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为核心的高职高专英语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2016-10-20 06:40赵艳丽
商情 2016年6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高职高专构建

赵艳丽

【摘要】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时安排、教学设计、课程评价、教材师资建设等方面,对能力本位下高职高专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进行分析研究,并指出构建中应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关键词】能力 高职高专 英语课程 构建

一、高职高专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状况

(1)课程设置不尽合理。作为各专业公共必修课的基础英语课程,有的学校是按照每周4课时开设2-3个学期,有的是按照每周6课时开设2-3个学期,与《课程要求》规定的180-220学时还有一定的差距。

(2)教材内容缺乏针对性。内容以课文和根据课文中的词汇、句型而编写的练习为主,缺少与专业、行业相关的素材,缺少贴近学生专业量身定做的活教材;专业英语教材过于专业化,冷僻词汇太多,缺乏趣味性。

(3)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教学内容固定、课堂气氛沉闷,相当一部分英语教师仍在普通教室进行着传统教学,教师按部就班按教材结构顺序和内容进行课堂教学,将大部分时间用于讲解知识点和翻译等练习,学生听说训练时间和机会很少,存在重基础轻技能、重理论轻实践现象。

(4)测试评估方法单一。对基础英语课程,大都以书面考试形式进行评估,考试一般由学校统一命题、统一组织,内容以基础知识为主,对听力和口语进行测试的较少;对其他英语课程,大多列为考查科目,不统一组织测试;没有开展英语实践教学评估。

(5)语言学习环境较差。多媒体语言实验室或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中心等现代化教学设备配置不足,阅览室供学生阅读的英文期刊较少,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動开展不多,有利于语言学习的校园和课室环境创设不够。

二、高职高专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中应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1)能力本位和课程体系的关系。在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中,无论是课程目标的制定还是具体课程的实施都应将能力本位作为贯穿始终的主线,突出英语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

(2)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就高职高专大学英语课程而言,必修课设置目的应是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课程要求》规定的一般要求,选修课可与专业方向或兴趣需要相结合,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发展平台。

(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对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高专而言,在课程设置上应做到理论课程向实践课程适应,理论知识传授要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在高职高专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中,实践教学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提高学生语言基本技能和综合运用英语能力至关重要,应增加实践教学时数,提高实践课程质量。

三、能力本位下高职高专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

(1)课程目标清晰化。结合当前实际,高职高专大学英语课程目标应为:传授必要的基础知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英语基本技能的训练,强化对学生实际应用英语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基本适应日常交际和职业活动需要,并掌握正确的学习策略,形成继续学习的能力,提高人文素养,为今后学习和职业生涯打下扎实的基础。在具体实施中,应处理好基础与应用的关系,根据学生实际把握好尺度,合理分配教学时间,要把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作为高职大学英语教学的中心任务。

(2)课程内容模块化。围绕职业能力核心,在进行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设置时应确保各项能力目标都有相应课程或课程模块。按内容可划分为基础英语类、行业英语类、语言应用类和语言文化类四个模块。

(3)学时安排科学化。第一阶段:开设基础英语类课程,这一阶段应重视语言基础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为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训练学生各项基本技能,侧重听说能力培养。第二阶段:主要开设行业英语类课程,这一阶段应处理好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的有效衔接,让学生在有一定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逐步接触专业和行业基础知识。第三阶段:开设语言应用类课程,使学生在英语知识与行业相结合的语言实践过程中,逐渐提高阅读、翻译、写作、收发信函、处理涉外事务的能力。

(4)教学设计多元化。首先,在教学理念上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其次,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在课程组织上应考虑学生兴趣爱好,采取更为灵活、更易让学生接受的方式,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尽量使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精彩纷呈,并兼顾不同层次学生,让学生“想学”。第三,强化实践教学。一是课堂上加大实践训练特别是听力和口语训练频度和强度;二是充分利用语音室、网络化英语语言实训室、不断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能力。

(5)课程评价多样化。首先要改变以书面考试为主的单一评价方式,尽快将反映学生语言能力的口语和听力纳入评价范围,实行“学习态度+平时成绩+听力测试+口语测试+笔试”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并根据测试所反馈的情况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行为。将英语等级考试与学校考试有机结合起来,改变学校考试与等级考试“两张皮”现象。

(6)教材、师资建设同步化。教材的设计要符合能力培养的总体要求,尤其是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调整的整体走向。尽管各校教材不强求统一,但应选用能满足教学大纲、培养目标、社会需求、学生层次和最适合时代、最贴近生活,实用性、操作性较强的教材,必要时学校可组织教师有针对性地根据本校专业情况选编与各专业相关的教学材料,作为补充教材使用。学校可鼓励、促使不同课程英语教师间及与专业课教师间的合作、交流,共同研究解决基础英语、行业英语与专业教学的衔接问题,以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钟启泉.课程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刘宣飞.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几对关系与构建原则[J].江苏高教,2008,(4).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高职高专构建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路径
基于OBE理念的综合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机制研究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云南省高职高专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Problems and Measures for English Teaching Assessment in Primary and Junior Middle 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