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良县柑橘大小实蝇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技术探讨

2016-10-21 14:41何德萍蔡荣靖陈吉祥刘贤梅涂国静
南方农业·下旬 2016年6期
关键词:绿色防控技术发生规律柑橘

何德萍 蔡荣靖 陈吉祥 刘贤梅 涂国静

摘 要 近10 a来,彝良柑橘的虫果率不断上升,根据2009年以来的调查结果显示,多数果园达30%~40%,部分甚至高达60%~80%,给生产形成了毁灭性的打击。为经济、安全、简便、有效地控制柑橘大小实蝇的发生为害,促进柑橘产业发展,自2010年以来,对柑橘大小实蝇发生规律和绿色防控技术进行研究探讨,认为在加强果园管理,做好修剪,清洁果园的基础上,开展以诱杀成虫为主,捡除虫果为辅,并因地制宜地实施地面封杀、翻耕灭蛹相结合的绿色防控技术,对控制柑橘实蝇为害,具有明显的效果。2010-2014年的试验及示范推广结果,取得平均每公顷新增产出5 400 kg,新增产值2.16万元(4元/kg)的经济效益,同时,通过推广应用还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和使用次数,对实现农药化肥零增长,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柑橘;果实蝇;发生规律;绿色防控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6.661.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18.012

1 概述

1.1 彝良县地理与气候概况

彝良地处昭通市中东部,云贵川三省交界的乌蒙山区,海拔最低点仅520 m,最高处达2 780 m,平均1 500 m,立体气候明显,年均气温9~17 ℃,年均降水560~1 200 mm,相对湿度72%,年均日照900~1 400 h,≥10 ℃积温5 331.7 ℃,雨热同期,光热资源丰富。

1.2 彝良县柑橘生产基础与现状

柑橘是彝良的重要经济作物,目前已种面积近2 000 hm2,其中挂果1 400 hm2,年产值3 750万元(4元/kg),在河谷区群众的经济收入中占有重要的比重。彝良县适宜种植橘柑区域近0.67万hm2,遍及十余个乡镇的江边河谷,目前成园栽培的主要有牛街、柳溪、洛旺、角奎和洛泽河五个乡镇,这五乡镇年均温9~17 ℃,年降水600~1 200 mm。30多年来,彝良柑橘生产由小到大,由盛到衰,自新千年以来,柑橘大小实蝇发生猖獗,导致667 m2产值急剧下降,农户无心管理,出现了部分农户开始砍伐果树的现象,对产业构成严重威胁[1]。

2 柑橘大小实蝇发生规律

柑橘大小实蝇是柑橘上的一种主要害虫,主要通过幼虫在果内蛀食果肉为害[2]。通过几年田间的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大、小实蝇的生物学特性和为害情况都比较接近:一是成虫多在上午羽化,羽化期长,并喜在晴天午后活动,喜吸食酸甜食物,且比较喜欢阴蔽环境;二是飞翔能力较强,羽化期较长;三是都有一个产卵前期;四是幼虫均在浅土层中化蛹;五是幼虫在果瓤内蛀食,破坏瓤囊,造成柑橘果实的局部或全部腐烂并成为糊状,形成蛆柑,有腥臭味不能食用,蛆柑常未熟先黄,黄中带红,而且易脱落,一般在9月中旬开始落果,10月初落果较多。

2.1 柑橘大实蝇

一年发生一代,以蛹在土内越冬,少数幼虫及蛹能够在果中越冬,次年4月底-5月初开始羽化,5月中下旬达到羽化盛期,一般在上午羽化,羽化后成虫先在土上爬行,待翅干后,展翅飞至附近的林园,成虫需要补充营养,成虫寿命8~40 d,一般在晴天中午活动和交配比较旺盛,每雌能够产卵150粒左右,产卵期主要在6-7月,卵块孵化期从7月底开始,一直持续到10月初,10月中下旬大量虫果开始脱落,随后,幼虫便逐渐离果落入土中化蛹越冬,老熟幼虫入土深度为3~5 cm。

