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及其对策简议

2016-10-21 04:41袁晓丽
南方农业·下旬 2016年6期
关键词:防治对策环境污染农村

袁晓丽

摘 要 在城市環境已经获得良性发展的今天,农村环境问题却接连不断地出现。昔日的乡村乐土已经变成了污染重地,改变农村环境窘境迫在眉睫。要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加强环保宣传力度、加大农村环保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完善相关农村环境立法、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监督机制、大力推广生态农业等方面入手,还农村一片净土。

关键词 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18.125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升,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显,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思考。与城市相比,我国农村环境问题更为严峻,农村已不再是昔日田园牧歌式的净土。对农村环境污染的研究不仅关系到城乡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还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和城乡统筹发展的大计,因此极具现实意义。

1 农村环境污染的来源

1.1 农业生产污染

20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的化肥产业极不发达,每年仅能生产少量化肥。农村还主要依靠人畜粪便发酵后运往田地里当肥料使用,化肥极少在农业生产中被使用。1972年中美建交,在蜜月期的十年当中,我国引进了西方一系列的生产技术和和生产设备,化肥生产能力大大提升,化肥种类也不断增多,农业产量获得快速提高。此后,化肥、农药、薄膜等有助于提高作物产量的产品得到持续不断的开发,并被应用到农业当中,农家肥已经基本退出了农业舞台。

但是我国农民过度依赖化肥、农药和薄膜,使用量已经大大超过了所需量,造成了严重后果。据国家统计资料显示,从1995-2014年,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增加了2 402万t,农用薄膜使用量增加了166万t。化肥的大量使用不仅造成了土壤板结化,掺杂化肥的灌溉水渗入地下、流入河流后还对水体产生极大污染,使其富营养化。农药的过度使用也造成了作物抗药性增强,作物农药残留超标,极大地危害了人的身体健康[1]。农用薄膜主要是由聚乙烯等化学构成,在土壤中极不易分解。大量薄膜残留在土壤中,不仅干扰了作物的正常生长,而且严重制约了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成为了土壤里的顽疾。

1.2 农民生活污染

我国大多数农村并未建有生活污水排放和处理系统,生活产生的废水并不会经过处理后再排放,而是直接排放到房屋附近的水沟里。水沟一般通向河流、水库,所以这些生活废水直接造成了饮用水的污染,增加了净化的成本。村民产生的日常生活垃圾,大多数村子也没有设立专门的堆放点,村民肆意倾倒在路边、河边、林地里,久而久之形成了自发的堆放点,但很多垃圾堆放多年也不会得到妥善处理,越堆越多,最后村民另择它地,转移堆放地点,污染范围逐渐扩展。

秸秆焚烧现象在我国农村中一直存在,尤其是近年来农村生活条件极大改善,秸秆成为了一种无用物,留着又占用地方,所以很多农民选择一烧了之。这种看似快捷的处理方法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还极大地污染了空气[2]。在北方的广大农村,由于居住分散等原因还未实现集体供暖。冬天时,几乎每家每户都烧煤取暖,很多农户为了省钱,选择购买低廉的煤块。这种煤块的燃烧不仅会造成空气污染,而且一旦使用不当,也会危及人的生命安全。

1.3 工业污染

乡镇企业是农村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地方政府为加快地方发展速度,大力招商引资,导致很多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在农村扎根落户。这些企业一般都没有购置污水废气处理设备,即使购置了,因为成本高也弃之不用,成为了形象工程。加之政府的监管不力或不愿监管,很多污染物直接或间接地排放到了河流、水库和空气中。在很多村庄外面很远的地方就可以闻到刺鼻的化工味道,癌症村的出现与其不无关系。

此外,城市产生的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被大量运往农村等人口较城市稀少的地区,农村已成为城市垃圾的主要堆放地。但大部分农村都没有配有垃圾处理设备,大量垃圾、废渣只能在农村大量堆积,成为破坏农村的生态环境罪魁祸首之一。

