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影视剪辑课程加强创意思维训练的教学方法改革探究

2016-10-21 14:29邓律
东方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剪辑教学方法改革

邓律

【摘要】近年,我们从人才市场的信息反馈中频频得知,影视专业的高职毕业生在剪辑工作中还仅仅是个“剪糊匠”。我们知道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既不是培养深入理论的研究者也不是培养像短期培训那样只能操作的执行者。作为艺术类的高职课程,要培养“剪辑师”而非“剪糊匠”就还得加强艺术修养及创意思维的训练。为此,我们反思教育、深入研究,设计了一套加强创意思维训练的艺·技·意互渗互补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剪辑,艺技意,教学方法,改革

近年,不仅仅是用人单位的反馈,我们在项目教学的过程中也普遍发现,同学们的剪辑技术过硬,模仿能力很强,但是进一步地探索能力或者说对剪辑的创意思维的体现却几乎为零。《影视后期剪辑》是影视专业的核心课程。影视作品从剧本到成片,可以说剪辑是最终的艺术再造。剪辑这个职业也越来越受到业内的重视,甚至导演也会大胆放手让剪辑师自主操刀。当然,要成为一名剪辑师的因素很多。本文主要研究高职院校的课程《影视后期剪辑》在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的改革中,应该如何让同学们们从理论到实操,成为有独立思考能力,具备创意思维的剪辑工作者。我们深入分析、研究,设计了一套加强创意思维训练的艺·技·意互渗互补的教学方法。并在14级新生中实践,初步得到成效。

一、培养为“剪糊匠”而非“剪辑师”的原因分析

根据市场的反馈及教学的发现,我们认为培养效果的不足,是影视剪辑课程没有很好的落实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此,我们做了大量的调研与分析。

1.1剪辑创意思维的缺乏首先来源于剪辑艺术修养的缺失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这些被行业企业的专业人士定位为“剪糊匠”的在校学生或者已毕业学生,对电影剪辑历史中的重大人物和重要理论知之甚少。

在理论匮乏的前提下,我们又如何能够要求他们剪出具有思想性、艺术性的创意作品?

1.2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生拒绝枯燥的理论讲解

在过去的課程设计中,我们从未忽略过对剪辑理论的解读。不过,在课程安排中,要么把理论与实践分为课程的两个部分,先把理论部分讲解完成后,进入实践。要么是两门课程,先学理论,然后再是单独的剪辑软件学习。由于高职类学生急于动手的普遍性,往往会屏蔽掉理论。因为,他们当中要么觉得理论不够重要,要么在看不见自己掌握剪辑技术效果的情况下,听得昏昏欲睡。

1.3学生们往往满足于会剪、能剪,缺乏思考

看着视频是怎么在软件中一点点被裁剪出来,加字幕,配音乐音效,同学们往往欣喜于此也止步于此。在校学生虽然经常参与一些实践项目,但由于是初学者,项目的负责人自然没有给予学生更大的期望,也就是按要求剪辑就好。慢慢的,同学们在无形中就冠以了“剪糊匠”的称谓而不自知,对学长、老师的告诫也无动于衷。

因此,一个剪辑从业者满足于自己会剪、能剪的阶段,而毫无独立思考,又何谈创意呢?

二、抓住方向,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因为“学生学习的成败,是由我来决定的。”那么以上分析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进行教学反思。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的兴趣?如何培养他们善于思考的习惯?如何训练他们在剪辑中的创意思维?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也是高职教育的难点。

2.1把枯燥的理论,设计得鲜活起来

我们为何不针对高职学生好动、活泼的特点,相信他们,放手他们?我们一味的压抑克制他们的好奇,完全不理会他们的兴趣点,同时也忽略了他们善于自我表现,看重短期学习成绩的特点。

因此,无论是灌输式的传授理论,还是项目教学中相对的理论弱化都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让学生动起来,把学习理论知识的主动权交给他们。只有自发自主的学习,效果才是显著的。

2.2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让学生思考起来

技术是实现艺术效果的手段,在剪辑中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剪辑工作者的武器。我们的学生可以通过技术去实现艺术效果,可是自己却想不到这样的效果?因此,我们是不是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启发、引导学生去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果那样做又会怎样?这将是训练他们,培养他们创意思维的过程。

三、艺·技·意互渗互补教学方法的含义及创意点

艺·技·意互渗互补教学方法(以下简称艺·技·意教学法)就是帮助教师在高职剪辑课程中,通过教学内容的重组,教学过程的轻松有趣,教与学身份的改变,学习者高度参与等,达到培养学生具有创意思维意识的目的。

3.1艺·技·意教学法的含义

艺·技·意教学法就是把电影剪辑史上做出重大贡献的代表人物以及他们产生的重要理论,作为艺术修养的积淀部分,把软件的学习作为实践剪辑效果的技术处理的能力部分,把每个模块中的剪辑手法进行逆向或者发散思维作为创意思维部分。三者结合贯通在整个课程内容的设计中。