2.2 柑橘小实蝇

柑橘小实蝇食性较杂,除柑橘外还危害桃李等,每年发生3代,无严格的越冬过程,世代交替,成虫在早晨羽化的居多,夜间交配。羽化盛期在7-9月,每雌可产卵200~400粒,长椭圆形,长1.0~1.5 mm,宽约0.1 mm,卵历期1~2 d,雌虫将卵产于果实的果皮内,每孔5~8粒。幼虫孵化后即在果实内取食,幼虫期10~15 d,3龄期食量最大,危害最严重[3]。幼虫老熟后脱果入土化蛹,幼虫入土深度3 cm左右,蛹历期10~15 d。

3 绿色防控集成技术探讨

3.1 诱杀成虫

为了安全、简便、有效地控制柑橘大小实蝇的发生为害,促进彝良县柑橘产业稳步发展,根据柑橘大小实蝇的生活史、生活习性及其发生规律,自2010年以来开展了柑橘大小实蝇成虫诱杀试验,主要设置糖酒醋液、性诱剂、诱虫板3种方式诱杀成虫。2014年在牛街上白水村对3种药剂杀虫效果进行监测,结果见表1。

3.1.1 糖酒醋液诱杀成虫

通过多年试验,筛选出红糖4份∶白酒1份∶醋3份∶水10份,加少量敌百虫制成糖酒醋液,利用废弃矿泉水瓶,在矿泉水瓶的中上部对开一个长5 cm,宽3 cm的窗口制成简易的诱捕罐,每瓶装糖酒醋液30 mL左右,挂在果树中部约1.5 m高的树枝上,每10株挂1个,15 d换一次毒饵。

3.1.2 小实蝇性诱剂诱杀成虫

在诱捕器的诱芯上滴入小实蝇性诱剂,每667 m2果园悬挂5个诱捕笼,据当时气候1~2周补充一次性诱剂[4]。

3.1.3 诱虫板诱杀成虫

采用漳州英格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黄板,规格20 cm×25 cm黄板,每667 m2挂15片,挂在果树中部约1.5 m高的树枝上,每15 d更换1次。

3.2 捡除虫果

8-10月,捡除虫果,主要是利用农村养猪的碎饲料的机器将其捣碎喂养家禽,或者直接倒入粪坑,堆沤为农家肥,达到降低虫源的目的。

3.3 翻耕灭蛹

因地制宜开展翻耕灭蛹技术。在冬季或早春结合深翻改土和施肥,深翻园土,深翻20~30 cm的土層,以减少和杀死越冬蛹,降低虫口基数。

3.4 地面封杀

地面封杀既在果园覆盖地膜或者无纺布,根据大小实蝇发生规律,在3-4月通过林下覆盖地膜。一是可保持土壤水分;二是增加土壤湿度和缺氧等条件不利于蛹羽化;三是羽化后受地膜的阻挡不能及时的交配产卵,起到地面封杀作用,同时阻隔老熟幼虫入土化蛹[5]。

4 结语

柑橘大小实蝇绿色防控集成技术,在加强果园管理,做好修剪,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减小阴蔽度,清洁果园,以减少虫源基数的基础上,坚持统防统治、群防群治的基础上,把翻耕灭蛹、地面封杀、成虫诱杀和捡除虫果相结合,防治效果最佳,在成虫诱杀环节中,以红糖4份、白酒1份、醋3份、水10份配制的糖酒醋液诱杀效果最好。通过测产,平均收获柑橘5 400 kg/hm2,按4元/kg计算,平均每公顷新增产值2.16万元。

通过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大量减少用药次数及用药量,实现农药化肥投入零增长,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对保障食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效益明显。

参考文献

[1]覃中强,郭世赞,李红丽,等.长阳县柑橘大实蝇绿色防控措施[J].植物医生,2015(6):31-32.

[2]罗宗秀,罗宗彬,梁锋,等.柑橘小实蝇防控技术的探讨[J].南方农业,2014(9):30-31.

[3]夏军.柑橘大实蝇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J].吉林农业,2015(2):83.

[4]冉隆勇,潘宇,张林丰.柑橘大实蝇绿色防控新模式探索——以古丈县为例[J].北京农业,2014(30):66.

[5]刘浩强,向可海,李鸿军,等.温度对柑橘大实蝇幼虫化蛹和羽化的影响[J].中国园艺文摘,2013(10):13-14.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绿色防控技术发生规律柑橘
柑橘家族
自制咸柑橘润喉去火
设施草莓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阿尔及利亚将实现柑橘自给自足的目标
印度柑橘产业不景气
套袋梨常见病害发生特点与绿色防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