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是持之以恒的结果

2016-10-20 16:22杨春花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白鼠一堂课常规

杨春花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发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性,一辈子用不尽。”这正说明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一个人成长的作用,中年级孩子正处于自我分离期,此时他们开始发现有些事情不是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他们需要适应这个世界,发展自己,养成好习惯才行。那么如何养成好习惯呢?一个孩子在学校一天大多数时间都在课堂上度过,因此我以为,养成好习惯以课堂上的教育最为有效。

笔者以前在培养良好习惯时大多利用晨会课和班队活动,多数时候是“游牧式”的。一般做法都是在开学初利用班会课、晨会课,组织学生集中地学习一下《小学生守则》,然后跟孩子们一起制定有关的行为制度。正常情况下就是“西药疗法”,发现学生犯了什么错,便大讲特讲什么。由于工作不够主动,教育没有系统化,缺乏连续性,往往是亡羊补牢。其实我们知道,任何习惯,都是坚持的结果,最终形成一种条件反射。

一位儿童心理学家曾经这样说:“习惯的形成方式主要是靠简单的重复和有意识的练习。”习惯才是支持以恒的结果,坚持才能养成好习惯。实践证明,在课堂上坚持专题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才能使教育更具系统性,连续性和即时性。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而且课堂上便于教师进行集体教育,学生的一举一动,教师都能直接观察到,教师可以很及时地发现问题,并及时地给予指正。每天都有好多堂课,上一堂课出现的习惯问题,我们可以在下一次课堂来临之际进行持续的跟踪,以至于我们可以解决问题,形成好的结果。中年级孩子更需要在课堂上有这样的一个经历,而我一般会做到三个“坚持”。

一、坚持课课如一,课课培养

要知道,学校里的课堂教学具有连续性,一节课接着一节课,虽然每一课的知识不同,但有一些是一样的,比如培养美的意识、培养文明礼貌的习惯等等。尽管课的内容不同,但是都可以有共同的习惯养成目标,如:课堂基本的礼仪,认真的学习态度等等。我们可以系统地整理一下,制定成课堂常规细则,坚持贯穿于每一堂课。

1.讲文明懂礼貌:上课也是需要一定的文明和礼仪的,发言或交流时的礼貌用语等。每堂课的开始、结束时,每次课堂发言或讨论交流的时候都可以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指导。

2.很认真要严谨: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做到认真严谨,而这些往往是一个孩子比较缺乏的,因此,我设置了这样的习惯培养。包括认真看书,认真听讲,认真作业并保持正确的读、听、写的姿势;有认真思考、独立思考的习惯;对老师安排的任务不敷衍了事,要主动积极负责地完成,对在学习或活动中自己承担的任务要一丝不苟地做好。在每次读课文、听同学老师说讲、写作业、或安排任务时,都要对学生提出行为习惯上的要求,提醒学生做到,做好。

3.讲规则守秩序:只要在一个群体中,就得懂得规则,就得懂得有些事情是有些秩序的。包括遵守发言的规则、合作的规则、活动的规则等等。每个同学都遵守了规则就可以使教学活动进行得更顺畅有序。在课堂上树立了遵守规则的意识和习惯,那么以后再延伸到课外,如遵守交通秩序、遵守公共场合的秩序等就会事半功倍了。

4.有困难,善面对:每一堂课都可能遇到一些困难,遇到困难,一般也有一些良好的态度上的习惯,所以,我们要帮助学生养成不怕困难,敢于尝试的习惯;在失败时,有不退缩、不轻易放弃的习惯。

5.勤思考善总结:学习的过程其实也是思考的过程,是总结的过程,所以孩子要能养成这样的习惯会很好。我们要把这些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每节课堂教学的内容之一,贯穿渗透于教学活动之中,做到长期地坚持。

二、坚持注重细节,精心呵护

习惯主要是从细节上开始培养的,笔者一个朋友十分喜欢锻炼身体,他便是从细节开始做起,什么时候设置闹铃,穿戴怎样的衣服,这样一点点,就自然促进了好习惯的养成。例如上课起立,学生站得正,往往能告诉我们很多内容:他们准备好上课了,他们已经能很快地把注意力有目的地集中在一件事上了。而作为老师就要在此时关注每一名学生的表现。对心不在焉的学生可以用眼神或抚头的动作,不着痕迹地让学生投入上课的状态。这些课堂常规训练的主要目的是规范学生的行为,集中学习的注意力,其积极意义不言而喻。但如果常规训练过于强调机械化、模式化,比如过分强调坐姿、掌声等的整齐划一,就会显得形式化而忽视了其本身内在的意义。我们有时会发现学生一边念着 “课堂常规口诀”,却一边做着小动作,这样的常规训练不是没有丝毫意义吗?

再比如为了让孩子学会倾听,我提出了要用眼睛告诉对方,你正在听他说话的要求,听清楚说话的内容,能记在心中或进行补充。但提出要求后,并不是说常规训练就结束了,有的学生并不会自觉地进入认真倾听的状态。对那些别人说话时,只顾自己,不善于倾听的学生及时发现,并加以引导、鼓励,让学生都能加入到听的行列中来。

三、坚持肯定进步,鼓励巩固

在习惯养成的道路上,一般都会有个体差异,有的孩子进步会快一点,有的孩子可能会慢一些,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善于鼓励孩子的每一点哪怕是小小的进步。要懂得良好习惯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有时可能是漫长的。

斯金纳的条件反射实验告诉我们,如果让白鼠自己找到箱杆那头的食物,那它永远也不可能形成条件反射。只有依靠外力的督促教育,不断强化已形成的条件反射就形成了习惯。斯金纳把对白鼠的训练分成的几个步骤,在它每次朝向食物方向的时候就给它食物奖励,渐渐地白鼠找食时就形成了条件反射很快找到正确的方向。只有奖励小白鼠正确的行为,小白鼠错误的行为也就会越来越少了。

所以,在帮助孩子养成习惯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善于分分阶段,一点一滴,不断肯定孩子的进步,让孩子逐渐对自己的行为有信心。比如,中年级学习作,我就分成几个阶段,一个阶段是把句子写通顺,然后教孩子学会分段,最后让孩子写成篇的习作。在此过程中,鼓励孩子多多观察生活,在生活中获取灵感,并随时向笔者汇报,笔者不断鼓励他们,这样下来,孩子们的习作也就再也不是什么难事了,反而成了一种好习惯了。

好习惯自然是坚持出来的,习惯一旦养成必将受益终身。作为中年级老师,在孩子良好习惯养成的最佳阶段,有义务完成这一光荣使命。

猜你喜欢
白鼠一堂课常规
申庆玉:处处留心,让每一堂课都精彩无限
常规之外
鼠国要上天之火药烤白鼠
怎样写好“一堂课”?
破常规 获巧解
酸奶能给性爱加分吗
最后一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