3.2艺·技·意教学法的创新点

3.2.1运用在实践课程中的,艺术修养、技术完成与创意思维融会贯通的一套教学方法。既改善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又能从艺术修养的培养入手,为学生创意思维的训练奠定基础。

3.2.2每一个模块我们都按照艺·技·意的模式,训练学生从艺术理论的掌握,技术手段的实现,创意思维的激发,这套由任务驱动的循环上升的教学模式设计,本生就是从正、反向不断刺激学生思考,在思考中激发创意的方法,并且有效。

3.2.3以自主学习为“引擎”,以任务完成为“检验”。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并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通过在自主学习中的资料搜集,历史人物的了解过程来积淀理论知识,在自己不断出现的理解错误或者操作失误中进行反思。最后在单元任务的完成中,纠正偏差,加深印象,激发创意。

3.2.4教学设计中专门安排了创意思维训练模块。通过“环境、资源、”等方面不同视角的认识来刺激创意。从认识上改变学生墨守陈规的惯性思维。同时,让学生掌握几种常用方法如:头脑风暴等。

四、艺·技·意教学法模块设计

从教学模块设计(图1)中可以看出,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以每一个基础知识点为中心,通过理论与技术的结合展开学习。

4.1教学内容包括了剪辑的历史、人物、重要思想以及剪辑原则和技巧等。

4.2案例选择上涵盖了影视作品的各种类型,包括:电影、纪录片、宣传片、短片、影视广告等。

4.3课时分配中,艺术修养与自主学习获得更多。

4.4将艺术修养、技术操作、创意思维贯彻到了教学内容中,起到了互渗互补的作业。

五、艺·技·意模式下的教法与学法

我们从过去的注重剪辑软件的教学转化为注重拓展学生创意思维的教学,我们从案例学习经典,从经典中提炼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创意。

我们参考德国职业教育个人化学习中的体验式教学模式,设计了艺·技·意教学法的五个阶段:自主学——分享学——引导学——检验学——发散学。

5.1 自主学习阶段

在这个阶段,我们会提前布置一些任务给学生,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给出不同的提示。

5.2 分享学习成果阶段

利用学生好奇、好表达、好鼓励的特点,安排他们展现自己学习的成果。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并养成相互学习、讨论、思考的习惯。

5.3 引导学生学习阶段

通过学生自发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分享答案之后,教师作为引导,要梳理知识点,解答疑惑,强调重点。

5.4 检验学习效果阶段

检验学习效果也是实践的过程,是课程的重点。学生有没有掌握,这是关键的阶段。我们会布置新的任务,让学生完成。过程中,教师观察,解答,指导。目标是要纠正学生自学阶段的偏差,解开之前的疑惑,熟练掌握知识点与技能操作要点。

5.5 发散思维的学习阶段

发散思维的学习阶段就是我们的创意训练阶段。在一个单元的学习完成后,我们通过展示相关的有趣视频,和不断的提问来刺激学生的思考,激发创意。

我们布置新的任务,开放式任务,没有标准,引导并鼓励学生大胆想、大胆做。

这五个阶段是一个螺旋上升的循环学习过程(如图2)。学生不断的接到任务去自主学习,在检验阶段得到提高,并在发散阶段得以创新运用。

图2 循环上升的学习法

六、结语

艺·技·意教学法改善了以往枯燥的理论学习形式和注重软件学习的现状,以学生为中心,引导他们实践,引导他们思考,允许他们出错,激励他们想象,在艺术修养上得到积淀,从检验与思考中不断进步。

艺·技·意教学法已经在14级同学的《影视后期剪辑》课程中实践。学生能够在这一教学方法的改革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愿意去学,愿意去思考,并在课程结束时收获很多。

我想,这就是我们教学改革的初衷。

(项目来源: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 课题编号:BK2014B02)

参考文献:

[1](美)蒂娜·齐莉格. 《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的创意课》[M],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3

[2]龚春燕 .《龚春燕与创新学习》[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

[3](美)奇科·汤普森.《真是一个好创意——创造卓越创意的思维方法》[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4]周新霞. 《魅力剪辑——影视剪辑思维与技巧》[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1

[5](美)Gael Chandler(盖尔 ·钱德尔).《电影剪辑——电影人和影迷必须了解的大师剪辑技巧》,人民邮电出版社

[6]姚争.《电视剪辑艺术》[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7](美)沃尔特·默奇.《眨眼之间——电影剪辑的奥秘》[M],北京联合出版社,2012

[8]张天琪.《Premiere Pro CS5.5案例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項目来源: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课题编号:BK2014B02

猜你喜欢
剪辑教学方法改革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数字视音频编辑与制作课程的项目设计探讨
融媒体时代电视画面的剪辑研究
剪辑
从影片《迫在眉睫2》看影视叙事节奏的表达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