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听《天籁》 道法自然

2016-10-21 22:10蓝雪霞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6期
关键词:朗读指导天籁文言文

蓝雪霞

【摘 要】文言文,是传承经典文化的载体;学习文言文,是学生对中华历史文化最直接的继承。小学生适当接触一些文言文名篇,对学习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道德观念、加强人文教育、提高语文能力都很有帮助。由于时代的变迁、语言的发展,现在我们使用的汉语与文言文已经有了很大的差距,这对小学生的学习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本文从王崧舟老师《天籁》一课来谈谈小学文言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讨论如何强化朗读,以读促悟;通过合理想象,体会寓意等方法去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文言文;文言文的特点;朗读指导

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在其《古代汉语》中指出:“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教学中,适度的朗读指导能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播下喜欢阅读的种子,要借助注释及老师的点拨,理解大意,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2015初冬时节,微雨漫天,与“千课万人”相约在下沙新城。听王崧舟老师的《天籁》,恍若再现庄子梦蝶之神奇迷离,深深沉醉。

古有云:“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宋朝朱熹也说:“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文言文应重视诵读。诵读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和有力保障。学生可以在诵读中整体把握和感知文章,在诵读中体验我国古代文章的精妙之处。

一、回肠荡气、百转千回读“天籁”,意为读准

把字音读准确,是诵读的起码要求。文言课文中有大量的通假字、破读字、古音字(如古人名、古地名、古官职名、古器物名称)等,如不首先解决这些字词的语音问题,那就根本谈不上诵读。因此,学习一篇文言文,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去预习、去试读,或全班齐读,或个别朗读,从试读中发现他们字词读音中出现的问题,然后一一纠正。这个时候,老师的范读,同伴的领读都显得尤为重要。

王崧舟老师所上《天籁》这一篇文言文,出自《齐物论》,生僻字、难读字、异读字是读这篇文章首先会遇到的障碍。课一开始,如大幕拉开,随即而来的就是朗朗书声。孩子们跟着王老师读,老师一句,学生一句,老老实实地读,规规矩矩地读,踏踏实实地读。恍然间觉得,此刻仿佛置身于古时私塾,先生执书卷与戒尺,学生亦摇头与晃脑,书声穿越林梢震响山谷。风景在走走停停之间,王老师领着孩子们读古文,遇上古今读音有异的“夫”停下来作解“此为语气词,念第二声,再读。”遇上“畏佳(音wéi cuī)”,停下告诉学生这是个异读词,“邪”作为语气词念“yé”。听课老师也跟着在书上做批注,也跟着王老师轻轻念,整个会场形成一种玄妙的力量,数千人一起念诵《天籁》。

跟读刚罢,轮读又来。师生轮读,一张一翕,字字巧妙;同桌轮读,一动一静,句句饱满。

第三回合,王老师只读一课题,交由孩子们读全文,满篇之乎者也,全盘顺顺当当。

至此,王老师四两拨千斤:“没错,这就是天籁,到底在写什么呢?”一道连线题,梳理出主要内容,理顺写作顺序:先写地籁、再写天籁、后写人籁。

回肠荡气、层层叠叠、步步推进、百转千回地读《天籁》,此亦如天籁之声。

通过这三个回合的读,孩子们做到读准二字,为读懂文章做了铺垫。

二、汪洋肆意、纵横捭阖读“天籁”,此为读顺

读顺,即读时有正确的停顿。这里所说的停顿,不是指有标点提示的句间或句末停顿,而是指由于句子较长或需要强调等而在句中进行的停顿。由于文言文与白话文在语言和叙述上有较大的差别,这种停顿掌握起来比较麻烦,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读甚至领读。停顿准确了,自然也就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意了。

课上,王老师带着孩子们发现,文中有一种声音写得特详细,特有趣,那便是“地籁”。风至则“地籁”发声,整個大地上数不清的孔窍也随之怒吼起来。“众窍”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学生发现此句特别之处,洞察庄子善比喻利排比,汪洋肆意地读,纵横捭阖地读,“排比呀排比”,与庄子的文字一道临风起舞。而“地籁”之声则像“激者、xiāo者、叱者、吸者、叫者、háo者、宎者、咬者”。又是一串排比,孩子们憋着一口气,迅疾读来,在课堂上营造出密不透风之气势。这些声音,时而像湍急的流水、时而像细细的呼吸声、时而像放声叫喊、时而像嚎啕大哭,前面呼呼响起,后面呼呼应和。

三、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读“天籁”,此为读懂

联系生活,寻找古文中的趣味——凝练,具有韵律和动感,也富有节奏。

文言文的一些语言规律,如音韵的铿锵、语调的抑扬、语言的含蓄、句式的整散等,大都是宜于“意会”而不宜于“言传”的。而意会既不能只靠眼睛看,也无法从老师的精分细析中获得太多的领悟,最终还是靠反复吟诵,在吟诵中去琢磨、去感知、去体察、去心领神会。

何为天籁?何为地籁?何为人籁?因着风与众窍而发声为地籁,因着比竹而发声为人籁,唯天籁,虽万般不同,但使它们发生和停息的,都是出于自身。

王老师请孩子们去体悟感受生活中有哪些是天籁,孩子们举例来说,有“雨天的滴滴声”、“花开的‘哗哗声”、“小猫的‘喵喵声”、“狼的嚎叫声”,还有一个淘气的孩子说“人放屁的声音”,王老师请这些孩子们一一写道黑板上。让我们动容的是,“放屁声”因为王老师的宽容,也登上了大雅之堂,虽语言不美,但那举例的孩子在这一刻得到彻底的绽放。

课的最后,王老师给了孩子一道命题:你认为,天地之间,庄子最推崇的是哪一种声音?有的孩子说是天籁,课题如此。有的孩子说是地籁,详细如此。而王老师则点击课件,当“雪花飘落、蚂蚁爬行、海棠花开、春笋破土、露珠滚动、细沙滑落”这些“天籁之声”消失殆尽的时候,问孩子们:“你们明白了吗?”全场会意大笑。

是啊,老庄的思想博大精深,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领悟和体会。又若花开,只随风轻轻摇曳,花香或浓或淡,只有风儿才懂;而花的心事,怕只有花儿自己才能懂得。正如庄周梦蝶,蝶梦庄周。

谁又知道呢?

情文并茂的文言文,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与事、景交融,诸如爱国情、山水情、儿女情、朋友情、母子情等。而诵读正是对文章作品的思想感情“原汁原味”地声韵表达,是把“写在纸上的语言变成活的语气”,我们可以通过诵读来体察文章的语气,理解文意,进而来揣摩、体会字面之后的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只有带领学生尽情诵读,引导学生认真体味辨别,学生才会体会出作者的感情,并产生共鸣,展开一定的联想和想象。除了树立范读的模仿对象之外,教师要对一些难读出感情的句子做一些分析,并且反复地带领学生诵读。只要学生愿意开口,读个三五遍,感情就慢慢上来了。当然,学生的程度不同,效果也不同。有些程度较差的学生,几次下来还是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可以多练读几篇文章,诵读的能力一定会有明显的提高。

听王崧舟老师的课,揣摩小学文言文教学中朗读指导方法之一二,愿受益于课堂。

猜你喜欢
朗读指导天籁文言文
天籁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小学高段朗读指导三部曲
如何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朗读指导
谈职高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朗读指导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