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国之一;从中国与西亚国家的合作情况来看,中国与西亚国家已经建立起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战略合作关系,2004-2013年中国同阿拉伯国家的贸易额从255亿美元跃升至2389亿美元,从阿拉伯国家进口原油从4058万吨增至1.33亿吨,每年双方人员往来超过83万人次*数据来源于《建设现代丝绸之路促进中阿共同发展——写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召开之际》,《人民日报》2014年6月5日,第3版。。在此背景下,中国、中亚、西亚国家共建经济走廊,对于相关国家进一步加深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的建设进展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提出以来,中国与中亚、西亚国家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领域都取得了积极进展,具体如下:

(一)“政策沟通”进展情况

加强政策沟通有助于推动相关国家发展战略的协调对接,共同营造良好的合作环境,为国际间大型合作项目提供政策支持,因而是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保障。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提出以来,中国与中亚、西亚国家之间高层互访频繁,合作机制日益顺畅,推进了丝绸之路经济带顶层设计方案及政策的协调对接。

从中国与中亚国家的政策沟通来看,依托常态化的高层互访和政府间合作机制,中国积极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同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等发展战略之间的全面对接,同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签署了与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关的双边合作协议,这为中国同中亚国家加强务实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政策条件。

从中国与西亚国家的政策沟通来看,2014年6月5日,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在会议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倡导构建中阿“1+2+3”合作格局,即以能源合作为主轴,以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两翼,以核能、航天卫星、新能源三大高新领域为新的突破口,[4]全面加强中国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合作,这为中阿关系发展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此外,2013年以来中国同西亚国家高层互访频繁,加强了中国同西亚国家之间的政策协调。

(二)“设施联通”进展情况

健全的基础设施有助于实现生产要素跨区域优化配置,对于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横跨整个亚洲大陆,在如此广袤的地域范围内,基础设施网络承担着连接经济走廊沿线国家的纽带作用。通过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有助于促进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的经济发展。

1.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合作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建设而言,能源合作显得尤为重要。中亚、西亚均有丰富的能源储备,中国则有广阔且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空间,加强中国-中亚-西亚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将能源富集区域与能源需求市场紧密相连,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从中国与中亚之间的油气管道建设来看,中国同哈萨克斯坦之间的原油管道自2004年9月开工建设,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分别于2006年和2009年全线通油,截至2014年年初已向中国累计输送原油突破6000万吨。继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A、B、C线之后,2014年9月13日,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开工建设。D线天然气管道是习近平主席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之后,中国在中亚地区实施的第一个重大战略投资项目,同时也是中国同中亚国家加强能源合作的重大工程。[5]表1列出了中国-中亚之间的四条天然气管道,这四条天然气管道年输气总能力高达850亿立方米,接近2013年中国国内天然气生产总量*数据来源于《中国与中亚油气管道合作进入3.0时代》,《中国石油报》2014年10月10日。,可以满足中国超过20%的天然气消费需求*数据来源于张翼:《连接中国与中亚能源合作的大动脉——中亚天然气管道为丝路经济带建设注入新动力》,《光明日报》2015年3月21日,第4版。,这不仅有助于保障中国能源安全,而且对于中亚国家发展能源工业、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推动能源出口多元化具有积极意义。

表1 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建设情况

资料来源:笔者依据公开资料整理。

此外,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的电力基础设施合作也日益密切。2014年9月13日,习近平主席和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共同出席了中塔两国重大合作项目——杜尚别2号热电厂一期工程竣工和二期工程开工仪式,杜尚别2号热电厂对于改善居民用电条件具有积极意义。新疆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参与中亚电网建设,为纵贯吉尔吉斯斯坦南北的500千伏输电线路、塔吉克斯坦电网220-500千伏高压输变电线路贡献了力量。[6]今后,中国还将同中亚合作开展跨境电力与输电通道建设,助力中亚国家开展电网升级改造。

