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的眠起处理技术分析

2016-10-21 04:41梁正刚
南方农业·下旬 2016年6期
关键词:脱皮桑叶发育

梁正刚

摘 要 蚕的眠起处理是否妥善,对于蚕的健康及生产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加强对眠起的处理。主要就眠起处理技术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 眠起处理;蚕;喂食方式

中图分类号:S88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18.108

在生产上,现行品种的蚕儿在发育过程中,从孵化到结茧,一般经过四眠五龄。各龄就眠和脱皮是蚕儿新旧更换的过程,对外界的抵抗力比较弱,处理不当,影响蚕的整齐度和蚕儿体质,造成工作上的困难。因此,眠起处理是养蚕过程中重要的技术环节。根据笔者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结合思南县的养蚕技术条件,认为应做好以下技术处理。

1 眠前处理

1.1 饱食就眠

各龄蚕儿食桑到一定程度,积累了基本营养物质,脱皮激素的作用占优势时,就具备了就眠能力,这叫“就眠机制发动时期”。实验证明,在就眠机制发动时期,停止给桑,蚕儿也能入眠,但它们的比重和体质量却较轻。可见,就眠与体内营养物质的积累关系很大,如食霉不足,就眠时间长,眠中时间短,体质虚弱,遇不良环境,易发蚕病。因此,盛时期以后的桑叶质量要特别注意,力争给予良桑,要创造饱食就眠的环境[1]。为此,应注意以下几点:加眠网时红桑量不可减少,边缘四角给桑必须周到;停食前给桑叶质力求新鲜,锉桑分寸宜按眠情况适当缩小;加网前的蚕座必须扩大到当龄的最大面积;提出的青头蚕,集中并箔时,防止蚕座过密。

1.2 适时加网

适时加网,是指加网除沙后,蚕儿能较快的就眠,蚕沙较薄。要做好这项工作,主要是加强观察,根据蚕品种和龄期、温湿度高低、饲育方法、蚕儿的体色、体态、食桑情况等确定。我国蚕种一代杂交种从见眠到眠齐时间短,加网宜偏早,壮蚕期宜偏迟,气温高时和白天宜编早,给桑回数多的宜偏迟。

蚕的就眠、脱皮机制有着日周期性,即从傍晚到深夜受到抑制,早晨到日中则受到促进。

认识到蚕就眠与气温、叶质等的关系,灵活地掌握饷食时间及用温度的升降、给桑回数的增减办法,控制日眠。要做到“朝催眠,抢日眠”的效果,首先要掌握好收蚁和各龄饷食时间,一龄收蚁要早,最好要在10:00前给好第1次桑,2~3龄要争取在下午时(最迟21:00)前饷食,才能争取日眠。此外,要看盛食期的迟早,如在17:00、18:00能达盛食期,则次日16:00-19:00时内可全部就眠。在不影响蚕的生理范围内,可用适当提早或推迟饷食,调节温湿度,增减给桑回数,选用新鲜桑叶等措施来调节蚕儿的发育,控制蚕儿日眠。

2 就眠不齐的处理

任何一批蚕儿,在饲育过程中,由于给桑不匀,桑叶成熟度不一样,蚕头稀密不匀,雌雄性个体发育的差异等,蚕儿生长发育总是有一定开差的。在生产上,为了大面积生产技术处理的方便,使接近一致的蚕儿同样饲育处理不致造成大小蚕混育,影响蚕儿健康成长,在蚕儿就眠不齐的情况下,把眠蚕和未眠蚕(俗称青头蚕)分开,这项工作称为提青分批。分批的目的是使未眠蚕能食到必要的桑叶,改善眠中蚕儿环境,便于掌握饷食的适期。一般眠除后,经过6~8 h,如蚕仍未全部入眠,则应加网提青分批,经过提青分批蚕,网下蚕要拾清迟眠蚕,即行止桑,网上的青天头蚕则作正常的给桑处理,或放温度较高处,促使提早眠齐。

3 眠中保护

是指从停食到饷食这段时间的技术处理。蚕儿入眠后,不食不动,所有生活上的消耗以及形成新皮的物质,要靠储蓄养分来供给。因此,眠蚕保护是否合理关系很大,眠中保护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眠中保护温度要比食桑中低0.5~1 ℃,避免高温,消耗过大,影响体质。

二是眠中温度,前期(止桑后到出眠起蚕前)保持蚕座环境干燥、清洁,要求干湿差3 ℃,蚕座内可适当撒焦糠、石灰粉等干燥材料,后期(见个别起蚕)宜适当偏湿,干湿差2 ℃左右,以利脱皮。

三是眠中要保持安静,避免风吹和振动,空气要新鲜,光线不宜守强,切忌偏光和风吹,使起蚕聚集一边,增加体质消耗,给桑工作带来困难。

四是眠中可根据蚕儿发育,适当调箔,使感温均匀,便于饷食处理。

五是眠中气候多湿或蚕座、蚕沙过厚时[2]。可于眠座下加用干燥材料,促使局部空气对流,但避免用翻蚕沙、剥蚕沙等处理。

4 饷食处理

蚕儿眠起后第一次给桑叫饷食(也称开叶)。过早过迟都不适宜。一批蚕儿虽经分批处理,而眠起脱皮也有先后,在处理上贯彻以数为主的原则。一般蚕脱皮后,经过一定时间进行饷食,饷食适期的计算标准可参照表1。

根据国内外研究,以及笔者的多次实践证明:凡蚕各龄食桑至全龄的60%~70%时,强止停食照常就眠,对蚕体发育并无不食影响,绝不会引起虚弱,发生蚕病,至多茧量稍轻一些。同一批蚕种中已有50%眠蚕,则蚕座中尚有残余大量桑叶可以充食,在此时机停食,才能使蚕座干燥,早起蚕不致偷食桑叶,可使蚕发育整齐最为合理。

起蚕对饥饿抵抗力甚强,脱皮后必经2~3 h方开始发生食欲,据试验,起食绝食24 h在30 ℃以下时,无不良影响,而一般一批眠蚕自第一条脱皮至全部峻脱为止,不会超过20 h,因而,使蚕竣脱后饷食无碍蚕的生理,反可使发育整齐。

因此,眠起标准处理是:第一,一批蚕中发生了50%的眠蠶即行止桑不再给叶;第二,必须一批蚕全部峻脱后饷食。对眠起处理技术的提法是:“早止桑,迟饷食”。以上这些观察、研究结果及经验,对养蚕技术的改进,实现小蚕共育标准化,大蚕饲养简易化,提高劳动生产率等都能起到很大的指导作用,但要结合各地的技术水平,蚕儿的发育情况灵活的掌握和处理,不可生搬硬套,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参考文献

[1]李向东.浅谈蚕儿眠起处理技术[J].四川蚕业,2012(2):23-24.

[2]徐瑛,何君.蚕期眠起处理的关键技术[J].湖南农业,2012(8):19-20.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脱皮桑叶发育
爱吃桑叶的蚕宝宝
别忽视了小儿发育迟缓
补维生素A预防手脚脱皮
冰川是发育而来的
手脚脱皮小偏方
桑叶,一般都像米做的粮食
孩子手脱皮别急着补维生素
做一只对新鲜桑叶特别敏感的蚕
动物变态发育知多少
嘴唇为何常脱皮开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