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技术在广东省的应用探讨

2016-10-21 03:42黄清霞
南方农业·下旬 2016年6期
关键词:广东省

黄清霞

摘 要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也在不断突显,为了解决人类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优化生存环境,人们开始采取措施对城市环境进行构建和优化。为了更好地改善生态环境和美化城市景观,广东省开展了大规模的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工作,取得了很好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广东省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技术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探究,以期为城市生态景观优化和建设工作总结和归纳一定的经验,引发一定的思考。

关键词 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技术;环境优化;广东省

中图分类号:S727.5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18.062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虽然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但对生态环境和环境景观等产生了比较恶劣的影响。随着人们保护生态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安全和景观美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以广东省为例,为了更好地优化生态环境,营造良好的生态景观,根据省内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大规模的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建设进展顺利,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 广东省生态景观林带建设相关内容简述

生态景观林带,是指在山体、江河干流两岸、沿海海岸及主要的交通干线两侧的一定范围内,种植、建设和营造层次丰富、树种多样、色彩缤纷、功能多元及效益突出的森林绿化带。绿化景观带、绿化景观节点及生态景观面是生态景观林带的3个主要组成因素。在广东省内开展的生态景观林带建设主要包括高速公路景观林带、铁路生态景观林带、江河生态景观林带及沿海生态景观林带等几个主要部分。其中,高速生态景观林带和铁路生态景观林带由于需要兼顾交通需要、美观需要,主要有3个部分构成,即道路隔离网中的绿化带、隔离网外20~50 m的绿化景观带以及1 km视线范围内的山地绿化。与常规的山地造林工程相比,生态景观林带的建设是一项技术水平要求高、建设营造难度大、景观建设营造用地复杂的特点。生态景观林带的建设不仅要满足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要求,而且能通过该项工程建设具有广东省地方特色的景观标志,是环境文化和城市符号标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生态景观林带建设的原则和主要方法

2.1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在规划建设生态景观林带时,广东省绿化委员会及省林业厅对广东省的自然条件属性、交通网络现状及水系系统等基础条件和客观条件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考虑,按照现有的因素和条件,确定了23条生态景观林带,全长共计1万km,建设面积达到53.67万m2。各个地市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编制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生态景观林带建设规划,规划要与省级规划的大体方向保持一致,并且各个地区之间的过度地段要做到有效地衔接,突出各个地方的特色,做到因地制宜[2]。在这种规划建设原则的要求下,珠三角地区着重将生态景观林带建设与城乡宜居建设金额和起来,目的是构建城乡一体的具有大块特色的森林生态景观,而粤北山区则是将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工作与区域内的生态安全屏障融合在以期,通过造林、补林、改林及封林的方法在建设生态景观林带的同时,提高该区域内森林的生态效益,有效地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另外,粤北地区注重强调生态景观的色相变化,构建具有山区特点的森林生态景观林带。靠海岸的粤东和粤西地区生态景观林带建设的重点则集中在海岸防护特色突出的森林生态景观林带建设。

2.2 适地适树,合理搭配

规划完成之后,在具体的树种和类型选择方面,要遵循“适地适树,合理搭配”的原则开展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工作。具体来说,就是要根据各个地区的土壤特点及相关的气候条件,选择符合当期水环境、土壤环境和气候环境的优良的乡土树种进行生态景观林带的建设,根据规划适当的选择少数的外来树种作为搭配和补充。不同的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区域所选用的树种和搭配也是不同的。例如,在广东省的高速公路两侧的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工作方面,主要是选用了花色树种、常绿树种及灌木作为生态景观林带建设的主要树种,树种栽植5~10行,这样能够形成3~5个层次的绿化景观带,在1 km视线范围内则选用了广东省本地的阔叶树作为基调的树种進行景观林带的建设和生态景观营造。而在江河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方面,由于江河生态景观林带要着重于水源涵养及水土保持等生态效益的实现方面,因此在树种选择方面也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类型的树种,相应的,沿海的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则选用了木麻黄和红树林,这两种树种能够起到海岸防护功能的作用。

2.3 科学造林,追求实效

科学造林,追求实效既是广东省生态景观林带建设过程中遵守的主要原则,也是广东省建设生态景观林带的主要做法[3]。首先,在生态景观林带建设过程中,要将当地的资源充分的利用起来,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突出各个地方生态景观林带建设的主要特色,注重保护原有的森林植被群落,做好地带性森林景观群落的恢复工作。其次,要兼顾好绿化与美化、生态与景观之间的关系,做到“绿化为重、美化辅之、生态为主、景观为辅”,在建设过程中要注重生态景观林带建设的内容,减少营造建设形式。构建结构、品质、景观、功能和效益为一体的建设标准和要求体系,通过生态景观林带的建设实现生态效益、景观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四效统一”。在生态景观林带的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内容和建设手段,杜绝形象工程、形式主义,追求建设实效,讲究实干实效。

2.4 突出效果,统筹协调

生态景观林带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人们提供更好地生活生产环境、促进人们更好地发展。因此在建设生态景观林带时,广东省要求各个地区都要将生态景观林带的建设与绿色发展、生态惠民等政策结合起来,统筹推进生态、民生和景观相统一发展的,在生态景观林带建设的过程中,推动民生工程和生态工程的协调发展[4]。具体地说,就是在全省推行林苗一体化的发展模式,有效发展苗木花卉业,并鼓励农民加入到这个行业的发展中,带动农民发家致富。在这一方面,韶关市还将生态景观林带建设与本地的油茶产业、生态旅游发展结合在以期,构建了“百里红花油茶长廊”,实现了产业、旅游和文化发展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地域特色。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到多个部门和多个方面的工作,在生态景观林带建设过程中,各地市的政府作为该项工程的建设主体,需要做好部门协调统筹工作,承担其主体责任,做好专项资金、专项用地的相关工作,充分发挥政府主体的引导作用,积极拓展资金渠道,加强宣传,形成全区域范围内的共建共享氛围[5]。

3 结语

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是广东省近年来实行的一项重要民生、生态和景观建设工程,涉及的范围广,涵盖的面十分广泛,且经过几年的打造和发展,已经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广东省的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工作不仅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还在优化社会环境、拓展行业发展和增加人民收入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广东省在生态景观林带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

参考文献

[1]薛春泉.广东省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技术探讨[J].广东林业科技,2012(1):96-99.

[2]刘建明,钟小山,张宏伟.中山市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技术探讨[J].广东林业科技,2012(2):88-92.

[3]陈传国,刘碧云.广东省生态景观林带绿化景观带造林技术[J].广东林业科技,2012(5):82-85.

[4]吴琼辉,隋宏.广东省生态景观林带建设现状、问题和对策[J].广东林业科技,2013(3):94-96.

[5]刘周全.广东省高速公路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工程实施技术探讨[J].防护林科技,2013(10):97-98.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广东省
线香蕉
阅读粤精彩 书香润南国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2019年“6·30”扶贫济困日活动倡议建议名单
赚钱
广东省第二批环境违法企业“黑名单”
2013年二季度全国各省市区玩具进出口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