2.交通及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同中亚国家之间共同享有长达3300公里的边界线,交通基础设施合作空间广阔。2014年9月,上海合作组织杜尚别峰会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间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协定》,对于中国同中亚国家之间实现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生了积极影响。2013年以来,中国西部至欧洲西部公路、中塔公路等项目加快推进。2014年5月19日,江苏连云港中哈国际物流基地正式启用,该基地成为中亚国家过境运输、仓储物流、参与国际贸易的重要平台。[7]此外,“渝新欧”、“汉新欧”、“郑新欧”、“长安号”、“义新欧”等国际货运班列陆续开通运营,密切了中国同中亚之间的交通联系。

从中国与西亚国家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来看,中国在2010年提出了“中东走廊”铁路运输计划,即从中国出发的铁路在途径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之后,在伊朗境内分成两条路线,一条前往波斯湾,另一条延伸至土耳其和欧洲方向。2013年11月11日,伊朗总统鲁哈尼表示,伊朗已同中国和俄罗斯达成协议,合作开发铁路运输线路,[8]这对于密切中国同中亚、西亚之间的交通联系具有重要意义。

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国同中亚、西亚之间的通信干线网络建设加快推进,华为公司与哈萨克斯坦电信公司合作建设覆盖哈全境的4G通信网络项目,[6]中哈俄、中吉、中塔跨境光缆项目加快实施,联通中国、中亚、西亚的“信息丝绸之路”日渐成形。

(三)“贸易畅通”进展情况

贸易畅通是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建设的重点内容。相关研究认为,贸易投资便利化是由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转变的过程,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对贸易投资领域的必然要求。[9]通过合作解决贸易投资便利化问题,有助于消除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相关国家的投资和贸易壁垒,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提升中国同中亚、西亚国家的贸易投资合作水平。

在中国同中亚国家的贸易往来方面,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深入推进,市场开放程度和贸易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新建了一批物流合作基地、农产品快速通关通道和边境口岸,中哈边境的霍尔果斯国际贸易中心发展成为中国同中亚国家贸易往来的重要枢纽。中国同中亚国家以能源为中心的经贸往来方兴未艾,2014年双边贸易总额达到450亿美元*数据来源于吴梦萦:《奏响中国与中亚合作新乐章》,《经济日报》2015年6月16日。,较之20世纪90年代初增长了100多倍,中国已成为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塔吉克斯坦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与此同时,中国同中亚国家的投资合作水平显著提升。2013年以来,中哈达成了合同总额数百亿美元的产能合作协议,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优势产能合作探索出了一种新模式;中乌合作建设的鹏盛工业园健康发展,现已成为复合型生产基地;中国-塔吉克斯坦矿业冶炼工业园启动建设;中国援建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热电厂现代化改造项目稳步推进;中国与土库曼斯坦互为最大的天然气合作伙伴。[7]通过图1可以看出,2005年以来中国对中亚国家的投资额不断增加,直接投资存量从2005年的32527万美元增至2013年的889297万美元,增加了26倍多,中国已成为中亚国家最主要的投资来源国之一。

图1 2005-2013年中国对中亚5国的直接投资存量情况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201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年版,第46-47页。

从中国与西亚国家的贸易投资合作来看,石油贸易是双边贸易的主体,但近年来其他领域的贸易投资合作也日渐增多。例如,在新材料领域,沙特基础工业公司与中国机构展开科研合作,并将合作成果向市场化方向转化;在信息通讯领域,2014年华为与沙特劳工部下属培训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积极开展项目合作与联合创新。[10]中国与西亚国家之间加快协商推进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自由贸易区谈判,这将对双边贸易投资合作产生积极影响。通过图2可以看出,中国对西亚国家的直接投资存量从2005年的81761万美元增至2013年的886721万美元,增加了近10倍。在2014年6月举行的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上,习近平主席提出未来10年争取把中阿贸易额由2013年的2400亿美元增至6000亿美元,把中国对阿非金融类投资存量从2013年的100亿美元增至600亿美元以上*数据来源于《习近平出席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6月6日,第1版。,描绘了中国同西亚国家贸易投资合作的广阔前景。

图2 2005-2013年中国对西亚国家的直接投资存量情况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201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年版,第46-47页。

