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的养生智慧

2016-10-21 18:01李亭
金色年代 2016年1期
关键词:钱钟书杨绛人生

李亭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我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往前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

她是来自民国的才女,上世纪40年代上海很火的戏剧都出自她之手;她是新世纪的文学大家,男女老少都爱读她的文集、名句;她也是为数不多的、被尊称为“先生”的杰出女性。

杨绛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现代作家钱钟书的妻子。

时光退回到几十年前,杨绛初见钱钟书时,只匆匆一见,甚至没说一句话,彼此竟相互难忘。后来两人见面后,钱钟书开口第一句话就是:“我没有订婚。”杨绛说:“我也没有男朋友。”两人就这样慢慢来往,最后走到一起。

1935年,杨绛与钱钟书结婚。杨绛随之从大小姐过渡到了“老妈子”,干粗活,下厨房。她并不感觉委屈,因为她爱丈夫,胜过自己。

今年杨绛105岁了,身体很好,仍然思路清晰、精神矍铄。她有着什么独特的长寿秘诀吗?

纵观杨绛的百岁长寿经,正应了《黄帝内经》中的养生之道: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形与神俱。

1、心胸开阔,知足常乐

杨绛笔健高寿,这得益于她达观的人生境界。百年来,她经历过很多人世变故、天灾人祸,如老年女儿病逝、丈夫去世。但她却总能本着一份处乱不惊的乐观心态安然度过。

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她认为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的,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大胜利。这便是她的人生哲学。

2、淡泊宁静,童心未泯

杨绛的一生,低调是出了名的。她对名利没有任何追求,不善也不喜交际应酬,她就想安安静静写作,平平淡淡度日。

杨绛有篇散文名为《隐身衣》,文中直抒她和钱钟书最想要的“仙家法宝”莫过于“隐身衣”,隐于世事喧哗之外,陶陶然专心治学。生活中的她的确几近“隐身”,低调至极,几乎婉拒一切媒体的来访。2004年《杨绛文集》出版,出版社准备大张旗鼓筹划其作品研讨会,杨绛打了比方风趣回绝:“稿子交出去了,卖书就不是我该管的事了。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

杨绛还常和钱钟书的堂弟钱钟鲁的两个孙女一起玩,耐心地给她们讲童话故事;和她们一起玩电动玩具,一起玩“挑绳”……如此高寿的杨绛真是童心未泯,一片天真。

3、投入写作,全然忘我

丈夫钱钟书离世,杨绛的痛楚是任何人都体会不到的。半年之后,她化悲痛为力量,翻译外国著作,她“试图做一件力所不能及的事,投入全部心神而忘掉自己”。

1997年,被杨绛称为“我平生唯一杰作”的爱女钱瑗去世。一年后,钱钟书临终,一眼未合好,杨绛附他耳边说:“你放心,有我呢!”其内心之沉稳和强大,令人肃然起敬。“钱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

当年已近九十高龄的杨绛开始翻译柏拉图的《斐多篇》。2003年,《我们仨》出版问世,这本书写尽了她对丈夫和女儿最深切绵长的怀念,感动了无数中国人。时隔四年后,96岁的杨绛又推出一本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探讨人生价值和灵魂的去向,被评论家称赞:“九十六岁的文字,竟具有初生婴儿的纯真和美丽。”走到人生边上,她愈战愈勇,20卷的《钱钟书手稿集·中文笔记》也于今年面世……这位百岁老人的意志和精力,让所有人惊叹。

杨绛的写作,果真如她自己所说,是“做自己想做的事”。如此,全身心地投入超然忘我的境界,烦恼也就无从生起了。

钱钟书去世后,杨绛以全家三人的名义,将高达800多万元的稿费和版税全部捐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杨绛和钱钟书一样,出了名的不喜过生日,九十岁寿辰时,她为避打扰,专门躲进清华大学招待所住了几日。她早就借翻译英国诗人兰德那首著名的诗,写下自己无声的心语:“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4、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杨绛严格控制饮食,少吃油腻。因此体检各项指标都合格,就是血脂偏低。

她经常买了大棒骨敲碎煮汤,再将汤煮黑木耳,每天一小碗黑木耳,以保持骨骼硬朗。现在的她还能弯腰两手着地,这是许多人难以达到的。

5、坚持锻炼,持之以恒

杨绛习惯早上散步,过去每天坚持走七千步,现在也还坚持做体操“八段锦”;她时常徘徊树下,低吟浅咏,流连忘返,吸取清爽怡人的新鲜空气。因此,她虽已到105岁的高龄,仍是头脑敏捷,走路轻快。

猜你喜欢
钱钟书杨绛人生
钱钟书清华园养猫
选择
选择
钱锺书还是钱钟书?
人生中的某一天
杨绛:高雅如兰 静若止水
钱钟书的读书笔记
独一无二的你
杨绛老人的减压法
斜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