1.4 家畜家禽饲养业污染

在农村,多数村民会饲养猪牛羊鸡等家禽家畜来获得额外收入,但是每家的饲养规模并不大。最近几年肉类价格呈上涨趋势,于是不少农户放弃种田,转而投身养殖业,走上了专业养殖的道路。不少商人看到商机也纷纷投资,农村因土地价格低廉和监管缺失成为了最好的选择。他们在村子里圈地盖房,大批量的饲养鸡、猪等家畜家禽。但这些家禽家畜的粪便没有经过处理,养殖户也不会为此购买粪便处理设备,而是把大量粪便直接排放到养殖场外面,最终流向水沟、河流[3]。有不少地区的河流自从附近盖起了养猪场养鸡场,从此臭气冲天,人都不敢轻易靠近。

2 农村环境污染的防治对策

2.1 加大农村环保基础设施投入,加快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现在仍然没有集中的垃圾存放点和污水处理设施,这直接导致农村大量随意倾倒垃圾和乱排生活污水等现象的发生。国家应有步骤地增加对农村环保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地方政府应对农村土地进行合理规划,设立垃圾集中存放处理站、规划排污管道;村委会应充分发挥其职责,积极做好引导作用,并安排相应人员进行负责,定期组织村民对垃圾存放点垃圾进行统一处理和对排污管道进行检查,做到不让垃圾乱飞,不让污水乱流,不让基础设施成为一种摆设。

2.2 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针对农民环境保护意识比较淡薄和环境价值观相对缺失的情况,应当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让农民树立起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

应采用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方式,充分利用电视、电影、广播、板报和报刊等载体,组织专访和文艺演出等活动,让农民了解农村环境工作的重要性,了解现阶段农村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危害,激发农民的生态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4]。农村的中小学校应当大力普及环境保护知识,教育孩子从小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以点带面,吸引大家一同投入到环保的队伍当中,在这种潜移默化当中提高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村委会应当及时宣传在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当中的优秀代表,充分调动居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居民有信心有榜样,全面推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2.3 控制农村污染来源,大力推广生态农业

我们要吸取“先污染,后治理”的教训,严格控制因生产生活带来的污染。

用清洁高效的能源代替农村落后的用秸秆作燃料的做法,引进秸秆还原、秸秆青储养畜等技术,充分发挥农村各种资源的作用;集中区域对畜禽进行规模养殖,对污水进行统一净化后再进行排放或再重复利用,大幅减少畜禽粪便带来的水污染;在农作物种植过程当中,采用病虫害统防统治、绿色防控,农药减量控害的方法来减少农药的使用;利用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方法减少化肥的使用;在各地区推广实施农田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的农业清洁生产项目,减少农村因废旧地膜而出现的白色污染[5]。

在不断加大农业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的同时,更应当努力推动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大力推广生态农业。抓好生态布局,合理规划建设,大力推广废弃物循环再利用技术,加快推进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及无害化处理,促进产业循环,获得更高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形成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体系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2.4 完善农村环境立法,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监管机制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存在着农村环境保护立法缺失和农村环境监管机制不健全的现象。因此,要想深入开展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首先必须针对农村的现状进行专门立法。

在农村环境法律的制定过程中,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一是要重视农民在立法过程当中的参与,应提供有效的途径和渠道使农民参与到立法当中,让农民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达成立法共识,增加农民在法案通过后的守法自觉性和主动性;二是重视事前立法,将危害农村环境保护的行为和现象扼杀在萌芽当中;三是重视各部门在农村环境法中的权限明晰,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涉及环保、农业、林業、国土和水利等多个部门,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作用,防止“扯皮”“踢皮球”现象。另外,要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监管机制,督促各部门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加强对法律的执行能力,防止各部门及当地政府动力不足、执行“空洞化”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雪绸.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其保护对策[J].农村经济.2004(9):86-88.

[2]胡进军.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论文与案例交流.2016(1):177.

[3]刘顺利.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污染防治技术[J].科技展望.2016(11):77.

[4]王龙.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及预防对策[J].统计与管理.2016(2):46-47.

[5]林真.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及其治理措施[J].新农村建设,2007(1):3235.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防治对策环境污染农村
我国环境污染犯罪治理机制中的不足及对策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浅析露天煤矿开采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治理分析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2008年高考中的环境污染与保护类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