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德育教育的途径

2016-10-21 21:51阎军
企业文化·中旬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途径德育教育

摘 要: 当前在新的教育形势下, 我国中学生德育教育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作为中学的教育工作者要深刻认识中学生德育教育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因此, 在中学德育教育中, 要坚持正确指导思想, 遵循中学生人格形成规律, 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与道德品质教育, 进一步加强中学生德育教育。

关键词:德育;教育;途径

一、前言

道德教育是人生的一种独特的方式,是人性的象征,是人类生存发展内在的精神需求,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出发点的前提。密切关注当代中学生的成长经历和性格,不难发现,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是比较孤独,缺乏艰苦生活的磨练,以及对生活经验的理解和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往往不够深入,容易出现偏失,或者思想道德认识是片面的,容易产生恐惧和沮丧,只是为了享受,存在自私,虚荣和价值取向等问题,急功近利的心理较重。中学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应把握当前中学生的思想动向,及时指导,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使命,树立远大的理想和追求的承诺,提高他们的开拓创新,勇于向前,探索的勇气和信心,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学生的现状令人担忧:首先,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在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趋势,一个又一个令人震惊的暴力案件出现。因为一点矛盾的中学生,是有预谋的放学后大打出手,造成严重的伤害。二,厌学队伍不断扩大。据对一些学生的抽查中,近20%的学生不爱学习,也不想学习,他们存在读书无用论的想法,只要有钱就可以浏览世界。他们在课堂上无精打采或睡觉,双休日全天泡在网吧,或在甚至网吧出现猝死现象,无视教师功课安排,甚至学生逃学旷课长达数周。三,日常行为不规范。在校园里经常听到学生们胡侃,各样的社会“行话”,如行云流水脱口而出,脏话臭话自由表达,一部分不排除女孩。长长的头发,头发,身体穿孔为多,甚至经常听到社会工作者谈“今天的学生有时真的无法判断是学生”。导致现在的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社会氛围的影响,家庭对孩子的爱,父母出去工作缺乏家庭管教,影视音像制品和网络文化的影响,等等。

总之,高中学生的现象,显示出令人担忧,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德育教育的思考,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整个社会都负责他们的健康成长。

二、加强中学生道德教育的途径

(一)加强信仰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用正确的指导思想

要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正确的理论为指导,武装学生的头脑。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历史,让他们了解道德教育是社会现实的反映。有必要让他们认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但也要使他们明确社会主义最终的胜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不以人民的意志为转移到的客观规律,从他们身上加强社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心。

(二)加强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基本内容,道德是最起码的生活原则,中学生德育教育主要是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初步的职业道德教育,具体表现在坚持《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教育的最有效的方法是“举例,示范”,并要求学生做,自己要第一个做的到,应该是用一个伟大的人格和高尚的精神来感化学生,让学生耳濡目染,最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加强道德教育,我们应该善于把握道德教育的关键和核心。

(三)抓紧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

人类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者不能偏废。在青春期往往有情绪不稳,意志薄弱的学生,性格还没有最后确定,受外界因素干扰是很容易受到影响。因此,关键的心理健康教育应是: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以及强大的自我控制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塑造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文化修养,不是一句空话,重要的是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接触中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挖掘和提炼社会现象,来提高中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四)在德育教育中要遵循学生人格形成的基本规律

德育教育是个体的认知、情感、意志、信念和习惯是高度融合,相互映现的个性化形象化的一种思想和精神状态, 中学生德育教育最终要归结为“四有”理想人格的培养与建构。理想人格的内部结构,认知是人格的形成的基础,情感的外部表现个性, 意志是由“知”、“情”到“行”转化的关节点, 信念是人格形成核心, 习惯是成就人格的标志。学校的道德教育资源的价值,改变传统的“片面强调教化理论,削弱情感、意志和行为管理实践;继续发挥主渠道的作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积极探索和建立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和社会服务,结合基础研究相结合,创新和创业和就业相结合学生的道德教育进入新的管理机制在所有方面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实现“丹尼尔,移动,指导下,坚持不懈”;加强校园网的建设,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咨询工作。干净的校园及周边环境,建设积极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

参考文献:

[1]刘新庚.思想政治教育新论[M].长沙: 中南大学出版社,2000,11.

[2]高建国.科技发展与学校的德育教育[J].发展论坛,2002( 4)

[3]欧家兰.惠永恒.市场经济条件下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社科版) [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8,3.

作者简介:阎军(1974–),男,辽宁瓦房店人,满族,职称:中学高级,学历:辽宁师范大学2016级在职教育管理硕士研究生,就职于辽宁省大连市高新区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途径德育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题解教育『三问』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