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工作介入城市流动儿童学习问题的研究

2016-10-21 21:11聂梓芮
华夏地理中文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小组工作流动儿童

【摘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进城市务工,由原来的“个人外出”到现在“全家迁徙”,外来定居家庭成为城市的主要力量,问题也逐渐增加,流动儿童问题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据调查显示,当前我国进城务工人员已经达到2.3亿,跟随他们进城的流动儿童大约有2000多万。这个数字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齐头并进仍然有部分问题难以解决的同时,这些亟待社区教育予以关注。文章基于笔者在H市H社区三个月的实习经验,根据“童行助力”服务项目,开展小组工作,以H社区内流动儿童为研究对象,对学习问题进行干预。通过分析流动儿童学习问题的原因和表现,开展服務,以期望改善流动学习问题出现的困境。

【关键词】小组工作;流动儿童;学习问题

一、研究的背景及相关概念界定

(一)H社区流动儿童的基本概况

H社区位于蜀山区东北部,所属街道是琥珀街道,依托项目支持,笔者在实习期间采用走访、家庭访视、问卷调研等方式,对100多名5-12岁流动儿童及家庭进行了需求分析。通过对119位流动儿童问卷调研,80%以上流动儿童因为父母没有时间、家庭经济压力大原因,虽然生活在H市,但是很少甚至基本没有逛过H市,对自己居住生活的城市基本是“零接触,零归属感”的状态。

(二)相关概念界定

1.小组工作

小组工作是和个案工作、社区工作共同成为有效的社会工作方法之一。社会工作者根据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对服务对象组成小组开展活动,通过小组成员之间有目的的互动互助,以期望达到改善受助者现状的一种工作模式。

2.流动儿童

由于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经费主要来自各地区的地方政府,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因为没有迁入地区的户口而不能正常入学,不能享受迁入地的教育经费,被排斥在乡村教育体系之外,成为被“边缘化”的一个庞大群体,这一群体被成为“流动儿童”。

二、流动儿童学习问题的需求与问题评估

(一)流动儿童学习问题的表现及需求

笔者在实习期间,参与了“童行助力”项目的实施,通过对社区内流动儿童的走访观察、访谈调研等活动,结合平时在成长相伴小课堂中对10位流动儿童课业辅导的经验,得出流动儿童的学习问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状况:

(1)流动儿童家庭学习环境差、没有独立的学习环境;

(2)流动儿童缺少课外书籍,鲜少儿童家里拥有除去教科书之外的课外书;

(3)学习用品缺乏,字典、作文书、英语读物等辅助学习用品基本没有;

(4)父母文化水平不足,对孩子学业“力不从心”。

笔者根据调查问卷结果显示,H社区流动儿童学习问题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增加学习用品、改善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兴趣、增加课业辅导四个方面,社工从这四个需求入手,设计小组活动方案,计划开展小组活动。

(二)流动儿童学习问题的问题评估及原因分析

1.社区环境评估

H市H社区是工厂和农村相结合的城郊结合部的一个社区,基础设施较差,附近有很多廉租房,价格较便宜,笔者走访了几个小区,发现小区内垃圾满地都是,无人打扫,小区居民都是从事小生意的个体户,摆放着很多杂货,工厂的旧平房里聚集了不少的农民工,平房的面积很小,不透风,环境黑暗,下雨会出现水泄不通的情况。

2.家庭环境评估

通过与流动儿童家庭访谈了解到,家庭里孩子的父亲多是在工地、工厂等地方从事体力工作,母亲有的是家庭主妇,大部分孩子家长文化水平都不高,有的只有小学水平,他们对孩子的课业问题也是力不从心,家庭面积小,很多孩子吃完饭以后就在饭桌上写作业,没有自己的写字桌。

3.学习环境评估

社区内有一所小学是专门招生流动儿童的,据老师介绍,这个社区学生的流动性非常大。笔者也去这所学校调研过,教学环境简陋,教学硬件设施不全面,硬件条件不足。

综上所述,家庭经济条件、居住环境、教学环境以及父母的教育观念、文化水平、工资条件等都是造成该社区内流动儿童产生上述学习问题的原因,笔者根据对以上问题的需求评估以及问题分析,计划撰写小组报告,开展小组活动。

三、小组工作介入H社区流动儿童学习问题

(一)小组工作介入计划的制定

针对流动儿童面临的困境,社工通过介入流动儿童家庭学习环境,为流动儿童家庭营造学习氛围,从而引导流动儿童形成学习兴趣和良好习惯;通过介入流动儿童家庭,支持流动儿童家长掌握正确亲子沟通、家庭教育方式,加强流动儿童家庭教育;通过开展学习兴趣小组的活动,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计划开展小组活动服务内容如下:“成长相伴小课堂”、“移动图书角”、“绘·出色”儿童绘画兴趣小组以及家庭助力计划。

