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开州区柑橘产业发展的探讨

2016-10-21 04:19夏先秋
南方农业·下旬 2016年6期

夏先秋

摘 要 21世纪初开始,重庆市开州区的柑橘通过政府鼎力支持及品种的优化升级,大量的优质柑橘生产基地建立起来了,同时出现了大量的知名柑橘品牌,不过“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分户管理,分户销售的模式依然沒有发生根本变化。笔者就开州区柑橘产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做了相关的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办法实现开州柑橘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产业化运行。

关键词 柑橘产业;发展的探讨;重庆市开州区

中图分类号:F326.1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18.101

重庆市开州区有着“帅乡”“橘乡”的美丽名称,是我国柑橘生产的优势地区。开州区目前有2.33万hm2的柑橘种植面积,年平均产量达到20万t。柑橘已经逐渐成为开州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极大的提升了农民的收入,尤其是“渝开”牌锦橙远近闻名,发展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巨大。

1 柑橘产业发展的条件

1.1 发展的优势

开州区政府的全力支持与大力扶持,刺激了农民种植柑橘的积极性。为农民提供了早、中、晚熟配套发展的一批优良品种。此外,政府下大力度修缮了乡村公路,整修了果园机耕道、人行便道等,道路的通畅极大地提升了果农的管理物资和柑橘果食的运输速度。此外,政府下大力度培养了大批的柑橘技术人员,免费为果农提升生产指导,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1]。

各类柑橘品种分布集中,使相同品种之间的市场竞争力降低。因为不同的柑橘品种对气候、土壤的要求是不大一样的;同时,由于柑橘种植区之间的种植历史不同,群众喜爱的品种也不同,因此没有产区可以种植全部的品种,出现单一品种分布集中的现象,每个主打品种都有相应的种植区域,不会出现市场重叠的现象,这样就最大限度地扩展了开州区的柑橘品种开发,市场的潜力非常巨大。

1.2 发展的劣势

品种结构不合理。开州区柑橘通过几十年的发展,优良品种比例不高,植株老化、熟期集中等现象仍然十分突出,果品质量一般,无市场竞争力。所以果农种植柑橘的收益无法提升,种植柑橘的积极性也就降低了[2]。因为开州区发展柑橘产业的基础是传统农业经济模式,起步虽然早,但是起点较低,基础设施配套差,生产的规模不集中,较小的生产投入,无法形成规模效益。

市场推广力度不足。开州区是生产柑橘的大区,但是没有出现相应的信息流通网络和果类批发市场,柑橘的生产、销售依然是较为传统的模式,柑橘的销售状态是:分散盲目、各自为战,无法对外地企业形成吸引力,对柑橘的产业化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

2 柑橘市场浅析

2.1 市场定位

最近一些年,开州区经过不断努力,虽然建立了以锦橙最为主要品牌的知名柑橘品牌,但是依然没有建立自己的市场地位。与其他水果比,开州区的柑橘多数是作为散货出售,知名品牌额柑橘依然在市场中没有占得一席之地,开州必须抓住机会,填补市场的空缺。定位柑橘市场,必须强调“绿色”这一名词,下大力气推出锦橙这个知名品牌。开州生产锦橙的基地全部建成绿色无公害,锦橙的质量绝对过硬,但是现阶段锦橙依然没有在市场上打下一片天地,必须大力宣传锦橙的优点,使锦橙逐渐确立自己的市场地位。

2.2 细分市场

开州区的锦橙不管是知名度、口感,还是产量都有着较大的优势。同时,脐橙在知名度,口感及产量上也是有一些优势的,但面对奉节县知名品牌脐橙的竞争,开州区就有了比较大的压力。血橙虽然知名度、产量不高,但是口感好、色泽好,价格高。

3 发展柑橘产业的措施

3.1 优化布局提高品质

开州区柑橘现阶段要以“优品种、攻单产、适度扩大晚熟品种种植规模”的思路,坚持鲜食为主、加工配套,改建提升为主、新建补充发展模式。在江里河流域集中发展2~3月成熟的塔罗科血橙、W·默科特等晚熟鲜食柑橘品种;在汉丰湖周边集中发展3~4月成熟的鲍威尔、棱晚等鲜食晚熟柑橘;在浦里及近郊积极推广留树保鲜技术和晚熟杂柑。通过对老果园高接更换晚熟品种,提高品质。

3.2 建立农业合作社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我国农业现代化程度较低,绝大多数农村依然没有改变传统的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所以,在不断探索农业发展道路的时候,必须积极发展已有的成功模式。“合作社”以及“公司+农民合作社+农户”等农业发展模式。我们要积极开展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的创建,培育和扶持一批机制完善、管理规范、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实体化运作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引导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

农业合作社的基础主要是过去的技术合作组织,合作社的基本单位多是“村”,农民自愿整合成为农村合作组织的成员,为农民的生产、销售提供统一的指导及服务。开州区农业合作社大的任务就是为柑橘的生产提供技术指导,在柑橘成熟后提供统一销售的途径,并且负责柑橘的储存、加工及运输[3]。合作社是不盈利的法人,将农产品贮运、加工及批发中获取的附加值均还给果农。

3.3 构建柑橘销售途径

开州柑橘品牌好、质量高,但是没有销售的途径,这成为开州柑橘发展的最大阻力。所以,必须建立一个合理、科学及高效的柑橘销售途径,一是让“渝开”牌柑橘走进“电商”平台,发挥各镇乡、村级电子商务平台作用,使产品从生产者家中直接销售到消费者手中。同时,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打造农产品网络化认证和监管平台,实现全程信息化监管。对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进行跟踪、可视化展示和监管,实时监测农药等农业投入品流通和使用情况,实现农资流通和农产品全过程可追溯。二是在农贸市场建立优质柑橘专营区。三是在超市建立优质柑橘专柜。在超市的优质柑橘专柜中采取柑橘直接供货的模式,不仅能够摆脱柑橘中间商对柑橘销售价格的控制,而且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果农的经济收入以及柑橘的知名度。这些年来,开州区的柑橘与新世纪、永辉等大型超市有过一些合作,但是销售的方式主要还是零散销售,没有建立自己的特色,无法提升果农的收入,必须在现有合作的基础上,建设自己的销售终端,发挥自己柑橘的品牌优势,扩大开州柑橘的影响力,提升柑橘的价值。

4 结语

开州区的柑橘虽然有品牌,质量高的优势,但由于果农陈旧的观念,使他们的柑橘一直无法打开大城市的市场,导致果农的收入无法提升,政府、合作社必须作为一个桥梁建立起“电商”、超市与果农之间的销售渠道,提高果农收入,各级政府要贯彻落实惠农扶农的政策,为开州柑橘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方正茂.开县柑橘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探讨[J].南方农业,2009(1):64-66.

[2]欧锋,曾靖,欧海娟.对重庆市柑橘产业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思考[J].考试周刊,2009(4):239-240.

[3]陈仕俏,赵文红,白卫东.我国柑橘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农产品加工,2008(3):21-24.

(責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