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分析

2016-10-21 03:42聂金泉
南方农业·下旬 2016年6期
关键词:杀菌剂防治效果试验

聂金泉

摘 要 近年来,在番茄的栽培过程中,番茄灰霉病一直是对番茄产量最有影响的病害之一。为了解决番茄灰霉病影响产量这一实际问题,本文就采用离体叶片法测定了2种新杀菌剂,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SC)和22.5%啶氧菌酯SC对番茄灰霉病的作用,经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新药剂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显著。

关键词 杀菌剂;番茄灰霉病;试验;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S436.41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18.052

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Pers)引起的侵染性病害,是番茄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1]。该病害发病后在田间传播速度快,严重时造成烂果,对番茄生产的威胁极大,一般产量损失20%~30%,局部减产70%以上,甚至造成绝收[2]。鉴于此,就不同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进行试验研究,可为科学合理地防治灰霉病提供防治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选择

1.1.1 试验菌株

2013年从某村采摘的番茄灰霉病菌(XSZ1),对其进行分离以及纯化处理,保存位置在PDA斜面上,温度控制在4 ℃。

1.1.2 试验番茄品种

选择该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育成的L402品种番茄实施室内试;选择东圣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东圣品种番茄进行田间试验。

1.1.3 试验药剂

选择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生产的400 g/L嘧霉胺SC(施佳乐);选择进购于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的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SC(露娜森);选择三农农用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WP);选择美国杜邦公司生产的22.5%啶氧菌酯SC(杜邦阿砣);选择巴斯夫欧洲公司生产的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WG)(凯泽)。

1.2 方法

1.2.1 药剂的保护和治疗

试验场所在该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时间在2014年2月。选择基质(泥炭、园艺蛭石、珍珠岩之比为5.0V∶2.5V∶2.5V)在32穴育苗盘中育苗,等到番茄长到具有5片真叶时,将其放到花盆中继续培育,花盆直径是15 cm;等到番茄长到具有7~8片真叶时,剪下具有一致长势的第5、6片真叶,将叶柄选择脱脂棉进行包裹,将正面放到下面,最后将其放在培养皿中,培养皿的直径为15 cm,底下铺湿滤纸。从预培养3 d的番茄灰霉病菌周边选择出一个菌饼,直径为5 mm,接着将1枚菌饼倒置接种在培养皿内各个小叶间。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SC和22.5%啶氧菌酯SC的浓度分别控制为250、50、10、5、1μg/mL以及150、30、6、3、1μg/mL。

1.2.2 田间药效试验

在实施田间药效试验,时间为2014年行。番茄育苗位置在32穴育苗盘中,等到1月20日,番茄长到5~6片真叶时对其进行固定种植,3 000株平均分布在667 m2的区域,这块区域有超过12 a的番茄种植经验,每年都会发生灰霉病。试验一共选择8个处理: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SC处理的有效成分剂量分别为:150、185、225 g/hm2;22.5%啶氧菌酯SC处理的有效成分剂量分别为:100、135 g/hm2;对照药剂(CK2)选择400 g/L嘧霉胺SC,有效成分剂量设置为为560 g/hm2;对照药剂(CK1)选择50%啶酰菌胺WG,有效成分剂量设置为360 g/hm2;空白对照(CK0)选择清水。

2 结果与分析

2.1 药剂的保护和治疗效果

22.5%啶氧菌酯SC以及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SC都能够有效保护番茄灰霉病,EC50值为4.04μg·mL-1、10.79μg·mL-1,对照药剂50%异菌脲WP效果更好;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SC比22.5%啶氧菌酯SC对番茄灰霉病的治疗作用更优,不过和50%啶酰菌胺WG剂对照药剂比较差异不明显;对番茄灰霉病,22.5%啶氧菌酯SC以及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SC的保护作用更好,治疗作用略差。具体如表1所示。

2.2 田间防效

田间试验结果显示,22.5%啶氧菌酯SC有效成分剂量为135 g/hm2时和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SC有效成分剂量为150、185和225 g/hm2时,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为83.05%、87.25%、90.62%和86.21%,相较于对照药剂50%啶酰菌胺WG在有效成分剂量为360 g/hm2時的防效(87.50%),差异不明显,不过比对照药剂400 g/L嘧霉胺SC有效成分剂量为560 g/hm2的防效(61.27%)有明显提高。番茄灰霉病应用22.5%啶氧菌酯SC有效成分剂量为100 g/hm2处理的防治效果为81.10%,与对照药剂50%啶酰菌胺WG有效成分剂量为360 g/hm2的防效相比明显降低,不过比对照药剂400 g/L嘧霉胺SC有效成分剂量为560 g/hm2的防效明显提高。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以上分析,本试验对2种新杀菌剂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SC)和22.5%啶氧菌酯SC选择离体叶片法对番茄灰霉病的作用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在推荐剂量下,2种新药剂对番茄灰霉病防效超过80%,能够对番茄灰霉病进行防治。不过为了番茄灰霉病菌的抗药性得到有效治理,在防治灰霉病时,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SC(露娜森)和22.5%啶氧菌酯SC应该选择作用机制不同的其他杀菌剂进行交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晓柯,韩絮,马薇薇,等.江苏省草莓灰霉病菌对氟吡菌酰胺敏感性基线的建立及抗性风险评估[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5,38(5):810-815.

[2]思彬彬,杨卓.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作用机理研究进展[J].世界农药,2007,29(6):5-9.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杀菌剂防治效果试验
双环磺草酮与吡嘧磺隆混用对稻稗的防治效果试验
苦参碱对小麦虫害的防治效果试验分析
四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330 g/L二甲戊灵EC、36%异恶草松SC对直播稻田杂草防治效果
葡萄杀菌剂的分类及合理使用技术
CS95
i6
驭胜S330
2015中国植保市场杀菌剂畅销品牌产品
墨西哥使用生物杀菌剂提高芒果出口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