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会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2016-10-20 06:40易笃红
商情 2016年6期
关键词:会计基础课程改革职业教育

易笃红

【摘要】职业教育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高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立足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大批具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高技能型人才,同时也肩负着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使命。那么,高职教育的改革就变得更加迫切和必要。本文将以《会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作为实例进行分析。

【关键词】职业教育 会计基础 课程改革

职业教育要面向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始终坚持就业为导向,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要求,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产教结合,促使职业教育稳定持续发展。《会计基础》作为会计专业入门的基础类课程,是现代会计学的重要分支,主要阐明了会计基本理论、基本办法和基本技能,不仅涵盖了会计工作各岗位及全过程最基本的核算技能,也为后续课程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一、高职院校《会计基础》课程开展现状

《会计基础》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其中包含了较多的抽象概念和专业术语,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仅通过教师课堂上的讲解基本很难理解和掌握,对于复杂实操练习,大多数学生也只是应付了事。那么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笔者总结如下。

(一)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目前高职院校还未能明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而是将整个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定位为该门课程的目标,由于目标过大且没有具体到实处,致使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完成对课本填鸭式、灌输式的讲授,对于做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更是天方夜谭。

(二)教学内容过于陈旧,内容结构设置不尽合理

部分高职院校的《会计基础》课程仍使用多年前的老教材教学,没有与时俱进及时更换,部分教学内容与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不符,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满困惑。少数高职学校虽已更新了教材,但只是对教材内容按照现行的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就行适当调整,并未根据会计岗位或岗位群的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导致学生不能学以致用。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对落后

经过上千年的应试教育洗礼,以课本、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已经形成一种思维定式深扎教育者的心。教师通过对书本的理解以及个人的经验将课本知识“复制”予学生,学生被动地机械式地接受以应付复杂的期末考试,这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也完全脱离了职业教育轨道,使高校培养的学生不具备企业所需的专业能力,常常表现为对企业所提供的会计岗位工作束手无策或无所适从,进而存在还未毕业就面临被社会淘汰的风险。

(四)对学生的考核不够全面

大多数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考核形式不够全面较为单一,仅是通过期末测试成绩作为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这不仅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埋没了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为此,部分高校也意识到了问题所在,适时调整了评价形式,由原来的期末成绩为主转变为平时表现、期中和期末成绩相结合的评价模式,但是该评价结果仅是由教师一人作出,同时又缺少对学生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全方位评价,导致该评价不能真实有效地反映出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

二、课程改革思路与对策

《会计基础》课程改革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职教理念,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围绕会计职业岗位需求,以集团化办学为依托,与企业联手共同培养具有知识、能力、素养为一体的专业化技能型人才。

(一)明确教学目标,深化教学改革

教学目标的确定为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指明了方向。坚持产教结合、工学交替、理实一体,加强学生职化业训练和专业能力的培养,《会计基础》重点培养学生基本的会计职业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后续专业会计课程的开展奠定基础。遵循职业教育发展和会计职业生涯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将课程与企业岗位要求相结合,学生根据完成会计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提升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二)优化课程教学内容结构

课程内容是教学目标的体现形式。根据就业需求和工作岗位的客观需要,确定《会计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不断整合优化实践和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时间,构建以实践能力为教学主体的课程体系。通过企业调研,与企业工作人员共同设计教学内容,使得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整合性、实用性。故将原有的课程内容根据会计岗位实际要求整合为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会计账簿的登记、期末处理、会计报表的编报以及会计资料的整理与归档等七个工作项目。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又将每个工作任务进行细分为多个子任务,通过企业真实实例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完成每一个工作任务,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会计基础》课程教学过程必须坚持以实际操作为主,将理论知识贯穿于整个操作过程之中,既突出教学体系的完整性,又保持各个教学环节的相对独立性。按照职业教育理念,结合学生认知行为规律,在进行《会计基础》课程讲授时,按照会计岗位的工作过程以任务驱动式进行教学,配之讲授法、案例教学法、仿真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分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处理真实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完成从简单到复杂的会计岗位工作任务。

(四)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

评价机制是检验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由原来单一的教师评价为主向多元化迈进。该评价体系主要从学生在《会计基础》课程所表现出的行为能力,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考评和企业人员考核等多方面,对其知识结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进行360°全方位立体评价。打破一张考卷定乾坤的传统做法,对于学生的考评更加合理、真实有效,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动手能力、团队协作性、创新意识等的提高。

三、《会计基础》课程改革的意义

《会计基础》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通过充分的企業调研,明确培养目标,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内容,将企业搬进课堂,课堂融入企业,以生产促进学习,以学习服务生产。通过多元化,集团化办学 ,将《会计基础》课程融入到企业真实岗位需求中,真正做到工学结合、理实一体,为学生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总之,立足职业教育发展观,坚持就业为导向,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以集团化办学校为基础进一步推进校企深度合作,不断优化和重组课程内容,深化课程改革,切实做到教、学、做一体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

猜你喜欢
会计基础课程改革职业教育
PBL教学法在会计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ERP下的国网企业会计基础工作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