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安县优质稻栽培控失肥应用初报

2016-10-21 03:42张启东张秀玥万军郑晓霞
南方农业·下旬 2016年6期
关键词:氮素底肥

张启东 张秀玥 万军 郑晓霞

摘 要 控失肥具有提高化肥利用率、节肥省工、减少环境污染以及提高农作物产品品质等优点,通过对“红四方”牌控失肥在优质稻上的应用表明,控失肥能显著提高有效穗、结实率和千粒质量,比正安县习惯施肥有效穗提高6.1%,产量提高11%,每667 m2新增纯收入142元,是实现“化肥零增长”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底肥;氮素;有效穗;控失肥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18.051

正安县是贵州省的粮食生产大县,常年水稻种植0.85万hm2,生产上“秋风”、纹枯病、稻瘟病对产量的制约较大。近年来,随着优质稻种植面积的增加,配方肥、复合肥在优质稻上的使用量逐年提升,其传统的施肥方式与方法面临诸多挑战[1]。而新型控失肥在稻田中的应用,具有减少氮素养分的淋溶、硝化-反硝化等损失,将氮素利用率提高到70%左右。为了解控失肥在正安县水稻栽培上的田间施用效果,本文探索其对山区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为推广应用提供用肥依据和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及土壤性质

试验地落实在正安县瑞溪镇三把车村王尚琼流转的种植地内,属贵州省水稻区域试验基地,总面积0.842 hm2,控失肥试验、控失肥示范共占地0.184 hm2,前作空闲,水稻土,海拔680 m,属正安县植保站病虫害定点调查区域。土壤有机质14.27 g/kg,碱解氮104.3 mg/kg,有效磷36.7 mg/kg,速效钾4.8 mg/kg,pH6.85。

1.2 供试作物与肥料

供试品种为优质中早熟品种“Q香100”,供试肥料分别为A(CK1):“天建”四川产25%普通BB肥CK1(15-4-6)。B:“中盐”安徽产40%控失肥(22-8-10)。C:“中化”涪陵产40%配方肥(22-8-10)。D(CK2):“中化”涪陵产45%普通复合肥(15-15-15)。用量均为40 kg/667 m2;返青分蘖肥为“赤天化”牌46%尿素,用量为8 kg/667 m2;每667 m2基施硫酸锌800 g、3%辛硫磷颗粒剂1 600 g。CK1在移栽前施用40 kg BB肥和“瓮福”牌16%过磷酸钙30 kg作底肥,在水稻幼穗分化期的8月4日再补施BB肥20 kg,此种施肥方式及用量在我地属习惯性用肥。所有药、肥均从市场上采购。

1.3 试验处理

1.3.1 试验

设4个处理3次重复,各小区6 m×4.8 m,18行,每行30穴,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采取宽窄行,行穴距为(33.33 cm+20 cm)×20 cm,每667 m2植1.25万穴;田间筑土埂加糊薄膜隔离,四周留1.5 m以上保护行。设当地习惯性施肥CK1(A)、控失肥(B)、配方肥(C)、普通复合肥CK2(D)4个处理,其它灌溉、除草、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措施均按当地常规习惯进行。

1.3.2 示范

田间示范在同一地块内设3个处理,不设重复。当地习惯性施肥(CK1)、CK2、处理B示范面积各250 m2。试验不同处理区采取塑料薄膜包裹土埂作隔离。 CK1、CK2、处理B的施肥方式、用量与试验相同,即:在第一次旋耕初平后撒在土壤表面,结合再次土地平整与土壤混合均匀,作为底肥一次性施用。水稻返青分蘖期每667 m2追施尿素8 kg。

1.4 试验示范实施与管理

试验、示范于2015年4月18日采取旱育秧育苗,6月9日基施相应的肥料后进行移栽,667 m2基本苗3.2万株;6月17日结合除草剂“首指”(50%吡嘧·苯噻酰)施用追施分蘖肥,及时开展田间调查;7月18日防治稻飞虱,7月26日、8月5日每667 m2用30%己唑·三環唑70 g、22%氯氟·毒150 g对水30 kg防治稻瘟病、稻纵卷叶螟1次,间隔7 d用同剂量水平的药剂再防治病虫害1次,9月15日收获考种。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水稻生育期的影响

从表1可知,CK1(处理A)与处理C、CK2相比,其拔节期和成熟期相当;“红四方”牌控失肥(处理B)与CK1、CK2对比,使用控失肥后的“Q香100”,其抽穗期要早1.5 d以上,成熟期则要早3 d。表明一般习惯性用肥、处理C、CK2(处理D)施肥,因前期氮素释放量过高水稻营养生长过旺或后期补施氮含量较高的BB肥,均使成熟期延迟,出现贪青晚熟现象,晚熟2~3 d;而同含量的控失肥、配方肥施用后,抽穗期、成熟期提前。