(四)“资金融通”进展情况

“资金融通”是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支撑,通过相关国家央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之间的互利合作,扩大双边本币在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规模,引导各类资金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项目建设,有助于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提出两年多来,中国与中亚、西亚国家积极为银行间合作提供便利条件,推动双边本币互换和贸易本币结算,人民币国际化水平日益提升。

中亚、西亚国家积极参与筹建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截至2015年3月31日,共有57个国家申请成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创始成员国,其中包括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西亚的伊朗、以色列、约旦、科威特、阿曼、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土耳其、阿联酋等国家,这为中国同中亚、西亚国家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框架内加强金融合作提供了条件。

中国拥有4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西亚阿拉伯国家则拥有近2万亿美元主权财富基金*数据来源于《建设现代丝绸之路促进中阿共同发展——写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召开之际》,《人民日报》2014年6月5日,第3版。,双方在依托主权财富基金开展联合投资方面具备良好条件。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提出以来,中国同阿联酋围绕成立联合投资基金开展合作,用以支持清洁能源发展。2015年1月,中国-阿联酋共同投资基金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备案,[11]并且中阿双方已签署初步合作协议,这对中国同西亚国家在主权财富基金领域的合作提供了示范。此外,中国还积极推动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上海合作组织银行联合体的业务范围也不断拓展,这加强了中国同中亚国家的金融合作。

(五)“民心相通”进展情况

“民心相通”是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建设的社会根基,只有广泛开展人文交流活动,才能为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建设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2012年,上海合作组织睦邻友好合作委员会成立了中国-中亚合作论坛,这一论坛目前已成为中国与中亚国家传承友谊、增进了解、加强合作的重要平台。[13]继2012年5月首届中国-中亚合作论坛在浙江桐乡举行之后,第二届论坛于2014年10月在浙江义乌举行,第三届论坛于2015年6月在山东日照举行,促进了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友好往来与务实合作。2014年7月6日,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中亚合作对话会在兰州举行,与会嘉宾围绕人文交流进行了充分对话,探讨了“民心相通”具体形式及其路径,就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达成广泛共识。[13]此外,中国同中亚国家围绕文化交流、学术往来、青年交往等方面还开展了诸多活动,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

2014年和2015年是中阿友好年,中国与西亚国家共同举办了一系列友好交流活动。2014年9月10日,第三届阿拉伯艺术节开幕式暨中阿友好年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开展了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交流展示。习近平主席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上指出,今后3年中国将为阿拉伯国家再培训6000名各类人才,同阿方分享发展、减贫等方面经验,交流中方的先进适用技术;未来10年将组织10000名中阿艺术家互访交流,推动并支持200家中阿文化机构开展对口合作,邀请并支持500名阿拉伯文化艺术人才来华研修,[4]这将有力促进中国同西亚国家的“民心相通”。

三、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建设的困难与问题

1.涉及国家众多,地缘关系复杂。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涉及中亚5个国家、西亚17个国家,中亚和西亚国家存在错综复杂的地缘矛盾,在区域合作问题上难以协调一致。其中,中亚5国中哈萨克斯坦的国土面积和经济规模最大,而乌兹别克斯坦的人口规模和工业化实力则相对占优,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长期存在地区主导者之争;受历史问题影响,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家之间存在边界纠纷,近年来多次发生边界冲突,5国围绕水资源分配也难以协调一致,[14]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区域合作的推进。相对于中亚而言,西亚国家之间的地缘关系则更为复杂,围绕宗教、民族、边界、资源等问题而引发的流血冲突和大规模战争此起彼伏,[15]这严重阻碍了西亚国家之间的区域合作。因此,中国如何有效协调中亚、西亚内部的地缘关系,是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乃至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2.“三股势力”活动猖獗,投资风险大。中亚和西亚国家都是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国际恐怖势力的重灾区,尤其是西亚国家深受困扰,这加大了相关国家的投资风险,不利于国际间合作项目的推进。例如,近年来“伊斯兰国”(ISIS)组织的兴起及其残暴行径引发了全世界的关注,“伊斯兰国”的前身是“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AQI),2010年之后更名为“伊拉克伊斯兰国”。2013年4月9日,该组织头目巴格达迪宣布“伊拉克伊斯兰国”与叙利亚极端组织“解放阵线”合并为“伊拉克和叙利亚伊斯兰国”(ISIS),此后攻占伊拉克北部大片领土并建立了“实体化国家”。“伊斯兰国”屡屡对所谓“异教徒”和俘虏采取集体杀戮、活埋、斩首等血腥措施,进一步激化了逊尼派与什叶派穆斯林、阿拉伯民族与库尔德民族以及西亚相关国家之间的矛盾,“伊斯兰国”组织已成为继“基地”组织之后的全球恐怖主义中心,[16]严重冲击着西亚地区的政治版图、社会秩序和经济安全。在此背景下,西亚相关国家的投资风险加大,不利于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建设的推进。