(二)小组工作介入计划的实施

1.成长相伴小课堂

由社工和一名志愿者为孩子提供免费的课业辅导,5到12岁流动儿童每天放学后来到社区活动中心学习。会有免费的学习用品提供,安静的学习环境、舒适的座椅、大学生志愿者帮助学业辅导,旨在为流动儿童提供促进他们成长的安静的学习环境。

2.移动图书角

搭建移动图书角平台,让更多的孩子可以免费看书,相互分享书中的知识,同时给予孩子一个读书的空间,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一名社工帮助孩子借阅图书,小小图书管理员为大家提供收书、还书服务,以期望培养孩子的能力。

3.“绘·出色”儿童绘画兴趣班

绘画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一项学习活动,对于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培养欣赏美发现美的能力,打开孩童的内心世界,满足成长发展“美”的需要和“爱”的需要,利于社工定位需求,提供服务。通过绘画兴趣班的小组活动,以期望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增强环境适应性,从而改善学习状况。

4.家庭助力计划

改善社区内5到12岁儿童和困难儿童的学习环境,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学习用品、书桌及课外阅读书籍,与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

每一项小组活动,社工都做了具体的活动记录,并对每次活动组员的变化做出了分析,以及反思和总结,笔者在实践中发现,效果显著,每个小组组员比刚来的时候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但也有不足。根据每次小组活动的初期、中期、结束期目标,比较每次活动目标达成情况,流动儿童学业问题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也有没有评估到的风险。

四、小组工作介入的效果评估与建议

(一)小组工作介入的效果评估

1.成长相伴小课堂

根据小组成员及其家长的服务对象满意度调查表显示,不少服务对象认为,小课堂为他们提供了安逸的学习环境,志愿者老师们也很认真负责,自己学习环境改善了,作业基本上在小课堂内就可以完成,不需要在家里吃完饭以后再饭桌上面写。

但是,不少家长表示小课堂存在着管理上的问题,一些家长在等待接孩子的过程中聊天严重影响了学习环境,个别孩子不能够专心致志。

2.移动图书角

笔者对参与服务的流动儿童及其家庭进行了评估测试,分析评估表,儿童及其家长认为,社区服务的免费图书借阅为流动儿童丰富了课外知识,也带动了城市融入,让他们体会到了流动儿童在H市没有被排除在城市之外。

3.“绘·出色”暑期绘画班

小组活动一共开展了六次,分别制作了前期、中期、结束期调查情况满意度问卷,根据问卷结果显示,不少流动儿童表示爱上了画画,增加了对绘画、学习的兴趣。笔者结合六次活动观察与总结,觉得在内容上面可以更具体,层层递进,可以更方便小组成员体会和感知。

4.家庭助力计划

根据对每户家庭的回访及访谈,流动儿童对我们的这项父母很满意。

(二)小组工作介入流动学生的问题与建议

(1)由于志愿者在其本身素质、能力、服务技巧以及和流动儿童的交往经验,时间和精力付出的有效度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服务质量存在风险。

应对策略:对志愿者开展志愿者培训团建,增强志愿服务服务技巧,通过关注志愿者情感和志愿服务目的,满足志愿者的各方面需求,保证志愿服务的长效性。

(2)本项目设计的很多活动都与流动儿童的家长有关,流动儿童群体内也存在着个体差异,家长不愿意或没有时间、精力、能力去完成社工设计的服务任务。

应对策略:通过家庭学习环境助力计划影响家长的态度,社工与家长协调彼此的时间,让家长了解社工为流动儿童设计的一些活动,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笔者根据在H市H社区三个月实习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做了这篇研究论文,以期望能为流动儿童學习问题的社区照顾方面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帮助解决流动儿童在城市适应性方面的学习问题,进而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J].浙江政报,2003(31).

[2] 刘梦,张和清.小组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 王慧琦.浅析城市流动儿童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报(社会科学版),2010.

[4] 吕少青,张守礼.城乡差别下的流动儿童社区教育——关于北京打工子弟学校的调查[J].战略与管理,2001(04).

作者简介:聂梓芮(1992.05- ),女,安徽蚌埠人,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方向:儿童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

猜你喜欢
小组工作流动儿童
“筑梦成长”高校贫困生小组工作援助计划
优势视角下小组工作介入流动儿童抗逆力研究
关于流动儿童融入体育课堂的研究
对流动儿童竖笛校本教材内容选择的思考
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文献综述
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需求与服务研究
浅析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方式
我的关怀德育梦
小组社会工作游戏带领的几点注意事项
小组工作方法在提升初中生抗逆力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