2.2 不同处理对水稻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Q香100”试验结果见表2。处理B、处理C的千粒质量比CK1高2%、13%,CK1、CK2的千粒质量基本一致;处理B、处理C、处理D(CK2)结实率依次提高;处理B有效穗数、穗实粒数比CK1分别增6.1%、7.4%;处理B、处理D株高相当,109~110 cm,处理A最矮,为103.5 cm。说明所试田块施用控失肥及配方施肥都具有较好的合理性,既能减少一定的肥料用量,又能增加千粒质量。在总养分含量一致的情况下,即使在长时间的水环境下,控失肥在山区一季中稻栽培上也显优势,具有较好的养分控失效应,促分蘖并显著增加有效穗,这一结论在示范田调查数据中也得以体现。

与CK1比,处理B、处理C、CK2分别增产11%、3.8%、2.7%,处理B、处理C每667 m2分别比CK1增产55.4、17.8kg;与CK2比,在总养分量用量减少5 kg/667 m2情况下,处理C与CK2产量相当,处理B比处理C、CK2分别增产37.6 kg、42.7 kg,增7.5%、8.5%。在示范地块,CK1验收产量为463.5 kg,施用控失肥的处理B为531.2 kg,增产12.8%。试验各小区产量经方差分析和显著性检验,处理C与CK1相比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处理B与处理C、CK2比达显著水平,与CK1比达极显著水平;处理D与CK1比无显著差异,说明控失肥对优质稻“Q香100”生物学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明显,使作物的有效穗和千粒质量得到了有效提高,有效穗提高6.1%。通过对试验、示范地后期田间调查,控失肥试验示范稻田纹枯病发病株数明显少于CK1,低14.7%。

2.3 不同施肥处理对优质稻经济效益的影响

该品种为国标二级米,按稻谷价格3.0元/kg,25%普通B B肥(15-4-6)、45%复混肥(15-15-15)、46%尿素(赤天化)、40%控失肥、40%配方肥、16%过磷酸钙价格分别为1.6元/kg 、3.0元/kg、2.0元/kg、3.6元/kg、3.3元/kg、0.8元/kg计,在仅考虑肥料投入的情况下(施肥用工成本一致),各处理的经济效益为:CK1投入为120元/667 m2,而施用控失肥(处理B)相比习惯用肥的CK1,每667 m2新增产值166.2元,在新增肥料投入24元的条件下,新增纯收入142.2元,产投比为5.9∶1;施用40%配方施肥,在667 m2肥料投入比CK1增加12元的情况下,新增纯收入产值41.4元,产投比为3.5∶1。因此,施用控失肥、配方肥相对于习惯施肥具有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

3 结论与讨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在正安县一季中稻优质稻生产上按推荐用量和方法施用“红四方”牌控失肥(22-8-10),能提高作物的有效穗和千粒质量,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相比另两类正安县习惯施肥和施用同含量的普通配方肥,施用控失肥每667 m2增产稻谷55.4 kg、37.6 kg,增产率达11%、7.5%,产投比达5.5∶1、3.5∶1,667 m2新增纯收入达142元。

40%控失肥在水稻生产上应用,具有明显提高氮肥利用率、控制肥料流失的优势。从水稻移栽后的各阶段观察,该产品与正安县农民习惯用肥比,水稻前期生长叶色浅,與配方肥比较无明显差异,而高氮型普通BB肥叶色较绿;据县植保站调查,习惯施肥的稻田与施用控失肥比,后期纹枯病属偏重发生,纹枯病发病株数低14.7%,对产量构成较大影响,需及时进行防治[2]。

黔北山区海拔700 m左右水稻种植区合理地施用40%控失肥,其水稻生长中后期未显缺肥、脱肥症状,具有明显提高氮肥、钾肥的利用率[3],有效穗提高6.1%、千粒质量提高2%;生育期比正安县水稻习惯用肥方式提早2~3 d,可降低正安县常见的“秋风”对水稻产量影响的风险。

参考文献

[1]谷佳林.控释氮素的研究与展望[J].土壤通报,2008,39(2):431-434.

[2]邹盛联,沙海辉,叶志伟,等.控释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8):281282.

[3]丘潼开,肖志云,谢颂光.控失肥在水稻应用的研究[J].北京农业,2012(6):32-33.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氮素底肥
不同氮肥用量对小麦氮素吸收分配及利用效率的影响
贺兰山东麓不同产区酿酒葡萄氮素变化分析
减肥对工业大麻产量影响试验
湖北省小麦氮素高效利用种质的筛选及相关性分析
降尘对棉花光合作用及氮素含量的影响
如何防治黄瓜长势不一
玉米秸秆堆肥在几种草花栽培中的应用试验
密度、整枝方式和土壤调理剂对无籽西瓜新品种‘新生代3号’产量的影响
底肥高效施用把握四方面
不同施氮量下皖南粳稻光合作用的差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