3.各国发展差距大,合作水平较低。受资源富集程度、经济发展阶段等因素的影响,中国、中亚、西亚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距。在中亚5国中,2014年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人均GDP在1万美元左右,乌兹别克斯坦为2036美元,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则仅高于1000美元(见表2),内部发展存在很大差距。在西亚17个国家中,以色列科学技术和现代产业发达,经济发展水平最高,2014年人均GDP超过3.7万美元;除以色列之外,西亚国家分为产油国和非产油国,产油国卡塔尔的人均GDP高达9万美元以上,科威特、阿联酋、沙特阿拉伯等国家的人均GDP也非常高,而非产油国也门、阿富汗等国家的人均GDP则相对较低。中亚、西亚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一些国家经济总量较小、经济结构单一、地理位置较为封闭,[17]这就妨碍了它们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往来,不利于该区域经济合作水平的提升。

表2 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相关国家2014年发展情况

资料来源:人口和GDP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数据库;国土面积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2009年世界发展报告《重塑世界经济地理》附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32-334页),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国土面积是1947年联合国决议中所规定的面积。

四、推进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建设的对策

中亚和西亚国家是中国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天然合作伙伴,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提出以来,中国与中亚、西亚国家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进展,有力地推进了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建设进程。但受该区域地缘关系复杂、安全形势严峻、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等因素的影响,中国、中亚、西亚经济合作的难度很大,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建设将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笔者认为,今后在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建设过程中,中国应充分发挥世界大国的建设性作用,全力协调中亚、西亚相关国家的内部矛盾,在中国、中亚、西亚国家之间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合作,努力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格局,最终把中国-中亚-西亚打造为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为加快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建设进程,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构建有效的合作机制。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涉及三大区域、二十多个国家,各国在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社会制度、发展水平等方面具有明显差异,要深化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的经贸合作,必须充分借助现有的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构建有效的合作平台,协调推进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合作项目的顺利实施。具体而言,可从以下三方面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机制:一是构建有效的双边合作机制。目前,中国已同中亚国家建立起各层次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且同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建立了政府间合作委员会。依托业已建立的紧密的双边合作关系,有助于协调推进合作项目的实施。二是完善上海合作组织、中阿合作论坛等多边合作机制。通过进一步发挥上海合作组织、中阿合作论坛等机制的作用,探讨构建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建设委员会,可以协调推进经济走廊建设。三是搭建国际间合作平台。在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建设过程中,可以依托欧亚经济论坛、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阿拉伯博览会、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等平台,广泛开展贸易、投资等交流活动,并且可以合作建立中国-中亚-西亚国际高峰论坛,充分发挥国际间合作平台在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2.注重辨识与防范风险。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地缘关系复杂、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形势异常严峻,必须科学识别经济走廊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经济风险、政治风险和社会风险,并制定行之有效的预警机制和响应方案。[18]其中,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建设中的经济风险主要是指相关国家经济运行的脆弱性和经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政治风险主要反映一国政权的稳定性、腐败情况以及政府管理的有效性;社会风险主要反映一国的社会冲突、法律健全水平和种族宗教矛盾。要保障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建设的顺利实施,必须建立风险评估、预警和响应机制。在风险未发生时,对经济走廊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进行评估;在风险发生之前,对即将出现的风险进行预警;在风险发生之后,通过响应机制来管控风险,有效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通过识别和防范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实施中的各类风险,有助于支撑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顺利推进。

3.提升产业合作水平。产业是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建设的载体,经济走廊具备良好的合作基础、广阔的市场空间和互补性较强的产业体系,这为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相关国家加强产业分工合作创造了良好条件。但与此同时,除了中国、以色列等少数国家产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之外,中亚、西亚大多数国家尚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产业发展层次相对较低,这导致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的产业合作难度也相对较大。在此背景下,必须下大力气提升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的产业合作水平。以工业为例,基于中国、中亚、西亚相关国家的工业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笔者认为应积极构建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为“龙头”、以中国中西部地区和中亚为“枢纽”,以西亚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工业价值链,各区域突出自身技术密集、劳动力密集或自然资源密集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有市场竞争力的工业品生产工序,提升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的工业合作及发展水平。

[1]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6.

[2]杜尚泽,林雪丹.习近平分别会见乌兹别克斯坦总统、阿富汗总统和巴基斯坦总理[N].人民日报,2015-07-11(1).

[3]赵明昊.习近平会见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塔姆巴耶夫[N].人民日报,2015-09-03(3).

[4]习近平.弘扬丝路精神深化中阿合作——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6-06(2).

[5]杜尚泽,黄文帝.习近平和拉赫蒙总统共同出席中塔电力和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合作项目开工仪式[N].人民日报,2014-09-14(1).

[6]禹伟良,林雪丹,黄文帝,张光政,程晨.开启中国—中亚合作新窗口[N].人民日报,2014-09-30.

[7]吴梦萦.奏响中国与中亚合作新乐章[N].经济日报,2015-06-16.

[8]习近平重视“新丝绸之路”中国伊朗铁路合作加速[EB/OL].大公网:http://news.takungpao.com/world/roll/2013-11/2041697.html

[9]郭飞,李卓,王飞等.贸易自由化与投资自由化互动关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

[10]中国与中东国家经贸合作开启“多车道”[EB/OL].人民网,http://world.people.com.cn/n/2015/0425/c157278-26903994.html

[11]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阿联酋共同投资基金项目经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http://www.sdpc.gov.cn/fzgggz/wzly/jwtz/jwtzgk/201506/t20150601_694679.html

[12]鲁晓薇.中国-中亚合作论坛简介[EB/OL].大众网:http://www.dzwww.com/2015/hzlt/ltjj/201506/t20150614_12547938.htm

[13]中国-中亚合作对话会聚焦丝路经济发展[EB/OL].国际在线:http://gb.cri.cn/42071/2014/07/06/ 6071s4603976.htm

[14]王维然.中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4:195-200.

[15]王联.中东政治与社会[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342-442.

[16]冯燚,刘中民.“伊斯兰国”组织兴起的原因、特征及影响//[C].刘中民,朱威烈.中东地区发展报告:2014年卷.北京:时事出版社,2015:107-122.

[17]秦放鸣.中国与中亚国家区域经济合作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73-74.

[18]董锁成,黄永斌,李泽红.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发展格局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J].资源科学,2014(12):2451-2457.

[责任编辑:唐少奕]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全球经济新格局背景下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战略研究”(15AJL011);西安市社科规划基金项目“一带一路”建设中西安制造业升级的路径与对策研究(15Z92)。

王颂吉,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城乡与区域经济发展、国际经济合作;白永秀,西北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理论与西部经济发展。

F114.4

A

1002-6924(2016)08-126-133

猜你喜欢
中亚国家西亚中亚
习近平主席在中亚
版画
全都知道的佐西亚
马来西亚·吉隆坡
"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й пояс Шелкового пути" дает Центральной Азии исторический шанс
中亚速览
МЦПС "Хоргос" дает много возможностей для развития бизнеса предпринимателям из Китая и Центральной Азии
上海合作组织促进中国对俄罗斯及中亚国家出口的影响分析
民营油企的中亚并购潮
陶西亚的柳树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